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适老化改造、长护险试点、异地养老……上海养老服务发展如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适老化改造、长护险试点、异地养老……上海养老服务发展如何?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上海是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最深的城市,目前其养老政策与机制完善情况如何?

2023年6月19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表示,《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1年3月实施以来,上海市各区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覆盖城乡、类型多样、总体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蒋蕊说,上海现有养老床位17.02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家、社区日间照护中心825家、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

上海不断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的任务已完成2500余张。

上海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建设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日均供餐能力达到16万客。

2021年起,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纳入上海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超过1.3万户改造,今年还将继续完成5000户。

与此同时,上海持续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率先在国内制定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指标,采取评价指标计分和直接判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等级开展动态评价,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长护险试点方面,上海对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进行调整,使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长护险制度在覆盖对象和服务内容、标准等方面各有侧重,共同为养老服务提供支付保障;同时制定长护险自负部分补贴政策,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保险服务费用个人自负部分和需求评估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贴。

此外,上海还在普陀区试点探索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长护险业务项目,缓解长护险业务办理压力,提升服务管理效率。

不过,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相比,上海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精细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调研报告就存在的一些瓶颈和短板问题,围绕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综合协调机制、研究完善长护险相关政策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等六方面提出建议。

针对智慧养老产品供需匹配不平衡这一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上海智慧养老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机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内容还不丰富,除最基本的应急呼叫外,生活服务、远程医疗等功能还需进一步丰富。

对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报告中建议,上海要鼓励支持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智慧平台拓展连锁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支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方式,推动智慧养老用品和服务嵌入老年人居家和社区生活场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的上海市户籍老年人有一定的异地养老或康养意愿。但是,目前老年人对于相关信息还缺乏便利可靠的了解渠道,异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也还需完善操作环节。

对此,专项监督调研报告指出,异地养老首先要突破“异区养老”的政策障碍,上海需针对人户分离的老年人,推动各区梳理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及老年助餐等补贴清单,建立各区内部、各区之间的互认和结算机制,实现“待遇跟人走”,形成老年人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公平竞争、支付方式安全快捷的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和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率。

此外,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问。

王醇晨、赵永峰等委员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等进一步抓好适老化改造,要建立健全全市的养老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等。

金为民、徐建光等委员围绕促进智慧养老发展、完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体系等提出了审议意见,并就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等提问。

到场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作答,表示将持续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数字应用能力培训、依托为老服务“一键通”提供相关智能化服务、围绕“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适老化改造、长护险试点、异地养老……上海养老服务发展如何?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上海是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最深的城市,目前其养老政策与机制完善情况如何?

2023年6月19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表示,《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1年3月实施以来,上海市各区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覆盖城乡、类型多样、总体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蒋蕊说,上海现有养老床位17.02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家、社区日间照护中心825家、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

上海不断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的任务已完成2500余张。

上海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建设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日均供餐能力达到16万客。

2021年起,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纳入上海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超过1.3万户改造,今年还将继续完成5000户。

与此同时,上海持续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率先在国内制定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指标,采取评价指标计分和直接判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等级开展动态评价,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长护险试点方面,上海对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进行调整,使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长护险制度在覆盖对象和服务内容、标准等方面各有侧重,共同为养老服务提供支付保障;同时制定长护险自负部分补贴政策,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保险服务费用个人自负部分和需求评估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贴。

此外,上海还在普陀区试点探索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长护险业务项目,缓解长护险业务办理压力,提升服务管理效率。

不过,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相比,上海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精细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调研报告就存在的一些瓶颈和短板问题,围绕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综合协调机制、研究完善长护险相关政策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等六方面提出建议。

针对智慧养老产品供需匹配不平衡这一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上海智慧养老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机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内容还不丰富,除最基本的应急呼叫外,生活服务、远程医疗等功能还需进一步丰富。

对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报告中建议,上海要鼓励支持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智慧平台拓展连锁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支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方式,推动智慧养老用品和服务嵌入老年人居家和社区生活场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的上海市户籍老年人有一定的异地养老或康养意愿。但是,目前老年人对于相关信息还缺乏便利可靠的了解渠道,异地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也还需完善操作环节。

对此,专项监督调研报告指出,异地养老首先要突破“异区养老”的政策障碍,上海需针对人户分离的老年人,推动各区梳理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及老年助餐等补贴清单,建立各区内部、各区之间的互认和结算机制,实现“待遇跟人走”,形成老年人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公平竞争、支付方式安全快捷的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和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率。

此外,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问。

王醇晨、赵永峰等委员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等进一步抓好适老化改造,要建立健全全市的养老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等。

金为民、徐建光等委员围绕促进智慧养老发展、完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体系等提出了审议意见,并就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等提问。

到场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作答,表示将持续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数字应用能力培训、依托为老服务“一键通”提供相关智能化服务、围绕“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