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旧大陆与新大陆巨大差异的由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旧大陆与新大陆巨大差异的由来

本书认为,旧大陆文明与新大陆文明的主要差异在于先民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模式,旧大陆的思想变革更趋频繁和激烈。哥伦布之前的美洲,理性元素堪称稀缺产品,习俗长期稳定,呈现出感性社会的面貌。

所评图书:

书名:《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

作者:(英)彼得·沃森

译者:孙艳萍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1492年10月,哥伦布带领船队抵达美国大陆。这是被称为旧大陆(亚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很多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会面。后来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研究证明,在这之前的公元前15000年,古代先民进入了美洲大陆,并自此与旧大陆体系的同胞实现了分离。两个分离的群体面对不同的环境、气候、地貌、植被、动物,繁衍了600-800代人,最终形成迥然不同的生存战略、风俗、语言、信仰。

英国著名文化史家、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彼得·沃森所著的《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是一本融合人类学、历史学、古分析化学、天文学、气候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神话学、植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新旧大陆巨大差异及其由来。读者将可以通过这本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巨著了解到,因为存在10000多年的分离时间,人类先民为什么会在不同环境和际遇面前,发展得出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文明形态。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约公元前15000年前后,旧大陆居民与第一批进入美洲的先民存在的起点差异。10多万年前,人类先民先是离开非洲,摸索生存路线。不同大洲的古代传说中,都有“大水创世说”的神话,这实际上反映出人类先民迁徙过程中曾遭遇洪水等巨大自然灾难,并因此留下了后来分散至不同群体的历史文化记忆。近年来考古学家的发现也证实了先民中的一支经结冰的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的踪迹。新旧大陆不同区域的其他古代神话主题,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同质性,还形成了西伯利亚萨满教传统,这种传统在进入美洲大陆后占据了惊人的统治地位,一直传承到哥伦布“发现”美洲。

《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书中提到,进入美洲大陆的首批先民及其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后代,最初都只能被动的适应与旧大陆面貌存在极大差异的生存环境,这也成为两个大陆不同古代文明特征的来源。美洲大陆小于亚欧大陆,呈南北走向,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及其他物种迁徙,为美洲大陆本地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条件,这正是近代及之后的欧洲殖民者可以在美洲发现大量稀有物种的根本原因。

全书第二部分分章介绍了美洲大陆不同于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生存环境。首先是天气模式截然不同,美洲大陆更频繁受到台风、飓风影响,定居农业和驯化动物的规模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新大陆没有旧大陆广泛存在的、可供驯化的许多动物物种),从而使得欧洲人到来前,北美大陆并未出现重要文明。其次,资源配备不同。美洲出现了旧大陆上根本没有的更多致幻剂,包括部分仙人球品种、烟草以及其他具有致幻效果的植物提取物,玛雅人等古代美洲人群体甚至最早的形成了吸烟习惯。美洲人甚至将驯化的玉米用于仪式饮品。相比之下,亚欧大陆上的农业文明更趋发达,天然地生长着小麦、大麦、黑麦、高粱、稻米等易于驯化的禾本植物,能够快速积累剩余农产品,且相对更少受到飓风等灾害影响,这是积累形成文明的前提。

第三部分则转向两个大陆的人性差异。美洲分布着更多致幻剂,这使得古代美洲人更可能掌握丰富、生动、多样、清晰的宗教体验,更看重祭祀仪式,更加不愿意放弃传统信仰,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领先成就;而在欧亚大陆,性质温和的酒类受到更多欢迎,由此奠定了不同的群体性格。美洲南北通行不便,并不利于人口迁徙,因而人们并不热衷于改善交通及其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相反在欧亚大陆,农业和畜牧业同等发达,文明交流背景下的人口迁徙、冲突都很激烈,这也带动了文化、技术成果的更快更广扩散。

旧大陆文明与新大陆文明的主要差异在于先民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模式,旧大陆的思想变革更趋频繁和激烈(当然这种领先优势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量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形成之后已经丧失),哥伦布之前的美洲,理性元素堪称稀缺产品,习俗长期稳定,呈现出感性社会的面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新大陆

2.8k
  • 新大陆(000997.SZ):202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 新大陆: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9.5亿元-10.5亿元,同比扭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旧大陆与新大陆巨大差异的由来

本书认为,旧大陆文明与新大陆文明的主要差异在于先民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模式,旧大陆的思想变革更趋频繁和激烈。哥伦布之前的美洲,理性元素堪称稀缺产品,习俗长期稳定,呈现出感性社会的面貌。

所评图书:

书名:《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

作者:(英)彼得·沃森

译者:孙艳萍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1492年10月,哥伦布带领船队抵达美国大陆。这是被称为旧大陆(亚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很多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会面。后来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研究证明,在这之前的公元前15000年,古代先民进入了美洲大陆,并自此与旧大陆体系的同胞实现了分离。两个分离的群体面对不同的环境、气候、地貌、植被、动物,繁衍了600-800代人,最终形成迥然不同的生存战略、风俗、语言、信仰。

英国著名文化史家、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彼得·沃森所著的《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是一本融合人类学、历史学、古分析化学、天文学、气候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神话学、植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新旧大陆巨大差异及其由来。读者将可以通过这本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巨著了解到,因为存在10000多年的分离时间,人类先民为什么会在不同环境和际遇面前,发展得出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文明形态。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约公元前15000年前后,旧大陆居民与第一批进入美洲的先民存在的起点差异。10多万年前,人类先民先是离开非洲,摸索生存路线。不同大洲的古代传说中,都有“大水创世说”的神话,这实际上反映出人类先民迁徙过程中曾遭遇洪水等巨大自然灾难,并因此留下了后来分散至不同群体的历史文化记忆。近年来考古学家的发现也证实了先民中的一支经结冰的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的踪迹。新旧大陆不同区域的其他古代神话主题,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同质性,还形成了西伯利亚萨满教传统,这种传统在进入美洲大陆后占据了惊人的统治地位,一直传承到哥伦布“发现”美洲。

《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书中提到,进入美洲大陆的首批先民及其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后代,最初都只能被动的适应与旧大陆面貌存在极大差异的生存环境,这也成为两个大陆不同古代文明特征的来源。美洲大陆小于亚欧大陆,呈南北走向,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及其他物种迁徙,为美洲大陆本地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条件,这正是近代及之后的欧洲殖民者可以在美洲发现大量稀有物种的根本原因。

全书第二部分分章介绍了美洲大陆不同于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生存环境。首先是天气模式截然不同,美洲大陆更频繁受到台风、飓风影响,定居农业和驯化动物的规模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新大陆没有旧大陆广泛存在的、可供驯化的许多动物物种),从而使得欧洲人到来前,北美大陆并未出现重要文明。其次,资源配备不同。美洲出现了旧大陆上根本没有的更多致幻剂,包括部分仙人球品种、烟草以及其他具有致幻效果的植物提取物,玛雅人等古代美洲人群体甚至最早的形成了吸烟习惯。美洲人甚至将驯化的玉米用于仪式饮品。相比之下,亚欧大陆上的农业文明更趋发达,天然地生长着小麦、大麦、黑麦、高粱、稻米等易于驯化的禾本植物,能够快速积累剩余农产品,且相对更少受到飓风等灾害影响,这是积累形成文明的前提。

第三部分则转向两个大陆的人性差异。美洲分布着更多致幻剂,这使得古代美洲人更可能掌握丰富、生动、多样、清晰的宗教体验,更看重祭祀仪式,更加不愿意放弃传统信仰,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领先成就;而在欧亚大陆,性质温和的酒类受到更多欢迎,由此奠定了不同的群体性格。美洲南北通行不便,并不利于人口迁徙,因而人们并不热衷于改善交通及其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相反在欧亚大陆,农业和畜牧业同等发达,文明交流背景下的人口迁徙、冲突都很激烈,这也带动了文化、技术成果的更快更广扩散。

旧大陆文明与新大陆文明的主要差异在于先民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模式,旧大陆的思想变革更趋频繁和激烈(当然这种领先优势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量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形成之后已经丧失),哥伦布之前的美洲,理性元素堪称稀缺产品,习俗长期稳定,呈现出感性社会的面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