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许渊冲回应抄袭指控:译前看过名家译作 但我翻译得更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许渊冲回应抄袭指控:译前看过名家译作 但我翻译得更好

许渊冲承认自己翻译前看过一些名家的译作,但他称“看过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过,但我还用‘三美’的办法胜过了他。怎么叫做抄袭?”

许渊冲

因央视《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节目被公众熟知的96岁翻译家许渊冲,日前受到了抄袭指控。前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黄少政在阅读许渊冲所著的《中诗英韵探胜》一书时,得出了许渊冲英文水平低、诸多诗作为抄袭的结论,并写下《许渊冲如何抄袭中诗英译的名家弗莱切、韦利和方重》(下称《许》)一文,界面文化曾对此事进行报道

在撰写这篇报道时,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曾经试图联系许渊冲,但未果。在这篇报道刊载后,许渊冲才通过学生读到黄少政的文章。他随后主动联系了界面文化的记者,希望就此事做出回应。

许渊冲:译前看过弗莱切、韦利等名家译作,但我翻译得更好

质疑一:词法、句法复杂性不达标

黄少政:(许渊冲)词法复杂性不达标,习惯用高频词,不擅用动词;句法复杂性也不达标,使用的句式百分之九十是简单句、并列句,即使使用了复合结构,也是中国学生都会使用的副词分句;除此之外,他的写作中还极难见到词汇的创造性。

许渊冲回应:就拿“道可道,非常道”来说,看起来字很简单,可实际上内容又很复杂。第一个“道”我翻译成truth,第二个我翻译成known,都简单,可是这是不得了的技术啊。再说第二句 “名可名,非常名”:

北大版《道德经》:The name that is namable/Is not the eternal name.

许渊冲译:Things may be named/But names are not the things.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翻译好非常难。用things文字全通了,用name全不通。我用的词很简单,但是其中的功夫是百倍。我的翻译符合鲁迅提出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

一般来说,原文复杂译文复杂,原文不复杂译文不复杂。有时即使原文复杂,也可以翻译得简单好懂。黄少政认为简单是我的缺点,但其实恰恰是我的优点呀!

质疑二:存在语法硬伤,如四首诗里有五次冠词错误

某高校英语系副教授:许的英语不过关,我早就是这种看法。我不否认许渊冲的译文常常有妙语,但语法不过关的地方很多。2015年,我曾经撰写过一篇帖子批评某译文,后来才知道译者正是许渊冲。

许渊冲回应:诗有诗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是不一样的。

冠词的用法,即使是有,肯定是他错误。冠词的用法本身莎士比亚的用法和普通用法就不一样,到我这里,我用冠词有用的理由,不用有不用的理由。为了实现“三美”,我可以节省冠词,这个叫做poetic license(诗的破格; 诗可违反普通文法的自由)。

质疑三:从来没有以古诗词写作见长,也未曾发表过任何英诗

黄少政:作为以译诗闻名的翻译家,许渊冲从来没有以古诗词写作见长,也未曾发表过任何英诗。

许渊冲回应:《杨振宁传》中收录了我的赠诗,“振宁不老松,扬帆为小翁。岁寒情更热,花好驻春风。”我还把这首诗译成了英文,其中“岁寒情更热”翻译成Love will warm winter cold.“这句诗多好啊,一句顶一万句。杨振宁也欣赏,所以放到他的传记里来。

黄少政说我写诗水平不够,但实际上他推崇的弗莱切、韦利等译者也都没有以写诗见长。

质疑四:很多诗作涉嫌抄袭

黄少政:英美名家曾在19世纪末上世纪初掀起过中诗英译的高潮,但这些名家的译作在国内很少或从未出版过,而许渊冲的译文正是抄袭了这些杰作。“有些地方改头换面一下,主动句改成被动句,地点状语置前改置后”。

许渊冲回应:说我抄袭方重的《归田园居》。方重是我老师辈,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书,写了一本《陶渊明诗文选译》,让我提意见,我认为翻译得不错。但是我认为翻译应该遵守“三美”原则:“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我对方重说,要是能实现“三美”就更好了。他同意,叫我改改看。我改完了他很满意,还请我们家人吃了饭。这能算抄袭吗?

再说《登高》。弗莱切的版本是The wind so fresh, the sky so high。我的版本是The wind so swift and sky so wide。改了两个字,算是抄袭吗?并不是弗莱切使用了wind和sky,我就不能用。(界面文化:翻译前看过前人译文吗?)看过,但看过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过,但我翻译我的,还用’三美’的办法胜过了他。怎么叫做抄袭?

(界面文化:是否算是借鉴?前人的用词、句式等是否会对许译产生影响?)不能影响吗?这个没有关系的嘛。这不能叫做抄袭。莎士比亚整个都是抄袭,他的故事前人都讲过,但他讲得比别人好啊。

问题是崇洋媚外,还是走自己的道路。外国人不够“三美”,我改成“三美”,怎么不好?黄少政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对中国的“三美”,崇洋媚外,一用外国人的就是抄。这个问题很大。

2015年,曹明伦在《英语世界》上发表文章《关于中国诗歌英译的一点思考》,对比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我翻译的李白诗,宣扬宇文所安的观点,说译者始终都应该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绝不该把母语翻译成外语。我随后发表文章《诗词英译可以走向世界》反驳。 时隔两年,又出现了黄少政,说弗莱切、韦利这些人翻译得比中国人好。批评我,表扬美国人,之前认为宇文所安比我好,这次认为弗莱切、韦利比我好,这就是走中国路还是走外国路的分歧。

质疑五:1992年、1997年版本的《中诗英韵探胜》里有抄袭的痕迹,到1997年以后的版本进行了修改

黄少政:《中诗英韵探胜》一书1992年、1997年的版本抄袭嫌疑更重,而以后出版的译文则作了修改。

许渊冲回应:怎么叫抄?我改得比原来更好了嘛。中国人有“一字之师”,我加了一个字,方重自己认为好,还请我吃饭。《中诗英韵探胜》(1992年版)整本书就是讲的我的翻译如何胜过别人。这里面还有一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伊生的来信,称其他译文都没有我好。

黄少政:抄袭标准不能由许渊冲来定,应使用反抄袭软件或者请同行评议

质疑者黄少政(独立学者、中国作协会员,前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说,20多年前,他曾经与许渊冲有过通信,并见过一面。当时他也只读了许渊冲最有名的三五首诗,觉得很不错,但在这些年来,通过研究国内学者的英语写作,他越来越发现,“许渊冲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那三五首诗”。而且还意识到“许渊冲译诗歌这么有名,英文却是中学水平。”直到看到今年许渊冲在《朗读者》节目上高调的表现,他觉得有点生气:“很多学生把他的翻译当做教材,也变得对语法不敏感,对英文玩世不恭。”于是决定撰文批评许译。他陆续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四篇文章批评许译。而对于许渊冲的此番回应,黄少政依然坚持他的观点,认为许渊冲英文水平欠佳,并且不止一首诗有抄袭嫌疑。

黄少政提出,英文水平的判断可以交给二语写作研究的学者文秋芳、王立非、秦晓晴等使用现成的分析软件,几个指标,一输入,就可以得出结论。还提出可以用自己的文章或者请在华任教的英语教授提供两篇范文,“一小时就能得出结论”。

“许渊冲永远都不会承认他抄袭。但抄袭标准不能由他来定,是不是?”黄少政称,借鉴和抄袭界限有时候难以界定,关键是第三人要介入,“我说没用,他说也没用。”黄少政告诉记者,他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所有大学都配备了反抄袭软件,一输入我的举证就出来了。”二是邀请同行评议。“为了公正起见,国内学者一律应该避嫌。”黄少政认为,应当邀请中诗英译的最有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汉学家宇文所安和在世晚唐诗译者葛瑞汉。“许渊冲也可以提名两位英美学人,哪怕是他认识的、夸过他的我也认账。”

黄少政不认为崇尚宇文所安等海外学者的翻译就是许渊冲所说的“崇洋媚外”,“我赖以成长的知识谱系中也包括本土杰出的英语高端学者使用者,如林语堂、辜鸿铭、吕叔湘、王佐良,葛传椝。”

“请他告我诽谤,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下一步,黄少政准备要求北京大学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如果坐实了抄袭事实,许要向全国人民道歉。” 

而在听说黄少政的回应后,许渊冲说,自己决定走法律程序,起诉黄少政诽谤。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许渊冲回应抄袭指控:译前看过名家译作 但我翻译得更好

许渊冲承认自己翻译前看过一些名家的译作,但他称“看过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过,但我还用‘三美’的办法胜过了他。怎么叫做抄袭?”

许渊冲

因央视《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节目被公众熟知的96岁翻译家许渊冲,日前受到了抄袭指控。前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黄少政在阅读许渊冲所著的《中诗英韵探胜》一书时,得出了许渊冲英文水平低、诸多诗作为抄袭的结论,并写下《许渊冲如何抄袭中诗英译的名家弗莱切、韦利和方重》(下称《许》)一文,界面文化曾对此事进行报道

在撰写这篇报道时,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曾经试图联系许渊冲,但未果。在这篇报道刊载后,许渊冲才通过学生读到黄少政的文章。他随后主动联系了界面文化的记者,希望就此事做出回应。

许渊冲:译前看过弗莱切、韦利等名家译作,但我翻译得更好

质疑一:词法、句法复杂性不达标

黄少政:(许渊冲)词法复杂性不达标,习惯用高频词,不擅用动词;句法复杂性也不达标,使用的句式百分之九十是简单句、并列句,即使使用了复合结构,也是中国学生都会使用的副词分句;除此之外,他的写作中还极难见到词汇的创造性。

许渊冲回应:就拿“道可道,非常道”来说,看起来字很简单,可实际上内容又很复杂。第一个“道”我翻译成truth,第二个我翻译成known,都简单,可是这是不得了的技术啊。再说第二句 “名可名,非常名”:

北大版《道德经》:The name that is namable/Is not the eternal name.

许渊冲译:Things may be named/But names are not the things.

这个句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翻译好非常难。用things文字全通了,用name全不通。我用的词很简单,但是其中的功夫是百倍。我的翻译符合鲁迅提出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

一般来说,原文复杂译文复杂,原文不复杂译文不复杂。有时即使原文复杂,也可以翻译得简单好懂。黄少政认为简单是我的缺点,但其实恰恰是我的优点呀!

质疑二:存在语法硬伤,如四首诗里有五次冠词错误

某高校英语系副教授:许的英语不过关,我早就是这种看法。我不否认许渊冲的译文常常有妙语,但语法不过关的地方很多。2015年,我曾经撰写过一篇帖子批评某译文,后来才知道译者正是许渊冲。

许渊冲回应:诗有诗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是不一样的。

冠词的用法,即使是有,肯定是他错误。冠词的用法本身莎士比亚的用法和普通用法就不一样,到我这里,我用冠词有用的理由,不用有不用的理由。为了实现“三美”,我可以节省冠词,这个叫做poetic license(诗的破格; 诗可违反普通文法的自由)。

质疑三:从来没有以古诗词写作见长,也未曾发表过任何英诗

黄少政:作为以译诗闻名的翻译家,许渊冲从来没有以古诗词写作见长,也未曾发表过任何英诗。

许渊冲回应:《杨振宁传》中收录了我的赠诗,“振宁不老松,扬帆为小翁。岁寒情更热,花好驻春风。”我还把这首诗译成了英文,其中“岁寒情更热”翻译成Love will warm winter cold.“这句诗多好啊,一句顶一万句。杨振宁也欣赏,所以放到他的传记里来。

黄少政说我写诗水平不够,但实际上他推崇的弗莱切、韦利等译者也都没有以写诗见长。

质疑四:很多诗作涉嫌抄袭

黄少政:英美名家曾在19世纪末上世纪初掀起过中诗英译的高潮,但这些名家的译作在国内很少或从未出版过,而许渊冲的译文正是抄袭了这些杰作。“有些地方改头换面一下,主动句改成被动句,地点状语置前改置后”。

许渊冲回应:说我抄袭方重的《归田园居》。方重是我老师辈,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书,写了一本《陶渊明诗文选译》,让我提意见,我认为翻译得不错。但是我认为翻译应该遵守“三美”原则:“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我对方重说,要是能实现“三美”就更好了。他同意,叫我改改看。我改完了他很满意,还请我们家人吃了饭。这能算抄袭吗?

再说《登高》。弗莱切的版本是The wind so fresh, the sky so high。我的版本是The wind so swift and sky so wide。改了两个字,算是抄袭吗?并不是弗莱切使用了wind和sky,我就不能用。(界面文化:翻译前看过前人译文吗?)看过,但看过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过,但我翻译我的,还用’三美’的办法胜过了他。怎么叫做抄袭?

(界面文化:是否算是借鉴?前人的用词、句式等是否会对许译产生影响?)不能影响吗?这个没有关系的嘛。这不能叫做抄袭。莎士比亚整个都是抄袭,他的故事前人都讲过,但他讲得比别人好啊。

问题是崇洋媚外,还是走自己的道路。外国人不够“三美”,我改成“三美”,怎么不好?黄少政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对中国的“三美”,崇洋媚外,一用外国人的就是抄。这个问题很大。

2015年,曹明伦在《英语世界》上发表文章《关于中国诗歌英译的一点思考》,对比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我翻译的李白诗,宣扬宇文所安的观点,说译者始终都应该把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绝不该把母语翻译成外语。我随后发表文章《诗词英译可以走向世界》反驳。 时隔两年,又出现了黄少政,说弗莱切、韦利这些人翻译得比中国人好。批评我,表扬美国人,之前认为宇文所安比我好,这次认为弗莱切、韦利比我好,这就是走中国路还是走外国路的分歧。

质疑五:1992年、1997年版本的《中诗英韵探胜》里有抄袭的痕迹,到1997年以后的版本进行了修改

黄少政:《中诗英韵探胜》一书1992年、1997年的版本抄袭嫌疑更重,而以后出版的译文则作了修改。

许渊冲回应:怎么叫抄?我改得比原来更好了嘛。中国人有“一字之师”,我加了一个字,方重自己认为好,还请我吃饭。《中诗英韵探胜》(1992年版)整本书就是讲的我的翻译如何胜过别人。这里面还有一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伊生的来信,称其他译文都没有我好。

黄少政:抄袭标准不能由许渊冲来定,应使用反抄袭软件或者请同行评议

质疑者黄少政(独立学者、中国作协会员,前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说,20多年前,他曾经与许渊冲有过通信,并见过一面。当时他也只读了许渊冲最有名的三五首诗,觉得很不错,但在这些年来,通过研究国内学者的英语写作,他越来越发现,“许渊冲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那三五首诗”。而且还意识到“许渊冲译诗歌这么有名,英文却是中学水平。”直到看到今年许渊冲在《朗读者》节目上高调的表现,他觉得有点生气:“很多学生把他的翻译当做教材,也变得对语法不敏感,对英文玩世不恭。”于是决定撰文批评许译。他陆续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四篇文章批评许译。而对于许渊冲的此番回应,黄少政依然坚持他的观点,认为许渊冲英文水平欠佳,并且不止一首诗有抄袭嫌疑。

黄少政提出,英文水平的判断可以交给二语写作研究的学者文秋芳、王立非、秦晓晴等使用现成的分析软件,几个指标,一输入,就可以得出结论。还提出可以用自己的文章或者请在华任教的英语教授提供两篇范文,“一小时就能得出结论”。

“许渊冲永远都不会承认他抄袭。但抄袭标准不能由他来定,是不是?”黄少政称,借鉴和抄袭界限有时候难以界定,关键是第三人要介入,“我说没用,他说也没用。”黄少政告诉记者,他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所有大学都配备了反抄袭软件,一输入我的举证就出来了。”二是邀请同行评议。“为了公正起见,国内学者一律应该避嫌。”黄少政认为,应当邀请中诗英译的最有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汉学家宇文所安和在世晚唐诗译者葛瑞汉。“许渊冲也可以提名两位英美学人,哪怕是他认识的、夸过他的我也认账。”

黄少政不认为崇尚宇文所安等海外学者的翻译就是许渊冲所说的“崇洋媚外”,“我赖以成长的知识谱系中也包括本土杰出的英语高端学者使用者,如林语堂、辜鸿铭、吕叔湘、王佐良,葛传椝。”

“请他告我诽谤,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下一步,黄少政准备要求北京大学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如果坐实了抄袭事实,许要向全国人民道歉。” 

而在听说黄少政的回应后,许渊冲说,自己决定走法律程序,起诉黄少政诽谤。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