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11月17号,张楚过了48岁生日。
张楚的「微小相见」全国巡演也到了最后一站,从5月份在西安启程,到11月18日北京结束,走过了14座城。
可是如果你去搜张楚的名字,互联网上最多的消息,还是那句「张楚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成仙了」。没有多少新世纪后的消息。
就像关于窦唯的新闻,都是绕着「潦倒」和「体面」。其实不久前,微博上刚出现了窦唯和译乐队新专辑《间听监》的动态。
何勇的微博今年没有更新过。在2015年1月份,他还在微博上说,今年必须发新歌。
可是,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新歌了。捧的人、踩的人,都是不停拿着往事说事。
魔岩三杰的名号,永远束缚着窦唯、张楚、何勇三个人身上的评价。
不过,倒是束缚不了他们自身。何勇是个明白人,窦唯一直做自己的音乐,如今张楚的生活创作也一步步调整好了节奏。
旁人是否盖棺定论不重要,自己怎么继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人关心新歌,不重要,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好。重要的是,在不再属于自己的时代,做回自己。
一把中国火
1991年,张培仁征得台湾滚石唱片同意,来到北京创立魔岩文化,开始打造「中国火」的品牌。《中国火 I》的第一首歌,就是张楚的《姐姐》。
那时张楚已经在北京待了几年。1987年,他从西安辍学来到北京,那一年,他也才19岁。背上吉他,来到摇滚根据地,追一个少年梦。
当年眼睛不眨的清瘦少年,而今依旧清秀的脸上,皱纹已经放肆生长。和因为药物副作用发福的何勇,发际线不断后移的窦唯一样,早已不复少年模样。
但张楚始终是这么安静。人们经常把他和诗人联系起来,和民谣联系起来,而不是摇滚。不过,那是属于「中国摇滚」的时代,这个词里涵盖了一切关于迷惘和抗争的声音。张楚背上吉他走向离家的车站时,就已经踏上了这股洪流。
1993年,《姐姐》甚至登上了央视,马上红遍了大江南北。内向的张楚得遇知己,1994年,魔岩一口气发了三杰各自的代表作,宣称「新音乐的春天」到来。再后来,就是香港红磡的巅峰之夜。
相比作为嘉宾到场的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的装扮显得朴实的多。没有标志性的长发,没有出格的奇装异服。即使是最外放的何勇,也没有非要配个朋克头,反而让海魂衫成为了一代经典。
当然,最安静的要数张楚,他坐在椅子上完成了演出——即使是《厕所和床》里最暴躁的部分,他也是坐着唱出来,却能让台下的观众站起来。
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像积攒了许多年的力量,一下倾泻空了;又或者本来就没有什么盛世,是人们期望太多。张楚已经被这种期望绑架,且不说盛世究竟在不在,他再去做别的音乐时,都仿佛是一种过错。
1997年,张楚拿出了新专辑《造飞机的工厂》,一张他很满意的专辑,却换来一片质疑和嘘声。「中国火」已经烧不起来了,曾经烧火的人,也不得自由。
喧嚣后的沉寂
张楚选择了不发声。1997年后,他再没有发过专辑,甚至在2001年离开了北京。虽然他很快又回归了,还在2005年的《礼物》合集里贡献了单曲,还在2006年就签约在了树音乐,新专辑,还是杳无音信。
2011年,张楚离开了树音乐。树音乐的老板姜树,是张楚的铁杆粉丝,对张楚的加入也十分感激,但是,张楚的违约和不积极,公司蒙受的损失,最终让双方不欢而散。姜树说,「(张楚)信誓旦旦跟我保证了好几次新专辑一定会出来,结果还是没有」。
不欢而散的不仅这一次。更严重的一次,是伊沙和张楚的绝交。作为张楚来到北京时第一个投靠的朋友,诗人伊沙给过张楚不少「曾经是兄弟,不分你我」。最后,因为忍受不了张楚待人处事上的冷淡寡情,写了一封公开的《与小人绝交书》。从1998年绝交到2011年和好,过了十几年光阴。
然而,张楚与人交际的能力,也许并不能反映他的内心。他在诗化的表达上有自己的高度,但在日常交流中,不是很容易被理解。
《再见 乌托邦》这部纪录片里,有一段张楚和乐队排练的视频。排练中,他跟键盘手臧洪飞就在交流上出现了点障碍,张楚带着愁容的说飞飞的音色「愣」和「硬」,要加混响;但多次交流后,飞飞并不太能理解张楚的需求,最后以「换个音色」为方案跳过了问题。
其实,张楚在很多问题的表达上,并不能很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同样经常遭受误读的,还有窦唯。这种情况下,缄默不语,可能是艺术家最好的选择。
最大的不舒适,并不是来自于一两次的人际交流,而是整个环境的变化。《造飞机的工厂》里,张楚已经唱了他想唱的,但不是多数人想听到的。人们一直期待他能重现一两次摇滚盛世里的感觉,但与其迎合和被绑架,不如自己继续寻找。
张楚离开过北京, 签过新公司,都没带来好转。直到人们都不再那么关注他的时候,在更喧嚣的年代,张楚开始找到自己的新方向了。这个方向,完全和往日无关。
回归简单生活
曾经一手打造了「中国火」的张培仁和贾敏恕回来了,这一次,他们从台湾带回来了「街声」和「简单生活节」。
2015年,他们又找到了张楚。刚好,张楚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混音师发愁。老朋友又聚到一起后,觉得可以开始新的合作。像当年一样,张培仁和贾敏恕能给他最想要的创作环境和制作建议。于是,张楚签了「街声」。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问道张楚和张贾二人算不算「一笑泯恩仇」的时候,张楚说,「完全没有恩仇」「我们从业者没觉得这是一个神坛。」「滚石魔岩算挺好的,是个你情我愿的事情。坊间传言的分成问题是媒体喜欢的论调,不是真的。」
张楚的逐渐回归了,不仅发了新歌,还时不时会出现在电视上。这几年,有《鲁豫有约》,也有《天天向上》。对于这些东西,他们并没有偏执摇滚青年那种敌对态度。
何勇似乎一直是魔岩三杰中看问题最明白的那个人。2013年他和张楚参加《天天向上》,引发一波争议。面对质疑,何勇的回应直接有力:
我可以窝家里,把药物副作用的身材只留给家人看,可以谢绝一切活动,让网上只搜的到我115斤以下的照片,可以在微博上发修过的照片,眉宇间透出男子团体的气质。但我如果连面对自己现状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去面对社会的现状?如果你只接受理想中的我,那我打赌你只看中央台的新闻。
旁人怎么看魔岩三杰,是旁人的事情。但魔岩三杰自己,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还有自己的歌要写。
虽然今年的「微小相见」说是新专辑巡演,张楚也确实唱了新歌,但新专辑,还是没有准确消息。虽然张楚的现场,不复当年的爆发力,而是随意摆弄着念白一样的歌词。
但至少,这是他满意的状态。
真的又开始写歌了,也真的开始唱出来。张楚依然值得我们期待。不过,不是重回盛世那种虚无缥缈的黄粱梦,而是期待新的作品,过了这么多年,也许还是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作品。
而对于旁观者而言,与其迷恋传说,不如多听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