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扩大美国本土的制造业,让那些把制造业务外包到亚洲各国的美国公司,重新在美国建工厂。如今,即将入主白宫的特朗普,正在积极劝说苹果在美国本土生产手机,以兑现他在竞选时的承诺。
一旦iPhone“本土制造计划”顺利实施,未来iPhone 高配版本将涨价到2000美元,在中国市场售价将破万。
特朗普为什么要这样做
特朗普为什么要扩大美国本土制造业呢?我觉得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以给更多美国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美国制造业继续流失。或许还有第三方面的考虑,就是这种政策可以与希拉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其当选,要知道承诺提供就业岗位是拉票的有效手段。
美国的制造业可以算是没落的贵族。从1895年到2009年,美国在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上整整坐了114年。随着中国在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美国制造业便裹足不前。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制造业仅占GDP的12.4%,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却高达78.1%。
制造业流失,制造产业空心化,美国人对此也一直忧心忡忡。如今特朗普成功当选,也到了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回美国生产,是福是祸?
为了落实这项政策,特朗普首先将目光瞄向了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为了鼓励苹果公司回国生产,特朗普承诺让苹果满意的税收优惠。
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已经联系了智能手机的两家代工大厂(富士康集团、和硕科技),看对方是否能够在美国本土建立手机组装厂,但两家代工厂似乎并不感冒,迄今为止并未对外宣布任何调整计划。
那么,在美生产iPhone,有什么阻碍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美国本土缺少完整的工业生态环境。
iPhone的生产十分复杂:在美国加州总部进行设计研发,芯片外包给韩国供应商,显示屏外包给日本供应商,生产制造业务则全部交给了富士康等中国代工企业。
此外,生产iPhone还需要一群供应商,iPhone 原材料及零件供应链来自于31个国家,其中中国的供应商数量最多,达到349家,目前美国只有60多家供应商。
中国的代工厂和供应商已经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态系统,一部iPhone手机所需的数百个部件,基本上都是在距离其装配线很近的工厂制造的。这不仅会加快生产速度,降低对仓储的需求,还会大幅削减物流成本。
就算代工厂愿意搬到美国,与之配合的生态系统也很难全部搬到美国。这就意味着,iPhone在美生产,在产能和效率方面都将大大折扣,苹果提升销量的实时需求,恐怕也难以满足。
第二,iPhone在美生产,意味着成本上升。
中国的代工企业由于人力成本低,且工作效率高,一直使得苹果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很低的范围之内。
除了人力成本,在美生产iPhone将产生额外的运输及物流费用,这同样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根据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苹果iPhone 7 Plus(256GB闪存、无锁版本)目前在美国本土零售价为969美元,如果在美国本土生产,价格将会标出2000美元。
第三,美国缺少组装iPhone的工人。
中国的代工厂为了生产苹果手机,招募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了1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富士康集团。而美国几乎没有一座城市能够支撑一座6万人的巨型工厂。
除了数量上的优势,中国劳动力的技能也比美国工人熟练。美国本土搞定产业链以及制造人才的缺失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难得可贵的是,中国有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最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在中国的很多工厂,工人们甚至一个月休息两天,每天工作12小时。但美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不工人会要求双休、八小时工作制,每天要有午休、下午茶,工资必须保证不低于其它行业普工,不然就罢工,当然平均薪资也是远超中国的。
综上,一旦iPhone在美生产,工业生态环境,价格成本,以及工人素质,这三方面因素或致使苹果陷入价格高、响应慢的困境,进而削弱苹果手机的竞争力。
对于苹果来说,对特朗普的政策进行打折处理或许是两全之策:大量iPhone的制造仍留在中国,以保证iPhone的竞争力;在美国只生产少量iPhone,以应对特朗普的“本土制造计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