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是智能汽车? 自主品牌必备配置盘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是智能汽车? 自主品牌必备配置盘点

我们不妨先盘点一下那些披着“智能”外套的自主品牌必备配置。

不知何时起,买车俨然由购买动力配置变成了购买科技配置,尤其是近些年在海内外各大车展上,车企所展示的一切技术成果无非都指向一个最终结果——智能汽车。

车企竞相展示自家“黑科技”,从市场反馈来看显然是勾起了消费者的兴趣,但繁杂的配置功能展示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眼花缭乱。更尴尬的是,近两年,不少自主品牌甚至在10万元以下的产品上也塞入了不少“智能化”配置,一方面的确造就了自主品牌的在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不过另一方面,不少自主品牌也利用了这种概念做噱头,在宣传中或偏颇、或夸大了科技配置的作用,导致许多人对智能汽车真正的含义和发展状况难以了解。

关于真正的智能汽车,我们稍后再聊,现在我们不妨先盘点一下那些披着“智能”外套的自主品牌必备配置。

配置娱乐化

刚才说到自主品牌希望用科技配置来展示自身的性价比,在大部分自主品牌上,我们都能看到娱乐配置首当其冲,因为这些配置并不依附与汽车本身的制造工艺,而且也能够最直观的展示给消费者。由于部分配置常常在合资或进口的豪华车型上使用,所以在宣传时,也能给品牌自身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可谓逼格满满。

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就北京、河北等空气污染重灾区日渐稀少的雾霾来看,前些年国家大力治理PM2.5还是很有成效的,但当时对可吸入颗粒物危害程度的宣传也的确深入人心。不论怎样,车内空气质量和气味始终都还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所以车企适时的针对了这点对自身的空调系统进行了很多升级处理。不过以前这些问题好像换换炭包就摆平了吧~而且,就算车辆自带空气净化功能,空调滤芯也要及时清理更换呦。

全景天窗:“陪你在车里数星星”这话如果放在2000年,估计妹子把你当成神经病。不过放在现在,近乎成为标配的汽车全景天窗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在不少自主品牌当中,全景天窗不仅越来越大,甚至还完成了车机互动功能。但是故障率以及对车辆NVH的影响都让很多人对这项配置又爱又恨,最重要的是如果损坏,换起来真的会心疼钱包的。

LED大灯:“灯厂”奥迪最受外界认可的便是其各种LED灯组,自主品牌在外观设计日趋同质化的时代,围绕大灯来打造不同的家族化特征以及彰显技术实力便显得无可厚非。其实很早就有车辆支持出厂后改装大灯,只不过改装后的LED只具备发光功能,却难以提供附加的大灯亮度、角度以及照射范围调节。区分自主品牌汽车LED大灯是否华而不实,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鉴别。

同类型的还有诸如:众泰部分车型上使用的电吸门;自主品牌车型的新宠——超大中控屏;东风、上汽旗下主打年轻娱乐化车型的环境氛围灯;传统倒车影像升级版的360°全景影像等。

中控网联化

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信息爆棚的时代,无论走到哪里,离开互联网都会让人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车企们也牢牢把握了这个变化趋势,而且自主品牌也成功的吃到了第一口螃蟹。如今基于互联网思维,率先采用这种新兴人机交互系统的车企正在进一步开发其网联功能,在人机交互和车机交互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作为真正智能汽车的先决条件之一,中控网联化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和行车体验,也为汽车厂商收集驾驶员的驾驶信息数据提供了简单可靠的途径。

驾驶模块化

除了科技娱乐配置,还有一部分配置与车辆本身的驾驶操作贴合更紧密,这些配置更加有助于对驾驶员的驾驶环境进行简化或改善。事实上,这些驾驶辅助配置从功能上来讲更加贴合自动驾驶的构想。

自动泊车:两年前的奥迪4S店会循环播放一段广告片,演示了高配A3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在当时看来,车辆能自己倒入指定车位,显然能够吸引不少驾驶水平不太过关的萌新司机,再者也能显得自家车辆富有科技含量。其实,自动泊车早在2005年就由雪铁龙首创,只是这项功能似乎更符合停车日益困难的当下状况,技术也更加成熟,截止奥迪发广告的2015年,已经有大部分合资车型加入了该功能。如此符合入门定位的配置,自主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根据不同厂家在这部分功能上投入的区别,自动泊车也分为单向或多向停车功能,或是对周围参照物要求高或低。总之,自动泊车系统无论是在对车位的识别能力,还是在控制逻辑的优化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活中,因为用起来限制多并且和人工泊车耗时差距大,常常被当做“花瓶”功能。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整合了相当多的驾驶辅助功能,它在汽车原有的定速巡航系统之上,又加入了雷达探测功能、目标车辆的识别和跟踪功能等等,由于整套系统需要用到不少传感器,并且系统算法开发较为复杂,在早期ACC多出现在豪华车型上。不过随着开发者越来越多,雷达等传感器变成车辆标配,ACC系统的配备成本大幅降低。自主品牌厂商不仅可以用这套系统很直观的提高车辆性价比,也能更好的宣传自身技术储备。只是ACC系统开发程度在各厂家参差不齐,巡航范围也不固定,城市驾驶时,消费者会出现不习惯使用等状况而忘记使用这项功能。

HUD抬头显示:HUD功能在出现之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驾驶带有抬头显示功能的车型,就如同置身科幻片当中。不过现在看来HUD也不过就是将仪表信息投射在半空中,前些年的CES电子科技展上,就常常出现这种投影设备,而且作为曾经在高配车上彰显科技含量,给驾驶员摆脱仪表盘舒服的配备,HUD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反馈亮度过低看不清或是亮度过高影响视线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车主不愿使用该功能。未来,HUD也将结合AR等技术创建出更加立体有效的信息投射场景。

同类型驾驶辅助系统:无钥匙启动、发动机启停等。这些功能也早已成为自主品牌车型的标配,但发动机启停功能似乎并不被消费者认可。

从过去买车代步,到如今买车娱乐,科技进步让汽车对于人们的意义完全不同过去。除了能源形式上的变化,对于驾驶汽车来说,汽车厂商也早已为我们预设好了未来。无论是几阶标准,无论是实验环境还是上路实践,智能化都是无可争议的趋势。不能否认自主品牌希望借助科技配置提升自己车辆的性价比。但从长远来看,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如果一味依赖廉价的配置供应商,抱着给消费者的智能汽车就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和附加的语音识别的想法,而不考虑如何将服务、出行场景和车辆数据相串联。那么这些厂商在这次智能汽车升级历程中,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模仿者、追随者,恐怕也难以造出真正的智能汽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是智能汽车? 自主品牌必备配置盘点

我们不妨先盘点一下那些披着“智能”外套的自主品牌必备配置。

不知何时起,买车俨然由购买动力配置变成了购买科技配置,尤其是近些年在海内外各大车展上,车企所展示的一切技术成果无非都指向一个最终结果——智能汽车。

车企竞相展示自家“黑科技”,从市场反馈来看显然是勾起了消费者的兴趣,但繁杂的配置功能展示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眼花缭乱。更尴尬的是,近两年,不少自主品牌甚至在10万元以下的产品上也塞入了不少“智能化”配置,一方面的确造就了自主品牌的在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不过另一方面,不少自主品牌也利用了这种概念做噱头,在宣传中或偏颇、或夸大了科技配置的作用,导致许多人对智能汽车真正的含义和发展状况难以了解。

关于真正的智能汽车,我们稍后再聊,现在我们不妨先盘点一下那些披着“智能”外套的自主品牌必备配置。

配置娱乐化

刚才说到自主品牌希望用科技配置来展示自身的性价比,在大部分自主品牌上,我们都能看到娱乐配置首当其冲,因为这些配置并不依附与汽车本身的制造工艺,而且也能够最直观的展示给消费者。由于部分配置常常在合资或进口的豪华车型上使用,所以在宣传时,也能给品牌自身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可谓逼格满满。

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就北京、河北等空气污染重灾区日渐稀少的雾霾来看,前些年国家大力治理PM2.5还是很有成效的,但当时对可吸入颗粒物危害程度的宣传也的确深入人心。不论怎样,车内空气质量和气味始终都还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所以车企适时的针对了这点对自身的空调系统进行了很多升级处理。不过以前这些问题好像换换炭包就摆平了吧~而且,就算车辆自带空气净化功能,空调滤芯也要及时清理更换呦。

全景天窗:“陪你在车里数星星”这话如果放在2000年,估计妹子把你当成神经病。不过放在现在,近乎成为标配的汽车全景天窗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在不少自主品牌当中,全景天窗不仅越来越大,甚至还完成了车机互动功能。但是故障率以及对车辆NVH的影响都让很多人对这项配置又爱又恨,最重要的是如果损坏,换起来真的会心疼钱包的。

LED大灯:“灯厂”奥迪最受外界认可的便是其各种LED灯组,自主品牌在外观设计日趋同质化的时代,围绕大灯来打造不同的家族化特征以及彰显技术实力便显得无可厚非。其实很早就有车辆支持出厂后改装大灯,只不过改装后的LED只具备发光功能,却难以提供附加的大灯亮度、角度以及照射范围调节。区分自主品牌汽车LED大灯是否华而不实,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鉴别。

同类型的还有诸如:众泰部分车型上使用的电吸门;自主品牌车型的新宠——超大中控屏;东风、上汽旗下主打年轻娱乐化车型的环境氛围灯;传统倒车影像升级版的360°全景影像等。

中控网联化

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信息爆棚的时代,无论走到哪里,离开互联网都会让人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车企们也牢牢把握了这个变化趋势,而且自主品牌也成功的吃到了第一口螃蟹。如今基于互联网思维,率先采用这种新兴人机交互系统的车企正在进一步开发其网联功能,在人机交互和车机交互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作为真正智能汽车的先决条件之一,中控网联化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和行车体验,也为汽车厂商收集驾驶员的驾驶信息数据提供了简单可靠的途径。

驾驶模块化

除了科技娱乐配置,还有一部分配置与车辆本身的驾驶操作贴合更紧密,这些配置更加有助于对驾驶员的驾驶环境进行简化或改善。事实上,这些驾驶辅助配置从功能上来讲更加贴合自动驾驶的构想。

自动泊车:两年前的奥迪4S店会循环播放一段广告片,演示了高配A3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在当时看来,车辆能自己倒入指定车位,显然能够吸引不少驾驶水平不太过关的萌新司机,再者也能显得自家车辆富有科技含量。其实,自动泊车早在2005年就由雪铁龙首创,只是这项功能似乎更符合停车日益困难的当下状况,技术也更加成熟,截止奥迪发广告的2015年,已经有大部分合资车型加入了该功能。如此符合入门定位的配置,自主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根据不同厂家在这部分功能上投入的区别,自动泊车也分为单向或多向停车功能,或是对周围参照物要求高或低。总之,自动泊车系统无论是在对车位的识别能力,还是在控制逻辑的优化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活中,因为用起来限制多并且和人工泊车耗时差距大,常常被当做“花瓶”功能。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系统整合了相当多的驾驶辅助功能,它在汽车原有的定速巡航系统之上,又加入了雷达探测功能、目标车辆的识别和跟踪功能等等,由于整套系统需要用到不少传感器,并且系统算法开发较为复杂,在早期ACC多出现在豪华车型上。不过随着开发者越来越多,雷达等传感器变成车辆标配,ACC系统的配备成本大幅降低。自主品牌厂商不仅可以用这套系统很直观的提高车辆性价比,也能更好的宣传自身技术储备。只是ACC系统开发程度在各厂家参差不齐,巡航范围也不固定,城市驾驶时,消费者会出现不习惯使用等状况而忘记使用这项功能。

HUD抬头显示:HUD功能在出现之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驾驶带有抬头显示功能的车型,就如同置身科幻片当中。不过现在看来HUD也不过就是将仪表信息投射在半空中,前些年的CES电子科技展上,就常常出现这种投影设备,而且作为曾经在高配车上彰显科技含量,给驾驶员摆脱仪表盘舒服的配备,HUD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反馈亮度过低看不清或是亮度过高影响视线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车主不愿使用该功能。未来,HUD也将结合AR等技术创建出更加立体有效的信息投射场景。

同类型驾驶辅助系统:无钥匙启动、发动机启停等。这些功能也早已成为自主品牌车型的标配,但发动机启停功能似乎并不被消费者认可。

从过去买车代步,到如今买车娱乐,科技进步让汽车对于人们的意义完全不同过去。除了能源形式上的变化,对于驾驶汽车来说,汽车厂商也早已为我们预设好了未来。无论是几阶标准,无论是实验环境还是上路实践,智能化都是无可争议的趋势。不能否认自主品牌希望借助科技配置提升自己车辆的性价比。但从长远来看,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如果一味依赖廉价的配置供应商,抱着给消费者的智能汽车就是越来越大的屏幕和附加的语音识别的想法,而不考虑如何将服务、出行场景和车辆数据相串联。那么这些厂商在这次智能汽车升级历程中,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模仿者、追随者,恐怕也难以造出真正的智能汽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