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理解世界,就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命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理解世界,就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命运

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评图书:

书名:《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作者:(英)彼得·金德曼

译者:黄珏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如何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科学”观点,分别来自于生物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行为心理学:

生物决定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大脑的产物,甚至不妨说就是基因的产物。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确确实实证明指出,人的大脑活动有着生物性基础,一些典型的心理学问题其实都可以从神经连接的角度找出答案。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似的情境下,面对相同问题,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解答呢?生物决定论可以从生物功能差异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比如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创伤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其中一些人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谁会显著升高,所以为了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创伤,也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药物。

社会决定论的论点在于,社会塑造并支持着人。行为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习得的,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用奖励和惩罚来解释行为,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上述三种理论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更好的认识人际交往、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问题是,这些观点都很难避免将人看成是“生物机器”,或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压力塑造的、被动的、没有思想的肉体,或是基因的生物学产品,这很大程度上将人的存在意义消解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出自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彼得·金德曼。这本书希望突破前述三种常见的心理学思路(理论体系),对人的境况进行更加细致、更加基于人性的考察。

全书开篇引述了近年来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的研究进展,指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化学系统,而心理健康问题无法与环境因素、社会问题、人生事件截然分开。彼得·金德曼认为更有必要考量人的情感、情绪,特别是造成人的心理痛苦的许多问题,不能单单将之看成是简单化的大脑活动或是环境、社会问题的投射。

常见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会将心理健康问题理解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三者在不同权重下的结果。这显然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因素,比如药物;或是环境因素,例如噪音,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因此出现幻觉。因此,前述模型理应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三者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连接中,加入心理因素,更加关注人的感受。

彼得·金德曼指出,人的想法、情绪、行为以及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这可以理解为心理学的新定律。习得性无助就是一种非常突出的心理因素占据了主要驱动的心理健康表现。正是因为此,心理学、神经分析才会以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项新定律则表现为人如何理解世界,将受到其经历和教养影响。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人、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或应激事件的人,或是存在遗传性血清素代谢异常的人,容易引发心理上的自我谴责。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卫生需要更加广泛的进入校园、社区、公共组织,帮助相当数量的人们走出心理和生理上的低谷。

书中第四章探讨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分析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指出心理学家和医生都应将心理健康和幸福问题纳入到更广泛背景中,重视不同对象所归属的文化观念、社会意识。比如,西方心理学和社会文化都强调,心理健康需要独立和自主,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鼓励团结和集体性,倾向于强调家庭的需求。

近年来,包括英国在内,不少欧美国家开始重视不丹等效果的幸福经济的全新概念,将国民幸福纳入国家政策。彼得·金德曼认为,幸福政策,应当涵盖心理健康政策和战略,包括影响着人们心理健康的许多制度,如离婚、婚前协议、子女照看协定、养老金、灵活就业的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或规定。彼得·金德曼强调说,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由此决定自己的道德——道德水平如何,是否有关犯罪,“经历和学习比生物因素更重要”,而这正是国家和社会应当发挥作用的关键方面。

在全书结语部分,彼得·金德曼指出,人们应当获知,自己如何理解世界、理解的框架主要是通过经历和学习来确定的,所以在积极争取外部环境因素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思想,“抓住它、检查它、改变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理解世界,就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命运

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评图书:

书名:《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

作者:(英)彼得·金德曼

译者:黄珏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如何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科学”观点,分别来自于生物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行为心理学:

生物决定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大脑的产物,甚至不妨说就是基因的产物。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确确实实证明指出,人的大脑活动有着生物性基础,一些典型的心理学问题其实都可以从神经连接的角度找出答案。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在相似的情境下,面对相同问题,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解答呢?生物决定论可以从生物功能差异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比如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创伤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其中一些人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谁会显著升高,所以为了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创伤,也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药物。

社会决定论的论点在于,社会塑造并支持着人。行为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习得的,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用奖励和惩罚来解释行为,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上述三种理论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更好的认识人际交往、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问题是,这些观点都很难避免将人看成是“生物机器”,或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压力塑造的、被动的、没有思想的肉体,或是基因的生物学产品,这很大程度上将人的存在意义消解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重新定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另类思考》,出自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彼得·金德曼。这本书希望突破前述三种常见的心理学思路(理论体系),对人的境况进行更加细致、更加基于人性的考察。

全书开篇引述了近年来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的研究进展,指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化学系统,而心理健康问题无法与环境因素、社会问题、人生事件截然分开。彼得·金德曼认为更有必要考量人的情感、情绪,特别是造成人的心理痛苦的许多问题,不能单单将之看成是简单化的大脑活动或是环境、社会问题的投射。

常见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会将心理健康问题理解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三者在不同权重下的结果。这显然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因素,比如药物;或是环境因素,例如噪音,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因此出现幻觉。因此,前述模型理应在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三者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连接中,加入心理因素,更加关注人的感受。

彼得·金德曼指出,人的想法、情绪、行为以及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这可以理解为心理学的新定律。习得性无助就是一种非常突出的心理因素占据了主要驱动的心理健康表现。正是因为此,心理学、神经分析才会以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项新定律则表现为人如何理解世界,将受到其经历和教养影响。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人、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或应激事件的人,或是存在遗传性血清素代谢异常的人,容易引发心理上的自我谴责。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卫生需要更加广泛的进入校园、社区、公共组织,帮助相当数量的人们走出心理和生理上的低谷。

书中第四章探讨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分析了传统的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指出心理学家和医生都应将心理健康和幸福问题纳入到更广泛背景中,重视不同对象所归属的文化观念、社会意识。比如,西方心理学和社会文化都强调,心理健康需要独立和自主,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鼓励团结和集体性,倾向于强调家庭的需求。

近年来,包括英国在内,不少欧美国家开始重视不丹等效果的幸福经济的全新概念,将国民幸福纳入国家政策。彼得·金德曼认为,幸福政策,应当涵盖心理健康政策和战略,包括影响着人们心理健康的许多制度,如离婚、婚前协议、子女照看协定、养老金、灵活就业的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或规定。彼得·金德曼强调说,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由此决定自己的道德——道德水平如何,是否有关犯罪,“经历和学习比生物因素更重要”,而这正是国家和社会应当发挥作用的关键方面。

在全书结语部分,彼得·金德曼指出,人们应当获知,自己如何理解世界、理解的框架主要是通过经历和学习来确定的,所以在积极争取外部环境因素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思想,“抓住它、检查它、改变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