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设计如何既人性化还能赚钱?挪威带着一个北欧概念来了北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设计如何既人性化还能赚钱?挪威带着一个北欧概念来了北京

这个设计概念叫做“包容性设计”,其实如今在全球,你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它的案例。

Tuva餐具 图片来源:Mira design

什么样的设计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为品牌谋利益?说到这个,北欧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近日,挪威设计与建筑中心带着一个展览来了启皓北京中庭,以音频、展板和讲座的形式展示了10个设计项目,而它们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设计理念。

这个设计概念被称作“包容性设计”,或者“通用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设计商品、建筑等事物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在过去,设计师往往会因为美观或风格去忽略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包容性的设计一定是可以适用于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各个群体的。

这次展览就展示了医院、轮渡、学校、酒店、气象局等政府设施,其中,为气象局做整体设计的挪威设计工作室Nueu还在2014年底,为国家推出了挪威新版护照,采用的也是“包容性设计”的理念。这本护照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护照,它用红、青、白三种颜色来区分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和移民护照,内页的国名、国徽等字体和图像也摒弃了之前居中排版的风格,而具有北欧简约的现代感。

虽然人们通常会认为使用了“包容性设计”的物件更适合公共项目,但事实上,它也在商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包装设计。

生产口腔保健和清洁工具的品牌Jordan,在一次对牙膏产品的调研中发现市面上普遍的牙膏包装都很不方便。除非用剪刀,不然覆盖在牙膏上的塑料透明硬壳很容易割到消费者的手,同时也把商标和产品信息挡住了。

于是Jordan决定采用新的包装,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它考虑到了关节炎患者、孩子等各种用户的需求,通过在纸板和塑料壳中间留出空间,来让包装更易拆解,同时还把品牌Logo的字体和信息都简化了印在留白的纸板上,令消费者更容易在货架上区分Jordan和别的品牌。如今,Jordan的牙膏包装设计现在几乎是全球性的通用设计,人们进入任何一个便利店几乎都能看到相似的样式。

因为很好流通,包容性设计也在产品设计中广受欢迎。挪威一家餐具公司哈当厄尔曾在2009年推出的Tuva餐具。在此之前,餐具公司的设计都较少考虑抓握方式和灵巧性,而将设计重点都放在外观和功能性上。

但在Tuva诞生的过程中,哈当厄尔重新审视了市场,决定推出一套正常人和残疾人都可以使用的餐具,孩子、手抖的人和任何有特殊吃饭方式的人也被考虑在了其中。他们经过大量亲身实践和调研,推出了包含几十种不同抓握类型的Tuva。

和Jordan新包装上市后的成功一样,Tuva推出后销售一空,比预期销售量翻了一倍,它还在纽约Moma博物馆中有一个专属展区。在北欧当地人心里,Tuva和瑞典的Ikea是同等地位的人性化产品。

Tuva

现在,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巧克力包装纸上的锯齿状撕口、方便听障人士使用的震动闹钟、轻轻一挤就流出来的洗发水瓶子等产品,使用的都是“包容性设计”的概念。据策展人Onny Eikhaug向界面介绍,包容性设计能够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是因为它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覆盖更广阔的消费人群,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

“包容性设计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像Jordan的例子一样,它既可以节约材料也能让包装更鲜明,增加知名度。更换包装也许短期来看是投入了资金的,但长期来看,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留住消费者。”Eikhaug说。

这套理念并非挪威的一家之言,而是北欧、乃至全球性的普世哲学。它的兴起和发展于近年来欧洲社会的老龄化现状不无关系,而婴儿潮出生的人又比较富裕和挑剔,如果每个商品都要针对不同群体来提供解决方案,这就太花钱了,设计师们因此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

这使得包容性设计到了90年代才真正流行起来,起初它是政府行为,但品牌们近年来越来越发现它是一个新的可盈利市场。表面上看,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打出了“千禧一代”的战略牌,试图在营销和产品设计上都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包容性设计”的概念对这些品牌来说没有应用空间。

能为此做出最好表率的是日本设计,MUJI当然是其中一个案例。Eikhaug称,在发展中,挪威设计师们也从日本文化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比如丰田近年来推出了一款很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开的车型,但外观看上去依然有流畅的线条和金属未来感,这一点和欧洲一条俗语不谋而合——年轻人不会想开老年人开的车,而老年人也不会想开老年人的车。

“日本也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所以品牌们总是在寻找能适合各种人的方法,于是松下洗衣机的门是朝上的,这样老人更加方便,而日本一些城市的路标是用不同颜色的形状来代替文字,这样外国人也能看懂。”Eikhaug说。

Onny Eikhaug
挪威护照

建立在同一个价值观下的设计理念再结合不同文化形成了新的风格,今天的日式设计就和北欧有所不同,前者有种禅意,后者推崇彻底的实用主义,但归根究底,它们都极为重视使用者的真切需求,并且努力符合所有人的期待。而对于这一点,Eikhaug觉得中国也将从中受益,“这和国家发展阶段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个理念低成本,农村和城市都可以利用。”

包容性设计在未来还会是北欧设计的主流。2008年,挪威16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了共同行动计划,还在2011年设立了通用设计创新奖,来表彰为社会、服务和环境做出了贡献的设计。挪威希望在2025年实现成为通用设计之国的愿景,如今,它已经带着这套理念去到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多地宣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设计如何既人性化还能赚钱?挪威带着一个北欧概念来了北京

这个设计概念叫做“包容性设计”,其实如今在全球,你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它的案例。

Tuva餐具 图片来源:Mira design

什么样的设计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为品牌谋利益?说到这个,北欧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万全之策。近日,挪威设计与建筑中心带着一个展览来了启皓北京中庭,以音频、展板和讲座的形式展示了10个设计项目,而它们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设计理念。

这个设计概念被称作“包容性设计”,或者“通用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设计商品、建筑等事物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在过去,设计师往往会因为美观或风格去忽略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包容性的设计一定是可以适用于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各个群体的。

这次展览就展示了医院、轮渡、学校、酒店、气象局等政府设施,其中,为气象局做整体设计的挪威设计工作室Nueu还在2014年底,为国家推出了挪威新版护照,采用的也是“包容性设计”的理念。这本护照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护照,它用红、青、白三种颜色来区分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和移民护照,内页的国名、国徽等字体和图像也摒弃了之前居中排版的风格,而具有北欧简约的现代感。

虽然人们通常会认为使用了“包容性设计”的物件更适合公共项目,但事实上,它也在商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包装设计。

生产口腔保健和清洁工具的品牌Jordan,在一次对牙膏产品的调研中发现市面上普遍的牙膏包装都很不方便。除非用剪刀,不然覆盖在牙膏上的塑料透明硬壳很容易割到消费者的手,同时也把商标和产品信息挡住了。

于是Jordan决定采用新的包装,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它考虑到了关节炎患者、孩子等各种用户的需求,通过在纸板和塑料壳中间留出空间,来让包装更易拆解,同时还把品牌Logo的字体和信息都简化了印在留白的纸板上,令消费者更容易在货架上区分Jordan和别的品牌。如今,Jordan的牙膏包装设计现在几乎是全球性的通用设计,人们进入任何一个便利店几乎都能看到相似的样式。

因为很好流通,包容性设计也在产品设计中广受欢迎。挪威一家餐具公司哈当厄尔曾在2009年推出的Tuva餐具。在此之前,餐具公司的设计都较少考虑抓握方式和灵巧性,而将设计重点都放在外观和功能性上。

但在Tuva诞生的过程中,哈当厄尔重新审视了市场,决定推出一套正常人和残疾人都可以使用的餐具,孩子、手抖的人和任何有特殊吃饭方式的人也被考虑在了其中。他们经过大量亲身实践和调研,推出了包含几十种不同抓握类型的Tuva。

和Jordan新包装上市后的成功一样,Tuva推出后销售一空,比预期销售量翻了一倍,它还在纽约Moma博物馆中有一个专属展区。在北欧当地人心里,Tuva和瑞典的Ikea是同等地位的人性化产品。

Tuva

现在,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巧克力包装纸上的锯齿状撕口、方便听障人士使用的震动闹钟、轻轻一挤就流出来的洗发水瓶子等产品,使用的都是“包容性设计”的概念。据策展人Onny Eikhaug向界面介绍,包容性设计能够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是因为它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覆盖更广阔的消费人群,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

“包容性设计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像Jordan的例子一样,它既可以节约材料也能让包装更鲜明,增加知名度。更换包装也许短期来看是投入了资金的,但长期来看,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留住消费者。”Eikhaug说。

这套理念并非挪威的一家之言,而是北欧、乃至全球性的普世哲学。它的兴起和发展于近年来欧洲社会的老龄化现状不无关系,而婴儿潮出生的人又比较富裕和挑剔,如果每个商品都要针对不同群体来提供解决方案,这就太花钱了,设计师们因此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

这使得包容性设计到了90年代才真正流行起来,起初它是政府行为,但品牌们近年来越来越发现它是一个新的可盈利市场。表面上看,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打出了“千禧一代”的战略牌,试图在营销和产品设计上都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包容性设计”的概念对这些品牌来说没有应用空间。

能为此做出最好表率的是日本设计,MUJI当然是其中一个案例。Eikhaug称,在发展中,挪威设计师们也从日本文化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比如丰田近年来推出了一款很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开的车型,但外观看上去依然有流畅的线条和金属未来感,这一点和欧洲一条俗语不谋而合——年轻人不会想开老年人开的车,而老年人也不会想开老年人的车。

“日本也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所以品牌们总是在寻找能适合各种人的方法,于是松下洗衣机的门是朝上的,这样老人更加方便,而日本一些城市的路标是用不同颜色的形状来代替文字,这样外国人也能看懂。”Eikhaug说。

Onny Eikhaug
挪威护照

建立在同一个价值观下的设计理念再结合不同文化形成了新的风格,今天的日式设计就和北欧有所不同,前者有种禅意,后者推崇彻底的实用主义,但归根究底,它们都极为重视使用者的真切需求,并且努力符合所有人的期待。而对于这一点,Eikhaug觉得中国也将从中受益,“这和国家发展阶段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个理念低成本,农村和城市都可以利用。”

包容性设计在未来还会是北欧设计的主流。2008年,挪威16个政府部门联合制定了共同行动计划,还在2011年设立了通用设计创新奖,来表彰为社会、服务和环境做出了贡献的设计。挪威希望在2025年实现成为通用设计之国的愿景,如今,它已经带着这套理念去到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多地宣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