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压之下,领导者还能保持渴望与激情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压之下,领导者还能保持渴望与激情吗?

领导力究竟是什么?《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开篇指出,领导力的核心“是通过他人达成具体的有益的成果”。

所评图书:

书名:《跨越领导力的鸿沟》(原书第3版)

作者:(美)保罗·麦尔、兰迪·斯雷塔

译者:温旻、王洪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一位年轻人向他请教如何获得大智慧。苏格拉底带着年轻人到河边,将后者的头闷在水里。过了好久,苏格拉底松开手问年轻人有什么感受。对方回答说,差点被水淹死,想要呼吸到空气。

苏格拉底回答,“你用刚才渴望空气的急迫心情去寻找智慧,你才会获得智慧。”

美国最为著名的管理咨询大师、领导管理发展中心创立者保罗·麦尔在其所著的《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中讲述了苏格拉底的这则轶事。保罗·麦尔在欧美世界享有盛誉,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他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其以最有建设性的方式激励并造就了不同时代的领导人。

保罗·麦尔认为,高效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构建起对于目标所需的渴望与激情,不仅自己需要这样的渴望与激情,还要通过必要的举措引领员工也具备这样的状态。他的这方面观点,很有前瞻性。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了互联网革命,传统的管理方式受到挑战,组织扁平化、去中心化、自驱动化趋势明显。这种情况下,企业家需要更为有效的发挥领导力,要尽可能的在组织内注入激情与渴望,让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对于新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竞争有着迫切的参与应对热情,敢闯会干。书中指出,是否具备渴望与激情,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冷静、信守承诺、坚定执行,并强化责任意识,敢于在各项创新中投入成本,做到积极试错。

获得渴望与激情,要懂得分辨什么是“成熟的承诺”,什么是“青涩的白日梦”。对于企业家个人来说,尤其是年轻的企业家、创业者,可以从辨识、发现新的机遇,或是刷新昨天的记录,或是挑战个人能力极限,或是基于个人成长的规划来获得渴望与激情。书中指出,长期处于重压、被繁琐事务扰乱而心生厌倦的企业家,可以通过获取自我认知、重新思考目标、将成功的社会意义等进行可视化想象等方式重获渴望与激情。而要点燃员工的激情与渴望,就应当更加明确的指出,如何通过产品与服务的供应,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改善其生活品质;这一过程中员工除了薪酬还会获得什么、未来还将获得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领导力究竟是什么?《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开篇指出,领导力的核心“是通过他人达成具体的有益的成果”。这一相对宽泛而松散的定义,有助于领导、管理岗位上的公司人在实施管理,具体发挥领导力时摆脱附着于管理过程、领导权力的一些无关要素,着眼于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沟通,着眼于成果,着眼于对于公司、对于员工、对于社会的意义。

《跨越领导力的鸿沟》对于领导力要素的表述,也大大有别于其他多数管理学、领导学著作。保罗·麦尔认为,领导力的首要核心价值、要素是正直。正直是使得团队成员选择追随的重要要素,同时也能增强决策和行为的公平性。另外两个要素分别是“仆人之心”和“管家职责”。“仆人之心”就是要摒弃过多的索取,选择给予,做到以价值为驱动、以绩效为导向。很多人在领导岗位上崇尚个人权威,过多的强调对于资源的索取、占有,只讲绩效而不谈价值,这将无从赢取信任。而“管家职责”需要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建立伙伴关系,首先是心态水平的伙伴关系;其次,信念水平上也要达成伙伴关系;第三,是相互接受水平的伙伴关系。

书中认为,要搭建跨越领导力鸿沟的桥梁,需要建立五根支柱,分别是目标定型化、商业计划与人生的平衡、激情与愿望、自信与忠诚、承诺与责任。目标定型化的作用在于提炼愿景,并反过来能够让愿景、使命等转化为具体的目标,这一过程本身也将完成对于目标的重新界定、解读,即目标究竟有没有意义、具有什么意义,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商业计划与人生的平衡,就是要让商业成为生活安排中的重要部分,与社交与文化、健康、亲人与家庭等选项实现兼顾。要避免对于其中某一部分过度投入而忽略另外的部分。

自信与忠诚,建立于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前者仍需向后者展示忠诚,这是鼓舞士气的关键。而领导者将通过释放目标意识、工作部署、对工作的洞察及过程跟进措施,引导员工有效开展工作,并培育后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后者在赋权与自我赋权的工作中变得更加细心。

承诺与责任的核心在于坚持。领导者需要具备并训练自己的强韧意志,要有不轻言放弃的原始想法;在遭遇艰难险阻时,依然保持对待工作、任务、目标的坚持不懈;要想方设法挖掘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其他潜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懂得制定规划、调整过去的计划或规划,让行动的资源和力量分配更加科学,避免出现重大要素或任务遭遗漏等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压之下,领导者还能保持渴望与激情吗?

领导力究竟是什么?《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开篇指出,领导力的核心“是通过他人达成具体的有益的成果”。

所评图书:

书名:《跨越领导力的鸿沟》(原书第3版)

作者:(美)保罗·麦尔、兰迪·斯雷塔

译者:温旻、王洪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公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一位年轻人向他请教如何获得大智慧。苏格拉底带着年轻人到河边,将后者的头闷在水里。过了好久,苏格拉底松开手问年轻人有什么感受。对方回答说,差点被水淹死,想要呼吸到空气。

苏格拉底回答,“你用刚才渴望空气的急迫心情去寻找智慧,你才会获得智慧。”

美国最为著名的管理咨询大师、领导管理发展中心创立者保罗·麦尔在其所著的《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中讲述了苏格拉底的这则轶事。保罗·麦尔在欧美世界享有盛誉,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他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其以最有建设性的方式激励并造就了不同时代的领导人。

保罗·麦尔认为,高效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构建起对于目标所需的渴望与激情,不仅自己需要这样的渴望与激情,还要通过必要的举措引领员工也具备这样的状态。他的这方面观点,很有前瞻性。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了互联网革命,传统的管理方式受到挑战,组织扁平化、去中心化、自驱动化趋势明显。这种情况下,企业家需要更为有效的发挥领导力,要尽可能的在组织内注入激情与渴望,让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对于新的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竞争有着迫切的参与应对热情,敢闯会干。书中指出,是否具备渴望与激情,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冷静、信守承诺、坚定执行,并强化责任意识,敢于在各项创新中投入成本,做到积极试错。

获得渴望与激情,要懂得分辨什么是“成熟的承诺”,什么是“青涩的白日梦”。对于企业家个人来说,尤其是年轻的企业家、创业者,可以从辨识、发现新的机遇,或是刷新昨天的记录,或是挑战个人能力极限,或是基于个人成长的规划来获得渴望与激情。书中指出,长期处于重压、被繁琐事务扰乱而心生厌倦的企业家,可以通过获取自我认知、重新思考目标、将成功的社会意义等进行可视化想象等方式重获渴望与激情。而要点燃员工的激情与渴望,就应当更加明确的指出,如何通过产品与服务的供应,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改善其生活品质;这一过程中员工除了薪酬还会获得什么、未来还将获得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领导力究竟是什么?《跨越领导力的鸿沟》一书开篇指出,领导力的核心“是通过他人达成具体的有益的成果”。这一相对宽泛而松散的定义,有助于领导、管理岗位上的公司人在实施管理,具体发挥领导力时摆脱附着于管理过程、领导权力的一些无关要素,着眼于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沟通,着眼于成果,着眼于对于公司、对于员工、对于社会的意义。

《跨越领导力的鸿沟》对于领导力要素的表述,也大大有别于其他多数管理学、领导学著作。保罗·麦尔认为,领导力的首要核心价值、要素是正直。正直是使得团队成员选择追随的重要要素,同时也能增强决策和行为的公平性。另外两个要素分别是“仆人之心”和“管家职责”。“仆人之心”就是要摒弃过多的索取,选择给予,做到以价值为驱动、以绩效为导向。很多人在领导岗位上崇尚个人权威,过多的强调对于资源的索取、占有,只讲绩效而不谈价值,这将无从赢取信任。而“管家职责”需要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建立伙伴关系,首先是心态水平的伙伴关系;其次,信念水平上也要达成伙伴关系;第三,是相互接受水平的伙伴关系。

书中认为,要搭建跨越领导力鸿沟的桥梁,需要建立五根支柱,分别是目标定型化、商业计划与人生的平衡、激情与愿望、自信与忠诚、承诺与责任。目标定型化的作用在于提炼愿景,并反过来能够让愿景、使命等转化为具体的目标,这一过程本身也将完成对于目标的重新界定、解读,即目标究竟有没有意义、具有什么意义,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商业计划与人生的平衡,就是要让商业成为生活安排中的重要部分,与社交与文化、健康、亲人与家庭等选项实现兼顾。要避免对于其中某一部分过度投入而忽略另外的部分。

自信与忠诚,建立于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前者仍需向后者展示忠诚,这是鼓舞士气的关键。而领导者将通过释放目标意识、工作部署、对工作的洞察及过程跟进措施,引导员工有效开展工作,并培育后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后者在赋权与自我赋权的工作中变得更加细心。

承诺与责任的核心在于坚持。领导者需要具备并训练自己的强韧意志,要有不轻言放弃的原始想法;在遭遇艰难险阻时,依然保持对待工作、任务、目标的坚持不懈;要想方设法挖掘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其他潜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懂得制定规划、调整过去的计划或规划,让行动的资源和力量分配更加科学,避免出现重大要素或任务遭遗漏等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