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荔空间 顾振清
《光锥》系列展 2023年6月23日在中国保定荣毅国际艺术区SOD京南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个组合性的系列展由五个艺术家个展《光锥之内:雷双艺术展》、《光锥之外:胡国辉艺术展》、《光锥之面:孟晓峰艺术展》、《光锥之轴:双缝实验室艺术展》、《光锥之殇:文泽17+安雅艺术展》与一个艺术家群展《光锥之维:PGC与AIGC艺术展》组成。从空间与视觉动线上,策展人对京南美术馆的两大展厅即5馆国际馆与2馆收藏馆,作了一种互文性的展陈设计。
光锥之维:PGC &AIGC艺术展
策展人:顾振清
艺术总监:高爱荣
收藏顾问:季澎
艺术家:A.yang、丁新华、范澎、胡又笨、李沐之、李文岗、林宇新、刘仁涛、孟晓峰、聂道汨、双缝实验室、王灏、王梳睿、文泽17、晏星、杨博、张大军
执行策展:胡权龄、顾贺文
视觉设计:白逸群、郑斐宇
开幕式:2023年6月23日15:00
展期:2023年6月23日至7月20日
展地: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腾飞路998号荣毅国际艺术区京南艺术馆
主办:保定京津冀文化产业联合会、保定市荣毅博物馆、河北荣毅通信有限公司
承办:京南艺术馆
协办: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北京荔空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支持:元融世纪(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青柠数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DIMENSIONS OF THE LIGHT CONE: AN EXHIBITION OF PGC ART &AIGC ART
CURATOR: GU ZHENQING
ART DIRECTOR: GAO AIRONG
COLLECTION ADVISOR: JI PENG
ARTIST: A.YANG, DING XINHUA, FAN PENG, HU YOUBEN, LI MUZHI, LI WENGANG, LIN YUXIN, LIU RENTAO, MENG XIAOFENG, NIE DAOMI, DOUBLE SLIT LAB, WANG HAO, WANG SHURUI, WENZE 17, YAN XING, YANG BO, ZHANG DAJUN
EXECUTIVE CURATING: HU QUANLING, GU HEWEN
GRAPHIC DESIGN:BAI YIQUN, ZHENG FEIYU
OPENING: JUNE 23, 2023, 15:00
DATES: JUNE 23, 2023 TO JULY 20, 2023
VENUE: JINGNAN ART MUSEUM, RONG YI INTERNATIONAL ART ZONE, NO. 998 TENGFEI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PRESENTED BY: BAODING BEIJING-TIANJIN-HEBEI CULTURE INDUSTRY FEDERATION, BAODING RONG YI MUSEUM, HEBEI RONG YI COMMUNICATION CO., LTD
ORGANIZED BY: JINGNAN ART MUSEUM
ASSISTED BY :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COMMITTEE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OLLECTORS, BEIJING LI-SPACE CULTURE &ARTS CO., LTD
SUPPORT: YUANRONG CENTURY (BEIJING) 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LIME DIGITAL TECHNOLOGY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光锥之维”艺术展前言
PGC & AIGC
文/策展人顾振清
光锥之维,就是光锥在四维时空中的一个维度。三维空间维加上一个时间轴维度,共同构成了人类熟知的现实世界的四维时空。光锥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锥被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范围和时间的关系。一个特定事件发生后,光锥就是以该事件为原点、在时空中能够通过光速与原点产生因果关系的所有点的集合。在闵氏时空下,光椎这个时空维度的集合,被呈现为一种圆锥形的几何结构。它表示了光从原点出发,沿着时间轴,在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中不断传播的可能路径。
在相对论中,所有事件发生后,都在时间轴上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光锥。它包括了该事件所有可能的未来和过去。光锥由过去光锥和未来光锥两个对应的锥形区域组成,其顶点就是那个特定的事件。由于光速是时空中的上限,光速不可超越。因而,光锥之内,每个事件的位置和时间是确定的。一个特定事件与其它事件之间只能以光速或更慢的速度相互影响,产生时间轴上的因果事件。这种因果关系构成了一种说法,即光锥之内,皆是命运。
从宇宙的起源来看,宇宙始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奇点也是宇宙开端的时间零点。从奇点发射出宇宙初始光锥,即以奇点为顶点构成光的圆锥结构。宇宙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都被包括在这个光锥之中,时间轴是圆锥的中心轴。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锥底面越来越大,表明宇宙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
人类所处的光锥,就是每个人此时此刻所面对的可观测宇宙。宇宙无边无际,但可观测宇宙却是有限的。可观测宇宙是以人类所处的地球为球心的一个直径约930亿光年的不断膨胀的球体。而它的465亿光年的半径,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出来的那个遥不可及的距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的第一缕光。它是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发射出来的光。因而,人类所处的的可观测宇宙,正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发射出光锥。
光锥之外发生的事件,即在人类的可观测宇宙之外。它与人类的时空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因而,光锥之外,一个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因果关系可能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参考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说,光锥之外,皆是虚无。
然而,每个人观测宇宙,都是一个特定事件。每个人由于身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节点,因而产生不同的特定观测值。不同观测值对应的是一个不同范围的可观测宇宙。可以说,每个人只须独立去观测,目光所及,就会拥有一个自我的可观测宇宙。不言而喻,对于一贯强调艺术个性和个人价值观的艺术家而言,拥有一个自我的可观测宇宙,就是拥有一个自我的光锥,拥有自我光锥的无限空间、无限未来。
“光锥之维”艺术展参展艺术家与作品
晏星
晏星,硕士,副教授, 任教于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作品在北京世纪翰墨画廊、北京红子兰文化艺术中心、北京798观艺术空间、北京798感叹号艺术空间、华中美术馆、路美术馆等美术馆、画廊、艺术馆展出。数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油画》、《齐鲁艺苑》、《艺术界》等专业学术期刊作品曾获文化部文艺群星奖、河北省优秀作品奖;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个人收藏。
晏星《青绿》系列、《石榴》系列、《清风》系列等,布面丙烯,2023
张永军
张永军(艺名张大军),199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中国写生会保定分会副会长,河北美术研究所油画院外聘副研究员,荣毅国际艺术区住馆艺术家,京津冀文化产业联合会理事,后新社区画家联盟理事,数字加密绘画艺术家。2020年至2021年开始创作数字加密绘画作品,其《新山水系列》、《羽毛系列》、《元宇宙概念系列》作品被多家NFT数字绘画平台发布。
张大军《元宇宙概念系列》,18幅,纸本胶板微喷,每幅80×70cm,2020-2023
大横马
大横马(杨博),1987年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壁画系。当代艺术家,京南书院特聘艺术家、理事,七一美术馆艺术顾问,北京古典油画技法与材料研究工作室教师,职业艺术家。作品在保定京南艺术馆、河北荣毅美术馆、深圳福田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琴台美术馆等展出。
大横马(杨博)《活跃》,布面丙烯,106x132cm,2023年
大横马(杨博)《东海传说》,布面丙烯,100x120cm,2022
大横马(杨博)《夜生活》,布面丙烯,70x50cm,2022
大横马(杨博)《现代爱情故事》,布面丙烯,80x60cm,2023
大横马(杨博)《第二十七回》,布面丙烯,50x40cm,2022
大横马(杨博)《现状》,布面丙烯,50x40cm,2022
大横马(杨博)《面对未来》,布面丙烯,50x40cm,2022
孟晓峰
孟晓峰,1987年生于河北邯郸,生活工作于石家庄、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报道的首位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数字艺术家、作品在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展出,获得过国际金奖、最佳创意奖等。部分作品被荣宝斋、雅昌、中藏协等权威机构收藏。2022年12月作品《中国画:一品江山》受邀在西班牙米拉之家博物馆高迪厅展出。2022年首创AIGC矢量艺术,并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2023年AIGC矢量艺术的自然、历史、文物作品获得英国皇家林奈学会认可,并入选终身院士。
孟晓峰《破浪前行》,德国无酸蚀刻纸,80×120cm,2022
孟晓峰《希冀之光》,德国无酸蚀刻纸,80×120cm,2022
保定荣毅国际艺术区京南艺术馆《光锥之面:孟晓峰艺术展》开幕现场
李沐之
李沐之,哲学著作《微斯人》的作者,2009年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获得学术学位, 2014年取得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学位。参加过国内外艺术展并获奖。2019年6月于西安曲江书城2楼文化大讲堂举行《微斯人:李沐之个展》暨新书发布会,彭德老师作为学术主持。作品《最后的晚餐》参加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并获得2007年度优秀新锐艺术家奖。
李沐之卫生纸印刷书籍作品《微斯人》的装置形式犹如倾泻的文字瀑布
李文岗
李文岗,1968年生于河北武安。199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艺术学硕士。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市文联主席。出版学术专著《跃界》《燕下都瓦当图形研究》《写形迹》《个案研究》四部。在《美术观察》《河北大学学报》《青年记者》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10项。1993年以来举办个人作品展2次,学术提名展6次,参加在北京、上海、广东、石家庄等地举办的学术性联展50余次,组织策划专业性大型展览8次。展览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加拿大、美国等专业机构收藏。
李文岗《一枝秀系列》之三、之五,扇面,直径33cm,2023
文泽17
文泽17,本名罗强,1972年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为全球最早从事互联网主义艺术的艺术家之一,在WEB1、WEB2、WEB3等在线主义艺术领域有着持续深刻探索,是NFT加密艺术、元宇宙艺术、区块链艺术等先锋艺术的先行者;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中国NFT加密艺术教父”;2015年于其在线艺术个展《这就是明天》中预言了在线艺术的繁荣和爆发。
文泽17 + Ayang安雅《何以至此@你01了吗·关于一种信仰的诞生?》,互联网、ChatGPT、MR混合现实虚拟影像、人、行为、NFT等虚实媒材,尺寸可变,2023
A.yang
A.yang,中文名安雅,生于1991年,本名Yuliia Faifer,乌克兰人,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国际艺术界最早期的只从事NFT艺术的原生NFT艺术家之一。A.yang在全球首个NFT加密艺术线下群展《Double Fat双盈》中展出的NFT作品系列《Double Fat》,广受瞩目与好评,是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国际NFT艺术小组之一。
安雅A.yang + 文泽17 + 洪水《光锥之殇:何以至此@天问·问哲ChatGPT?》,互联网、ChatGPT、MR混合现实虚拟影像、人、智能手机、行为、NFT等,尺寸可变,2023
文泽17 + 安雅A.yang + 冷军《何以至此@一千年一千万幅冷军画的抽象画》,互联网、ChatGPT、布面油画或中国版数字藏品或公链NFT或丝网印刷或数码打印、,尺寸可变,2023年-3023年
文泽17 + 安雅A.yang + 冷军《何以至此@一千年一千万幅冷军画的抽象画》的创作者通过ChatGPT等SAI强人工智能技术,汇总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有关艺术家冷军的视频、图片、文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冷军自述、评论文章、拍卖价格等公开信息的大数据,加上创作者私下录制的冷军谈话录音、视频等非公开信息通过SAI强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了一个有极强创作能力的数字人冷军,这位数字人冷军将不断被新的有关数据持续训练,在2023年至3023年这一千年的时间里共计完成一千万幅抽象画的创作,其中500万幅将在冷军肉身存在时间内完成,另5 0 0万幅将于冷军肉身湮灭后创作完成,序列号为10000000的最后一幅抽象画将于2923年至3023年这一百年时候间里用时一百年创作完成,且这一百年里永生版冷军将只创作这一幅抽象画,之后就此封笔,此版永生版数字人冷军将以“自我销毁”的方式按之前的程序设定自我销毁。作品由文泽17 + Ayang联合著名艺术家冷军创作完成,创作者通过ChatGPT等SAI强人工智能技术,汇总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有关艺术家冷军的视频、图片、文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冷军自述、评论文章、拍卖价格等公开信息的大数据,加上创作者私下录制的冷军谈话录音、视频等非公开信息通过SAI强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了一个有极强创作能力的数字人冷军,这位数字人冷军将不断被新的有关数据持续训练,在2023年至3023年这一千年的时间里共计完成一千万幅抽象画的创作,其中500万幅将在冷军肉身存在时间内完成,另5 0 0万幅将于冷军肉身湮灭后创作完成,序列号为10000000的最后一幅抽象画将于2923年至3023年这一百年时候间里用时一百年创作完成,且这一百年里永生版冷军将只创作这一幅抽象画,之后就此封笔,此版永生版数字人冷军将以“自我销毁”的方式按之前的程序设定自我销毁。
丁新华
丁新华,1964年生,陕西宜川人,毕业于西安美院,现生活工作在延安。作品具有国际影响力,参与多个国际展览。作品曾在宋庄艺术节“原创艺术中心作品展”,北京798 “城市凶猛”-- 丁新华作品展,首届内蒙古当代国际艺术交流双年展,米兰的“原乡-意大利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苏黎世“中国私语”乌里-希克收藏展,西安“建筑之外”艺术作品展,蒙古“乌兰巴托华语短片”电影展,锡林郭勒国际当代美术作品展,石家庄“旷野”百年中国乡建艺术展,“艺术厦门”当代艺术博览会,保定“反应堆”荣毅国际艺术展,欧盟大使馆“行动的艺术”等美术馆、艺术馆展出。
丁新华《作品》系列,X片与亚克力图片,综合媒介,共7幅,2020
王灏
王灏,国家一级美术师,天石美术馆馆长,雄安文艺网总裁,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现居住于河北省保定市,作品入编2021-2023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国美术通史》。1991年参加日本名古屋艺术潮国际邀请展并获优秀奖,2013年彩墨《戏曲花旦》参加日本公募第41回全日展并获优秀奖。”彩墨作品《盛唐玉女》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艺术精英绘画作品展”一等奖。作品《江南春晓》获“记忆——中国先锋画会第二回展”银奖。作品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博宝美术馆、北京京华美术馆、深圳福田美术馆、上海POLIS SPACE艺术空间、韩国首尔美术馆、成都特想艺术空间、上海北外滩艺术空间等美术馆、艺术馆展出,并被北京奥林匹克中心收藏。
王灏《江南春晓》,彩墨,68×136cm,2023
王灏《白凤鸟》,彩墨,34×136cm,2022
王灏《盛唐舞韵》,彩墨,35×136cm,2023
王梳睿
王梳睿,毕业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后又于北京中科院进修心理学毕业。常住云南昆明。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视觉艺术协会(IAVA)成员、中国收藏家协会成员、中国艺术·国际女艺术家学会委员。中国艺术·环球抽象艺术学会成员。香港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OPN法人日本国际艺术研究会会员。深圳市插画协会专业会员。香港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插画协会专业会员。全球首位中国古诗词可视化加密艺术艺术家欧尼森世界纪录认证称号获得者。云南青少年美育校外实践基地美术板块负责人。
王梳睿《蝶变》4幅,每幅50×50cm,数字艺术,2022
王梳睿《莲花神庙》,2幅,每幅50×50cm ;2幅,每幅50×75cm ,数字艺术,2022
王梳睿《黑白哲学》2幅,每幅50×50cm,数字艺术,2022
王梳睿《电波》2幅,每幅50×50cm,数字艺术,2022
聂道汩
聂道汩,1982年生于江西九江,201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杨飞云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邀青年艺术家,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泰国格乐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青年画院油画院院长,河北省青年美协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河北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油画学会理事,河北省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曾在北京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朝阳区美术馆以及广西、湖南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文艺研究机构及私人收藏。
聂道汩《室内系列》、《车厢系列》,布面油彩 ,2幅,每幅150x120cm,2008
林宇新
林宇新,196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从事美术教育、地方美术研究和绘画创作30余年。作品2007年参展东区艺术中心地《墨缘100·中国宋庄水墨同盟第二届名家邀请展》,2019年河北保定荣毅国际艺术区美术馆《反应堆·国际艺术展》,2021年上海奉贤博物馆的《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
林宇新《我和你》、《朋友》,综合材料,2幅,每幅220×250cm,2022
范澎
范澎, 1967年7月生于河北保定白洋淀,现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国东方大学美术与应用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研究会副主任,民建会员。
范澎《线运动》系列,亚克力,矿物颜料,60cm-120cm,2023
范澎《线运动》系列,亚克力,矿物颜料,120cm-60cm,2023
刘仁涛
刘仁涛,1970年5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培训部副部长,沈阳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原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协会非学历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沈阳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先锋教育集团顾问,辽宁传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提名艺术家。
刘仁涛《无题》系列,油粉、油画棒、丙稀,尺寸可变,2019-2020
胡又笨
胡又笨,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7年至1989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广州美院、中国美院。现为河北保定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被德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魏码展览馆,德国敦伦博物馆,香港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收藏。
胡又笨《保定电影轴》,装置,100×1000cm,2023
胡又笨《新冠的一天》,装置,230×70cm,2021
双缝实验室联合创始人杨永强
双缝实验室,一个基于独立研发算法和模型,持续输出富有感染力的数字艺术观念和形式的研究性创作机构。实验室构建了一个AI数字艺术实验的基础系统框架,致力于探索AI技术与数字艺术创新的各种可能性,开发了专门适用于数字艺术创作的AI算法和模型。实验室关注认知结构与精神世界的升级与迭代,同时注重技术转化的逻辑演进和商业价值的持续输出。双缝实验室打造的是数字艺术在社会变革与精神领域的影响力。
双缝实验室联合创始人杨杨杨,原名杨永强,2080AI创始人。过去20余年基本从事互联网和金融服务,多次创业,多次融资。痴迷技术,崇尚创新。深爱思想,相信灵魂。此次AI创业2年多,核心围绕视觉、艺术、思想部署和探索,和团队自研和深训100多AI模型。基于持续升级和迭代的独有AI艺术技术,正在构建研究所实验室数字艺术家为主体的创作体系,正在持续不断的探索艺术输出和商业输出为价值的运营体系。
双缝实验室《以负熵为食》SD模型,AIGC艺术,布面喷涂,53幅 ,每幅50x50cm,2022
“光锥”系列展海报
THE LIGHT CON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