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
老年人退休越来越晚  是热爱工作还是迫于无奈?

很多人会说,‘天呐,我不想到了70岁还在工作,那太糟了’—— 但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没有其他选择。

除了依靠亲人 我们还能如何度过贫穷孤独的老年:从《小偷家族》谈起

“我选择了你,你心甘情愿地被我拖累,”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借由奶奶初枝之口诠释了家庭的情感羁绊,为贫困老人和老龄社会走出养老的家庭主义迷思并对抗孤立,提供了另一思路。

自动化在抢老龄劳动力的饭碗 年龄歧视将更加严重

中国、越南和泰国被归类为“高风险新兴亚洲国家”,不仅老龄化劳动力群体的增速极快,而且大批老龄化劳动力处于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中。

心理学专家表示,应尽快建立面向高龄人士的警报系统,让这些行动迟缓、自救能力弱的老人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灾害信息并得到积极有效的避难自救情报从而尽快逃生。

刘迪:医疗,福利国家的“超高龄”之痛

“超高龄社会”中的“高龄”,并非当代国家各种矛盾的本质问题,贫困才是。

孤独至死

在全球独居人数不断增加的今天,“孤独死”已不再只是年迈老人的专属,它渐渐成为一个无关年龄的社会议题。在日本,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些年轻或年迈的人们独自死在公寓中数周后被发现,并由专业清洁员负责最后的清理与告别。

追忆青春或排解孤独 泰国空巢老人穿上校服重返校园

泰国有750万65岁以上的老人,预计到204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至1700万。空巢老人是这个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而重返学校为越来越多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了排解孤独的途径。

刘迪: 中国可以从日本的超高龄社会学到哪些经验?

日本平均寿命直奔百岁,如何构建一套适应全新百岁人生的基础设施体系乃至价值观呢,且看邻国的先进经验。

被强加的衰老:“老人”之名背后是同情还是剥夺?

是社会把衰老的意义强加于我们身上了吗?当人们以为我们老了、失去了所有可能和潜力,我们是被同情的还是被剥夺的?在受到尊重的同时,社会与他人的目光又夺走了老人的哪些认知与自由?

中国老龄化呈区域分化:辽鲁苏渝浙占比靠前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指出,像山东、重庆等地过去都是劳务输出大省,山东尽管最近几年出生率高,但是人口向外输出较多,且流出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这导致当地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