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9月CPI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核心CPI环比走弱,反映关税影响仍较为有限,通胀压力相对可控,政策焦点将让位于就业下行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进口需求持续扩大且市场份额更多朝中国倾斜,后续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著名经济学家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特朗普及其追随者不明白的是,针对中国的行动,包括贸易战、冷战等,终将失败。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针对药品、重卡等行业的关税不会对整体税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特朗普未来可能会更倚重以232条款为代表的行业关税,来推行其贸易议程以及促进关键供应链产业回流美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就业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而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政策立场调整或许是必要。
特朗普政府有可能继续扩大行业关税的范围,亦或者继续提升关税税率。
在第二个任期,特朗普不再强调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而是转向务实的贸易谈判,以及寻求协商妥协。
“次级关税”开创性地将关税这一经济手段政治化,作为谈判砝码来推进美国外交政策目的。
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全球经贸传统秩序将被重塑。在此过程中,各个国家原来的优势产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也会经历“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