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期央视法制节目,秒杀了99%的国产罪案影视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期央视法制节目,秒杀了99%的国产罪案影视剧

一桩发生在25年前的杀人案,被撒贝宁一讲,居然秒杀99%的中国罪案题材的影视剧。

今天我们要安利一期法制节目,它来自《今日说法》的周日版——《撒贝宁时间》。这是一档在每周日播出的探案推理节目,以真实的罪案为蓝本,主要展示一桩案件的侦破过程。最近有一期特别节目叫做《较量》,上下两集,加在一起90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的长度。然而我敢说,它的精彩程度,超过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罪案电影——

在1991年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曾经发生过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是一对母子,而这桩案件的侦破时间是2016年。作为一起悬而未决了25年的重大杀人案,它到底是怎么被破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困顿,却终于峰回路转?这期《撒贝宁时间》就用一种非常漂亮的方式,不疾不徐有张有弛地把这个故事讲了出来,其中有细节有人性有悬疑有翻转,有天道轮回有因果报应。90分钟,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闲笔,既恪守了一档法制节目该有的理性与克制,又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触动,更难得的是,还将几位地方基层刑警塑造得呼之欲出,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期节目并没有一个惊艳的开头,它就像一档中规中矩的法制节目那样,把镜头对准了25年前的那个案发现场——一口机井,这一看就是由这类节目惯用的手法——“原景重现”。它其实是找人穿上90年代的警察制服把整个出警情景“演”了一遍。但是接了来的一笔就不平凡了,一个穿着警服的中年男子出现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的刑事技术落后,要是放在今天,我三天就把案子破了——

这个人是河南省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副局长范新河,他正是这起案件的主要经办人。在节目的开头,编导没有让他说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陈词滥调,也没说什么“命案必破正义必胜”的豪言壮语,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除了能彰显这个人的性格以外,更是带出了一个疑问——一个放在现在三天就能破的案子,为什么在当年就破了25年呢?

这个时候,进度条刚刚走了两分钟。

接下来,在范新河的又一句画外音里,我们跟随镜头回到了二十五年前,他说的是——“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案子”。

案发

这桩案子发生在1991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十,当时正是麦收的前几天。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河湾村的村民魏淑敏,骑上自行车带着4岁的儿子去县城赶集,当地缝十逢五是集日,去往县城的村道上人来人往。魏淑敏和儿子母子二人出门的时间是正午十二点,而从河湾村到修武县城大概需要15分钟,然而就在这段5公理的路上,母子二人竟然就在大白天里消失不见了。

晚上10点左右魏淑敏的丈夫在一个村道西边的机井里,找到母子二人的尸体。母子均死于机械性颅脑损伤,母亲魏淑敏一丝不挂,连鞋都没穿。

案发机井警方资料图

此时进度条走了八分钟,一起重大杀人案的案情全部交代完毕。

当时时任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的范新河接到报警迅速出警,警方的机井边缘没有发现受害母子的脚印,却发现了魏淑敏的头发——据推断,她是被人拖拽到机井处强奸并杀害的。

此时有一处笔墨叫人印象深刻,当时负责打捞年仅四岁的被害人尸体的刑警付新忠对镜头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他把手伸向孩子的尸体的那个时刻,可以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一期节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展示了很多90年代初期基层公安“土法办案”的刑侦手段,因为条件所限,警方无法在夜间展开侦查,只能在天亮以后开始进行尸检和脚印复原。

犯罪人足迹警方资料图

最关键的证据

根据尸检,受害人的肺里没有进水,说明二人都是在死亡以后被投入井中的。而就在此时警方获得了本案最关键的证据——法医在被害人魏淑敏的体内提取到的罪犯的精液,而正是这件证据,成为了这桩案件25年后能被破获的关键——

接下来节目的叙事节奏开始慢下来,案情正式进入了侦破阶段。这桩案件很在警方看来非常奇怪,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似乎都绝无发生的可能。被害人母子路经机井房附近的时间据推断是中午12点15分左右,大白天就强奸杀人似乎匪夷所思;而且当地逢五逢十都是集日,这条村路上也应该是人来人往。看到这个时候你也觉得奇怪对不对?事先告诉你,这个案子是一桩“奇案”,奇怪的地方非常多,这里只是第一处。

根据证人证言,12点10分左右有一个村民先于被害人母子路经此处,他看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瘦高个的光头男人”在机井房附近走来走去;12点18分,又有一个被害人同村的女村民后于母子二人路经此处,她也看到了体貌特征如上的“光头男人”。又过了几分钟,又有两个村民路经这个地方,此时光头男人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路上有一个翻倒在地的自行车,后被证实,那正是魏淑敏的那辆28式加重自行车。

几天之后,警方从距离机井房不远的一个水塘里找到了被害人的自行车。范新河由此推断,水塘里应该还有其他的重要物证,比如被害人的衣物以及作案工具,然而当警方用抽水机把整个水塘的人都抽干了,一寸寸地都翻找过了之后,却依然一无所获。

一个没有血迹的杀人现场

此时这桩“奇案”的又一处怪异暴露出来了,被害人母子二人都是死于机械性颅脑损伤,也就是被人用重物击打头部致死。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现场没有一滴血迹,无论是喷溅的,滴落的,或者是擦蹭的,竟然一处都没有,一个没有一滴血迹的杀人现场,他是怎么做到的?

此时案情进入了一个关键 的时刻,什么人能够如此干净利落得连杀二人呢?而且受害人母子进入现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被他制服并拖拽到机井房,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为什么又要丢弃一辆本可以作为交通工具逃离现场的自行车呢?警方有一个设想——这个人应该就在附近。

走向死结

此时我们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修武县河湾村这个案发地点,距离案发的机井房1公里左右的距离,有一座新河农场。这座始建于1949年的劳改农场,是新中国河南省一个关押囚犯的主要劳改农场。案发时,这里关押着642名囚犯。就连魏淑敏被害的这座机井房,也属于新河农场的地界。你注意到了么,破获这起案件的主要经办人,也就是这期节目的主角,他的名字叫范新河。“冥冥中似有注定”,对吧。在这桩案子里,这样的“注定”还有很多。

这里还要交代一个历史背景,25年前,我国对于刑期在十年以下的罪犯,大多采取劳动改造,警教支队的制度,囚犯通过在外劳动的方式服刑改造。范新河怀疑,之前两位证人都提到的那个“光头男人”,可能是新河农场的服刑人员。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剃光头在当地是一个很少见的发型。再加上这个人特别的杀人手段,警方开始在新河农场展开大规模的排查,他们觉得,应该能找出这个人——

此时你是不是觉得破案有戏了?怎么可能,90分钟的节目现在刚过了35分钟。在警察针对新河农场的排查中,他们确实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体貌特征很符合两位目击者对“光头男人”的描述,同时,这个人还在当天被派出劳动,有实施犯罪的作案时间。更重要的是,警方在他的号服上发现了喷溅性的血迹,而血型和他其本人的血型并不一致,且这个血型和死者魏淑敏的血型一致。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这桩命案已经侦破在即了?但是别忘了,警方还有一项关键证据,就是来自死者体内的精液样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案件第一个戏剧性的大反转到来了——在对精斑的血型检验中,这个有着重大作案嫌疑的服刑劳改犯被否定了,因为他的血型和精斑物证的血型不一致。

注意,这里所说的都是血型检验,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DNA检验的技术在我国还没有被应用于刑侦当中,只能凭血型来定罪。

这是案件第一次陷入死结,这宗看似即将破获的重大杀人案就这样“无解”了。虽然警方经过了多方的排查走访,案件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这一等,就是25年。

至此上集结束了。下集开始了。看了上集的人,应该没有人会放弃看下集吧我觉得。

保存了25年的证据

而这25里,刑事侦查技术正经历更新换代的革命,2010年焦作市公安局建立了DNA数据库。DNA数据尤其是Y染色体数据成为了很多案件破获的关键,比如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在进行Y-DNA染色体检验时发现,一个在押人员的DNA与数据库中白银连环杀人案凶手在案发现场所留DNA高度吻合,才最终锁定了罪犯高承勇。但是修武县公安局曾经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将DNA数据提交上去,却始终没有比对成功。

那么此时案件陷入僵局,节目怎么演下去呢?它开始不急不忙地开始讲,25年里警方是怎么保存证据的,证据包括那根带有罪犯精斑的棉签、全部的尸检结果、那些长达几十本的案件卷宗、以及在现场找到的全部物证。因为县公安局的保存条件有限,25年里,警察要定期不断地清理那些放置物证的档案箱,以保证那一个棉签,一根头发,一个脚印,一纸文字不会遭到破坏和灭失。这部分情节情虽然没有推动案情发展,但是却让几位基层办案警察的形象被塑造得呼之欲出:比如那个无限遗憾走到退休年龄的法医王进华。当他端坐在镜头前平静地说出:“这个证据,要等年轻的同志去继续努力了。这是我的心结”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不甘。

一个75岁的老人

在2016年5月4日,这桩案件终于迎来了最重大的一次转机,范新河接到了河南省功能厅的通知,DNA数据比对的报告出来了,范新河瞬间感到“心跳加速”,他有点儿不敢相信——

对比结果出来, 然而这竟是一个任谁也没想象到的结果,之前警方锁定的是,居住在新河农场附近的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然而最终这份“精斑检验报告”却指向了距离修武县200度公里的河南商丘市的宁陵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比对的结果居然指向了宁陵县程楼乡一个75岁的老汉史某,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即便在25年前,他也应该有50岁了,而且这个人没有过服刑经历。难道之前警方的侦办方向完全走错路了吗?

此时是5月16日,再过7天,这个案件就整整过去了25年了。

这个时候这桩案件有一个“奇”处显现出来了。技术人员根据遗传学推测,如果不是这个老人作案,那么作案人有可能是他的孙子,然而这个老者的孙子1991年以后才刚刚出生,根本不可能是作案人。此时焦作市公安局和修武县公安局组合了联合抓捕组,他们把这位75岁的老人带到了派出所。

警方对这位老人进行了讯问和采血。对于53岁的老刑警范新河来说,眼前这个老人,是他25年来最想见的一个人。但是此时他又分明感到“不像”。这个淡定自若须发皆白颤颤巍巍的老汉,难道就是当年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杀害一对母子的罪犯吗?

为了怕打草惊蛇,警方并没有透露来自修武县公安局这个信息,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老人自己提及,他曾经到过修武县打工,并且是1991年的“麦头”那几天,“麦头”在当地方言的意思就是“头麦收的那几天”,而那正是魏淑敏母子被害的时间。

又一个死结

你是不是觉得此时已经无限接近案件真相了呢?还差一点,这个案件最最奇特的地方此时暴露出来了:专家向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咨询,也得到了一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结果,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认为:75岁的史某应该是建国以后公安机关在进行dna检测的时候碰到的最意外的一个情况,DNA在史某这一代人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所以真正的嫌疑人应该在史某的儿子辈当中。不过在最早确定史某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都接受过采血,证明他们都不是罪犯,那么此时案件又走向了一个“死结”,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当做嫌疑对象了,那么那一份在证物箱里尘锁了25年的精斑样本,到底是谁的呢?

一个死了的人

范新河此时心里有了一个答案,应该还有一个人,一个死了十年的人。在宁陵县程楼村对史老汉家进行走访的时候,警方得知,其实史老汉还有一个儿子,这个人十年前已经死了,他的名字叫做“史家周”,是一个全村人都讳莫如深的人。

史家周是一个劣迹斑斑的人,早在2006年就因为一场暴病死亡了。史家周曾经多次因为盗窃、强奸被判处过徒刑,基本上河南省境内的监狱他都呆遍了,其中也包括这起案件的案发地点——新河农场。然而警方了解到,在1991年史家周的刑期已经过了,但是因为在老家实在名声太坏,史家周刑满释放之后,并没有离开新河农场周围,反而滞留在当地好几年的时间。史老汉对警方提及自己曾经在25年前去过修武县,也正是为了去探望这个儿子。此时我们可以亮出史家周的照片了,这张脸正是范新河他们苦苦找寻了25年的人,只不过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此时警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史家周的DNA。然而对于一个死了十年的人来说,提取到他的生物样本何其容易,警方在他最后居住的屋子里一寸一寸地翻找,也没有提取到任何一点儿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此时,警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剩下了——开棺验尸。

开棺验尸的过程也有一些波折,具体是什么,黑屋君不讲了,给你留一点观看悬念吧。然而必须要提及的是,警方对史家周的开棺验尸的日期是2016年的5月23日,至此,距离魏淑敏和儿子被害的时间,整整过去了25年。

史从周死亡之后,被人草草用芦席一卷就下葬了,连一副棺椁也没有。他被埋在了村里的两口粪坑之间,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两件随葬物品,其一是一个搪瓷缸子,意思是在阴间有饭吃,另一个是一个手电筒,意思是在地下好走路——

几天之后,DNA生物检材的报告出来了,史家周的DNA与物证精斑的DNA的形似度是99.999999%。

一起25年来悬而未决的案件,至此终于告破了,杀害魏淑敏和她年仅4岁的儿子的凶手终于找到了,只不过,他已经不能接受法律的制裁,因为他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审批。

《较量》上下两集的故事我们就基本上讲完了。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期非常引人入胜的节目。首先说这个案子绝对是一桩“当代奇案”,很多的机缘巧合很多的天道循环都非常具有传奇性,其次这期节目讲故事的方式也很可取,基本上也很符合一部罪案电影的情节发展规律。之所以黑屋君把它完完整整地扒出来,是为了给有志于此类影视剧创作的人士看一看,如何能既克制又动情地讲述一个罪案故事。仅就这一项而言,很多国产电影,都不及这期法制节目做的漂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期央视法制节目,秒杀了99%的国产罪案影视剧

一桩发生在25年前的杀人案,被撒贝宁一讲,居然秒杀99%的中国罪案题材的影视剧。

今天我们要安利一期法制节目,它来自《今日说法》的周日版——《撒贝宁时间》。这是一档在每周日播出的探案推理节目,以真实的罪案为蓝本,主要展示一桩案件的侦破过程。最近有一期特别节目叫做《较量》,上下两集,加在一起90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的长度。然而我敢说,它的精彩程度,超过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罪案电影——

在1991年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曾经发生过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是一对母子,而这桩案件的侦破时间是2016年。作为一起悬而未决了25年的重大杀人案,它到底是怎么被破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困顿,却终于峰回路转?这期《撒贝宁时间》就用一种非常漂亮的方式,不疾不徐有张有弛地把这个故事讲了出来,其中有细节有人性有悬疑有翻转,有天道轮回有因果报应。90分钟,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闲笔,既恪守了一档法制节目该有的理性与克制,又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触动,更难得的是,还将几位地方基层刑警塑造得呼之欲出,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期节目并没有一个惊艳的开头,它就像一档中规中矩的法制节目那样,把镜头对准了25年前的那个案发现场——一口机井,这一看就是由这类节目惯用的手法——“原景重现”。它其实是找人穿上90年代的警察制服把整个出警情景“演”了一遍。但是接了来的一笔就不平凡了,一个穿着警服的中年男子出现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的刑事技术落后,要是放在今天,我三天就把案子破了——

这个人是河南省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副局长范新河,他正是这起案件的主要经办人。在节目的开头,编导没有让他说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陈词滥调,也没说什么“命案必破正义必胜”的豪言壮语,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除了能彰显这个人的性格以外,更是带出了一个疑问——一个放在现在三天就能破的案子,为什么在当年就破了25年呢?

这个时候,进度条刚刚走了两分钟。

接下来,在范新河的又一句画外音里,我们跟随镜头回到了二十五年前,他说的是——“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案子”。

案发

这桩案子发生在1991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十,当时正是麦收的前几天。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河湾村的村民魏淑敏,骑上自行车带着4岁的儿子去县城赶集,当地缝十逢五是集日,去往县城的村道上人来人往。魏淑敏和儿子母子二人出门的时间是正午十二点,而从河湾村到修武县城大概需要15分钟,然而就在这段5公理的路上,母子二人竟然就在大白天里消失不见了。

晚上10点左右魏淑敏的丈夫在一个村道西边的机井里,找到母子二人的尸体。母子均死于机械性颅脑损伤,母亲魏淑敏一丝不挂,连鞋都没穿。

案发机井警方资料图

此时进度条走了八分钟,一起重大杀人案的案情全部交代完毕。

当时时任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的范新河接到报警迅速出警,警方的机井边缘没有发现受害母子的脚印,却发现了魏淑敏的头发——据推断,她是被人拖拽到机井处强奸并杀害的。

此时有一处笔墨叫人印象深刻,当时负责打捞年仅四岁的被害人尸体的刑警付新忠对镜头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他把手伸向孩子的尸体的那个时刻,可以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一期节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展示了很多90年代初期基层公安“土法办案”的刑侦手段,因为条件所限,警方无法在夜间展开侦查,只能在天亮以后开始进行尸检和脚印复原。

犯罪人足迹警方资料图

最关键的证据

根据尸检,受害人的肺里没有进水,说明二人都是在死亡以后被投入井中的。而就在此时警方获得了本案最关键的证据——法医在被害人魏淑敏的体内提取到的罪犯的精液,而正是这件证据,成为了这桩案件25年后能被破获的关键——

接下来节目的叙事节奏开始慢下来,案情正式进入了侦破阶段。这桩案件很在警方看来非常奇怪,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似乎都绝无发生的可能。被害人母子路经机井房附近的时间据推断是中午12点15分左右,大白天就强奸杀人似乎匪夷所思;而且当地逢五逢十都是集日,这条村路上也应该是人来人往。看到这个时候你也觉得奇怪对不对?事先告诉你,这个案子是一桩“奇案”,奇怪的地方非常多,这里只是第一处。

根据证人证言,12点10分左右有一个村民先于被害人母子路经此处,他看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瘦高个的光头男人”在机井房附近走来走去;12点18分,又有一个被害人同村的女村民后于母子二人路经此处,她也看到了体貌特征如上的“光头男人”。又过了几分钟,又有两个村民路经这个地方,此时光头男人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是路上有一个翻倒在地的自行车,后被证实,那正是魏淑敏的那辆28式加重自行车。

几天之后,警方从距离机井房不远的一个水塘里找到了被害人的自行车。范新河由此推断,水塘里应该还有其他的重要物证,比如被害人的衣物以及作案工具,然而当警方用抽水机把整个水塘的人都抽干了,一寸寸地都翻找过了之后,却依然一无所获。

一个没有血迹的杀人现场

此时这桩“奇案”的又一处怪异暴露出来了,被害人母子二人都是死于机械性颅脑损伤,也就是被人用重物击打头部致死。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现场没有一滴血迹,无论是喷溅的,滴落的,或者是擦蹭的,竟然一处都没有,一个没有一滴血迹的杀人现场,他是怎么做到的?

此时案情进入了一个关键 的时刻,什么人能够如此干净利落得连杀二人呢?而且受害人母子进入现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被他制服并拖拽到机井房,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为什么又要丢弃一辆本可以作为交通工具逃离现场的自行车呢?警方有一个设想——这个人应该就在附近。

走向死结

此时我们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修武县河湾村这个案发地点,距离案发的机井房1公里左右的距离,有一座新河农场。这座始建于1949年的劳改农场,是新中国河南省一个关押囚犯的主要劳改农场。案发时,这里关押着642名囚犯。就连魏淑敏被害的这座机井房,也属于新河农场的地界。你注意到了么,破获这起案件的主要经办人,也就是这期节目的主角,他的名字叫范新河。“冥冥中似有注定”,对吧。在这桩案子里,这样的“注定”还有很多。

这里还要交代一个历史背景,25年前,我国对于刑期在十年以下的罪犯,大多采取劳动改造,警教支队的制度,囚犯通过在外劳动的方式服刑改造。范新河怀疑,之前两位证人都提到的那个“光头男人”,可能是新河农场的服刑人员。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剃光头在当地是一个很少见的发型。再加上这个人特别的杀人手段,警方开始在新河农场展开大规模的排查,他们觉得,应该能找出这个人——

此时你是不是觉得破案有戏了?怎么可能,90分钟的节目现在刚过了35分钟。在警察针对新河农场的排查中,他们确实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体貌特征很符合两位目击者对“光头男人”的描述,同时,这个人还在当天被派出劳动,有实施犯罪的作案时间。更重要的是,警方在他的号服上发现了喷溅性的血迹,而血型和他其本人的血型并不一致,且这个血型和死者魏淑敏的血型一致。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这桩命案已经侦破在即了?但是别忘了,警方还有一项关键证据,就是来自死者体内的精液样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案件第一个戏剧性的大反转到来了——在对精斑的血型检验中,这个有着重大作案嫌疑的服刑劳改犯被否定了,因为他的血型和精斑物证的血型不一致。

注意,这里所说的都是血型检验,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DNA检验的技术在我国还没有被应用于刑侦当中,只能凭血型来定罪。

这是案件第一次陷入死结,这宗看似即将破获的重大杀人案就这样“无解”了。虽然警方经过了多方的排查走访,案件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这一等,就是25年。

至此上集结束了。下集开始了。看了上集的人,应该没有人会放弃看下集吧我觉得。

保存了25年的证据

而这25里,刑事侦查技术正经历更新换代的革命,2010年焦作市公安局建立了DNA数据库。DNA数据尤其是Y染色体数据成为了很多案件破获的关键,比如白银连环杀人案就是在进行Y-DNA染色体检验时发现,一个在押人员的DNA与数据库中白银连环杀人案凶手在案发现场所留DNA高度吻合,才最终锁定了罪犯高承勇。但是修武县公安局曾经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将DNA数据提交上去,却始终没有比对成功。

那么此时案件陷入僵局,节目怎么演下去呢?它开始不急不忙地开始讲,25年里警方是怎么保存证据的,证据包括那根带有罪犯精斑的棉签、全部的尸检结果、那些长达几十本的案件卷宗、以及在现场找到的全部物证。因为县公安局的保存条件有限,25年里,警察要定期不断地清理那些放置物证的档案箱,以保证那一个棉签,一根头发,一个脚印,一纸文字不会遭到破坏和灭失。这部分情节情虽然没有推动案情发展,但是却让几位基层办案警察的形象被塑造得呼之欲出:比如那个无限遗憾走到退休年龄的法医王进华。当他端坐在镜头前平静地说出:“这个证据,要等年轻的同志去继续努力了。这是我的心结”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不甘。

一个75岁的老人

在2016年5月4日,这桩案件终于迎来了最重大的一次转机,范新河接到了河南省功能厅的通知,DNA数据比对的报告出来了,范新河瞬间感到“心跳加速”,他有点儿不敢相信——

对比结果出来, 然而这竟是一个任谁也没想象到的结果,之前警方锁定的是,居住在新河农场附近的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然而最终这份“精斑检验报告”却指向了距离修武县200度公里的河南商丘市的宁陵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比对的结果居然指向了宁陵县程楼乡一个75岁的老汉史某,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即便在25年前,他也应该有50岁了,而且这个人没有过服刑经历。难道之前警方的侦办方向完全走错路了吗?

此时是5月16日,再过7天,这个案件就整整过去了25年了。

这个时候这桩案件有一个“奇”处显现出来了。技术人员根据遗传学推测,如果不是这个老人作案,那么作案人有可能是他的孙子,然而这个老者的孙子1991年以后才刚刚出生,根本不可能是作案人。此时焦作市公安局和修武县公安局组合了联合抓捕组,他们把这位75岁的老人带到了派出所。

警方对这位老人进行了讯问和采血。对于53岁的老刑警范新河来说,眼前这个老人,是他25年来最想见的一个人。但是此时他又分明感到“不像”。这个淡定自若须发皆白颤颤巍巍的老汉,难道就是当年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杀害一对母子的罪犯吗?

为了怕打草惊蛇,警方并没有透露来自修武县公安局这个信息,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老人自己提及,他曾经到过修武县打工,并且是1991年的“麦头”那几天,“麦头”在当地方言的意思就是“头麦收的那几天”,而那正是魏淑敏母子被害的时间。

又一个死结

你是不是觉得此时已经无限接近案件真相了呢?还差一点,这个案件最最奇特的地方此时暴露出来了:专家向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行咨询,也得到了一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结果,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认为:75岁的史某应该是建国以后公安机关在进行dna检测的时候碰到的最意外的一个情况,DNA在史某这一代人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所以真正的嫌疑人应该在史某的儿子辈当中。不过在最早确定史某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都接受过采血,证明他们都不是罪犯,那么此时案件又走向了一个“死结”,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当做嫌疑对象了,那么那一份在证物箱里尘锁了25年的精斑样本,到底是谁的呢?

一个死了的人

范新河此时心里有了一个答案,应该还有一个人,一个死了十年的人。在宁陵县程楼村对史老汉家进行走访的时候,警方得知,其实史老汉还有一个儿子,这个人十年前已经死了,他的名字叫做“史家周”,是一个全村人都讳莫如深的人。

史家周是一个劣迹斑斑的人,早在2006年就因为一场暴病死亡了。史家周曾经多次因为盗窃、强奸被判处过徒刑,基本上河南省境内的监狱他都呆遍了,其中也包括这起案件的案发地点——新河农场。然而警方了解到,在1991年史家周的刑期已经过了,但是因为在老家实在名声太坏,史家周刑满释放之后,并没有离开新河农场周围,反而滞留在当地好几年的时间。史老汉对警方提及自己曾经在25年前去过修武县,也正是为了去探望这个儿子。此时我们可以亮出史家周的照片了,这张脸正是范新河他们苦苦找寻了25年的人,只不过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此时警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史家周的DNA。然而对于一个死了十年的人来说,提取到他的生物样本何其容易,警方在他最后居住的屋子里一寸一寸地翻找,也没有提取到任何一点儿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此时,警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剩下了——开棺验尸。

开棺验尸的过程也有一些波折,具体是什么,黑屋君不讲了,给你留一点观看悬念吧。然而必须要提及的是,警方对史家周的开棺验尸的日期是2016年的5月23日,至此,距离魏淑敏和儿子被害的时间,整整过去了25年。

史从周死亡之后,被人草草用芦席一卷就下葬了,连一副棺椁也没有。他被埋在了村里的两口粪坑之间,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两件随葬物品,其一是一个搪瓷缸子,意思是在阴间有饭吃,另一个是一个手电筒,意思是在地下好走路——

几天之后,DNA生物检材的报告出来了,史家周的DNA与物证精斑的DNA的形似度是99.999999%。

一起25年来悬而未决的案件,至此终于告破了,杀害魏淑敏和她年仅4岁的儿子的凶手终于找到了,只不过,他已经不能接受法律的制裁,因为他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审批。

《较量》上下两集的故事我们就基本上讲完了。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期非常引人入胜的节目。首先说这个案子绝对是一桩“当代奇案”,很多的机缘巧合很多的天道循环都非常具有传奇性,其次这期节目讲故事的方式也很可取,基本上也很符合一部罪案电影的情节发展规律。之所以黑屋君把它完完整整地扒出来,是为了给有志于此类影视剧创作的人士看一看,如何能既克制又动情地讲述一个罪案故事。仅就这一项而言,很多国产电影,都不及这期法制节目做的漂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