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的越裔美国作家阮越清谈为何反对希拉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的越裔美国作家阮越清谈为何反对希拉里

基辛格曾经在美军轰炸柬埔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希拉里从不掩饰自己和基辛格的友谊,这让阮越清感到不能接受。他认为当年美国无须通过战争就有可能实现其在东南亚的目标。

1973年1月23日,签署完《巴黎和平协约》后基辛格与越南代表团领导人黎德寿握手。 图片来源:AFP / Getty Images

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场景之一发生在2月11日,当时伯尼·桑德斯与希拉里·克林顿正在进行民主党内的初选辩论。令人吃惊的是,这场辩论居然涉及到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希拉里从不掩饰自己与基辛格之间的友谊,而桑德斯认为这一点不招人喜欢,他说:“我可以很自豪的说亨利·基辛格不是我的朋友。要说不听信亨利·基辛格瞎扯的人,我算其中一个。”

他对于基辛格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历史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其中最具争议的,便是他在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柬埔寨进行的非法轰炸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969年至1973年期间,美国向柬埔寨投放了54万吨炸弹,造成15万-50万柬埔寨人死亡。基辛格时任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并一度出任国务卿一职。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轰炸的目的是阻止越南共军部队穿过柬埔寨境内。而对桑德斯而言,这一政策及与其类似的举措使得基辛格成了“最危险的国务卿之一”。在回应桑德斯的批评时,希拉里为这位不时充当导师的挚友进行辩护。“这是一个复杂的大世界,”她说道,并将基辛格向中国敞怀作为他外交管理成就的典型案例。

就在这一瞬间,希拉里就别指望我给她投票了。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基辛格的态度,同时也因为这一态度与她对“美国例外论”的观点如出一辙,且该观点受到了普遍的认可。“美国伟大,因为美国很好。”她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如此说道,并总结说两党在华盛顿和全国各地达成了一致。而越南在数年里被美国轰炸、布雷甚至喷洒橙色落叶剂,作为来自越南难民的我实在无法相信美国所谓的核心仁善。

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越裔美国作家阮越清

1975年,我从越南逃亡至美国,以躲避当时国内军队的抓捕。随着美国人从失败的阴霾中渐渐走出,他们通过接纳越南难民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对这些难民伸出援手证实了美国人性格中最基本的高贵品质。但就像我在小说《同情者》中的叙述者那样,我是“那些不幸的人之一,总是不停地想,我需要美国人的救援是否正是因为我一开始就成了美国援助的接受者”。从表面上来看,美国打着帮助这些国家的旗号,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进行轰炸行动,以自由和民主的名义来保卫他们。但我每次听到政客和正直的公民们讲着这般崇高的话语时,就会紧张起来。在他们的话语中,我已经听到了B-52轰炸机引擎向生命发出的咆哮声。

《大西洋月刊》杰弗里·戈登堡的长篇访谈中,基辛格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华盛顿掌权时期如何将美国变成全球强国,使得美国能够以利于实际及其本身的方式运行下去。“美国恢复全球战略观点是我们外交政策至关重要的因素,”基辛格表示。通过战略性地使用武力和权力政治,他的美式和平最终得以维持。其他国家的人很可能要为他这一观点付出代价,不过这并不在他世界观的考虑范围内。这么多年过去了,基辛格可能做错了,他曾选择的一些联盟或政策,导致世界其他地方成千上万人死去,但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给他造成困扰。同样失败的,是他从没有考虑选择其他可行的方式,来避免这些死伤的发生。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最令人痛心的讽刺莫过于美国无须通过战争就有可能实现其在东南亚的目标。尽管现在越南仍在共产党的统治之下,但资本主义已在此取得胜利。为何要将中南半岛变成冷战的剧场,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东南亚人丧生?此外,我还得算上在红色高棉(代指柬埔寨共产党及其追随者)统治下柬埔寨的死亡人数。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正是由于当时基辛格支持对这个国家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打破了国家稳定,才导致了红色高棉当权的后果。

尼克松与基辛格

现实主义者可能懒得去想东南亚其他的历史可能性,通过谈判、金融与基础设施投资、外联以及为和平解决分歧做出努力与合作,完全可能产生一个不同的结果。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想象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结果,是找到不同的前进方式的唯一办法。基辛格似乎对这种反省并没有什么兴趣,更乐意去接受这残酷世界的本来面貌。

要理解基辛格对残暴的妥协,不妨考虑下他在戈登堡的访谈中对轰炸柬埔寨行动做出的辩解。他声称这项行动是为了防止越南对柬埔寨进行剥削。越南非法侵犯柬埔寨主权的事实,并不是美国非法轰炸的正当理由。基辛格的观点揭示了一个信念:法治是由权力规则制定的。最强大的国家——最有能力使用暴力的那个——将决定什么是合法的。

吉尔德·福特、罗纳德·里根以及之后的克林顿对基辛格的赞同和认可,使他成了一种规范,通过将他作为成就之源,而使得他的观点成了美国治国之道的核心部分——在宣传美国人道主义价值的同时,可以随意损毁他者或他地。媒体、政策专家及学者的数字统计维持了这种规范化,实则十分危险,它将糟糕的变为可接受的。现在唐纳德·特朗普正试图做出转变,他未必就会失败。基辛格提供了一个如何成功的典范,那就是从不承认和拒绝道歉,并且不断向其他人推销自己的外交手段。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我反对基辛格的决策,从战略上来讲,这些决策也危险无比,尤其是当美国人赞同“美国伟大,因为美国很好”这一说辞时更是如此。美国人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痛恨被轰炸,毕竟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美国政权相信这是为了将他们从危险中拯救出来,使他们的国家远离威胁。当美国人遭到反抗时,他们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要用致命的攻击来回应他们的好心。而在基辛格看来——权力必须要通过更大的权力来体现——这么做是合法的,便一直维持下去。

基辛格与希拉里

兼具美国人和难民双重身份的我,既能从美国无人机的空中视角,也能从地面上的无辜者的视角出发,来看待这世界。这种令人不安的感觉使我能够与基辛格产生共鸣,即使我依然无法认同他的“不可避免”哲学。而他似乎只会对强者产生同理心,而非弱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完美地代表了许多美国人、甚至是世界其他地方人们的本性。

(翻译:熊小平)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Kissinger:The View From Vietnam

最新更新时间:12/12 13:2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的越裔美国作家阮越清谈为何反对希拉里

基辛格曾经在美军轰炸柬埔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希拉里从不掩饰自己和基辛格的友谊,这让阮越清感到不能接受。他认为当年美国无须通过战争就有可能实现其在东南亚的目标。

1973年1月23日,签署完《巴黎和平协约》后基辛格与越南代表团领导人黎德寿握手。 图片来源:AFP / Getty Images

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场景之一发生在2月11日,当时伯尼·桑德斯与希拉里·克林顿正在进行民主党内的初选辩论。令人吃惊的是,这场辩论居然涉及到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希拉里从不掩饰自己与基辛格之间的友谊,而桑德斯认为这一点不招人喜欢,他说:“我可以很自豪的说亨利·基辛格不是我的朋友。要说不听信亨利·基辛格瞎扯的人,我算其中一个。”

他对于基辛格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历史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其中最具争议的,便是他在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柬埔寨进行的非法轰炸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969年至1973年期间,美国向柬埔寨投放了54万吨炸弹,造成15万-50万柬埔寨人死亡。基辛格时任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并一度出任国务卿一职。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轰炸的目的是阻止越南共军部队穿过柬埔寨境内。而对桑德斯而言,这一政策及与其类似的举措使得基辛格成了“最危险的国务卿之一”。在回应桑德斯的批评时,希拉里为这位不时充当导师的挚友进行辩护。“这是一个复杂的大世界,”她说道,并将基辛格向中国敞怀作为他外交管理成就的典型案例。

就在这一瞬间,希拉里就别指望我给她投票了。不仅仅是因为她对基辛格的态度,同时也因为这一态度与她对“美国例外论”的观点如出一辙,且该观点受到了普遍的认可。“美国伟大,因为美国很好。”她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如此说道,并总结说两党在华盛顿和全国各地达成了一致。而越南在数年里被美国轰炸、布雷甚至喷洒橙色落叶剂,作为来自越南难民的我实在无法相信美国所谓的核心仁善。

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越裔美国作家阮越清

1975年,我从越南逃亡至美国,以躲避当时国内军队的抓捕。随着美国人从失败的阴霾中渐渐走出,他们通过接纳越南难民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对这些难民伸出援手证实了美国人性格中最基本的高贵品质。但就像我在小说《同情者》中的叙述者那样,我是“那些不幸的人之一,总是不停地想,我需要美国人的救援是否正是因为我一开始就成了美国援助的接受者”。从表面上来看,美国打着帮助这些国家的旗号,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进行轰炸行动,以自由和民主的名义来保卫他们。但我每次听到政客和正直的公民们讲着这般崇高的话语时,就会紧张起来。在他们的话语中,我已经听到了B-52轰炸机引擎向生命发出的咆哮声。

《大西洋月刊》杰弗里·戈登堡的长篇访谈中,基辛格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华盛顿掌权时期如何将美国变成全球强国,使得美国能够以利于实际及其本身的方式运行下去。“美国恢复全球战略观点是我们外交政策至关重要的因素,”基辛格表示。通过战略性地使用武力和权力政治,他的美式和平最终得以维持。其他国家的人很可能要为他这一观点付出代价,不过这并不在他世界观的考虑范围内。这么多年过去了,基辛格可能做错了,他曾选择的一些联盟或政策,导致世界其他地方成千上万人死去,但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给他造成困扰。同样失败的,是他从没有考虑选择其他可行的方式,来避免这些死伤的发生。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最令人痛心的讽刺莫过于美国无须通过战争就有可能实现其在东南亚的目标。尽管现在越南仍在共产党的统治之下,但资本主义已在此取得胜利。为何要将中南半岛变成冷战的剧场,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东南亚人丧生?此外,我还得算上在红色高棉(代指柬埔寨共产党及其追随者)统治下柬埔寨的死亡人数。一些历史学家指出,正是由于当时基辛格支持对这个国家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打破了国家稳定,才导致了红色高棉当权的后果。

尼克松与基辛格

现实主义者可能懒得去想东南亚其他的历史可能性,通过谈判、金融与基础设施投资、外联以及为和平解决分歧做出努力与合作,完全可能产生一个不同的结果。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想象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结果,是找到不同的前进方式的唯一办法。基辛格似乎对这种反省并没有什么兴趣,更乐意去接受这残酷世界的本来面貌。

要理解基辛格对残暴的妥协,不妨考虑下他在戈登堡的访谈中对轰炸柬埔寨行动做出的辩解。他声称这项行动是为了防止越南对柬埔寨进行剥削。越南非法侵犯柬埔寨主权的事实,并不是美国非法轰炸的正当理由。基辛格的观点揭示了一个信念:法治是由权力规则制定的。最强大的国家——最有能力使用暴力的那个——将决定什么是合法的。

吉尔德·福特、罗纳德·里根以及之后的克林顿对基辛格的赞同和认可,使他成了一种规范,通过将他作为成就之源,而使得他的观点成了美国治国之道的核心部分——在宣传美国人道主义价值的同时,可以随意损毁他者或他地。媒体、政策专家及学者的数字统计维持了这种规范化,实则十分危险,它将糟糕的变为可接受的。现在唐纳德·特朗普正试图做出转变,他未必就会失败。基辛格提供了一个如何成功的典范,那就是从不承认和拒绝道歉,并且不断向其他人推销自己的外交手段。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我反对基辛格的决策,从战略上来讲,这些决策也危险无比,尤其是当美国人赞同“美国伟大,因为美国很好”这一说辞时更是如此。美国人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痛恨被轰炸,毕竟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美国政权相信这是为了将他们从危险中拯救出来,使他们的国家远离威胁。当美国人遭到反抗时,他们更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要用致命的攻击来回应他们的好心。而在基辛格看来——权力必须要通过更大的权力来体现——这么做是合法的,便一直维持下去。

基辛格与希拉里

兼具美国人和难民双重身份的我,既能从美国无人机的空中视角,也能从地面上的无辜者的视角出发,来看待这世界。这种令人不安的感觉使我能够与基辛格产生共鸣,即使我依然无法认同他的“不可避免”哲学。而他似乎只会对强者产生同理心,而非弱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完美地代表了许多美国人、甚至是世界其他地方人们的本性。

(翻译:熊小平)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大西洋月刊

原标题:Kissinger:The View From Vietnam

最新更新时间:12/12 13:2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