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间,美股上市的京东(JD)飙涨11.39%,报收26.41美元。
这家中国电商当日不仅发布了三季财报,还对外宣布负责运营京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京东金融将被剥离,京东集团计划出让京东金融的全部股份。
京东飙涨的股价极可能受到此消息提振,因为剥离金融业务之后的京东集团更可能轻装上阵,向真正的盈利不断靠近。
尽管京东在非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持续获利,但根据GAAP准则,京东三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同比扩大逾40%。京东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9.21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5.308亿元人民币。三季度京东每ADS(美国存托股份)亏损0.64元人民币(0.1美元),去年同期亏损0.39元人民币。
今年8月,一直亏损的京东发布年中财报时突现盈利,主要是采用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采用此准则时,期权费用、商业合并及合并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都不会被计算在内,只包括收入成本费用正常的利得损失。
刚刚发布的三季财报中,若采用非GAAP准则计算,数字也会好看很多。京东三季业绩在非GAAP准则下净利润2.69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
有分析称,京东此时选择剥离金融业务,可能也是为集团甩掉拖累,能够尽快实现盈利而做出的一个选择。毕竟京东一直亏损已经被外界诟病已久,资本市场对它的耐心或已到极限,已经不允许包括金融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所需要的巨大、持续的投入来透支其盈利业务。
京东一季财报显示,新业务造成亏损人民币6亿元。其三季报也显示,金融业务仍然亏损。
京东商城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在一季度财报沟通会上曾透露,新业务造成的亏损中,运营亏损规模最大的肯定是京东金融,其次是O2O业务。他同时表示,京东金融对交易总额的影响非常小,仍处在创建相关的基础设施的阶段。在新业务无法变现的情况下,京东正试图在传统业务中寻找更多的盈利模式。
从目前情形看,京东自营业务倚重的3C行业整体在减缓,第三方平台又必须限制速度。这家公司最自豪的直营物流业务,使用的是弹性很小的线下扩张模式(即增加服务必须增加人手,而非互联网那样无限扩容),高增长意味着高成本,在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情况下,也成为了盈利的阻力。如果需要更漂亮的营收财报,京东自营物流团队是最容易挤出成本水分的海绵。但是如果影响了用户体验,京东也就失去了特色。
当下京东金融可圈可点的业务不多,而其面临的激烈竞争却是需要巨大投入。
竞争对手蚂蚁金服集团在今年4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35亿美元(约和227亿元人民币),估值已达600亿美元。
京东金融在今年1月获得来自红杉资本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466.5亿元人民币。今年前4个月,京东金融又成功完成四期资产证券化,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此外,京东金融获得在深交所发行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ABS专项计划的资格。
频频举债数十亿美元之后,京东的标准普尔指数已经被降级,远远低于BAT,降级意味着融资成本会提高。业内人士分析称,假若京东金融未来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对其进一步融资或者适应金融监管方面,都是有益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