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建筑师马岩松:学习传统的目的是创造新的东西,而不是搬出从前的东西

在马岩松看来,中国当代建筑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首先需要摆脱一味学习和重复传统的思路,应该在自由探索中发芽生长,长成苍天大树。

英作家弗朗西斯·斯布福德:文化要求我们消除负罪感,但内疚是一种必要的情感

“哪怕是最自大的小说家,他们能想出的最好办法也无非是现实的廉价替代品。”

从作为女性出生的瞬间起,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波伏娃、母职、德勒兹、童庆炳、妇女权利、艺术史、N号房事件、动物园……

受到伤害的少数人如何才能被听见?来自《压裂的底层》的启示

历史学家罗新说,“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有一天你在其他事情上微弱的时候,你的声音也可能被人听到”。

不在荒野,而在交集:“由它们去”不一定是对野生动物的最好保护

新近出版的《动物社群》一书为我们展望了一种新的人与动物关系的视野和以及人类与动物交往的准则,让我们看到人与动物之间隐秘而不可避免的交集与互动,重新思考自然的边界与动物的权益。

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理解世界来理解自己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巴以冲突、伯格曼、陈嘉映、茶叶与帝国、古代书画家、智性冒险、糖……

是“必要之恶”还是沉疴未除?回看中国历史上的妇女与儿童贩卖

《清末民国人口贩卖与家庭生活》作者任思梅认为,只有强有力的文化异见才能真正介入人口交易机制,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都未能达成这个目标。

谁拥有给街道命名的权力,就拥有塑造历史的权力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爱尔兰、文学批评、贪吃、日本车站、底层、地址、爵士乐、中西哲学……

近百年前的首届冬奥会是北欧运动会的翻版?

从奖牌分布情况来看,北欧国家在第一届冬奥会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凭借17枚奖牌,挪威力压芬兰(11枚)成为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这两个北欧国家合计包揽了首届冬奥会约3/5的奖牌。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疫情中捕捉春天

时隔两年,我们仍处于疫情不断袭来、随时陷入封锁的世界,而霍克尼的画作提醒我们打开感官,让心灵重回没有边界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