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抓住能源转型的大机会?IEA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抓住能源转型的大机会?IEA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IEA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影响全球大势的关键所在。

作者:尹也泽

12月2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发布会正式举行。

该场发布会由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共同主办、泰豪科技协办、能见科技承办。

在发布会上,IEA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做了题为《World Energy Outlook 2016》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对能源行业各细分领域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详细内容请看文章后半部分能见Eknower为您总结的核心要点,在此之前,先来看看现场的气氛——一种好学生挤爆全场的认真气氛。

从签到开始,注定今天热闹非凡。

发布会由能见科技合伙人席淑静主持。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统计预测处处长宋雯在致辞中表示,IEA《世界能源展望》对于各国研究人员客观的把握全球能源中长期发展趋势,借鉴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秘书长高永钰也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与IEA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探讨能源相关课题。

圆桌讨论环节和现场讨论环节分别由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和泰豪科技能源互联网事业部CMO李越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IEA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司司长唐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杨虎林,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他们对未来能源形势的展望充满智慧。

绝对的侧颜杀!

IEA作为国际能源智库,历年最重磅的报告便是《世界能源展望》,每一年会根据经济和能源数据的变化、全球专家意见的收集,对未来展望做出适当的调整。此次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角色和地位,均有一些新的判断。如果你想抓住能源转型的大机会,那么一定要认真琢磨以下内容:

中国煤炭消费2013年已达峰值

IEA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影响全球大势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煤炭消费在2013年达峰,未来煤炭需求将大幅回落,预计2040年中国煤炭需求仅为2500百万吨标准煤。

齐晔认为,“中国煤炭消费2013年达峰”是此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数据显示,2000至2013年间,全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加2.18亿吨,年均增长8.8%。2013年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总量超42.2亿吨。2014年则出现首次下滑,总量减少1.23亿吨,降幅2.9%。2015年以来煤炭消费量继续下滑,降幅达3.7%。

杨虎林也补充表示,国土资源部今年已经暂停煤炭采矿权的审批,未来几年可能会保持这一态势,适度抑制煤炭供给,响应国务院“去产能”号召。

全球石油需求仍将进一步增长

报告指出,随着能效的提高、生物质燃料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乘用车领域的石油需求将有所减少,但来自石油化工、航空、货运、船舶的石油需求依旧旺盛,总体来看,未来全球石油需求的总消费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中国而言,Tim Gould认为,从数据来看,现阶段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每年3桶,到2040年将会上升到4桶左右,但比起目前欧洲人均年消费石油8桶、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0桶的水平依然较低。

姜学峰指出,中国能源转型注定是一个双重的替代过程,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另一方面油气将替代煤炭,转型进程将非常复杂、艰巨。他认为,到2030年前后,中国石油消费会达到一个7亿吨左右的峰值,之后会逐步递减。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2030s将超煤炭

报告指出,鉴于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担忧,未来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这将为其他来源的电力和天然气的增长提供空间,预计中国天然气的使用量将在21世纪30年代超过煤炭。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天然气将会成为他们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发展与大规模应用,天然气贸易的国际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LNG在全球远距离天然气贸易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42%的水平,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3%。考虑到当前LNG市场供应已经充足,澳大利亚、美国及其他新LNG出口国的加入将给相关合同条款和价格机制带来挑战。

姜学峰认为,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64%以上,天然气仅占6%,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挑战很严峻。报告提供的各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实践,为我国转型方向、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谈到天然气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杨虎林表示,中国今后几十年具备发展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也掌握了一些页岩气方面的核心技术。根据国土资源部今年6月发布的《2015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探明率14%,处于勘探早期。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41亿立方米,探明率仅0.4%.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93亿立方米,探明率仅2.1%.在油气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后,上游会有序放开市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都会得到更大发展。

太阳能前景光明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含水电)第一次超过化石能源装机,IEA的态度也更加乐观。预计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37%,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将升温控制在2℃的情景,这一比例要达到60%才行。

此外,IEA对太阳能的未来发展更加乐观。“相较于去年而言,我们对于光伏的前景更加的乐观,2016年对比2015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正向的发展,对于风电也是如此。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前进非常的光明,以至于它们在未来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再需要政府的补贴,就能够很有竞争力。

IEA预测,到2040年光伏发电的平均成本将下降40%-70%,陆上风电将下降10%-25%,到2025年中国的光伏发电补贴将下降3/4,到2030年位于印度的光伏项目即便没有补贴,也将极具竞争力。

报告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用于发电领域,未来应该向供暖、交通领域拓展,增长潜力巨大。

易跃春表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发电量不足30%,风电、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IEA提醒,能源与水的相互依赖正在增强。报告认为,目前全球水务行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行业对水的需求都在不断攀升,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对实现一系列发展与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抓住能源转型的大机会?IEA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IEA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影响全球大势的关键所在。

作者:尹也泽

12月2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发布会正式举行。

该场发布会由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共同主办、泰豪科技协办、能见科技承办。

在发布会上,IEA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做了题为《World Energy Outlook 2016》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对能源行业各细分领域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预测。详细内容请看文章后半部分能见Eknower为您总结的核心要点,在此之前,先来看看现场的气氛——一种好学生挤爆全场的认真气氛。

从签到开始,注定今天热闹非凡。

发布会由能见科技合伙人席淑静主持。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统计预测处处长宋雯在致辞中表示,IEA《世界能源展望》对于各国研究人员客观的把握全球能源中长期发展趋势,借鉴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秘书长高永钰也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与IEA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探讨能源相关课题。

圆桌讨论环节和现场讨论环节分别由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副主任彭旦文和泰豪科技能源互联网事业部CMO李越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IEA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司司长唐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杨虎林,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他们对未来能源形势的展望充满智慧。

绝对的侧颜杀!

IEA作为国际能源智库,历年最重磅的报告便是《世界能源展望》,每一年会根据经济和能源数据的变化、全球专家意见的收集,对未来展望做出适当的调整。此次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角色和地位,均有一些新的判断。如果你想抓住能源转型的大机会,那么一定要认真琢磨以下内容:

中国煤炭消费2013年已达峰值

IEA指出,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影响全球大势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煤炭消费在2013年达峰,未来煤炭需求将大幅回落,预计2040年中国煤炭需求仅为2500百万吨标准煤。

齐晔认为,“中国煤炭消费2013年达峰”是此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数据显示,2000至2013年间,全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加2.18亿吨,年均增长8.8%。2013年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总量超42.2亿吨。2014年则出现首次下滑,总量减少1.23亿吨,降幅2.9%。2015年以来煤炭消费量继续下滑,降幅达3.7%。

杨虎林也补充表示,国土资源部今年已经暂停煤炭采矿权的审批,未来几年可能会保持这一态势,适度抑制煤炭供给,响应国务院“去产能”号召。

全球石油需求仍将进一步增长

报告指出,随着能效的提高、生物质燃料和电动汽车的发展,乘用车领域的石油需求将有所减少,但来自石油化工、航空、货运、船舶的石油需求依旧旺盛,总体来看,未来全球石油需求的总消费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中国而言,Tim Gould认为,从数据来看,现阶段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每年3桶,到2040年将会上升到4桶左右,但比起目前欧洲人均年消费石油8桶、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0桶的水平依然较低。

姜学峰指出,中国能源转型注定是一个双重的替代过程,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将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另一方面油气将替代煤炭,转型进程将非常复杂、艰巨。他认为,到2030年前后,中国石油消费会达到一个7亿吨左右的峰值,之后会逐步递减。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2030s将超煤炭

报告指出,鉴于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担忧,未来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这将为其他来源的电力和天然气的增长提供空间,预计中国天然气的使用量将在21世纪30年代超过煤炭。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天然气将会成为他们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发展与大规模应用,天然气贸易的国际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LNG在全球远距离天然气贸易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42%的水平,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3%。考虑到当前LNG市场供应已经充足,澳大利亚、美国及其他新LNG出口国的加入将给相关合同条款和价格机制带来挑战。

姜学峰认为,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64%以上,天然气仅占6%,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挑战很严峻。报告提供的各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实践,为我国转型方向、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谈到天然气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杨虎林表示,中国今后几十年具备发展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也掌握了一些页岩气方面的核心技术。根据国土资源部今年6月发布的《2015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探明率14%,处于勘探早期。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441亿立方米,探明率仅0.4%.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293亿立方米,探明率仅2.1%.在油气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后,上游会有序放开市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都会得到更大发展。

太阳能前景光明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含水电)第一次超过化石能源装机,IEA的态度也更加乐观。预计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37%,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将升温控制在2℃的情景,这一比例要达到60%才行。

此外,IEA对太阳能的未来发展更加乐观。“相较于去年而言,我们对于光伏的前景更加的乐观,2016年对比2015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正向的发展,对于风电也是如此。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前进非常的光明,以至于它们在未来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再需要政府的补贴,就能够很有竞争力。

IEA预测,到2040年光伏发电的平均成本将下降40%-70%,陆上风电将下降10%-25%,到2025年中国的光伏发电补贴将下降3/4,到2030年位于印度的光伏项目即便没有补贴,也将极具竞争力。

报告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用于发电领域,未来应该向供暖、交通领域拓展,增长潜力巨大。

易跃春表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发电量不足30%,风电、光伏等非水可再生能源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IEA提醒,能源与水的相互依赖正在增强。报告认为,目前全球水务行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行业对水的需求都在不断攀升,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对实现一系列发展与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