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新书推荐】冬将立 好读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新书推荐】冬将立 好读书

周二立冬,读点啥好?

《传家之物:艾丽丝·门罗自选集》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著  李玉瑶 译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1-1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亲自挑选了自己在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25篇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和《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

《传家之物》中的很多故事发生在安大略西南小镇,讲述男人、女人、父母、孩子、友人或爱人之间,陷入爱河、分离、争吵、失败、踏上未知之旅或寻求生存之道的种种故事。透过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读者震撼。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彼得·英格伦在颁奖时说:“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洛杉矶时报》则称:《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

[美] 本·方登 著 徐佳雨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7-10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作者本·方登的短篇小说集,一出版便斩获海明威奖和欧·亨利奖。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本·方登让人物走出家乡,去检验美国以外的复杂生活,哥伦比亚、海地、缅甸、塞拉利昂……身份各异的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来到异国,却纷纷因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而深陷困境。鸟类学家眼睁睁看着叛军用鸟类的栖息地同木业大亨换取子弹,申请不到资金的国际义工背叛了靠走私钻石赚钱的情人,懒散的高夫球员出卖游戏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作者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呈现出了人在对与错绝对对立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模糊。

小说集虽只有8篇文章,却耗时18年之久,本·方登为了书中细节,曾先后13次奔赴海地。《纽约时报书评》称,“通过《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方登令陌生的变得熟悉,也使熟悉的变得陌生,将看似迥异的国度之间人性的关联展示出来。”

《美国人在巴黎: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

[美]大卫·麦卡洛 著 孙万军 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8

《美国人在巴黎》是一部“美国文化名人巴黎游学记”,本书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此前曾凭《杜鲁门传》和《约翰.亚当斯传》问鼎普利策奖,并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捧得国家图书奖。

19世纪是美国人向法国人学习的世纪,一批又一批有志的美国青年仰慕当时法国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先进和发达,从美国乘船渡过大西洋去巴黎学习。他们来巴黎时大概还是毛头小伙,多年后,在结束了这一“伟大的历程”离开巴黎时,他们已经成长为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本书从这批美国文化人的角度,写下了19世纪巴黎的历史,甚至是法国的历史。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1830年“七月革命” 仅仅持续了3天的动荡,见证1848年火山爆发一般的巴黎起义,目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和统治,经历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大改造、普法战争风云突变的硝烟、巴黎饥寒交加的围困,以及巴黎公社破坏性的动乱、第三共和国在激愤中的诞生……《出版人周刊》如此评论这本著作:“麦卡洛中了历史学的头彩。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美国人在巴黎改变自己人生的全景展示。”

《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德]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 著 李维 / 范鸿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9

在二战以前,“红胡子”弗里德里希大帝会再度降临的传说、民族史诗《尼伯龙人之歌》、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的故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轶事等等,以及由它们所衍生的神话,在德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实。二战以后,神话则关系到个人的富裕生活及其具体象征。民主德国试图用建国神话来改写德国的历史,用人民起义和革命纲领取代战争与战斗;联邦德国放弃了制造官方的建国神话,满足于做一个特别缺乏象征的国家,对神话叙述和象征性表达的需要,也从政治和国家的层面转移到了市场和消费层面。

在《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一书中,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关注的不是神话的内容,而是神话的建构及其对政治的影响。本书采用了宏大的历史分析方法,论述了德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神话,尤其注重考察它的嬗变过程、它如何塑造德国人的民族个性,以及它又是如何与德国的政治悲剧联系在一起的。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

[日]佐藤仁史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8

近几十年来,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很少从由下而上的视角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多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关注与研究不多。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佐藤仁史的《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一书,则结合相关史实和制度背景,将不断“层累”的文献放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尤其是将触角下沉到乡镇,并将“结构—过程”、“经济—社会”等视角和分析手段引入基层社会空间研究中,或可尽量“复原”乡土意识在空间、制度、商贸、文化等多条脉络交互作用下产生、成长的复杂过程,进而突破以往单线逻辑的解释模式,重新反思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过程。

在本书的序言中,台湾历史学家王汎森写道,本书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从‘上’往‘下’看的视野,和从‘下’凝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虽然看的是同一件事,但立基点不同,所看到的也往往不同。在变动的时代里,我们可以将焦点放在‘地方’,看其信息如何传递,新的知识又在地方社群产生怎样的反应、什么样的信息传递是通畅的、何者被人们接受、何者不被接受。”

《草间居游》

曾仁臻(鱼山饭宽) 绘著 
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 2017-10

作者曾仁臻(鱼山)是一位建筑师,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中,他关注到被现代人遗忘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设计了一种人们在天地间诗意居游的生活方式。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山水画的创作者和鉴赏者有着共用的标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而作者把这一标准作为绘画中的标尺,在绘本《草间居游》中,用简单勾描、简单敷色的草间事物表达“山水之乐”。全书共收录两百余幅水墨作品,分为“案头居游”和“草间居游”上下两篇。在上篇“案头居游”中,日常所见的各类器物,包括瓶瓶罐罐、纸砚笔墨成为了供人居住的房屋空间;在下篇“草间居游”里,小人们走出器物,畅游于天地万物间。作者称,把熟悉的宏阔山水置换为微小的花草世界,率性付诸粗简笔墨,点以上天入地的弹丸人物,一是为了体悟自然之趣、造园之理,二是表达居游于天地万物间而无所缚羁的愿望。

《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美] 乔纳森·瓦尔德曼 著 孙亚飞 译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

为了弄清楚锈蚀是如何侵蚀人类的日常生活的,乔纳森·瓦尔德曼曾在一艘旧钢铁帆船上住了300天。后来,他花费9年时间,从南部的阳光地带到中西部地区的铁锈地带,从东北部宾夕法尼亚的钢铁厂到西部科罗拉多州的易拉罐工厂,从纽约州的自由女神像到北极冻原的输油管道,获取关于锈蚀的第一手资料。他在炼钢厂观察钢铁的慢性死亡,在全球最大的罐商调查锈蚀对易拉罐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他也曾穿越北极,探寻锈蚀对跨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危害;他还会见了五角大楼最高防锈长官,后者跟他说:“美国海军的最大克星不是哪个国家,而是锈蚀。”

瓦尔德曼见证了锈蚀的诞生、蔓延、危害与人类抗击锈蚀的种种艰难。他揭开了现代世界隐秘的一面:从流通货币到我们喝的自来水,锈蚀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是个残忍的敌人,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诅咒,是一场无焰的火灾,静悄悄地吞噬着地球有限的资源……”畅销书作家马修·克劳福德称,《锈蚀》是对大肆鼓吹现代化的无声谴责,也是对我们已然钝化的思维的鞭挞。乔纳森·瓦尔德曼将锈蚀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结合起来,展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极限和衰变的影响的。

《酷MA萌与我》

[日] 蒲岛郁夫 著  曹逸冰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0

蒲岛郁夫,日本熊本县知事(相当于省长)。1947年生于熊本县,1968年前往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东京大学教授。2008年4月起,任熊本县知事至今。《酷MA萌与我》是蒲岛郁夫写的一部真实的励志故事,讲述了“网红”熊本熊酷MA萌的成长之路——蒲岛带领的一群毫无营销经验的地方基层公务员,在没有太多经费和预算的情况下,仅凭着一腔热血,充分开启“脑洞”,运用各种新奇的宣传方式,将一只临时吉祥物一步步推广成了日本首屈一指的吉祥物。

每当酷MA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总能吸引数以百计的粉丝拍照。他还出现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甚至曾在日本天皇和皇后面前表演。据说在日本只有特定的少数人扮演酷MA萌,而铁杆粉丝能从酷MA萌体操动作中分辨出是哪个人扮演的。酷MA萌不仅仅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地方吉祥物,更为正濒临破产危机的熊本地方带来了超过1200亿日元的经济效应,造福了熊本人民,使默默无闻的熊本成为了被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充满梦想的幸福之地。蒲岛郁夫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受到酷MA萌的鼓舞,“只要努力,就能圆梦”。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新书推荐】冬将立 好读书

周二立冬,读点啥好?

《传家之物:艾丽丝·门罗自选集》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著  李玉瑶 译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1-1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亲自挑选了自己在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25篇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和《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

《传家之物》中的很多故事发生在安大略西南小镇,讲述男人、女人、父母、孩子、友人或爱人之间,陷入爱河、分离、争吵、失败、踏上未知之旅或寻求生存之道的种种故事。透过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读者震撼。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彼得·英格伦在颁奖时说:“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洛杉矶时报》则称:《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

[美] 本·方登 著 徐佳雨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2017-10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作者本·方登的短篇小说集,一出版便斩获海明威奖和欧·亨利奖。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本·方登让人物走出家乡,去检验美国以外的复杂生活,哥伦比亚、海地、缅甸、塞拉利昂……身份各异的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来到异国,却纷纷因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而深陷困境。鸟类学家眼睁睁看着叛军用鸟类的栖息地同木业大亨换取子弹,申请不到资金的国际义工背叛了靠走私钻石赚钱的情人,懒散的高夫球员出卖游戏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作者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呈现出了人在对与错绝对对立之间的种种矛盾和模糊。

小说集虽只有8篇文章,却耗时18年之久,本·方登为了书中细节,曾先后13次奔赴海地。《纽约时报书评》称,“通过《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方登令陌生的变得熟悉,也使熟悉的变得陌生,将看似迥异的国度之间人性的关联展示出来。”

《美国人在巴黎: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

[美]大卫·麦卡洛 著 孙万军 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8

《美国人在巴黎》是一部“美国文化名人巴黎游学记”,本书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此前曾凭《杜鲁门传》和《约翰.亚当斯传》问鼎普利策奖,并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捧得国家图书奖。

19世纪是美国人向法国人学习的世纪,一批又一批有志的美国青年仰慕当时法国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先进和发达,从美国乘船渡过大西洋去巴黎学习。他们来巴黎时大概还是毛头小伙,多年后,在结束了这一“伟大的历程”离开巴黎时,他们已经成长为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本书从这批美国文化人的角度,写下了19世纪巴黎的历史,甚至是法国的历史。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1830年“七月革命” 仅仅持续了3天的动荡,见证1848年火山爆发一般的巴黎起义,目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和统治,经历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大改造、普法战争风云突变的硝烟、巴黎饥寒交加的围困,以及巴黎公社破坏性的动乱、第三共和国在激愤中的诞生……《出版人周刊》如此评论这本著作:“麦卡洛中了历史学的头彩。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美国人在巴黎改变自己人生的全景展示。”

《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

[德]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 著 李维 / 范鸿 译
商务印书馆 2017-9

在二战以前,“红胡子”弗里德里希大帝会再度降临的传说、民族史诗《尼伯龙人之歌》、浮士德与魔鬼订约的故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轶事等等,以及由它们所衍生的神话,在德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现实。二战以后,神话则关系到个人的富裕生活及其具体象征。民主德国试图用建国神话来改写德国的历史,用人民起义和革命纲领取代战争与战斗;联邦德国放弃了制造官方的建国神话,满足于做一个特别缺乏象征的国家,对神话叙述和象征性表达的需要,也从政治和国家的层面转移到了市场和消费层面。

在《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一书中,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关注的不是神话的内容,而是神话的建构及其对政治的影响。本书采用了宏大的历史分析方法,论述了德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神话,尤其注重考察它的嬗变过程、它如何塑造德国人的民族个性,以及它又是如何与德国的政治悲剧联系在一起的。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

[日]佐藤仁史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8

近几十年来,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很少从由下而上的视角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多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关注与研究不多。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佐藤仁史的《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一书,则结合相关史实和制度背景,将不断“层累”的文献放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尤其是将触角下沉到乡镇,并将“结构—过程”、“经济—社会”等视角和分析手段引入基层社会空间研究中,或可尽量“复原”乡土意识在空间、制度、商贸、文化等多条脉络交互作用下产生、成长的复杂过程,进而突破以往单线逻辑的解释模式,重新反思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过程。

在本书的序言中,台湾历史学家王汎森写道,本书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从‘上’往‘下’看的视野,和从‘下’凝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虽然看的是同一件事,但立基点不同,所看到的也往往不同。在变动的时代里,我们可以将焦点放在‘地方’,看其信息如何传递,新的知识又在地方社群产生怎样的反应、什么样的信息传递是通畅的、何者被人们接受、何者不被接受。”

《草间居游》

曾仁臻(鱼山饭宽) 绘著 
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 2017-10

作者曾仁臻(鱼山)是一位建筑师,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中,他关注到被现代人遗忘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设计了一种人们在天地间诗意居游的生活方式。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强调山水画的创作者和鉴赏者有着共用的标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而作者把这一标准作为绘画中的标尺,在绘本《草间居游》中,用简单勾描、简单敷色的草间事物表达“山水之乐”。全书共收录两百余幅水墨作品,分为“案头居游”和“草间居游”上下两篇。在上篇“案头居游”中,日常所见的各类器物,包括瓶瓶罐罐、纸砚笔墨成为了供人居住的房屋空间;在下篇“草间居游”里,小人们走出器物,畅游于天地万物间。作者称,把熟悉的宏阔山水置换为微小的花草世界,率性付诸粗简笔墨,点以上天入地的弹丸人物,一是为了体悟自然之趣、造园之理,二是表达居游于天地万物间而无所缚羁的愿望。

《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

[美] 乔纳森·瓦尔德曼 著 孙亚飞 译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

为了弄清楚锈蚀是如何侵蚀人类的日常生活的,乔纳森·瓦尔德曼曾在一艘旧钢铁帆船上住了300天。后来,他花费9年时间,从南部的阳光地带到中西部地区的铁锈地带,从东北部宾夕法尼亚的钢铁厂到西部科罗拉多州的易拉罐工厂,从纽约州的自由女神像到北极冻原的输油管道,获取关于锈蚀的第一手资料。他在炼钢厂观察钢铁的慢性死亡,在全球最大的罐商调查锈蚀对易拉罐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他也曾穿越北极,探寻锈蚀对跨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危害;他还会见了五角大楼最高防锈长官,后者跟他说:“美国海军的最大克星不是哪个国家,而是锈蚀。”

瓦尔德曼见证了锈蚀的诞生、蔓延、危害与人类抗击锈蚀的种种艰难。他揭开了现代世界隐秘的一面:从流通货币到我们喝的自来水,锈蚀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是个残忍的敌人,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诅咒,是一场无焰的火灾,静悄悄地吞噬着地球有限的资源……”畅销书作家马修·克劳福德称,《锈蚀》是对大肆鼓吹现代化的无声谴责,也是对我们已然钝化的思维的鞭挞。乔纳森·瓦尔德曼将锈蚀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结合起来,展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极限和衰变的影响的。

《酷MA萌与我》

[日] 蒲岛郁夫 著  曹逸冰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0

蒲岛郁夫,日本熊本县知事(相当于省长)。1947年生于熊本县,1968年前往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东京大学教授。2008年4月起,任熊本县知事至今。《酷MA萌与我》是蒲岛郁夫写的一部真实的励志故事,讲述了“网红”熊本熊酷MA萌的成长之路——蒲岛带领的一群毫无营销经验的地方基层公务员,在没有太多经费和预算的情况下,仅凭着一腔热血,充分开启“脑洞”,运用各种新奇的宣传方式,将一只临时吉祥物一步步推广成了日本首屈一指的吉祥物。

每当酷MA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总能吸引数以百计的粉丝拍照。他还出现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甚至曾在日本天皇和皇后面前表演。据说在日本只有特定的少数人扮演酷MA萌,而铁杆粉丝能从酷MA萌体操动作中分辨出是哪个人扮演的。酷MA萌不仅仅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地方吉祥物,更为正濒临破产危机的熊本地方带来了超过1200亿日元的经济效应,造福了熊本人民,使默默无闻的熊本成为了被全亚洲乃至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充满梦想的幸福之地。蒲岛郁夫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受到酷MA萌的鼓舞,“只要努力,就能圆梦”。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