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汽车“油电”之争: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汽车“油电”之争: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只有在公平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真正依靠产品来打败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文|汽车预言家

近日,某任姓网红经济学家的“禁燃”言论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占比的不断提升,不少人似乎开始相信在若干年后,国内可能会效仿欧洲市场开始对燃油车限购。

不容回避的是,在当前汽车市场中,“踩踏”燃油车俨然已经成为了某种“价值正确”。不仅造车新势力在处处针对燃油车,认为燃油车就是落后的产物,连市场端内也有不少消费者也以拥有一块“绿牌”为消费新时尚。

可能在部分“新能源吹”专家们看来:既然无法打败,那么就一禁了之,消费者只能买电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强大了。

这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甚至充满幼稚思维的幻想。不妨往深想一步,如果新能源汽车都依靠禁售来抢市场,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竞争力么。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持续刺激:

从最初2009年的“十城千辆”,到后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以及双积分政策。过去的十余年间,政策的帮扶与车企本身的产品技术进步,降低了电车的普及门槛与用车成本,大量消费者或主动或被迫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站在今天回头看,如果说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策拉动、产业扶持的话,那么在即将占比超过30%以上份额的时候,还叫嚣着要通过各种产业政策扶持来壮大自己,未免过于十分的不成熟。

说句公道话,基于当前的技术突破性,不同的技术路线确实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确实有不同的应用,没有一种所谓的汽车技术能够100%解决消费者的多元化使用场景需求。

如果专家建议常年平均气温不足15摄氏度的漠河人民开电动汽车,估计脸上的巴掌能打的他找不到北。高纬度地区基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还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条件下提出“禁燃”,非蠢即坏。

最重要的是,电车拥有一系列国家补贴与免税收优惠的同时,燃油车所承担的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税,购置税、养路费、车船税等,支撑国内汽车产业的税收,也在养着电车。

一桶油,半桶税。拿着燃油车主的养路费修出来的道路上,叫嚣着要把燃油车推进历史坟墓,真可谓杀人诛心。 很明显,当前的电车(新能源车)本身已经在与燃油车进行一场不公平竞争,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是失真的,也看不到新能源汽车的真实竞争力。

别看部分专家禁售燃油车的口号震天响,事实上电车短时间内根本无力打败燃油车。

即便是在遥远的将来,油车和电车之间也未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电动车有电动车的优势,燃油车有燃油车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和油车传统车是竞争互补关系,而非替代。不过,这种关系形成的前提是: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先要走到同一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平竞争。

通俗而言,基于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油车电车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一家独大”。无论是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以及纯电等不同的动力模式,都应该是由市场、消费者去选择,而政策的导向应该落实在生产、研发端。任何一种技术路线都不该“死”于政策,而应该从市场角度,遵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最终应该死于被公平“市场”淘汰。

过去经济规律证明,开放的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会产生作用,良币最终会驱逐劣币,市场会选择出最优秀的产品。当前舆论方向对一些特定技术路线的唱衰、贬低,其实都是没有遵循一个基本认知规律,一个产品、技术好不好,不要总谈趋势,而要落地于市场,立足于产品,要让产品自己去说服消费者,让市场本身去验证。

禁售燃油车,还是发展电动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多方面市场需求的综合性问题。让市场的交给市场,市场会分辨好坏,会淘汰不合时宜的产品。

技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想着靠政策、靠行政的手段不可取。iPhone淘汰诺基亚,并不是靠政策来帮忙实现的,而是通过产品本身来彻底把功能机击败的。

在公平的市场中相互竞争,不仅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争,也是建设公平统一大市场的要求。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总想着依靠政策帮忙去消灭对手,既没有出息,也无法赢的消费者的认可。只有在公平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真正依靠产品来打败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汽车“油电”之争: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只有在公平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真正依靠产品来打败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文|汽车预言家

近日,某任姓网红经济学家的“禁燃”言论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占比的不断提升,不少人似乎开始相信在若干年后,国内可能会效仿欧洲市场开始对燃油车限购。

不容回避的是,在当前汽车市场中,“踩踏”燃油车俨然已经成为了某种“价值正确”。不仅造车新势力在处处针对燃油车,认为燃油车就是落后的产物,连市场端内也有不少消费者也以拥有一块“绿牌”为消费新时尚。

可能在部分“新能源吹”专家们看来:既然无法打败,那么就一禁了之,消费者只能买电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强大了。

这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甚至充满幼稚思维的幻想。不妨往深想一步,如果新能源汽车都依靠禁售来抢市场,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竞争力么。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持续刺激:

从最初2009年的“十城千辆”,到后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以及双积分政策。过去的十余年间,政策的帮扶与车企本身的产品技术进步,降低了电车的普及门槛与用车成本,大量消费者或主动或被迫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站在今天回头看,如果说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策拉动、产业扶持的话,那么在即将占比超过30%以上份额的时候,还叫嚣着要通过各种产业政策扶持来壮大自己,未免过于十分的不成熟。

说句公道话,基于当前的技术突破性,不同的技术路线确实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确实有不同的应用,没有一种所谓的汽车技术能够100%解决消费者的多元化使用场景需求。

如果专家建议常年平均气温不足15摄氏度的漠河人民开电动汽车,估计脸上的巴掌能打的他找不到北。高纬度地区基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还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条件下提出“禁燃”,非蠢即坏。

最重要的是,电车拥有一系列国家补贴与免税收优惠的同时,燃油车所承担的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税,购置税、养路费、车船税等,支撑国内汽车产业的税收,也在养着电车。

一桶油,半桶税。拿着燃油车主的养路费修出来的道路上,叫嚣着要把燃油车推进历史坟墓,真可谓杀人诛心。 很明显,当前的电车(新能源车)本身已经在与燃油车进行一场不公平竞争,这样的市场竞争态势是失真的,也看不到新能源汽车的真实竞争力。

别看部分专家禁售燃油车的口号震天响,事实上电车短时间内根本无力打败燃油车。

即便是在遥远的将来,油车和电车之间也未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电动车有电动车的优势,燃油车有燃油车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和油车传统车是竞争互补关系,而非替代。不过,这种关系形成的前提是: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先要走到同一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平竞争。

通俗而言,基于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油车电车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一家独大”。无论是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以及纯电等不同的动力模式,都应该是由市场、消费者去选择,而政策的导向应该落实在生产、研发端。任何一种技术路线都不该“死”于政策,而应该从市场角度,遵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最终应该死于被公平“市场”淘汰。

过去经济规律证明,开放的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会产生作用,良币最终会驱逐劣币,市场会选择出最优秀的产品。当前舆论方向对一些特定技术路线的唱衰、贬低,其实都是没有遵循一个基本认知规律,一个产品、技术好不好,不要总谈趋势,而要落地于市场,立足于产品,要让产品自己去说服消费者,让市场本身去验证。

禁售燃油车,还是发展电动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多方面市场需求的综合性问题。让市场的交给市场,市场会分辨好坏,会淘汰不合时宜的产品。

技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想着靠政策、靠行政的手段不可取。iPhone淘汰诺基亚,并不是靠政策来帮忙实现的,而是通过产品本身来彻底把功能机击败的。

在公平的市场中相互竞争,不仅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争,也是建设公平统一大市场的要求。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总想着依靠政策帮忙去消灭对手,既没有出息,也无法赢的消费者的认可。只有在公平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真正依靠产品来打败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