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起者郑孝燮逝世,曾以一己之力保护德胜门箭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起者郑孝燮逝世,曾以一己之力保护德胜门箭楼

郑孝燮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来自其几乎以一己之力对于德胜门箭楼的保护,此外,他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评选机制的倡建人之一。

据微信公号“中国城市规划网”消息,101岁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理事长、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于2017年1月24日18:05在北京逝世。

这篇标题为《深切怀念学会顾问、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的悼念文章中写道:“郑孝燮先生历经百年风雨,为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世界遗产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郑孝燮1916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22岁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4年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着手城市重建工作。时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的鲍鼎来到武汉协助主持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郑孝燮跟随这位当时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师来到武汉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此后直到1949年,郑孝燮一直在重庆、兰州和武汉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郑孝燮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后成为副教授,1952年进入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处。他先后任职的单位有城市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国家计委城市局等。从1965年开始,郑孝燮成为《建筑学报》主编。

郑孝燮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来自其几乎以一己之力对于德胜门箭楼的保护。1978年初,正在调查全国文物破坏情况的郑孝燮获知有关部门打算拆除北京德胜门箭楼,他马上致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请求立刻制止拆除德胜门的方案被实施。

郑孝燮在信中言辞恳切,他指出德胜门箭楼是当时北京除前门箭楼外、沿新环路剩下的唯一的明朝建筑,仅需稍微修整,便可以为新环路及北城增添风光景色。且德胜门箭楼位于前往十三陵等风景区的公路起点,同时它也可称为什刹海的借景,与东南面的鼓楼、钟楼遥相呼应。

郑孝燮以巴黎举例:“拆除这座箭楼,可能是出自交通建设上的需要,但巴黎的凯旋门并没有因为交通的原因而拆除,这很值得我们参考。风景文物是‘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又非常需要这种资源,因此是不宜轻易拆毁的。”

最终,这一建议被采纳,德胜门箭楼躲过了与北京城墙相同的命运。

1982年,郑孝燮与北京大学侯仁之、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学者提议成立一种新型的文物保护机制,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念。这一概念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草拟时,郑孝燮建议将上海列入名单,这一提议在当时遭到不少反对。

郑孝燮则说出自己的考量,他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也要包括近代和现代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城市。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响应。但在向国务院上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预定方案时,上海仍旧未能列入名单。郑孝燮联合单士元、罗哲文等致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最终这一提议获得了更高层的支持。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12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郑孝燮超过100年的漫长人生里,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是他永恒的关注对象。山西平遥古城入选世界遗产预备项目、宛平卢沟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于北京大钟寺、十三陵、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和天坛等古迹以及全国各地多处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背后都有郑孝燮亲力亲为地积极推动。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起者郑孝燮逝世,曾以一己之力保护德胜门箭楼

郑孝燮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来自其几乎以一己之力对于德胜门箭楼的保护,此外,他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评选机制的倡建人之一。

据微信公号“中国城市规划网”消息,101岁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理事长、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于2017年1月24日18:05在北京逝世。

这篇标题为《深切怀念学会顾问、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的悼念文章中写道:“郑孝燮先生历经百年风雨,为中国建筑、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世界遗产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郑孝燮1916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22岁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4年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着手城市重建工作。时任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的鲍鼎来到武汉协助主持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郑孝燮跟随这位当时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师来到武汉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此后直到1949年,郑孝燮一直在重庆、兰州和武汉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郑孝燮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后成为副教授,1952年进入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处。他先后任职的单位有城市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国家计委城市局等。从1965年开始,郑孝燮成为《建筑学报》主编。

郑孝燮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来自其几乎以一己之力对于德胜门箭楼的保护。1978年初,正在调查全国文物破坏情况的郑孝燮获知有关部门打算拆除北京德胜门箭楼,他马上致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请求立刻制止拆除德胜门的方案被实施。

郑孝燮在信中言辞恳切,他指出德胜门箭楼是当时北京除前门箭楼外、沿新环路剩下的唯一的明朝建筑,仅需稍微修整,便可以为新环路及北城增添风光景色。且德胜门箭楼位于前往十三陵等风景区的公路起点,同时它也可称为什刹海的借景,与东南面的鼓楼、钟楼遥相呼应。

郑孝燮以巴黎举例:“拆除这座箭楼,可能是出自交通建设上的需要,但巴黎的凯旋门并没有因为交通的原因而拆除,这很值得我们参考。风景文物是‘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又非常需要这种资源,因此是不宜轻易拆毁的。”

最终,这一建议被采纳,德胜门箭楼躲过了与北京城墙相同的命运。

1982年,郑孝燮与北京大学侯仁之、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学者提议成立一种新型的文物保护机制,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念。这一概念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草拟时,郑孝燮建议将上海列入名单,这一提议在当时遭到不少反对。

郑孝燮则说出自己的考量,他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也要包括近代和现代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城市。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响应。但在向国务院上报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预定方案时,上海仍旧未能列入名单。郑孝燮联合单士元、罗哲文等致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最终这一提议获得了更高层的支持。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12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郑孝燮超过100年的漫长人生里,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是他永恒的关注对象。山西平遥古城入选世界遗产预备项目、宛平卢沟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于北京大钟寺、十三陵、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和天坛等古迹以及全国各地多处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背后都有郑孝燮亲力亲为地积极推动。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