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子
《法医秦明》改编自秦明的悬疑推理小说《第十一根手指》,由搜狐视频和博集天卷影业联合出品的法医行业网络剧,郭琳媛、杨哲担任总编剧,徐翔云、辛非、肖诗瑶、杨开秦、张吉、王维康、陈雅怡编剧,徐昂执导,张若昀、焦俊艳、李现等联袂主演。
故事以法医秦明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其与法医助理大宝、刑警队大队长林涛组成的黄金组合携手其他警官屡破要案的故事。
《法医秦明》开播后猝不及防地触发了一轮新的追剧热潮,同时还引发不少业内外人士对职业剧的关注。近日编剧帮专访了《法医秦明》的总编剧之一杨哲,让他带我们“剖”丝剥茧,深度探索《法医秦明》的世界。
杨哲
我们经常做改编,已经练就了厚脸皮
编剧帮 《法医秦明》由秦明的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改编,原著有一定体量的粉丝群体,相信他们对于这部作品还是很期待的。近年来不少IP改编遭到过原著粉丝的“嫌弃”,那据我所知这次改编对原著故事的改动不小,会不会担心来自原著粉丝方面的压力?改编过程中二位与秦明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怎样的?他与您笔下的男主角相像吗?
杨哲:我们在做改编之前,首先会把自己也当做粉丝,从粉丝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故事,找出粉丝的兴奋点。《法医秦明》的粉丝,喜欢的是这本书的朴实,专业性,那我们会保留这些关键元素。至于说大宝我们把他变成了女人,这并不伤害剧情,只是让画面好看一些。所以我们就改了。我们估计会被吐槽,但是我们经常做改编,已经练就了厚脸皮。
我们和秦明老师见过,他是个非常和蔼有大叔范的人。当天刚解剖完尸体,大夜里坐飞机赶来和我们编剧见面。见面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改编的过程中,为了让剧情更饱满,自己也查了很多法医的资料,这些知识点,需要秦明老师的一一过关。秦明老师解答之后,特意强调了一番,什么不能写。要优先考虑的是避免观众模仿犯罪。所以现在,剧情里的大部分杀人方法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方法。
我们在创作《法医秦明》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针对演员做一些调整。譬如我们确定了张若昀出演之后,基本上外冷内热,逼格高的定位就摆在了那里。不过我们观察秦明老师的博客和他的照片,觉得他其实也挺想来点酷男风格的,但可能由于脸型的缘故,最后滑向了大白的暖男风。
秦明
编剧帮 类型上《法医秦明》属于悬疑刑侦,题材又是当下大热的行业、职业剧,如何把法医这个职业在戏剧创作允许范围内展现的更专业?又是如何以法医的视角来展开、讲述案件?这样一个特殊的题材,在前期准备上下了哪些功夫?
杨哲:其实我们在做这个剧之前对法医并不太了解。为此我们搜集了几乎所有市面上能买到的与法医有关的书。美国的书最多,台湾也有几本。大陆的似乎只有《法医秦明》是专业人士写的。美剧有很多关于法医题材的,我们一开始也认真的去做笔录,打算借鉴一下。后来我们发现,美剧很多也会为了效果添油加醋(笑)。其实全世界的编剧都是一个套路。为此我们在故事里还特意吐槽了一下(笑)。
法医的电视剧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法医从真实的角度上来讲,似乎更被动一些。除了出现在解剖室里,他们不会参与其他的任何事情里去。
但是真的拍片子,我们又不是做情景喜剧的,所以我们得费力于如何让主人公走出解剖室,参与到办案中去。于是我们改变了大宝的性格,让她是个对破案非常感兴趣,总是追着林涛出去瞎折腾的样子。因为自己的助手总是说错话,这个当师傅的也不得不卷入进来,这就是秦明参与办案的原因。我们甚至给他俩起了绰号,“阿加莎宝”和“夏洛克秦”。
编剧帮 高冷法医秦明,刑警队长林涛,女汉子大宝三位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为何要这样设置?
杨哲:这种团队办案的探案剧,观众们看完其实不会完全记不住那些案子讲的都是啥,都是怎么破的,更多记住的其实是几个有趣的人物。所以我们会优先考虑怎样让观众们对角色感兴趣。我们会琢磨一些套路。譬如《侦探柯南》里柯南是一个办案小能手,身边有一堆插科打诨的小朋友,还有个毛利小五郎,是柯南的传话筒。这么设置,可以增加柯南的神秘性。
我们在构想秦明的时候,会琢磨逼格的问题。厉害的人都是轻易不说话的,实际上法医很多时候只需要写个文件就行,所以我们设计了个跟屁虫大宝,总勾着他说话。但是,大宝说与案子有关的,可以和秦明说,但她得吐槽这个呆板的男人啊,得从侧面衬托他的酷啊。
所以就又蹦出来个林涛。俩人可以一起唠嗑,一起挖苦秦明。秦明一个冰冷的眼神,反差萌就做出来了。这就像历史上最优秀的团队人物设置《西游记》,那个经典四人组,后来被复制了无数遍,包括《机器猫》,你仔细看,都是从我们老祖宗这里抄的。
编剧帮 故事除了强情节悬疑的特质之外多了一些喜剧元素,我注意到有几场戏三位主角的互动很有意思,(林涛让秦明夸大宝那场戏,等等)做这样的改编是处于怎样的考虑?
杨哲:我们编剧组最擅长的就是强剧情。但强剧情并不是指故事要一个劲的往前推进,这反而意味着节奏上的抑扬顿挫。因为没有松懈就很难营造紧张。所以,为了能够制造故事的紧张感,我们会特意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喜剧点,来让观众完全放松下来。
而且,编剧当然是不会暴露我们编不下去的时候会写一些容易表达情感的戏来撑长度。谁让这是我们最擅长写的部分。我们经常开会的时候把自己逗得笑出眼泪。我们编剧组又称“一个都不正经”编剧组。
波动的荷尔蒙 + 饱满到外溢的情绪
编剧帮 满意现在作品的呈现吗?与这次的主场团队合作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杨哲:很有感触的是导演和演员,给我们笔下的人物注入了生命,使得他们鲜活了起来。所谓表演,是对剧本的第二次创造,这回有非常深的感触。
编剧帮 整个联合编剧团队的分工是怎样的?大家之间的合作状态,工作状态又分别是怎样的?合作过程中有哪些有趣儿的事情?
杨哲:一开始磨合的时候,大家还会扭捏一些,不好意思张口。现在团队磨合的已经开会的时候手舞足蹈,呲哇乱叫了。台词上,我们编剧主体是90后,你看到里头的男女逗贫的话,很多时候就是她们负责完成的。我主要负责煽情。唉,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可能写这本子的时候正好老婆怀孕那,所以我荷尔蒙跟着波动,情绪特饱满,没事就外溢。有些故事写着写着自己都会彪眼泪。
编剧帮 《法医秦明》让我想起来很多同类题材的美剧,例如《识骨寻踪》《逝者之证》等等,在这些题材的探索方面我们是否需要借鉴这些比较成功的美剧?怎样取长补短?
杨哲:我们写不出故事的时候就会打开《识骨寻踪》看看,找找感觉。人家服化道上会比我们更专业一些。不过我们现在的服化道已经是国产剧中的良心制作了,制片人把控的已经很好了。再想突破就真的只能靠投资翻倍了。
关于故事,我们和美剧是两个方向。他们还是破案为主,而我们更强调写人物,写社会。尤其是我个人崇尚的风格是从一个小人物身着手,写社会的变迁和对他的影响。简而言之,我喜欢写,泥偶是怎么被捏成的。
编剧嘛,最要避免的就是重复自己
编剧帮 《法医秦明》的出现满足了不少读者观众对法医这个神秘职业的好奇。也有不少观众认为太过重口味,比如油炸“指骨”、人肉厨房等等,介意这样的重口味吗?对这样的题材有什么看法?
杨哲:我们写法医的时候,除了用重口刺激一下观众荷尔蒙以外,其实这些重口主要的意义是还原真实的法医生活。因为法医确实太不容易了。就像第一集的钻下水道,这种事在书中太常见了。那味道,那视觉刺激,呈现在画面里的已经弱了太多了。反正写完故事,我都对法医这职业肃然起敬了。
编剧帮 接下来是会在悬疑刑侦这个类型上深耕细作还是尝试更多类型、题材的作品?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杨哲:刑侦这类题材,最近风声趋紧有些受限。所以我们转换战场了,毕竟不是所有的悬疑都必须是刑侦。我们会多做一些靠近原创的东西,玩一些新花样。我脑子里有几十个故事还没开发出来呢。我个人喜欢求新求变。当编剧嘛,最要避免的就是重复自己。明年我们也会自编自导一些网剧。编剧工作室会慢慢变成一个编导制一体的公司。我们欢迎更多的专业编剧的加盟。
杨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