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车企挂名背后,百度通过Apollo拿到自动驾驶数据恐非易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车企挂名背后,百度通过Apollo拿到自动驾驶数据恐非易事

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不同公司聚在一起做一件事的初心,是好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自动驾驶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多方共同参与,所以说百度应该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多拿出一点诚意,开放出最核心的技术,让行业看看百度的水平究竟如何。

或许,这也将倒逼百度拿出更多的诚意。

7月5日,百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百度AI开发者大会,发布了Apollo 1.0的开放细节,以及Apollo开放平台的整体战略和开放路线图。

“开放能力、共享资源、加速创新、持续共赢”

陆奇用这短短的16个字阐述了整个Apollo的战略目标。而从目前来看,除去一直宣传的软硬件服务之外,Apollo的服务平台还将提供给合作者的服务有:高精地图服务、仿真引擎、安全服务、智能化车内体验DuerOS。

而整个Apollo计划中,最吸引眼球的恐怕是让每一个开发者都有了从0到1的能力。因为百度的硬件平台提供了从CPU到GPU到FPGA、GPS到IMU到摄像头、激光雷达、雷达等一系列模块。

不过,从曾经的魏则西事件引发出的竞价排名“丑闻”,让百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个只知道追求金钱利益的公司。那么表面上看起来“免费、开放”的Apollo计划,背后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百度阿波罗计划实际上只是一个探索性计划

就在几天前,百度和微软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展开合作,微软将在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的地区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提供微软智能云Azure服务。

能够获得微软的青睐,似乎百度的Apollo计划看起来还蛮靠谱,但只是看起来……

早年间的,时任百度副总、L4事业部总裁王劲,通过布局ARM CPU、GPU、FPGA为基础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让百度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也让百度有了进军自动驾驶的底气。

而且当时的百度在做自动驾驶时,还是以多种传感器、高精地图、本地智能决策为基础,进行整套解决方案研发,这也让王劲有信心可以喊出“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口号。

不过,随着陆奇空降,全盘否定了王劲的策略,将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事业部合并,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且让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落地,尽可能快的实现商用化,Apollo计划就此诞生。

软件、硬件都不做,转而搭建一个通用的平台,Apollo计划看上去更像是组了个局,让买卖双方加入进来,各取所需,自己还能赚个不菲的“手续费”。

但是,类似的计划并不是首次出现。

就比方说宝马和英特尔,以及已经被英特尔收购的Mobileye,这三方很早就进行了合作,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搭建并推广自己的一套自动驾驶标准,这也是百度搭建Apollo平台的目的之一。

要知道,百度在做自动驾驶初期,可是和宝马进行合作的,但也仅进行了2个月而已,至于背后的原因,宝马中国CEO康思远(Olaf Kastner)曾经说过,两个公司的发展步伐以及经营理念有一些不同,对今后如何进行研究存在分歧。

可见,彼时的百度或许已经转换思路,开始筹备自己握有主动权的自动驾驶平台,而更讲究实战派的宝马自然不愿“苟同”,进而转投英特尔。

此外,与谷歌相比,在放弃激进的无人驾驶战略之后,谷歌转而开始研发将会率先实现商用化的自动驾驶,这也让拥有更多实测数据的谷歌再度领跑全球。反观现在的百度,放出Apollo计划的时间点,早已落后于其他对手。

名单中的车企

恐怕也都迟观望态度

在Apollo计划公布当天,所有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出现了15家车企的logo,但是镁客君认为这些传统车企放弃自主研发,转而使用Apollo平台的可能性并不大。

持续关注百度Apollo计划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除了发布会前一汽和百度进行了签约、发布会当天奇瑞的尹同跃为Apollo站台之外,其他的企业并没有公开表态。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很多车企宣布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并开始自主研发,包括长安、东风、吉利都已经有测试车上路,长安更是进行了单次长距离的测试。要想让这些车企放弃现有的研发成果,转而使用百度提供的软硬件平台,并且“进贡”最值钱的数据,恐怕并不现实。

最近镁客君接触到了一位来自某自主品牌(该品牌也是Apollo计划名单中的一个,为了尊重受访者意见,这里就不透露具体名称)的自动驾驶研发工程师,他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的研发还是企业在自己做,并没有使用百度的任何产品、平台。同时他还强调,“自动驾驶领域现在最值钱的就是测试数据,每一家都把数据看的死死的。我明明有实力可以自己做研发,所以也就没必要用你百度的东西。所以加入这个Apollo计划的名单更多的只是想蹭一下热度,挂名而已。”(对于同样的问题,还有其他受访企业工作人员并不愿意表态。)

更何况,让车企放弃自主研发,转而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硬件提供商,失去话语权,也是这些车企最不愿意看见的。

自动驾驶上路并非儿戏

安全底线是100亿公里实测

其实整个百度Apollo计划中,唯一算是有点新意的就是仿真引擎了,这也是唯一能够忽悠地住外行人的地方。熟悉自动驾驶领域的朋友对于仿真测试肯定并不陌生,国外早就有工程师、或者是研究团队做过类似的事,他们将自动驾驶程序搬上大型仿真游戏GTA。

请注意,这里的测试人员仅仅只工程师和研究团队,并非百度这样的大体量公司。

当百度还在“洋洋得意”的推出仿真测试引擎的时候,谷歌、Uber这样的自动驾驶领先企业,可是实实在在把车放置在实际道路上,不停的积累实测数据。

实际上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都有一个公认的底线,就是在真正商用化之前,自动驾驶必须经过100亿英里的实测。要知道,目前全球拥有最长测试里程的是谷歌,而他们也仅仅进行了不到400万英里的测试,离100亿英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当然,镁客君也并非全盘否定百度的Apollo计划,就像速腾聚创的邱纯鑫曾经对镁客君这样说过:“百度Apollo计划究竟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开放程度。”

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不同公司聚在一起做一件事的初心,是好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自动驾驶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多方共同参与,所以说百度应该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多拿出一点诚意,开放出最核心的技术,让行业看看百度的水平究竟如何。

换句话说,如果百度真的可以诚心的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国内的自动驾驶研发水平有一个整体提升,对于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在当下尚无明确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的情况下,能够有百家争鸣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5.8k
  • 百度王云鹏:要用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
  • 百度集团副总裁王云鹏:萝卜快跑要实现正毛利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车企挂名背后,百度通过Apollo拿到自动驾驶数据恐非易事

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不同公司聚在一起做一件事的初心,是好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自动驾驶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多方共同参与,所以说百度应该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多拿出一点诚意,开放出最核心的技术,让行业看看百度的水平究竟如何。

或许,这也将倒逼百度拿出更多的诚意。

7月5日,百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百度AI开发者大会,发布了Apollo 1.0的开放细节,以及Apollo开放平台的整体战略和开放路线图。

“开放能力、共享资源、加速创新、持续共赢”

陆奇用这短短的16个字阐述了整个Apollo的战略目标。而从目前来看,除去一直宣传的软硬件服务之外,Apollo的服务平台还将提供给合作者的服务有:高精地图服务、仿真引擎、安全服务、智能化车内体验DuerOS。

而整个Apollo计划中,最吸引眼球的恐怕是让每一个开发者都有了从0到1的能力。因为百度的硬件平台提供了从CPU到GPU到FPGA、GPS到IMU到摄像头、激光雷达、雷达等一系列模块。

不过,从曾经的魏则西事件引发出的竞价排名“丑闻”,让百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个只知道追求金钱利益的公司。那么表面上看起来“免费、开放”的Apollo计划,背后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百度阿波罗计划实际上只是一个探索性计划

就在几天前,百度和微软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展开合作,微软将在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的地区为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提供微软智能云Azure服务。

能够获得微软的青睐,似乎百度的Apollo计划看起来还蛮靠谱,但只是看起来……

早年间的,时任百度副总、L4事业部总裁王劲,通过布局ARM CPU、GPU、FPGA为基础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让百度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也让百度有了进军自动驾驶的底气。

而且当时的百度在做自动驾驶时,还是以多种传感器、高精地图、本地智能决策为基础,进行整套解决方案研发,这也让王劲有信心可以喊出“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口号。

不过,随着陆奇空降,全盘否定了王劲的策略,将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事业部合并,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且让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落地,尽可能快的实现商用化,Apollo计划就此诞生。

软件、硬件都不做,转而搭建一个通用的平台,Apollo计划看上去更像是组了个局,让买卖双方加入进来,各取所需,自己还能赚个不菲的“手续费”。

但是,类似的计划并不是首次出现。

就比方说宝马和英特尔,以及已经被英特尔收购的Mobileye,这三方很早就进行了合作,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搭建并推广自己的一套自动驾驶标准,这也是百度搭建Apollo平台的目的之一。

要知道,百度在做自动驾驶初期,可是和宝马进行合作的,但也仅进行了2个月而已,至于背后的原因,宝马中国CEO康思远(Olaf Kastner)曾经说过,两个公司的发展步伐以及经营理念有一些不同,对今后如何进行研究存在分歧。

可见,彼时的百度或许已经转换思路,开始筹备自己握有主动权的自动驾驶平台,而更讲究实战派的宝马自然不愿“苟同”,进而转投英特尔。

此外,与谷歌相比,在放弃激进的无人驾驶战略之后,谷歌转而开始研发将会率先实现商用化的自动驾驶,这也让拥有更多实测数据的谷歌再度领跑全球。反观现在的百度,放出Apollo计划的时间点,早已落后于其他对手。

名单中的车企

恐怕也都迟观望态度

在Apollo计划公布当天,所有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出现了15家车企的logo,但是镁客君认为这些传统车企放弃自主研发,转而使用Apollo平台的可能性并不大。

持续关注百度Apollo计划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除了发布会前一汽和百度进行了签约、发布会当天奇瑞的尹同跃为Apollo站台之外,其他的企业并没有公开表态。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很多车企宣布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并开始自主研发,包括长安、东风、吉利都已经有测试车上路,长安更是进行了单次长距离的测试。要想让这些车企放弃现有的研发成果,转而使用百度提供的软硬件平台,并且“进贡”最值钱的数据,恐怕并不现实。

最近镁客君接触到了一位来自某自主品牌(该品牌也是Apollo计划名单中的一个,为了尊重受访者意见,这里就不透露具体名称)的自动驾驶研发工程师,他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的研发还是企业在自己做,并没有使用百度的任何产品、平台。同时他还强调,“自动驾驶领域现在最值钱的就是测试数据,每一家都把数据看的死死的。我明明有实力可以自己做研发,所以也就没必要用你百度的东西。所以加入这个Apollo计划的名单更多的只是想蹭一下热度,挂名而已。”(对于同样的问题,还有其他受访企业工作人员并不愿意表态。)

更何况,让车企放弃自主研发,转而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硬件提供商,失去话语权,也是这些车企最不愿意看见的。

自动驾驶上路并非儿戏

安全底线是100亿公里实测

其实整个百度Apollo计划中,唯一算是有点新意的就是仿真引擎了,这也是唯一能够忽悠地住外行人的地方。熟悉自动驾驶领域的朋友对于仿真测试肯定并不陌生,国外早就有工程师、或者是研究团队做过类似的事,他们将自动驾驶程序搬上大型仿真游戏GTA。

请注意,这里的测试人员仅仅只工程师和研究团队,并非百度这样的大体量公司。

当百度还在“洋洋得意”的推出仿真测试引擎的时候,谷歌、Uber这样的自动驾驶领先企业,可是实实在在把车放置在实际道路上,不停的积累实测数据。

实际上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都有一个公认的底线,就是在真正商用化之前,自动驾驶必须经过100亿英里的实测。要知道,目前全球拥有最长测试里程的是谷歌,而他们也仅仅进行了不到400万英里的测试,离100亿英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当然,镁客君也并非全盘否定百度的Apollo计划,就像速腾聚创的邱纯鑫曾经对镁客君这样说过:“百度Apollo计划究竟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开放程度。”

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不同公司聚在一起做一件事的初心,是好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自动驾驶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多方共同参与,所以说百度应该认清形势,放低姿态,多拿出一点诚意,开放出最核心的技术,让行业看看百度的水平究竟如何。

换句话说,如果百度真的可以诚心的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国内的自动驾驶研发水平有一个整体提升,对于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在当下尚无明确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的情况下,能够有百家争鸣的状态,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