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剪辑《爸爸去哪儿》的星驰,如何打破后期行业的天花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剪辑《爸爸去哪儿》的星驰,如何打破后期行业的天花板

从“跑男”剪到爸爸去哪儿,他们将业务从单纯的后期制作扩展到前期、后期和培训,在适应市场和制造规则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作者:陈丽媛

近几年综艺节目特别是户外真人秀的爆发,让后期制作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后期制作从各大电视的后期制作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产业,并且出现了BKW黑威兰,星驰传媒,幻维等几家“头部公司”。

其中,星驰传媒从创始团队离职光线成立自己的剪辑团队,到成为国内首家估值过亿的后期制作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

星驰传媒公司前台

如何保持成长是星驰传媒目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个小行业虽然成长极快,但天花板明显。纯业务出身的朱化凯和邓安江,从传统剪辑起家,希望通过打通产业链,赢得更大收益的同时获得更多市场话语权。

从“跑男”剪到爸爸去哪儿,他们将业务从单纯的后期制作扩展到前期、后期和培训,在适应市场和制造规则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后期:既是老本行也是新风向

办公区

2012年,还在光线做剪辑的朱化凯和邓安江注意到自己工作内容变化和市场风向正在发生转变,他们意识到创业的机会就在眼前。

随着国内户外综艺的井喷式发展和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出现,后期行业从以前的不受重视的技术工种开始被称为除编剧、导演外的第三次创作。

户外真人秀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这类节目没有剧本,没有试镜,而且大多为多机位全天拍摄,拿到后期机房的素材也基本上没有逻辑。而从选择素材、构思逻辑到突出内容,全都在这里完成。

审片

这让曾经以各大卫视后期制作部和视频公司后期部门为主导的后期行业进行了一次重新的洗牌。朱化凯和邓安江毅然双双辞职投身市场的大潮。

在朱化凯看来,当时市场风口的转变和国内大体量综艺的出现是紧密相关的。在早期还是“央视为王”的时候,棚内综艺和传统新闻节目是后期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当以“爸爸去哪儿”“跑男”为主的户外综艺出现后,传统的剪辑模式和少量的剪辑人员必将向市场精细化团队转变。

资深剪辑出身的朱化凯现在的工作和剪辑基本没关系了。随着三年来星驰不断拓展在后期市场的版图,他和邓安江重新划分了职责范围,也就是两人中谁负责经营,谁负责业务。于是,邓安江成了所有业务工作的领头人,而朱化凯也从当年那个美术生出身的剪辑师开始学习商业运营和合作洽谈。

后期剪辑组

幸运的是,朱化凯很快拿到了剪辑韩国热门户外综艺《两天一夜》中国版的机会。这让星驰获得行业内的关注,毕竟当时有过户外综艺剪辑经验的团队屈指可数。

也是从《两天一夜》开始,星驰的后期团队打开了国内户外真人秀市场。“现在星驰70%都是户外真人秀。”谈及当时的情况,朱化凯毫不掩饰当时团队对户外真人秀的陌生,和韩国前期团队沟通不畅,户外真人秀剪辑经验缺乏等各种问题。和初来中国进行综艺本土化的韩国团队一样,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将这部韩国热门综艺进行本土化的改编。

虽然状况频频,但好在《两天一夜》在国内的先行优势化解了一些困难,星驰也借此在国内户外真人秀领域获得认可。之后,浙江卫视找到星驰,开始了《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等综艺项目的合作。用朱化凯的话来说,星驰为浙江卫视的户外真人秀开辟了新天地,浙江卫视也成就了星驰在行业中的地位。

跑男组

而在综艺后期领域,星驰最初的优势是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团队。创业后,朱化凯和邓安江把光线团队的结构复制到了星驰,“当时我们在光线的团队结构就很好,体量很大,能够支撑很多人去做一个项目,统筹、包装、调色、花字都是分组做的。”

除了人才,硬件设施对于后期制作也非常重要。星驰早期的盈利几乎全部投入到后期的场地和硬件更新上,直到2015年10月获得引力传媒投资后,星驰的资金情况才得以好转。

由于进入行业时间早,星驰的许多做法后来成为业内标杆,包括制作的系统化、和电视台对接流程、剪辑权利的分配以及素材时间配比等。朱化凯说,“这样才能有相应的市场定价权,每期的制作费从三至五万,十万至二十万,三十万至五十万都有,综艺节目项目订费也会分级,比如使用我们成熟的团队费用相应会更高。”

前期:爆发发展与打通产业链

星驰培训

实际上,后期公司的成长天花板相当明显。在市场下行和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后期纯制作公司的优势在不断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星驰也在考虑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选择了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而这也需要一支强大的前期策划团队。

2015年12月,星驰开始组建自己的前期团队并向细分领域拓展。在朱化凯看来,“靠人力堆起来”的后期业务,营收和利润非常容易触及天花板。未来公司如果靠拿项目扩张,就要继续大举投入人力和设备。而前期业务的广告利润分成可以赚取更大利润。

挑战也不可忽视。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运营经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预算,所以很难参与大体量的爆款节目。星驰第一档主投主控节目选择了《萌宠总动员》(暂定名)就基于宠物类节目受众广又不需要大体量的资金的考虑。

“后期其实是看过最多素材的人,哪些项目能出来,什么形式效果最好,我们最了解。”朱化凯说,后期团队参与策划,实际上也是一种“后期前置”,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也能节约后期工作的时间和沟通成本。他相信前期团队的组建对星驰整体发展能够有比较大的促进。一般来说,在星驰内部的前期工作基础筹备完成后,后期人员也会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估。

但朱化凯也直言,前期的困难在于要掌握整体节目调性、节奏和规划,“做了前期之后才发现,后期真的只是一个部分。”

星驰学院:剪辑人员无法速成

AB合影

综艺后期制作是一个新生领域,以网综和户外综艺为代表的综艺后期,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年轻化。尤其是在网综领域,“污”“二次元”“下饭”“重口味”等观众需求都需要剪辑师对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以及笑点有相当的了解。

但专业成熟的剪辑师需要有3至4年的学习过程,才能掌握驾驭各种大型节目的能力,传统剪辑思维和操作习惯又无法达到市场需求。

星驰为了培养人才,在2015年7月开设了星驰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培训后,学员被投入到自己的项目中通过实践继续学习。

调色组

“国内后期制作公司自己进行人才培养的,好像只有我们和幻维。”朱化凯希望未来星驰学院除了为公司输送人才,还能孵化成独立的业务。

这个领域人才缺口很大,他举例说,站在精细化系统化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人需要的剪辑师也男女有别。如女剪辑师剪爸爸去哪儿会更出彩,男生可能对情感的体悟没那么强烈。

目前星驰传媒的后期团队已经从不到十人增加到现在120个人,分为剪辑、统筹、调色和音频制作4个组。

在朱化凯看来,韩国等级森严的晋升制度与中国的速成式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优势。韩国后期人员一定经历几年的“实习生”生涯,再当几年“助理”才开始独立剪辑,基本功相当扎实,对节目的感知和理解可以说融于骨血。

对星驰学院的投入,也基于朱化凯对国内综艺的判断。他表示,业内原创节目日渐增多和行业规则日益完备,但爆款节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越来越少,“行业下行洗牌后需要的是真正有实力的后期团队”。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剪辑《爸爸去哪儿》的星驰,如何打破后期行业的天花板

从“跑男”剪到爸爸去哪儿,他们将业务从单纯的后期制作扩展到前期、后期和培训,在适应市场和制造规则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作者:陈丽媛

近几年综艺节目特别是户外真人秀的爆发,让后期制作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后期制作从各大电视的后期制作部,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产业,并且出现了BKW黑威兰,星驰传媒,幻维等几家“头部公司”。

其中,星驰传媒从创始团队离职光线成立自己的剪辑团队,到成为国内首家估值过亿的后期制作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

星驰传媒公司前台

如何保持成长是星驰传媒目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个小行业虽然成长极快,但天花板明显。纯业务出身的朱化凯和邓安江,从传统剪辑起家,希望通过打通产业链,赢得更大收益的同时获得更多市场话语权。

从“跑男”剪到爸爸去哪儿,他们将业务从单纯的后期制作扩展到前期、后期和培训,在适应市场和制造规则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后期:既是老本行也是新风向

办公区

2012年,还在光线做剪辑的朱化凯和邓安江注意到自己工作内容变化和市场风向正在发生转变,他们意识到创业的机会就在眼前。

随着国内户外综艺的井喷式发展和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出现,后期行业从以前的不受重视的技术工种开始被称为除编剧、导演外的第三次创作。

户外真人秀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这类节目没有剧本,没有试镜,而且大多为多机位全天拍摄,拿到后期机房的素材也基本上没有逻辑。而从选择素材、构思逻辑到突出内容,全都在这里完成。

审片

这让曾经以各大卫视后期制作部和视频公司后期部门为主导的后期行业进行了一次重新的洗牌。朱化凯和邓安江毅然双双辞职投身市场的大潮。

在朱化凯看来,当时市场风口的转变和国内大体量综艺的出现是紧密相关的。在早期还是“央视为王”的时候,棚内综艺和传统新闻节目是后期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当以“爸爸去哪儿”“跑男”为主的户外综艺出现后,传统的剪辑模式和少量的剪辑人员必将向市场精细化团队转变。

资深剪辑出身的朱化凯现在的工作和剪辑基本没关系了。随着三年来星驰不断拓展在后期市场的版图,他和邓安江重新划分了职责范围,也就是两人中谁负责经营,谁负责业务。于是,邓安江成了所有业务工作的领头人,而朱化凯也从当年那个美术生出身的剪辑师开始学习商业运营和合作洽谈。

后期剪辑组

幸运的是,朱化凯很快拿到了剪辑韩国热门户外综艺《两天一夜》中国版的机会。这让星驰获得行业内的关注,毕竟当时有过户外综艺剪辑经验的团队屈指可数。

也是从《两天一夜》开始,星驰的后期团队打开了国内户外真人秀市场。“现在星驰70%都是户外真人秀。”谈及当时的情况,朱化凯毫不掩饰当时团队对户外真人秀的陌生,和韩国前期团队沟通不畅,户外真人秀剪辑经验缺乏等各种问题。和初来中国进行综艺本土化的韩国团队一样,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将这部韩国热门综艺进行本土化的改编。

虽然状况频频,但好在《两天一夜》在国内的先行优势化解了一些困难,星驰也借此在国内户外真人秀领域获得认可。之后,浙江卫视找到星驰,开始了《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等综艺项目的合作。用朱化凯的话来说,星驰为浙江卫视的户外真人秀开辟了新天地,浙江卫视也成就了星驰在行业中的地位。

跑男组

而在综艺后期领域,星驰最初的优势是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团队。创业后,朱化凯和邓安江把光线团队的结构复制到了星驰,“当时我们在光线的团队结构就很好,体量很大,能够支撑很多人去做一个项目,统筹、包装、调色、花字都是分组做的。”

除了人才,硬件设施对于后期制作也非常重要。星驰早期的盈利几乎全部投入到后期的场地和硬件更新上,直到2015年10月获得引力传媒投资后,星驰的资金情况才得以好转。

由于进入行业时间早,星驰的许多做法后来成为业内标杆,包括制作的系统化、和电视台对接流程、剪辑权利的分配以及素材时间配比等。朱化凯说,“这样才能有相应的市场定价权,每期的制作费从三至五万,十万至二十万,三十万至五十万都有,综艺节目项目订费也会分级,比如使用我们成熟的团队费用相应会更高。”

前期:爆发发展与打通产业链

星驰培训

实际上,后期公司的成长天花板相当明显。在市场下行和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后期纯制作公司的优势在不断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星驰也在考虑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选择了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而这也需要一支强大的前期策划团队。

2015年12月,星驰开始组建自己的前期团队并向细分领域拓展。在朱化凯看来,“靠人力堆起来”的后期业务,营收和利润非常容易触及天花板。未来公司如果靠拿项目扩张,就要继续大举投入人力和设备。而前期业务的广告利润分成可以赚取更大利润。

挑战也不可忽视。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运营经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预算,所以很难参与大体量的爆款节目。星驰第一档主投主控节目选择了《萌宠总动员》(暂定名)就基于宠物类节目受众广又不需要大体量的资金的考虑。

“后期其实是看过最多素材的人,哪些项目能出来,什么形式效果最好,我们最了解。”朱化凯说,后期团队参与策划,实际上也是一种“后期前置”,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利润,也能节约后期工作的时间和沟通成本。他相信前期团队的组建对星驰整体发展能够有比较大的促进。一般来说,在星驰内部的前期工作基础筹备完成后,后期人员也会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估。

但朱化凯也直言,前期的困难在于要掌握整体节目调性、节奏和规划,“做了前期之后才发现,后期真的只是一个部分。”

星驰学院:剪辑人员无法速成

AB合影

综艺后期制作是一个新生领域,以网综和户外综艺为代表的综艺后期,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年轻化。尤其是在网综领域,“污”“二次元”“下饭”“重口味”等观众需求都需要剪辑师对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以及笑点有相当的了解。

但专业成熟的剪辑师需要有3至4年的学习过程,才能掌握驾驭各种大型节目的能力,传统剪辑思维和操作习惯又无法达到市场需求。

星驰为了培养人才,在2015年7月开设了星驰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培训后,学员被投入到自己的项目中通过实践继续学习。

调色组

“国内后期制作公司自己进行人才培养的,好像只有我们和幻维。”朱化凯希望未来星驰学院除了为公司输送人才,还能孵化成独立的业务。

这个领域人才缺口很大,他举例说,站在精细化系统化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人需要的剪辑师也男女有别。如女剪辑师剪爸爸去哪儿会更出彩,男生可能对情感的体悟没那么强烈。

目前星驰传媒的后期团队已经从不到十人增加到现在120个人,分为剪辑、统筹、调色和音频制作4个组。

在朱化凯看来,韩国等级森严的晋升制度与中国的速成式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优势。韩国后期人员一定经历几年的“实习生”生涯,再当几年“助理”才开始独立剪辑,基本功相当扎实,对节目的感知和理解可以说融于骨血。

对星驰学院的投入,也基于朱化凯对国内综艺的判断。他表示,业内原创节目日渐增多和行业规则日益完备,但爆款节目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越来越少,“行业下行洗牌后需要的是真正有实力的后期团队”。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