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20:30~24:00,一场纪念德鲁克诞辰107周年的线上论坛成功举办,这场主题为《回归原点:历久弥新的德鲁克管理智慧》的线上分享由华夏基石e洞察新媒体(ID:chnstonewx)联合第十一届中国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论坛、领教工坊共同组织,在企业家对话环节,就德鲁克的管理贡献,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刘煜炎与山西财经大学振东管理研究院院长宋瑞卿教授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
持德鲁克之“灯”,向办教育之路
刘煜炎:刚才聆听了大家对德鲁克先生思想、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非常受启发。
在教育这个行业里,德鲁克先生的著作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大家都知道,科研工作强调科学的思维、创新的能力,独立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够为创新提供帮助。那么,对于教育来说,应该怎样思考它的本质?怎样发展学生的能力?怎样管理一所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所以,从科研领域转向教育行业,我有很长时间的困惑期,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理一个教育的组织,如何去管好一所学校。
非常有幸,我曾大量阅读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管理的实践》和《21世纪的挑战》等著作,是德鲁克先生以独到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教育的本质,去思考管理的本质和做人的本质,我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多启发。那么,我就把这么多年办教育的体会,我所发现与坚守的一些信念,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德鲁克先生以他那种非常务本的生活方式,以非常简单质朴的观念去追寻事物本质和原点的思维方式,也指引了我,能够对教育的本质和使命进行科学的思考。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是关乎未来社会人和未来社会整体的一种事业。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很容易悟道,即明了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我想,它应该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
教育真正的本质应该服务于未来知识型、创造型的社会。既然如此,在培养人的创造性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他具有更高级的品质。这样,我们很快就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即使受教育者在人格具有道德底线和利他追求的时候,同时又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创造思考精神的人。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具有一种伟大的使命感,他就会在乐于自我完善,勇于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按照这样一种教育使命去构建教育的课程,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我们教学的目标和课程设置都要进行转变,不能再简单地围绕知识、围绕考试、围绕分数来教学,而是应该围绕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格、道德、灵性,以及思考方法、人生目标等方面进行教化,帮助他们提升心性,建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建立创造性的能力,以及打造更高的人品和素质。
建立这样的目标之后,管理就变得复杂了,在教师和学生中间,不再有能够量化的管理方法。后来,我重读了德鲁克先生《卓有成效的管理》,开始针对学校的管理,有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
对学校而言,老师与学生都属于知识型劳动者,而两种知识型劳动者在进行交流、产生碰撞的时候,要衡量他的绩效,要产生一定的学习效率的话,只有一种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所以,我们就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应地,教师则需要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是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容易就达成了学校的绩效目标。也就是说,在使命和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的管理变得简单而放松,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成绩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这样一来,我们的办学宗旨,即追求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世界名校之梦的目标得以实现。
事实上,德鲁克先生给我的启发非常简单,他帮助我们在面对很多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本质。具体地说,就是在我办学的过程中,我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对学校本质进行管理的思想转变。
尽管我不是管理出身,也许对德鲁克的著作理解尚浅,但是我觉得,德鲁克先生教会我们为企业创造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利润、为世界奉献爱心。首先我认为,这样的排序就是合理的。管理的使命就是要让管理者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实践和探索,最终为他人,为社会的完善,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坚守这样的价值核心,而不是追求简单的绩效目标,自然很容易达成教学的目的,当然也包括教师自身的提高。
这是我将德鲁克的思考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当中所得到一些原则和体会。我发现,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一个伟大的转型。早在95年的时候,我就预测到一种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脑经济”是用运大脑、运用智慧的经济,它事实上也是一种智能经济,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智能化的服务。但是这一切,德鲁克先生却早已领悟,他对现代社会本质的精准认知与洞见,以及由此对我们形成的强大的引领作用,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不过,即便这样,我们在管理走向个性化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迷茫。其中,最大的迷茫就是在管理个性化员工和个性化学生的过程中,在我们要求员工和学生都能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形成自律的过程中,整个企业却常常给人以一种缺乏管理、缺少秩序、没有组织的乱象。有些企业家认为,这是企业最好的状态,但是家长和学生则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现状。那么,我也常常为此而感到困惑,希望通过与华夏基石顾问团队及各位德鲁克研究专家的深度交流,能够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刘煜炎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 ,华东师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跨世纪人才,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共和国60年教育功勋人物,英国94/95 年度十佳青年学者,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总校长
与其创造顾客,不如创造自己
宋瑞卿:刚听了刘总(煜炎)的发言,深受启发。
在我看来,德鲁克首先是一位孤独的思想者,是一个管理的旁观者,同时又是一位充满了仁爱之心而又追求真理的人。
其次,我认为,德鲁克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所站的角度不同。一方面他站在了社会的角度看企业、看人;第二,他站在了未来的角度看现在的人;第三,他站在了人的角度看管理的人。这样一来,与一般人相比,德鲁克往往更能抓住管理的本质,使他具有很高的洞察力。正因为如此,他所提出的所谓管理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历久弥新。
令我体会至深的,是他的“创造顾客”理论。我在20多岁的时候,曾对此感到百思不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观察企业、观察现实和不断地思考,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企业真正的顾客是自己创造的,就如同华为、苹果能够为自己创造顾客一样。
由此,我进一步体会到,与其创造顾客,不如创造自己,因为真正的顾客就是自己。所以我认为,“你”才是你的顾客,当我们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梧桐”也会来找“凤凰”。
所以,管理的核心似乎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而是建立好的自我,明确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以此去呼应或者呼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那种人。
因此我觉得,如果德鲁克活到现在,面对我们中国人,我想他不会像王欣院长那样,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他只会问一句:中国人做企业是为了什么?中国人是在做管理吗?
我个人理解的德鲁克,他主要研究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企业是什么?另一个问题是,管理要干什么?同样,他也给出了两个简明而非常有效的答案:一,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二,管理是企业的器官。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德鲁克,首先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人又是唯一需要寻找存在意义的存在者。如果我们不是从人出发,我们办企业,我们做管理又是为了什么呢?
然后,学习德鲁克,还需要有一颗勇敢的,追求真理之心。就像德鲁克一样,他以管理思想家的身份,敢于挑战当时全球最大的公司,而事实又证明,他的努力是正确的,他就有这样的勇气和坚持。而我们今天的学者,当我们面对现在认为最伟大公司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它的问题是什么吗?我们也有一颗敢于挑战的心吗?
最后,学习德鲁克,还需要有一个能够思考的灵魂。每一个能够思考的灵魂,首先都应该是独立的灵魂。做思想的奴隶和做官员的奴隶,其本质并无区别。我认为,商业需要独立的意志,学者需要有独立的思想。而面对德鲁克,我们在学习、接受的同时,更应该向德鲁克学习他勇于挑战,不断的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不断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去创造价值的精神。这可能是我们学习德鲁克应该秉持的一种思想。
那么,针对刘总的问题,我想应该是这样。其实,当年的阿吉里斯也提到了个人需要和组织需要的问题。如果我们相信人,以人为本,能够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组织里面凝聚人所需要的特质呢?一个好的组织应该是能够把个人需要和组织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它应该能够使个人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说,组织目标应该成为个人目标实现的“最大公约数”。
在此,我仅仅抛砖引玉,相信企业家们在实践当中,会有更好的体悟,谢谢。
宋瑞卿山西财经大学振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号ID:chnstonewx)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