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斯蒂格利茨:务实和渐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因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斯蒂格利茨:务实和渐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因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这两个关键因素。

图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这两个关键因素。

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务实主义使得中国经济转型能够从以往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同时不再过分陷入意识形态的争论。另一方面,中国在渐进式的改革中不断学习积累,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

此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取得成功也非常重要。“中国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对外开放,不光是贸易开放,学习和教育也要开放。”斯蒂格利茨说。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斯蒂格利茨演讲实录:

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成功?中国的转型包括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发展模式由集体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乡村要发展为城市、由新兴经济体到比较发达的经济体。所有的这些挑战中国都存在,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评价中国的成功可以将中国与俄罗斯相比。俄罗斯起初的状况更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高,已经是工业化经济,人均收入比中国更高,它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更高。但是,中国由集体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有一个所谓的“去工业化”。

中国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务实主义。中国的转型不是以思想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大家都知道,转型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没有可以直接借鉴过的经验。但是,经济转型确实有一些教训可以吸取。中国这种务实主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走一边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

中国的一些制度创新也显示出了务实主义。比如,农业方面的家庭承包责任制。90%的农民从家庭承包责任制获得了好处。再比如乡镇企业,这相当于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创业的中心。乡镇企业的产权起初并不明晰,但确实推动了很多竞争。还有均衡的产业政策。世界银行认为产业政策并不是很好的,它等于是选择赢者。但是,中国确实做了这些。

第二个是渐进主义,这与休克疗法成为鲜明的对比。俄罗斯完全没有从休克疗法中恢复起来。休克疗法最大的错误是他们没有了解到一个成功的经济体一定要有成功的制度。这个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让一个市场行之有效,不光是宏观经济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微观经济的问题。变革总体来说是渐进的,但是某一些变革一定要快速的进行,这就相当于是速度和渐进的混合体。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渐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一个市场机制,但是市场的分配并不是完美的。尽管在有些国家有一些机制,但并不是对所有行业都行之有效。在动态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中国有很多制度的创新,像价格双轨制、乡镇企业、合资企业,都是制度方面的创新,知识转移也是一种创新。

第二是对教育的重视,包括几十万去海外留学的学子。开放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对外开放,不光是贸易开放,学习和教育也要开放。

最后一点,中国意识到改革是一直进行的过程。每一个十年,改革的进程都会大幅度改变,制度也是不断变化。比如,90年代时,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合资企业发挥了作用。现在中国在谈论要推动创新经济,大学、私营部门反而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回到我之前所说的,可以总结为:务实主义、学习与动态过程的结合。同时,中国意识到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一个阶段的改革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制度是有效的,但并不代表下一个阶段有效。你破坏了一个经济模式并不意味着下一个经济模式就是成功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斯蒂格利茨:务实和渐进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因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这两个关键因素。

图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这两个关键因素。

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务实主义使得中国经济转型能够从以往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同时不再过分陷入意识形态的争论。另一方面,中国在渐进式的改革中不断学习积累,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

此外,开放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取得成功也非常重要。“中国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对外开放,不光是贸易开放,学习和教育也要开放。”斯蒂格利茨说。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斯蒂格利茨演讲实录:

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成功?中国的转型包括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发展模式由集体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乡村要发展为城市、由新兴经济体到比较发达的经济体。所有的这些挑战中国都存在,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评价中国的成功可以将中国与俄罗斯相比。俄罗斯起初的状况更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高,已经是工业化经济,人均收入比中国更高,它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更高。但是,中国由集体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有一个所谓的“去工业化”。

中国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务实主义。中国的转型不是以思想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大家都知道,转型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没有可以直接借鉴过的经验。但是,经济转型确实有一些教训可以吸取。中国这种务实主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走一边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

中国的一些制度创新也显示出了务实主义。比如,农业方面的家庭承包责任制。90%的农民从家庭承包责任制获得了好处。再比如乡镇企业,这相当于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创业的中心。乡镇企业的产权起初并不明晰,但确实推动了很多竞争。还有均衡的产业政策。世界银行认为产业政策并不是很好的,它等于是选择赢者。但是,中国确实做了这些。

第二个是渐进主义,这与休克疗法成为鲜明的对比。俄罗斯完全没有从休克疗法中恢复起来。休克疗法最大的错误是他们没有了解到一个成功的经济体一定要有成功的制度。这个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让一个市场行之有效,不光是宏观经济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微观经济的问题。变革总体来说是渐进的,但是某一些变革一定要快速的进行,这就相当于是速度和渐进的混合体。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渐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一个市场机制,但是市场的分配并不是完美的。尽管在有些国家有一些机制,但并不是对所有行业都行之有效。在动态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中国有很多制度的创新,像价格双轨制、乡镇企业、合资企业,都是制度方面的创新,知识转移也是一种创新。

第二是对教育的重视,包括几十万去海外留学的学子。开放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对外开放,不光是贸易开放,学习和教育也要开放。

最后一点,中国意识到改革是一直进行的过程。每一个十年,改革的进程都会大幅度改变,制度也是不断变化。比如,90年代时,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合资企业发挥了作用。现在中国在谈论要推动创新经济,大学、私营部门反而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回到我之前所说的,可以总结为:务实主义、学习与动态过程的结合。同时,中国意识到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一个阶段的改革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制度是有效的,但并不代表下一个阶段有效。你破坏了一个经济模式并不意味着下一个经济模式就是成功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