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川
2016年11月18日晚,认证为电视评论人的微博用户对外爆料称,“限韩令”将迎来大升级,或全屏说再见。
▍“卫视观察生”认证微博截图
关于“限韩令”,早在今年7月份韩国政府宣布将于年底部署美国“萨德”系统后,社交媒体上就有消息传出中国官方或出台“限韩令”,并于9月1日开始执行。但此后,内地荧屏上仍然能够看到《云画的月光》等不少韩剧在热播。因此,很多人认为“限韩令”不过是空穴来风。
那么,“限韩令”究竟是否存在?
通过“卫视观察生”的爆料,小川(微信号:青眼)经求证业内人士获知,除了爆料中提到的江苏电视台外,其他卫视也已收到类似通知。而且,此次通知的所有细则不仅针对卫视也包含网络播出平台。
该业内人士透露,该通知中要求包括韩剧、韩国电影、韩国明星参演的影视综艺以及根据韩国影视改编的作品均不得播出,但已拿到批文的,引进韩国模式的国内自制综艺不在此限。对于该通知是否限制了韩星参演及代言广告,该业内人士并未给出肯定的答复。
另外,小川(微信号:青眼)在中国文化部官网“涉外营业性演出审批信息公示系统”一栏输入关键字“韩国”查询获知,9月份韩国明星在中国的活动只有3个获得过审,8月份有4个,7月份则只有两个,这当中的韩星包括EXO、申彗星、郑京和、金泫雅、金俊秀。这之后,再也没有韩国明星来华的演出消息。
▍中国文化部官网截图
与此同时,一则“韩国团队因在华演出未拿到批文而遭受罚款20万”的消息也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来源:新浪微博
由此可见,“限韩令”于9月1日后执行并非讹传。而像类似《云画的月光》等韩剧因前期获得审批仍然能够正常播出,也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说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限韩令”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从韩国决意部署“萨德”后就开始流传的“限韩”说,至今未见实质性的文件出台。
然而,对政策敏感的文化娱乐市场已用实际行动响应了“限韩”舆情。
事实上,早有一批“出口转内销”的“韩星”已经在悄然行动。如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旗下组合SJ-M成员Henry(刘宪华),微博备注已变成“前韩国组合SUPERJUNIOR-M成员Henry”,且认证改成了“歌手、艺人、主持人”;该公司另一女子团队f(x)组合队长宋茜,微博认证也从组合队长变成了“演员、歌手”。
除了文化娱乐市场,另一个深受“限韩”影响的莫过于韩国化妆品品牌。
▍来源:君策大数据实验室
据君策大数据实验室对中日韩化妆品情绪指数的分析显示,日本的品牌在因中日“钓鱼岛”事件陷入沉寂后,到“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再次受到国人关注。
而韩国化妆品品牌的波动特征则与韩剧的热播时间相吻合,可见韩国的娱乐和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韩妆的热销。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份,青眼(微信号:青眼)公众号就推送过一篇名为《“限韩”舆情汹涌,爱茉莉会重蹈资生堂的覆辙吗?》的文章,深度分析了韩流、韩星、韩妆之间的天然联系。
文章中提到,彼时受限韩舆情舆论的影响,韩国多家娱乐产业公司股市缩水下跌,JYP、CJ、SM、YG四大公司市值总计蒸发36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左右。
而韩国引以为傲的化妆品行业也未能幸免。据《参考消息》报道,7月7日股价创下44.1万韩元纪录的爱茉莉太平洋,在第二天即7月8日“萨德”部署决定公布后,股价应声下跌,一个月内跌至36万韩元。即将突破120万韩元的LG生活健康的股价也在5日下跌了4.57%。
相对日韩化妆品品牌而言,国产化妆品品牌的情绪指数走势一直缓中有升,而波动多数也多是跟涉及涉及国家与民族情感的事件相关,如“萨德”事件、“钓鱼岛”争端等等。
通过中日韩化妆品情绪指数也可以看出,再强的品牌也抵不过国家政策的变化。
那么,在日系品牌尚未恢复元气,韩系品牌正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之际,国产化妆品能否趁势而上,抢占制高点?
小川(微信号:青眼)认为,外部环境此一时彼一时,“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品牌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