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
央行副行长陶玲:强大的货币应当具有“稳定”、“好用”特征

央行将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央行等量平价续作MLF,降准、降息时点或延后

央行以较低的投放量对冲较低的到期量,实现等量续作,既是为配合即将开启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也符合其防止资金空转的政策意图。

央行对物价、汇率的态度有所转变,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在汇率方面,增加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表述。

贷款余额近250万亿元,央行回应“钱去哪,钱在哪”

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通过各类支出会体现为居民存款,但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

央行回应买卖国债: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实际利率偏高?央行回应称不同行业对利率的感受不同

央行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它们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央行:要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

央行提到,要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存量风险,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风险早期纠正机制,遏制增量风险。

央行三周内两次提及“降准仍有空间”,释放了什么信号?

央行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

央行一年半来首次缩量续作MLF,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取向不改

央行在2月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因此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对MLF的需求减少。

5年期LPR迎来最大调整,央行释放了什么信号?

2月,5年期以上LPR下调25个基点至3.95%,创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最大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