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社会更平等了,人类更敏感了?从《漫长的季节》“爹味”争议说起

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思潮的出现,与当下一个重要的时代潜流密切相关:话语被认为具有维护和强化现实的强大力量,这会伤害到在现实中处于下风的弱势群体,而我们对这种伤害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学与信仰,冲突或失灵 | 专访

作为医学人文学科的语境之一,《要命还是要灵魂》一书提出了许多紧迫的问题——我们能拥抱更多元的医疗模式吗?盛行成功叙事的西医模式要如何面对致命的医疗过失?真正以人为本的照护又是怎样的?

亚文化是弱者发出的噪声,试图从地下的暗处带回光明 | 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流亡文学、贫困、简·莫里斯、人类学、亚文化、图像学、生物灭绝……

学者乔姆斯基与爱泼斯坦曾有金钱往来,马斯克传记将出版 | 文化周报

爱泼斯坦先后帮乔姆斯基在多个账号间转账27万美元,向波特斯坦支付了15万美元,并曾多次与二人碰面。

学者钱理群:对知识分子而言,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当代青年和孔乙己发生共鸣,就是从中看见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地位。”

空了酒瓶,始有文明?| 说书

森舸澜在《我们为什么爱喝酒》中认为,在促进人类合作方面,酒精厥功至伟。

正因性暴力遍布世界,打破沉默才格外重要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九零后作家、现实主义小说、刚果女性、清朝的法律与性、20世纪观念史、向京、观鸟、宇宙的起源……

艺术家向京:创作者的红利来自灾难和不幸,我感到羞耻

“我愿意停下工作,想要重塑一种观看的视角。”

“人言固然可畏,但更可畏的是自己的豆腐心”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书信、托卡尔丘克、约翰·列侬、朝不保夕的人、伊佩霞、多雷、无的故事……

性骚扰,正是针对“不会说不”“不能说不”的对象下手的行为

通过参与对大学性骚扰事案的调查和调解,上野千鹤子学习到了一个事实,即性骚扰的加害者几乎都是惯犯。当他们判断某个时机可以滥用权力,就会冷静地选择不能说不的对象和环境,行使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