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国产动画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近些年,国产动画的崛起有目共睹。《大圣归来》口碑票房双丰收,《魁拔》、《秦时明月》等优质作品接连出现,《大鱼海棠》斩获5.65亿票房……国产动画无论在创作理念还是制作水准上都在努力追赶着世界一流动画的脚步。
然而,部分优质作品的出现,并不能掩盖国产动画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2015年,我国共有37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总票房40亿元。反观今年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狂揽15.3亿票房,《功夫熊猫3》票房超过10亿。仅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就相当于去年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的60%。显然,好莱坞动画在国内更受欢迎。
一边是“好莱坞模式”的诱惑,一边是对本土特色的坚守。国产动画电影该往何处去?暑期档上映的《摇滚藏獒》和《大鱼海棠》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然而,这两种选择似乎都不是特别成功,前者惨遭票房滑铁卢,后者口碑扑街,这是为什么呢?
国际范输给中国风?“大鱼”票房远超“藏獒”
7月8日,《大鱼海棠》和《摇滚藏獒》同天上映,所走的风格和路线却截然不同。《大鱼海棠》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摇滚藏獒》的叙事手法非常西化,全片洋溢着好莱坞的风格。这正代表着国产动画电影两种不同的选择:要么坚守本土特色,要么向好莱坞模式靠拢。
从票房来看,《大鱼海棠》的票房为5.65亿,《摇滚藏獒》的票房仅为3961万。抛开排片因素不谈,《大鱼海棠》紧攥“中国风”这张好牌,又有磨剑12年的“情怀牌”加以助力,这才在备受争议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高票房。
具体来看,《大鱼海棠》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到场景设计都是中国化的。故事的创意来自于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电影基于古书《山海经》、《搜神记》与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等传统元素,打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影片中,不仅将天人合一、生死轮回等中国哲学理念融入其中,还展示了福建土楼、华山云海、西南梯田、茶卡盐湖等自然风光。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让人印象深刻。
而《摇滚藏獒》虽然故事创意和音乐属于“郑钧风格”,整体来看却像是十足的“好莱坞制造”。按照郑钧的原意,这部动画电影本想打造成为一部“中西合璧”的电影,最终的成片却遭遇了观众的吐槽——难道这不是一部国语配音的好莱坞动画吗?
究其原因,《摇滚藏獒》在好莱坞进行前期和后期制作,只有中期在中国制作。电影的导演是美国人,除郑钧之外的另一个编剧也是美国人,配乐、美术、剪辑等创作班底大部分都是美国人。这样的合作方式,固然是中外动画电影创作融合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但也使得《摇滚藏獒》完全落入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套路”。主角波弟追求梦想的故事,完全像是好莱坞影片中“美国梦”故事的翻版,就连插科打诨也是美式幽默。
实际上,仅从影片讲述的故事和承载的价值观来看,《摇滚藏獒》并不比《大鱼海棠》逊色。《大鱼海棠》因价值观受到的争议,远甚于《摇滚藏獒》。然而,《大鱼海棠》的票房在争议中不断飙高,《摇滚藏獒》却反响平平。这说明《大鱼海棠》中的中国风元素对国内观众来说更具吸引力,毕竟这种类型的国产动画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是稀缺的。而全面洋化的《摇滚藏獒》,即使制作水准更成熟,还是容易被看作是“二流好莱坞动画电影”。
有了国际范儿,还得保有“中国心”
回顾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会发现“中国风”动画作品和“国际范儿”动画作品中,都曾出现过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一部是《大闹天宫》,一部则是《宝莲灯》。
《大闹天宫》上集于1961年上映,下集于1964年上映。电影上映之后,迅速轰动世界,荣获多个世界级奖项,被视为中国传统动画的巅峰之作。这部动画取材自《西游记》,无论是剧情、人物形象、叙事手法都完全是中国式的。《大闹天宫》在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从人物形象来看,孙悟空的形象借鉴了中国戏曲中的脸谱,人物动作也借用了戏曲表演中的走台、亮相,具有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风格。配乐也采用了传统味十足的京剧配乐,同时还兼有中国民乐和鼓乐。
这部动画电影距今已有55年,依然经久不衰,关键就在于这部影片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出了东方式的人物形象,表达具有中国意义的主题内涵,因而才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反观《大鱼海棠》,虽然场景同样具有古典美感,也融汇了一些中国哲学理念,但最终的落脚点却变成了——不妨大胆一点去爱一个人,追一个梦,为此不惜牺牲身边人。这样的价值观并不属于中国传统价值观,这使得《大鱼海棠》从一个中国奇幻故事降格成为了狗血的青春电影。
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则可以作为借鉴好莱坞模式的一个“先驱者”。《宝莲灯》在人物关系和剧情结构上都借用了好莱坞模式。女主人公嘎妹就是一个好莱坞式的动画人物,倔强、有野性、敢爱敢恨,这些性格特征几乎是迪士尼动画女主角的“标配”。同时,影片还包括采用了明星配音、大制作音乐,大范围推广等等好莱坞式商业模式。从剧本、对白、音乐到特技,都力图同国际接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宝莲灯》上映后,同样因借鉴好莱坞模式受到了质疑。然而,细看这部动画,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讲故事的方法,讲的依然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故事——沉香救母。沉香救母过程中经历的成长,与母亲间刻骨的思念,都是通过本土化的方式加以表达,让国内观众能够为之触动。
而到了《摇滚藏獒》中,主角波弟到大城市去追梦,最终从普通人变成了英雄,迎来了大团圆结局。这样的故事走向,和好莱坞影片中“美国梦”的套路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东方智慧和精神内核,到了影片中仅仅以藏獒、雪山、中国摇滚乐等简单的符号来展示,观光巴士等美国元素倒是似模似样。这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有中国元素的好莱坞电影,而不是中国电影。
由此看来,《大鱼海棠》和《摇滚藏獒》没有成为“爆款”,并不是不该走中国风路线,或者不该学习好莱坞模式的问题,而是它们都学到了“皮毛”。《大鱼海棠》传达的价值观过于剑走偏锋,难以引起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摇滚藏獒》只学会了好莱坞式的叙事套路,中国文化和东方智慧却沦为了故事的陪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尚未挖掘,那么多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都可以为当代动画电影所用,这两部备受期待的动画电影却错失了“中国心”,着实让人为之扼腕。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