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锂离子电池巨头瑞浦兰钧赴港IPO:3年亏掉13亿,毛利率为何远低于宁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锂离子电池巨头瑞浦兰钧赴港IPO:3年亏掉13亿,毛利率为何远低于宁王?

令人意外的是,到目前为止,瑞浦兰钧仍然未能实现盈利。

文︱翠鸟资本

时隔近7个月,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于6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及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此次赴港上市,瑞浦兰钧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扩大公司的产能,具体而言,在温州、佛山及重庆建设生产工厂;先进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及先进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瑞浦兰钧从一家2020年收入不足10亿元的小锂电池企业,一跃成为2022年收入超过146亿元的大型企业。

据了解,瑞浦兰钧此前在2022年12月14日,曾首次递交招股书,不过由于6个月内未能通过港交所聆讯,导致公司首度递表以失败告终。

那么这次,瑞浦兰钧在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能顺利上市吗?

背靠“大树”

资料显示,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10月,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方型铝壳刀片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面向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储能等领域,并于2019年4月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批量交付。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排名还挺靠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年装机量计算,瑞浦兰钧是全球第十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年装机量计算,为中国第六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制造商;按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为全球第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为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作为国内大型锂电池企业,瑞浦兰钧的股东来头不小。

招股书显示,永青科技直接持有瑞浦兰钧的50.4%股权,同时永青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温州景锂持有瑞浦兰钧12.2%股份;青山集团拥有永青科技51%的股权,而青山集团由项光达通过上海鼎信及浙江青山直接及间接最终控制57.5%股权。因此,项光达、青山集团、永青科技、瑞途能源、温州景锂、浙江青山和上海鼎信共同为瑞浦兰钧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瑞浦兰钧背靠的“镍王”青山集团,是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

2022年3月,一场伦敦交易所(LME)的“妖镍”事件,曾让青山集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青山集团目前经营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及镍业务,位列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238位,中国民营企业第13名,家底颇为深厚。

3年亏损超13亿

瑞浦兰钧自成立以来,营收实现大幅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和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1.9%,远超锂电池行业平均增速。

但令人意外的是,到目前为止,瑞浦兰钧仍然未能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金额分别约为5327.9万元、8.04亿元和4.51亿元,3年累计亏损额超过13.08亿元。

其中,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构成了瑞浦兰钧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的收入中有94.3%、87.3%及89.1%来自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销售。

生产锂电池最核心材料的是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高达45%,而正极材料中最常见的原材料则为碳酸锂。报告期内,碳酸锂平均价格分别为4.71万元/吨、13.11万元/吨、49.61万元/吨,三年内碳酸锂价格上涨超10倍。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报告期内,瑞浦兰钧动力电池生产成本涨幅为93.94%;储能电池生产成本涨幅为65%。

而报告期内,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售价涨幅为40.74%,储能电池售价涨幅度为35.6%。

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产品提价幅度较低的影响下,瑞浦兰钧毛利率走低。

数据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毛利率分别为12.2%、-15.4%、7.4%,而同期宁德时代毛利率分别为27.76%、26.28%、20.25%,二者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产品定价方面,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售价为0.98元/Wh,储能电池产品售价为0.96元/Wh。同期,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0元/Wh,几乎就是都打八折,低于宁德时代产品售价,这也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对此,瑞浦兰钧称,仍未能获利有多个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公司的生产能力以及规模效益需要时日方能完全建立和发挥出来、公司的生产效率需提高、竞争加剧,以及其他风险。无法保证公司是否会盈利或何时会盈利。公司日后的盈利能力将不仅取决于公司的产品销售工作,亦取决于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倘公司无法充分控制与营运相关的成本,公司日后可能会继续遭受亏损。

1年内被通报5次

除了不断亏损之外,瑞浦兰钧旗下的项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资料显示,广东瑞浦兰钧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新建项目(一期)(下称“广东一期项目”)在最近一年内被有关部门通报5次。

2022年8月8日,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佛山市环委办检查广东一期项目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便道未洒水保湿,且存在较厚粉尘;大面积裸土未覆盖;抽取油品样本2个,硫含量超标2台,非道型号分别为HD820III(硫含量为:3092ppm,超标308倍)和EX450MTH(硫含量为:551.6ppm,超标54倍)。

2022年8月23日,再次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佛山市环委办再次检查广东一期项目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便道未洒水保湿;抽取油品样本2个,硫含量超标2台,非道编码分别为3-KA030558(硫含量为:37.4ppm,超标2.7倍)和X-KE002895(硫含量为:28.5ppm,超标1.8倍)。

2023年3月15日,由于不落实停工指令违法违规施工,广东一期项目被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通报。

2023年4月17日,广东一期项目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原因是一名安装工人从离地高6米处洞口坠落,导致胸部、腰部受伤。经了解事故原因,反映出项目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足,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流于形式,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2023年6月28日,广东一期项目外脚手架与主体结构之间间距过大未设置防护措施,外脚手架平桥未设置踢脚板、开口处未设置“之”字撑,移动式操作平台(门式架)搭设不符合要求且多名施工作业人员未佩带安全带等问题,被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通报。

目前来看,瑞浦兰钧优势在于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实力强,但是其自身能否扭亏为盈,还不好下定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锂离子电池巨头瑞浦兰钧赴港IPO:3年亏掉13亿,毛利率为何远低于宁王?

令人意外的是,到目前为止,瑞浦兰钧仍然未能实现盈利。

文︱翠鸟资本

时隔近7个月,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于6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及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此次赴港上市,瑞浦兰钧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扩大公司的产能,具体而言,在温州、佛山及重庆建设生产工厂;先进锂离子电池、先进材料及先进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研发;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瑞浦兰钧从一家2020年收入不足10亿元的小锂电池企业,一跃成为2022年收入超过146亿元的大型企业。

据了解,瑞浦兰钧此前在2022年12月14日,曾首次递交招股书,不过由于6个月内未能通过港交所聆讯,导致公司首度递表以失败告终。

那么这次,瑞浦兰钧在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能顺利上市吗?

背靠“大树”

资料显示,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10月,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方型铝壳刀片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面向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储能等领域,并于2019年4月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批量交付。

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排名还挺靠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按年装机量计算,瑞浦兰钧是全球第十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年装机量计算,为中国第六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制造商;按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为全球第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为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作为国内大型锂电池企业,瑞浦兰钧的股东来头不小。

招股书显示,永青科技直接持有瑞浦兰钧的50.4%股权,同时永青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温州景锂持有瑞浦兰钧12.2%股份;青山集团拥有永青科技51%的股权,而青山集团由项光达通过上海鼎信及浙江青山直接及间接最终控制57.5%股权。因此,项光达、青山集团、永青科技、瑞途能源、温州景锂、浙江青山和上海鼎信共同为瑞浦兰钧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瑞浦兰钧背靠的“镍王”青山集团,是青山实业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的首家企业。

2022年3月,一场伦敦交易所(LME)的“妖镍”事件,曾让青山集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青山集团目前经营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及镍业务,位列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238位,中国民营企业第13名,家底颇为深厚。

3年亏损超13亿

瑞浦兰钧自成立以来,营收实现大幅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和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1.9%,远超锂电池行业平均增速。

但令人意外的是,到目前为止,瑞浦兰钧仍然未能实现盈利。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金额分别约为5327.9万元、8.04亿元和4.51亿元,3年累计亏损额超过13.08亿元。

其中,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构成了瑞浦兰钧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的收入中有94.3%、87.3%及89.1%来自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销售。

生产锂电池最核心材料的是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高达45%,而正极材料中最常见的原材料则为碳酸锂。报告期内,碳酸锂平均价格分别为4.71万元/吨、13.11万元/吨、49.61万元/吨,三年内碳酸锂价格上涨超10倍。

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报告期内,瑞浦兰钧动力电池生产成本涨幅为93.94%;储能电池生产成本涨幅为65%。

而报告期内,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售价涨幅为40.74%,储能电池售价涨幅度为35.6%。

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产品提价幅度较低的影响下,瑞浦兰钧毛利率走低。

数据显示,2020-2022年,瑞浦兰钧毛利率分别为12.2%、-15.4%、7.4%,而同期宁德时代毛利率分别为27.76%、26.28%、20.25%,二者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产品定价方面,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售价为0.98元/Wh,储能电池产品售价为0.96元/Wh。同期,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0元/Wh,几乎就是都打八折,低于宁德时代产品售价,这也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对此,瑞浦兰钧称,仍未能获利有多个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公司的生产能力以及规模效益需要时日方能完全建立和发挥出来、公司的生产效率需提高、竞争加剧,以及其他风险。无法保证公司是否会盈利或何时会盈利。公司日后的盈利能力将不仅取决于公司的产品销售工作,亦取决于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倘公司无法充分控制与营运相关的成本,公司日后可能会继续遭受亏损。

1年内被通报5次

除了不断亏损之外,瑞浦兰钧旗下的项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资料显示,广东瑞浦兰钧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制造新建项目(一期)(下称“广东一期项目”)在最近一年内被有关部门通报5次。

2022年8月8日,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佛山市环委办检查广东一期项目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便道未洒水保湿,且存在较厚粉尘;大面积裸土未覆盖;抽取油品样本2个,硫含量超标2台,非道型号分别为HD820III(硫含量为:3092ppm,超标308倍)和EX450MTH(硫含量为:551.6ppm,超标54倍)。

2022年8月23日,再次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佛山市环委办再次检查广东一期项目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便道未洒水保湿;抽取油品样本2个,硫含量超标2台,非道编码分别为3-KA030558(硫含量为:37.4ppm,超标2.7倍)和X-KE002895(硫含量为:28.5ppm,超标1.8倍)。

2023年3月15日,由于不落实停工指令违法违规施工,广东一期项目被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通报。

2023年4月17日,广东一期项目被佛山市南海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通报,原因是一名安装工人从离地高6米处洞口坠落,导致胸部、腰部受伤。经了解事故原因,反映出项目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足,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流于形式,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2023年6月28日,广东一期项目外脚手架与主体结构之间间距过大未设置防护措施,外脚手架平桥未设置踢脚板、开口处未设置“之”字撑,移动式操作平台(门式架)搭设不符合要求且多名施工作业人员未佩带安全带等问题,被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通报。

目前来看,瑞浦兰钧优势在于控股股东青山集团实力强,但是其自身能否扭亏为盈,还不好下定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