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界微视连发两文简单点评全国各主要汽车省市。系列文章未完成,就听闻重庆市长黄奇帆卸任的消息。借着热度,本文简述黄奇帆助推重庆成为中国第一生产基地所做的二三事,诸位看官姑且看之,权当消遣。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不论是当副市长还是市长期间,黄奇帆对于当地汽车产业发展所做的更多是理思路、抓龙头,简单而言就是整机+配套,抓龙头带配套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政府出政策,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新鲜、不出奇,但真正落实却很考验功夫很出成效。
大概在04年的时候,时任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指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有三大优势四大软肋,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指标。黄奇帆指出的四大软肋中,第一项就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当时,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也刚起步。为此,重庆政府出台了地方性的新产品税收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每年都是长安系为代表的当地汽车企业拿走其中绝大部分的财政支持。对于软肋之一的配套产业,黄奇帆指示主管部门要在几年内把汽车零部件当地配套率从40%多提高到60%。在政府的推动下,一大批当地零部件企业进入长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等整车厂的配套体系。大概在08年的时候,重庆当地的汽车零部件当地配套能力达到了他提出的60%的要求。之后,他要求提高到80%。重庆当地较为成熟的配套体系,让后来的东风小康、北汽幻速、华晨斯威等新汽车品牌受益匪浅,也成为引进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众泰汽车等新车企的重要优势。重庆近年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省市,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产业技术人才,以及较为完善的配套基础是非常核心的支撑因素。
分管工业时,黄奇帆曾提出“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在抓龙头方面,黄奇帆抓汽车产业主要抓住长安这个当地的龙头。对于长安的发展,当地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除了常规的项目支持外,重庆政府还在财力范围内给予长安格外的支持。通过支持政策,重庆“换来”了长安核心布局当地的一系列大项目。每每长安的重大事件,黄奇帆亲自为长安“站台”:长安汽车试验场、长安福特新工厂、长安铃木二工厂、长安汽车新基地、长安300万辆下线等活动,黄奇帆都有出席。2014年,重庆的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超过黄奇帆的“老东家”上海成为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省市的时候,重庆市政府也把庆典活动选在了长安。
凡事不绝对。黄奇帆也曾“炮轰”长安,这也是他和长安之间最广为人知的轶事。09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政策把长安列为鼓励在全国进行兼并重组的四大汽车集团。2010年,长安在东南西北到处跑马圈地。2011年初的全国人大会上,黄奇帆“拍案”不点名批评某车企“到处布局,同时开工”,被解读为“炮轰长安”。虽然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重庆政府和长安之间的友好关系,但为避免重庆产业结构过于依赖汽车,黄奇帆早就开始谋划并强力主导引进了众多笔电品牌商、代工厂和相对完整的配套体系,形成了目前重庆“汽车+笔电”两大产业为主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同时,汽车产业也形成了长安为龙头,多家整车品牌为骨干,上千家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即使长安在当地的增长不快,其它品牌依然支撑起重庆汽车产业较快发展;即使汽车产业增速放缓,依然有笔电等产业带动重庆工业快速增长。
十年前,重庆的汽车产量是52万辆,在全国占比只有7%。2009年,重庆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2013年,重庆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263万辆,成为全国汽车产量最多的省市。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是唯一汽车产量超过300万辆的省市。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接近320万辆,全国占比超过11%,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位置中短期内难见超越者。
重庆汽车产业现在的成果,是众多合力共同推动的,以黄奇帆为代表的政府力量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黄奇帆卸任,对汽车产业、长安很熟悉的张国清上任,重庆汽车产业的未来值得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