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吗?新研究推翻了斯蒂芬·平克的观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吗?新研究推翻了斯蒂芬·平克的观点

但平克也抨击了该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发表这一研究的两名学者对自己的数据做出了“错误的描述”。

图片来源:RobinOlimb Getty Images

哈佛大学心理学者、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曾在他2011年出版的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中谈到,当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和平的时期。

彼时的美国正深陷中东和中亚地区两处战争泥潭,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刚刚趋于平静,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还在北尼日尼亚疯狂引爆炸弹。诸如此类的案例数年之后依然随处可闻。前不久发生在纽约和德克萨斯州萨瑟兰泉的暴力事件再次导致多人死伤。“所谓‘我们正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的言论,或许会让你认为是痴心妄想,甚至可恨可憎,”平克写道,“我从交谈和调查数据中了解到,绝大部分人都拒绝这一论调。”

但的确有大量证据支撑着平克的观点。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因暴力战争死亡的人数比例在大幅下跌,与之同步而来的是地球总人口规模扩大、组织性增强,还有部分人口从“非国家公民”(比如捕猎采集社会)进入了成熟的国家体制。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美]斯蒂芬·平克 著 安雯 译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2015年7月

对于调查数据我们有多种不同视角,对于暴力社会的定量判断同样如此。今年10月13日,刊登于《当代人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网络版的一项研究表明,因战争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的确在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下降。但另一方面,与人口增长率相比,因暴力死亡的绝对人数却增势显著。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0年里,现代社会因战争而死的总人数比起狩猎时代可谓指数级增长。

这项研究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克(Dean Falk)和华盛顿大学的查尔斯·海德博特(Charles Hildebolt)主导开展,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跨文化、跨种族的深入调查,分别对11个黑猩猩社群、24个狩猎部落及其他非国家团体、一战中19个参战国和二战中22个参战国涉及战争暴力的年度死亡人数进行了统计。在这些学者看来,“和平时期”的言论并不成立,根据数据甚至可以判断出:相较于黑猩猩,人类进化到了更为暴力的阶段。尽管参照人口规模来说,暴力死亡人数比例颇高,但总体上,非国家组织的情况并不比组织社会更好或更差。

福克和海德博特指出,平克的数据分析是针对每十万人里因暴力冲突死亡的人数,这并没有考虑到整体上人口规模对于死亡比例的改变,也就是说,当人口整体增长时,这一死亡比例的变化情况被忽视了,而这正是他们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总人口增加时,社会因战争而死的成员比例下降,但实际死亡人数却随之增加,“这无法得出‘人口增加的现代社会比人口少一些的社会更加和平’的观点”。福克还补充认为,小规模群体并不一定就比人口众多的社会更暴力,他们只是在面对外来袭击时更为脆弱,从而有比例较大的人口因此牺牲。“我夜间独自走一条黑黢黢的小路,在潜在意义上这比参加足球赛时的我更易受到攻击。”福克坦言,将一个群体比作走夜路的个体是极端情况,但她坚持认为,暴力死亡人数比例相对高的小规模社群,并不比现代社会更暴力,相反,他们同样只是暴力的受害者。

伴随着人口规模增长而大幅增加的战争死亡人数,部分原因或许在于武器和军事策略的进步代替了沟通与合作。在人数和冲突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核武器显然比斧子和长矛造成的伤亡多得多。

但平克对此则表达了相左意见。“认为黑猩猩种群之间死亡率的差异能解释新几内亚和纳粹德国之间或二战时苏联和印度之间死亡率的差异,这种想法就落入了愚蠢的曲线拟合。”他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发表评论,还指出文化和地理因素同样会深刻影响不同社群内部因战争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希特勒入侵苏联之时,印度距离战争中心尚有成千上万公里的距离,考虑这一差异比考虑两者人口规模更有意义。”

斯蒂芬·平克

他还认为,两位学者对于大规模人口社群死亡率“指数级增长”的言论过于夸张,他们针对一战和二战期间调查得出的平均死亡率,并没有随着人口增长发生明显上升,更何况死亡率在不同人口社群的情况也大不一样。平克甚至指出,两位学者对自己的数据做了“错误描述”,因为他们的数据结果显示,一战期间的总死亡人数在随着人口增长而减少。“用平均数字得出人类比黑猩猩更加暴力,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规模随总人口增加而指数级扩大的言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始数据所能支撑的范围。”

平克指出,很多人类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认同了“高贵的野蛮人”理论,认为自然野生条件下人类天性善良,只是被社会和文明所腐化。而平克本人也部分认可这一理论,并表示由此获得了展开调研的动力。“对小规模社群比文明国家更暴力的负面画像,是我们人类学家的首要担心。”

不过,福克和海德博特并不认为自己的结果有受到任何偏见的影响。“我们起初没有对战争伤亡的绝对值和人口规模抱有期待,后来的确被结果惊呆了。”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写道,我们的认知力总倾向于相信自己正处于暴力时代,而现代媒体对此毫无帮助。“坏消息才有销路”,传播负面新闻成了媒体本能。只有在餐厅把牛排煎得太过时,我们才会上大众点评写评价,也只有在愤怒而非受启迪时上网发表评论。我们习惯性以最后一次见到的样子去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平克认为,即便在暴力死亡事件发生率极低的时代,也会有这样的案例供媒体去宣扬报道,而这就足够扭曲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了。

目前对互联网时代将如何影响暴力事件死亡率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一个24小时全球联通的新闻圈对世界负面事件的曝光,会让人们对暴力变得厌倦,或者更同情受害者吗?抑或是持续性的恐怖和大规模杀伤事件反而会刺激产生更多模仿性的暴力冲突?

平克援引历史上一系列趋势证明:尽管这个世界看起来似乎一直都有屠杀事件存在,但我们的确在朝着更加文明的社会前进。从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过渡就见证了暴力死亡人数呈五倍的减少;从中世纪到20世纪,欧洲的凶杀案也减少了10到50倍;二战以来的几十年里,世界重要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停止了。

但这并没能让福克感到些许安慰,因为现代武器极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大量伤亡。根本不需要几十年,仅仅在数天甚至数分钟内,就可能有天文数字级别的死伤人数。“这一切惨剧的发生,只需要一个没有人性的领导下令发出一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警告我们,“与人类历史上那500-700万年相比,二战之后这70多年不过九牛一毛,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应被忽略。”

(翻译:刘欣)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科学美国人

原标题:Steven Pinker: This Is History's Most Peaceful Time--New Study:

最新更新时间:11/16 10:0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吗?新研究推翻了斯蒂芬·平克的观点

但平克也抨击了该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发表这一研究的两名学者对自己的数据做出了“错误的描述”。

图片来源:RobinOlimb Getty Images

哈佛大学心理学者、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曾在他2011年出版的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中谈到,当下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和平的时期。

彼时的美国正深陷中东和中亚地区两处战争泥潭,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刚刚趋于平静,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还在北尼日尼亚疯狂引爆炸弹。诸如此类的案例数年之后依然随处可闻。前不久发生在纽约和德克萨斯州萨瑟兰泉的暴力事件再次导致多人死伤。“所谓‘我们正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的言论,或许会让你认为是痴心妄想,甚至可恨可憎,”平克写道,“我从交谈和调查数据中了解到,绝大部分人都拒绝这一论调。”

但的确有大量证据支撑着平克的观点。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因暴力战争死亡的人数比例在大幅下跌,与之同步而来的是地球总人口规模扩大、组织性增强,还有部分人口从“非国家公民”(比如捕猎采集社会)进入了成熟的国家体制。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美]斯蒂芬·平克 著 安雯 译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2015年7月

对于调查数据我们有多种不同视角,对于暴力社会的定量判断同样如此。今年10月13日,刊登于《当代人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网络版的一项研究表明,因战争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的确在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下降。但另一方面,与人口增长率相比,因暴力死亡的绝对人数却增势显著。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0年里,现代社会因战争而死的总人数比起狩猎时代可谓指数级增长。

这项研究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克(Dean Falk)和华盛顿大学的查尔斯·海德博特(Charles Hildebolt)主导开展,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跨文化、跨种族的深入调查,分别对11个黑猩猩社群、24个狩猎部落及其他非国家团体、一战中19个参战国和二战中22个参战国涉及战争暴力的年度死亡人数进行了统计。在这些学者看来,“和平时期”的言论并不成立,根据数据甚至可以判断出:相较于黑猩猩,人类进化到了更为暴力的阶段。尽管参照人口规模来说,暴力死亡人数比例颇高,但总体上,非国家组织的情况并不比组织社会更好或更差。

福克和海德博特指出,平克的数据分析是针对每十万人里因暴力冲突死亡的人数,这并没有考虑到整体上人口规模对于死亡比例的改变,也就是说,当人口整体增长时,这一死亡比例的变化情况被忽视了,而这正是他们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总人口增加时,社会因战争而死的成员比例下降,但实际死亡人数却随之增加,“这无法得出‘人口增加的现代社会比人口少一些的社会更加和平’的观点”。福克还补充认为,小规模群体并不一定就比人口众多的社会更暴力,他们只是在面对外来袭击时更为脆弱,从而有比例较大的人口因此牺牲。“我夜间独自走一条黑黢黢的小路,在潜在意义上这比参加足球赛时的我更易受到攻击。”福克坦言,将一个群体比作走夜路的个体是极端情况,但她坚持认为,暴力死亡人数比例相对高的小规模社群,并不比现代社会更暴力,相反,他们同样只是暴力的受害者。

伴随着人口规模增长而大幅增加的战争死亡人数,部分原因或许在于武器和军事策略的进步代替了沟通与合作。在人数和冲突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核武器显然比斧子和长矛造成的伤亡多得多。

但平克对此则表达了相左意见。“认为黑猩猩种群之间死亡率的差异能解释新几内亚和纳粹德国之间或二战时苏联和印度之间死亡率的差异,这种想法就落入了愚蠢的曲线拟合。”他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发表评论,还指出文化和地理因素同样会深刻影响不同社群内部因战争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希特勒入侵苏联之时,印度距离战争中心尚有成千上万公里的距离,考虑这一差异比考虑两者人口规模更有意义。”

斯蒂芬·平克

他还认为,两位学者对于大规模人口社群死亡率“指数级增长”的言论过于夸张,他们针对一战和二战期间调查得出的平均死亡率,并没有随着人口增长发生明显上升,更何况死亡率在不同人口社群的情况也大不一样。平克甚至指出,两位学者对自己的数据做了“错误描述”,因为他们的数据结果显示,一战期间的总死亡人数在随着人口增长而减少。“用平均数字得出人类比黑猩猩更加暴力,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规模随总人口增加而指数级扩大的言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始数据所能支撑的范围。”

平克指出,很多人类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认同了“高贵的野蛮人”理论,认为自然野生条件下人类天性善良,只是被社会和文明所腐化。而平克本人也部分认可这一理论,并表示由此获得了展开调研的动力。“对小规模社群比文明国家更暴力的负面画像,是我们人类学家的首要担心。”

不过,福克和海德博特并不认为自己的结果有受到任何偏见的影响。“我们起初没有对战争伤亡的绝对值和人口规模抱有期待,后来的确被结果惊呆了。”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写道,我们的认知力总倾向于相信自己正处于暴力时代,而现代媒体对此毫无帮助。“坏消息才有销路”,传播负面新闻成了媒体本能。只有在餐厅把牛排煎得太过时,我们才会上大众点评写评价,也只有在愤怒而非受启迪时上网发表评论。我们习惯性以最后一次见到的样子去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平克认为,即便在暴力死亡事件发生率极低的时代,也会有这样的案例供媒体去宣扬报道,而这就足够扭曲人们对现实的认知了。

目前对互联网时代将如何影响暴力事件死亡率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一个24小时全球联通的新闻圈对世界负面事件的曝光,会让人们对暴力变得厌倦,或者更同情受害者吗?抑或是持续性的恐怖和大规模杀伤事件反而会刺激产生更多模仿性的暴力冲突?

平克援引历史上一系列趋势证明:尽管这个世界看起来似乎一直都有屠杀事件存在,但我们的确在朝着更加文明的社会前进。从狩猎向农业社会的过渡就见证了暴力死亡人数呈五倍的减少;从中世纪到20世纪,欧洲的凶杀案也减少了10到50倍;二战以来的几十年里,世界重要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停止了。

但这并没能让福克感到些许安慰,因为现代武器极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大量伤亡。根本不需要几十年,仅仅在数天甚至数分钟内,就可能有天文数字级别的死伤人数。“这一切惨剧的发生,只需要一个没有人性的领导下令发出一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警告我们,“与人类历史上那500-700万年相比,二战之后这70多年不过九牛一毛,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应被忽略。”

(翻译:刘欣)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科学美国人

原标题:Steven Pinker: This Is History's Most Peaceful Time--New Study:

最新更新时间:11/16 10:0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