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厌倦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和算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厌倦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和算计

相当大部分用户在游戏中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人的无知,犯错,痛苦之上。

喜欢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社交圈太稳固——谎言和算计能让你的生活有新的刺激;厌倦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生活已经充满了谎言和算计——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诚如弗洛伊德所说,世界上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人类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有意思的是,善于欺骗的人们并不赞同弗洛伊德这种“片面”的认知,譬如酒后乱性的男人会坚决的将这种糜烂行为归咎于酒精的致幻作用,而不会承认自己企图已久。人类狡诈的本性总是深埋于行为规范与法律构筑的壁垒中,但一旦有机会跃出壁垒,这种本性就会以报复性的方式迸发。

欺骗中的博弈,狼人杀带来的非传统社交

互联网时代为人性提供了多重面具,从相貌到语言,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在陌生的社交中,防范永远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深知人类具备欺骗性之后,所谓的防备不仅是在防备他人,也是在防备自己。只是现实中的欺骗往往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人们无处宣泄之下,将互联网当成了圣地。社交,游戏,无不充斥着亦真亦假。人人都变成了曹雪芹的忠实拥趸,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奉若纶音。

“狼人杀就是一个充斥着欺骗,心理博弈的游戏。”沉迷于狼人杀的玩家小德这么说到。

小德接触狼人杀游戏的时间不算很长,但一次偶然与同事体验过之后,立刻爱上了这款游戏。他享受游戏中时而沉默,时而雄辩的过程。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是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改变微妙的局势。在他看来,狼人杀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局势,还有思维方向。比如胆大的人容易上警,但也容易被枪打出头鸟,什么时候语出惊人,什么时候低调沉默,这些都应该顺着群体的思维进行二次思考。

他认为狼人杀的有趣之处在于,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社交的方式。你永远要将朋友假象为敌人,又要在假象的对象中甄别出队友。这种社交方式,脱离了茶与咖啡,八卦心事,它不是在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而是若即若离,回味无穷。

用户与用户“摩擦”出的用户粘性

爱默生曾这么形容社交:交往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游戏。但如果是狼人杀社交,应该就要变为循环往复的博弈。“玩狼人杀我会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小德如是说。

实际上,许多狼人杀玩家都会生出智商优于他人的感想。尤其是在线上,自负者甚至会认为其他人都是傻逼,只有自己是能看透真想的柯南。这种非孤立的存在让线上狼人杀总是充斥着自我傲慢,使线上的玩家大多会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说出自己的猜想。小德也深深的坚信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他认为一轮发言完毕,大致就能推算出一部分人的身份。

但凡事总有意外,比如一旦有多人刻意捣乱,那么大多的逻辑体系就会奔溃,你所能依赖的只有直觉与运气。所以,自诩为高玩的玩家并不待见新人或者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而轻蔑之言也很容易在游戏中流露而出。

这当然容易引起矛盾的激化,毫不讳言的说,污言秽语已经在所有线上狼人杀APP中出现。只是,这种辱骂并不会因为刺耳而被用户抗拒,反而会因为线上的属性而引发更为猛烈的反击。因为在线上狼人杀中语言是唯一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判断依据。

而围绕狼人杀而产生的鄙视链也迅速形成。原教旨玩家反感那些跟风而来的不速之客,正如同主流手游市场的玩家对小学生的抗拒。有老玩家将其比喻为蝗灾,认为这些跟风者破坏了原本良好的游戏体验。但反过来看,也只有市场良好的反馈,才有可能存在遮天蔽日的蝗虫。

线上狼人杀过于自由的发言如同双刃剑在收割着用户体验。智商上的嘲讽,骂娘的反击,让线上狼人杀在理性的推理之余,多了非理性的攻击。曾经的炉石传说因为“抱歉”一词带有嘲讽属性而将其和谐。喜欢挑衅对手的玩家自然为此大感无趣,但却大为改善了游戏环境。暴雪通过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强行消除了部分用户的敏感点,最终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

不可控的用户自发性体验破坏风险

“其实最傻逼的是‘贴脸’与‘场外’”。在体验过上千把狼人杀之后,小德愈发的感到线上狼人杀最让人糟心的是规则的失真。

所谓的贴脸就是发誓赌咒自己是某一身份,以此摊开自己的身份与避开他人的怀疑。严格意义上而言,这实际上是一种作弊行为,且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失去的不仅仅是无形的规则操守,更是一种人格自尊。只是依然会有玩家在危机时刻用“贴脸”的方法脱身,纵然他们赌咒发誓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小德并不太理解玩家的这种行为,对他而言,狼人杀是尔虞我诈的游戏,是要靠一个又一个语言陷阱与推理来保全自己,找出敌人。而摊开玩则完全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如果说,“贴脸”让线上的狼人杀玩家头痛不已,那么“场外”则是让人深恶痛绝。很多玩家在死亡之后,会通过扔鲜花与鸡蛋的方式来提醒仍在场的玩家身份。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种作弊的行为。信息干扰让线上狼人杀有了多种可以通过有别于自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对于多数“守规矩”的玩家而言,这些人打破了无形的规矩,破坏了游戏的体验。就像是现实中喜欢站在黄线内侧的等地铁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吃了暗亏,总爱做出破坏规则的卑劣举止。当然,对他们而言,胜负与报复要大过于游戏本身的乐趣。

无奈的是,沙泥俱下的玩家素质无法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做出甄别。许多时候,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少部分人毁掉你接近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线上的天然屏障让每个人都分裂成为不同的个体,他们一面掩藏身份,一面又流露本性,在游戏与性格使然之间摇摆不定。

面杀的独特用户价值

卡尔·荣格曾这么评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有一号和二号两种人格。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

当你能够戴上面具后,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切换到荣格的第二种人格,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而当狼人杀由网杀转移到面杀,它又将迎来另一套规则。小德更喜欢在线下玩狼人杀,按照他们的话讲这叫面杀。离开线上后,所有人的人围成一个圈子,这时候的狼人杀回归了原本该有调性。

面杀对比于网杀的不同之处在于,你所面对的是有表情,甚至是熟悉的人,这就注定了你言辞的尺度不会如网杀那般大。这时候,情绪上的干扰会变少,表情的观察会增多,在网杀中容易失去的逻辑性在面杀中又重新被找回。

仅以游戏性而论,面杀要远高于网杀。因为面对面与熟人之间的隐形制约,面杀极大的减少了作弊与过激等行为,并且让玩家有特殊的场景感。这种场景感可以理解为一种氛围,比如看恐怖电影要在深夜,看爱情片身边要有伴侣,看动作片最好手拿一桶爆米花,看爱情动作片的时候要保证弹药包的充足。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趣,而网杀通常不具备这种由人和微妙的感觉所产生的氛围。

故而,有不少狼人杀玩家纵然喜欢这种游戏形式,但拒绝在网络上去寻求道友。在一些人看来,如果狼人杀脱离了圈子,脱离了临场感,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意义。

用户自发构筑起的门槛和壁垒

在知乎上,有个“你为什么不喜欢狼人杀?”的问题有着大量的回复评论。在不喜欢的阵营中,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1.许多玩家有迷之优越感,喜欢掌握话语权

2.对规则的蔑视,面杀时睁眼,网杀时贴脸

3.游戏套路的固化,比如预言家一定要上警?

4.被粗鄙者谩骂

比方说,当你玩一局狼人杀时,有人试图用上帝视角“教”你怎么做。有人暗地里做小动作。有的人死板的依照一些规矩让游戏索然无趣。还有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狼人杀与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样,唇枪舌剑的推理交织不见了,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直白了。游戏过程不再是推理与心理博弈,而变为了嗓子的粗细与横加干涉。尤其是网杀,纵然用户数据持续走高,但口碑却难以跟上数据的步伐。

而部分先接触网杀的用户在进入游戏时饱受摧残,小白的身份,苍白的辩驳,猪队友的他人指责,无一不在打击着这些用户的积极性。造成这些的根源在于,优越感所带出的鄙视链,已经深入到游戏当中。小德最喜欢狼人身份,他擅长语言诱导他人,和预言家对掐,让好人阵营都将他当成自家人。他曾经是三国杀玩家,在三国杀中最喜欢的扮演内奸角色。

他享受将所有人蒙在鼓里,然后最终胜利的巨大快感。即便不能获胜,他也享受那种诱导与欺骗的过程。一步一步获得别人的信任,然后在一个个干掉他们,他会愈发的觉得自己是掌握话语权的王者。如前文所说,他在狼人杀中能感受到智商上的优越感,而将别人欺骗蒙蔽,甚至是将他人当成自己手中的刀时,会更加助长这种优越感。

狼人杀玩家之间的人性围城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是要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优越感。优越感就是想尽办法追求权力,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具有优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适当的方式(如高傲、固执、自我欣赏等)表现出这种心理状态。

可以这么说,相当大部分用户在游戏中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人的无知,犯错,痛苦之上。就像曾经的炉石传说有人喜欢在绝杀之时发“抱歉”以肆意的嘲讽,皇室战争中胜利之后用“祝你好运”来进行伪善式的祝福。对相当一部分狼人杀用户来说,胜利不是终极目标,吊打与嘲弄菜鸡才能获得最大的乐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厌倦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和算计

相当大部分用户在游戏中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人的无知,犯错,痛苦之上。

喜欢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社交圈太稳固——谎言和算计能让你的生活有新的刺激;厌倦狼人杀的你,可能是你的生活已经充满了谎言和算计——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诚如弗洛伊德所说,世界上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人类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有意思的是,善于欺骗的人们并不赞同弗洛伊德这种“片面”的认知,譬如酒后乱性的男人会坚决的将这种糜烂行为归咎于酒精的致幻作用,而不会承认自己企图已久。人类狡诈的本性总是深埋于行为规范与法律构筑的壁垒中,但一旦有机会跃出壁垒,这种本性就会以报复性的方式迸发。

欺骗中的博弈,狼人杀带来的非传统社交

互联网时代为人性提供了多重面具,从相貌到语言,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在陌生的社交中,防范永远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深知人类具备欺骗性之后,所谓的防备不仅是在防备他人,也是在防备自己。只是现实中的欺骗往往伴随着极高的风险,人们无处宣泄之下,将互联网当成了圣地。社交,游戏,无不充斥着亦真亦假。人人都变成了曹雪芹的忠实拥趸,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奉若纶音。

“狼人杀就是一个充斥着欺骗,心理博弈的游戏。”沉迷于狼人杀的玩家小德这么说到。

小德接触狼人杀游戏的时间不算很长,但一次偶然与同事体验过之后,立刻爱上了这款游戏。他享受游戏中时而沉默,时而雄辩的过程。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是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改变微妙的局势。在他看来,狼人杀需要权衡的不仅仅是局势,还有思维方向。比如胆大的人容易上警,但也容易被枪打出头鸟,什么时候语出惊人,什么时候低调沉默,这些都应该顺着群体的思维进行二次思考。

他认为狼人杀的有趣之处在于,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社交的方式。你永远要将朋友假象为敌人,又要在假象的对象中甄别出队友。这种社交方式,脱离了茶与咖啡,八卦心事,它不是在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而是若即若离,回味无穷。

用户与用户“摩擦”出的用户粘性

爱默生曾这么形容社交:交往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游戏。但如果是狼人杀社交,应该就要变为循环往复的博弈。“玩狼人杀我会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小德如是说。

实际上,许多狼人杀玩家都会生出智商优于他人的感想。尤其是在线上,自负者甚至会认为其他人都是傻逼,只有自己是能看透真想的柯南。这种非孤立的存在让线上狼人杀总是充斥着自我傲慢,使线上的玩家大多会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说出自己的猜想。小德也深深的坚信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他认为一轮发言完毕,大致就能推算出一部分人的身份。

但凡事总有意外,比如一旦有多人刻意捣乱,那么大多的逻辑体系就会奔溃,你所能依赖的只有直觉与运气。所以,自诩为高玩的玩家并不待见新人或者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而轻蔑之言也很容易在游戏中流露而出。

这当然容易引起矛盾的激化,毫不讳言的说,污言秽语已经在所有线上狼人杀APP中出现。只是,这种辱骂并不会因为刺耳而被用户抗拒,反而会因为线上的属性而引发更为猛烈的反击。因为在线上狼人杀中语言是唯一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判断依据。

而围绕狼人杀而产生的鄙视链也迅速形成。原教旨玩家反感那些跟风而来的不速之客,正如同主流手游市场的玩家对小学生的抗拒。有老玩家将其比喻为蝗灾,认为这些跟风者破坏了原本良好的游戏体验。但反过来看,也只有市场良好的反馈,才有可能存在遮天蔽日的蝗虫。

线上狼人杀过于自由的发言如同双刃剑在收割着用户体验。智商上的嘲讽,骂娘的反击,让线上狼人杀在理性的推理之余,多了非理性的攻击。曾经的炉石传说因为“抱歉”一词带有嘲讽属性而将其和谐。喜欢挑衅对手的玩家自然为此大感无趣,但却大为改善了游戏环境。暴雪通过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强行消除了部分用户的敏感点,最终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

不可控的用户自发性体验破坏风险

“其实最傻逼的是‘贴脸’与‘场外’”。在体验过上千把狼人杀之后,小德愈发的感到线上狼人杀最让人糟心的是规则的失真。

所谓的贴脸就是发誓赌咒自己是某一身份,以此摊开自己的身份与避开他人的怀疑。严格意义上而言,这实际上是一种作弊行为,且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失去的不仅仅是无形的规则操守,更是一种人格自尊。只是依然会有玩家在危机时刻用“贴脸”的方法脱身,纵然他们赌咒发誓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小德并不太理解玩家的这种行为,对他而言,狼人杀是尔虞我诈的游戏,是要靠一个又一个语言陷阱与推理来保全自己,找出敌人。而摊开玩则完全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如果说,“贴脸”让线上的狼人杀玩家头痛不已,那么“场外”则是让人深恶痛绝。很多玩家在死亡之后,会通过扔鲜花与鸡蛋的方式来提醒仍在场的玩家身份。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种作弊的行为。信息干扰让线上狼人杀有了多种可以通过有别于自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对于多数“守规矩”的玩家而言,这些人打破了无形的规矩,破坏了游戏的体验。就像是现实中喜欢站在黄线内侧的等地铁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吃了暗亏,总爱做出破坏规则的卑劣举止。当然,对他们而言,胜负与报复要大过于游戏本身的乐趣。

无奈的是,沙泥俱下的玩家素质无法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做出甄别。许多时候,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少部分人毁掉你接近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线上的天然屏障让每个人都分裂成为不同的个体,他们一面掩藏身份,一面又流露本性,在游戏与性格使然之间摇摆不定。

面杀的独特用户价值

卡尔·荣格曾这么评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有一号和二号两种人格。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

当你能够戴上面具后,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切换到荣格的第二种人格,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而当狼人杀由网杀转移到面杀,它又将迎来另一套规则。小德更喜欢在线下玩狼人杀,按照他们的话讲这叫面杀。离开线上后,所有人的人围成一个圈子,这时候的狼人杀回归了原本该有调性。

面杀对比于网杀的不同之处在于,你所面对的是有表情,甚至是熟悉的人,这就注定了你言辞的尺度不会如网杀那般大。这时候,情绪上的干扰会变少,表情的观察会增多,在网杀中容易失去的逻辑性在面杀中又重新被找回。

仅以游戏性而论,面杀要远高于网杀。因为面对面与熟人之间的隐形制约,面杀极大的减少了作弊与过激等行为,并且让玩家有特殊的场景感。这种场景感可以理解为一种氛围,比如看恐怖电影要在深夜,看爱情片身边要有伴侣,看动作片最好手拿一桶爆米花,看爱情动作片的时候要保证弹药包的充足。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趣,而网杀通常不具备这种由人和微妙的感觉所产生的氛围。

故而,有不少狼人杀玩家纵然喜欢这种游戏形式,但拒绝在网络上去寻求道友。在一些人看来,如果狼人杀脱离了圈子,脱离了临场感,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意义。

用户自发构筑起的门槛和壁垒

在知乎上,有个“你为什么不喜欢狼人杀?”的问题有着大量的回复评论。在不喜欢的阵营中,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

1.许多玩家有迷之优越感,喜欢掌握话语权

2.对规则的蔑视,面杀时睁眼,网杀时贴脸

3.游戏套路的固化,比如预言家一定要上警?

4.被粗鄙者谩骂

比方说,当你玩一局狼人杀时,有人试图用上帝视角“教”你怎么做。有人暗地里做小动作。有的人死板的依照一些规矩让游戏索然无趣。还有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狼人杀与最初想象的不太一样,唇枪舌剑的推理交织不见了,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直白了。游戏过程不再是推理与心理博弈,而变为了嗓子的粗细与横加干涉。尤其是网杀,纵然用户数据持续走高,但口碑却难以跟上数据的步伐。

而部分先接触网杀的用户在进入游戏时饱受摧残,小白的身份,苍白的辩驳,猪队友的他人指责,无一不在打击着这些用户的积极性。造成这些的根源在于,优越感所带出的鄙视链,已经深入到游戏当中。小德最喜欢狼人身份,他擅长语言诱导他人,和预言家对掐,让好人阵营都将他当成自家人。他曾经是三国杀玩家,在三国杀中最喜欢的扮演内奸角色。

他享受将所有人蒙在鼓里,然后最终胜利的巨大快感。即便不能获胜,他也享受那种诱导与欺骗的过程。一步一步获得别人的信任,然后在一个个干掉他们,他会愈发的觉得自己是掌握话语权的王者。如前文所说,他在狼人杀中能感受到智商上的优越感,而将别人欺骗蒙蔽,甚至是将他人当成自己手中的刀时,会更加助长这种优越感。

狼人杀玩家之间的人性围城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人的总目标是追求“优越性”,是要摆脱自卑感以求得到优越感。优越感就是想尽办法追求权力,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具有优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适当的方式(如高傲、固执、自我欣赏等)表现出这种心理状态。

可以这么说,相当大部分用户在游戏中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人的无知,犯错,痛苦之上。就像曾经的炉石传说有人喜欢在绝杀之时发“抱歉”以肆意的嘲讽,皇室战争中胜利之后用“祝你好运”来进行伪善式的祝福。对相当一部分狼人杀用户来说,胜利不是终极目标,吊打与嘲弄菜鸡才能获得最大的乐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