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平台之风刮进了制造业,他们能向互联网公司学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平台之风刮进了制造业,他们能向互联网公司学什么?

即使采取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模式,平台如何盈利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创新、创业、平台经济,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了传统制造业。

一、平台是什么?

企业的“双创”平台,无非就是企业发起支持创新和创业的平台,关键是如何来理解“平台”。

平台的涵义十分广泛,通俗来讲,是相对于用户来说的局部环境,具体包括该环境下有形无形的资源要素或支撑条件。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首要任务,明确制造业成为“双创”的主战场,大企业是“双创”的主要力量。

目前规模最大的平台当属政府创造的,提供了安全、生活和就业等制度环境,通过税收维持平台的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学校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也为个体提供了局部的环境支持。所以,企业“双创”平台是企业提供的支持创新和创业的便利条件和服务。

美国自媒体教父迈克尔·哈耶特在其著作《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中讲到:在当今市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两个战略资产——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和有效平台。

什么是有效平台?

首先是提供了有效服务的平台,有效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方便。互联网的出现让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能力,例如我们熟悉的电商平台、微信等社交平台、P2P融资平台等等。

顺丰嘿客作为一个失败的平台,致命的问题就是不方便,其门店往往以虚拟商品展示为主,无法当场完成交易,从模式上看,在商品产地、物流、消费地、客户的电商消费链条上增加的O2O环节意义不大,还降低了整体效率。

另一个反面案例是短租平台Airbnb,在几经辗转入驻中国之后,被国内小猪短租等效仿者挤得无处生存。笔者也尝试过,体验只能用“悲剧”来形容。Airbnb出于保护房东隐私的考虑,预定后并不会提供房屋的详细地址等重要信息,而是需要房东发送给房客。房客与房东的沟通只能使用站内信,Airbnb为避免被放鸽子,站内信屏蔽了手机、QQ号等信息,双方无法直接联系(往往有意地提供错误的联系方式),经历了几次折腾后,果断舍弃。

很多平台提供的服务其实都是用户自己产生的,即用户产生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UGC模式最早被国外地图厂商所应用,通过开放用户地理位置(拍照上传赚积分、混等级),不断刷新地图数据信息,还有诸如百度百科、知道、贴吧、文库,微信朋友圈等也是这么玩儿的。一些门户网站也逐渐向UGC转型,例如网易游戏、新浪微博等,远远超过了原网站广告业务收入,而不这么玩儿的雅虎则逐渐走向了衰落。

有效平台还必须适应更大的环境。2000年前后适逢国内实现从拨号到宽带上网的跨越,也是网民急剧增加的井喷时期,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突破解决了图片存储等问题,使得淘宝平台横空出世。

而刚才提到的Airbnb来到中国明显水土不服,其倡导的共享经济和共享行为价值,国人似乎并不买账。Airbnb一直推崇共享中获得的快乐,鼓励消费完成后,还能成为朋友。而这一点,国人显然还不习惯,我们更适应的是:我与你只是消费关系,情感上两不相欠,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了平台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进而扩大了服务范围和用户规模,也加剧了平台竞争的马太效应,往往是“适用性条件满足下的唯一性”法则,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个就够了”。时常看到天猫的宣传语“上天猫就够了”,同样,有了微信,谁还会用来往?

竞争的马太效应下,平台最喜欢“傍大款",“大”是大企业,有钱,而且烧得起;“款”是资本,都想成为资本“风口上的猪”,都想成为某个领域中的独角兽。“有一个就够了”的残酷现实面前,老二、老三等都意味着多余,烧钱、合并、诋毁等方式在平台竞争中屡见不鲜。

让平台最尴尬事情莫过于无法收费。即使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模式,如何收费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受阿里巨大成功示范效应的影响,电商、O2O平台创业前赴后继,但哀鸿遍野。笔者在2010年前后在浙江服装、鞋、袜、眼镜、毛衫等块状经济调研,死掉的平台真是以“批”来计算,基本都是活雷锋免费服务,烧了很多钱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制造业的“双创”优势

先聊聊企业“双创”的基因。“双创”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内在属性,后天的修炼和学习能否得来尚有争论。

企业“双创”的优秀基因,首先是“骄傲地失败”,将过去的失败归为予以骄傲的经历,作为试错,要对过去的错误予以分享而非缄口不谈和沉沦,时刻准备再次起航;其次是“谦卑地成功”,即将过去的成功,谦卑的归结为冥冥中无法预知的安排,时刻警惕“黑天鹅”的到来;三是“专业地自黑”,不断地自我否定,审慎企业为什么存在,以模仿者的低调姿态,练就创业者的豁达心态;四是“委屈的求全”,搞几票房地产只是权宜之计,或因暂时的“无人区”或“燃料”不足而迷茫,待方向明朗则满血归来。

政府不遗余力地创造促进企业“双创”的生态。国务院要求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浙江省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是高效贯彻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浙江制造业领域将形成打造企业“双创”平台的推动力和建设氛围。

企业“双创”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受开放式创新理念的影响,建设信息化交流平台、集聚创客进行项目孵化早已有之,例如宝洁开创的“C&D”联发创新资产集市模式,或者设立Venture进行跟投,往往是科技型大公司实施“双创”的通行做法。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已经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例如倡导工业互联网的通用向工业云平台的服务化转型,工业4.0的先行者西门子通过并购向软件型企业转型、海尔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变革、红领基于C2M定制模式向SDE数字化平台方向发展等,为制造业企业打造“双创”平台提供了实践参考。

经过长期的产业积淀和制造技术历练,制造业大企业具有电商、软件等类型企业不具备的建造专业化“双创”平台的实力。大企业在卓越的制造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了产业层面的复杂化、缄默型知识,具有带动产业链拓展和提升产业链的能力,具备成为产业创新驱动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发展条件。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和成果有效转化,也可以通过“双创”平台发布创新方向、技术路线和创新成果等,委托配套、初创企业进行实施和市场化。初创、配套企业的创意想法、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进行“接盘”和有效转化。

缺乏“双创”基因的企业互联网平台容易走偏。大企业“双创”平台的创建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但绝不局限于“互联网+”的企业间信息平台。平台的基本特征要求“互联互通”,企业“双创”平台的形态也包括ERP、MES、PLM、SCM等系统,但“双创”平台的业务内容是关键。在“双创”导向下,企业间业务流方向不局限于核心到配套业务的单向关系,向双向甚至产业外多向发展,企业间业务执行向业务创造转变,产业资源的简单交易关系向复杂创造变迁,为区域型产业资源激活、整合和再造提供支撑条件。

目前还缺乏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评定标准。制造企业“双创”平台的实质内涵还不明朗,也没有明确与产业内贸易平台、“电商”线上贸易平台等的重要区别。结合产业情境且能够落地操作的评定标准,对于杜绝打造“形式上”的平台,对专项资金的套利和寻租等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层面。在“双创”导向和信息平台技术支撑下,大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人才链的“四链”高度融合,形成叠加、聚合、倍增效应等产业“外部正效应”。按照前面关于平台和“双创”的探讨,对打造“双创”平台的大企业来说,除了激励,还需要情怀。

三、双创平台需要“四个对接”

浙江制造业企业平台中,涌现出了阿里工业云、万向集团技术开源实验室、“龙盛+网盛生意宝”染化交易、浙大网新众创空间、川山甲供应链等众多创新实践,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在“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国际竞争格局下,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站在产业层面,浙江制造企业在向平台化转型,实施产业资源要素激活、再创造和跨界整合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双创”平台需要四个“对接”:

一是做好与企业战略的对接。向平台化转型一定是企业的战略,打造“双创”平台要符合制造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

二是做好与产权关系的对接。制造大企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研究院,“双创”并非局限于鼓励研发人员带着成果在企业内部创业,平台强调开放和共享,破除所有权界限,体现出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思维,同时也要防范企业资产的流失和对专利的保护。

三是做好与专业化团队和资本的对接。制造业企业的制造能力转换为平台运营能力具有较大的挑战,在平台马太效应的生存法则下,做好与外部专业化运营团队和资本对接,防范向平台化转型投资的“断崖式崩盘”和“黑洞效应”。

四是做好与行业特性的对接。与央企、外企“双创”平台不同,浙江制造企业“双创”平台一定要深挖行业特性,类似于附着在操作系统软件等更大平台上的“APP”,定位功能型、专业化和特色化,还要体现出行业内“创新导师”、“创业灯塔”、“创业母体”等角色或作用。

(本文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浙商管理评论

原标题:制造企业“双创”平台,靠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Airbnb

1.8k
  • 爱彼迎中国出境游业务持续复苏,预计年底将反超2019年
  • 爱彼迎中国:今年清明节假期出境游搜索热度已超去年同期2.5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平台之风刮进了制造业,他们能向互联网公司学什么?

即使采取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模式,平台如何盈利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创新、创业、平台经济,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了传统制造业。

一、平台是什么?

企业的“双创”平台,无非就是企业发起支持创新和创业的平台,关键是如何来理解“平台”。

平台的涵义十分广泛,通俗来讲,是相对于用户来说的局部环境,具体包括该环境下有形无形的资源要素或支撑条件。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首要任务,明确制造业成为“双创”的主战场,大企业是“双创”的主要力量。

目前规模最大的平台当属政府创造的,提供了安全、生活和就业等制度环境,通过税收维持平台的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学校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也为个体提供了局部的环境支持。所以,企业“双创”平台是企业提供的支持创新和创业的便利条件和服务。

美国自媒体教父迈克尔·哈耶特在其著作《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中讲到:在当今市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两个战略资产——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和有效平台。

什么是有效平台?

首先是提供了有效服务的平台,有效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方便。互联网的出现让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能力,例如我们熟悉的电商平台、微信等社交平台、P2P融资平台等等。

顺丰嘿客作为一个失败的平台,致命的问题就是不方便,其门店往往以虚拟商品展示为主,无法当场完成交易,从模式上看,在商品产地、物流、消费地、客户的电商消费链条上增加的O2O环节意义不大,还降低了整体效率。

另一个反面案例是短租平台Airbnb,在几经辗转入驻中国之后,被国内小猪短租等效仿者挤得无处生存。笔者也尝试过,体验只能用“悲剧”来形容。Airbnb出于保护房东隐私的考虑,预定后并不会提供房屋的详细地址等重要信息,而是需要房东发送给房客。房客与房东的沟通只能使用站内信,Airbnb为避免被放鸽子,站内信屏蔽了手机、QQ号等信息,双方无法直接联系(往往有意地提供错误的联系方式),经历了几次折腾后,果断舍弃。

很多平台提供的服务其实都是用户自己产生的,即用户产生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UGC模式最早被国外地图厂商所应用,通过开放用户地理位置(拍照上传赚积分、混等级),不断刷新地图数据信息,还有诸如百度百科、知道、贴吧、文库,微信朋友圈等也是这么玩儿的。一些门户网站也逐渐向UGC转型,例如网易游戏、新浪微博等,远远超过了原网站广告业务收入,而不这么玩儿的雅虎则逐渐走向了衰落。

有效平台还必须适应更大的环境。2000年前后适逢国内实现从拨号到宽带上网的跨越,也是网民急剧增加的井喷时期,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突破解决了图片存储等问题,使得淘宝平台横空出世。

而刚才提到的Airbnb来到中国明显水土不服,其倡导的共享经济和共享行为价值,国人似乎并不买账。Airbnb一直推崇共享中获得的快乐,鼓励消费完成后,还能成为朋友。而这一点,国人显然还不习惯,我们更适应的是:我与你只是消费关系,情感上两不相欠,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了平台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进而扩大了服务范围和用户规模,也加剧了平台竞争的马太效应,往往是“适用性条件满足下的唯一性”法则,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个就够了”。时常看到天猫的宣传语“上天猫就够了”,同样,有了微信,谁还会用来往?

竞争的马太效应下,平台最喜欢“傍大款",“大”是大企业,有钱,而且烧得起;“款”是资本,都想成为资本“风口上的猪”,都想成为某个领域中的独角兽。“有一个就够了”的残酷现实面前,老二、老三等都意味着多余,烧钱、合并、诋毁等方式在平台竞争中屡见不鲜。

让平台最尴尬事情莫过于无法收费。即使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模式,如何收费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受阿里巨大成功示范效应的影响,电商、O2O平台创业前赴后继,但哀鸿遍野。笔者在2010年前后在浙江服装、鞋、袜、眼镜、毛衫等块状经济调研,死掉的平台真是以“批”来计算,基本都是活雷锋免费服务,烧了很多钱之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制造业的“双创”优势

先聊聊企业“双创”的基因。“双创”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内在属性,后天的修炼和学习能否得来尚有争论。

企业“双创”的优秀基因,首先是“骄傲地失败”,将过去的失败归为予以骄傲的经历,作为试错,要对过去的错误予以分享而非缄口不谈和沉沦,时刻准备再次起航;其次是“谦卑地成功”,即将过去的成功,谦卑的归结为冥冥中无法预知的安排,时刻警惕“黑天鹅”的到来;三是“专业地自黑”,不断地自我否定,审慎企业为什么存在,以模仿者的低调姿态,练就创业者的豁达心态;四是“委屈的求全”,搞几票房地产只是权宜之计,或因暂时的“无人区”或“燃料”不足而迷茫,待方向明朗则满血归来。

政府不遗余力地创造促进企业“双创”的生态。国务院要求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浙江省作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是高效贯彻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浙江制造业领域将形成打造企业“双创”平台的推动力和建设氛围。

企业“双创”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受开放式创新理念的影响,建设信息化交流平台、集聚创客进行项目孵化早已有之,例如宝洁开创的“C&D”联发创新资产集市模式,或者设立Venture进行跟投,往往是科技型大公司实施“双创”的通行做法。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已经向平台型企业转型,例如倡导工业互联网的通用向工业云平台的服务化转型,工业4.0的先行者西门子通过并购向软件型企业转型、海尔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变革、红领基于C2M定制模式向SDE数字化平台方向发展等,为制造业企业打造“双创”平台提供了实践参考。

经过长期的产业积淀和制造技术历练,制造业大企业具有电商、软件等类型企业不具备的建造专业化“双创”平台的实力。大企业在卓越的制造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了产业层面的复杂化、缄默型知识,具有带动产业链拓展和提升产业链的能力,具备成为产业创新驱动和创业孵化平台的发展条件。大企业能够发挥资源和业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和成果有效转化,也可以通过“双创”平台发布创新方向、技术路线和创新成果等,委托配套、初创企业进行实施和市场化。初创、配套企业的创意想法、创新成果也可以由大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进行“接盘”和有效转化。

缺乏“双创”基因的企业互联网平台容易走偏。大企业“双创”平台的创建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但绝不局限于“互联网+”的企业间信息平台。平台的基本特征要求“互联互通”,企业“双创”平台的形态也包括ERP、MES、PLM、SCM等系统,但“双创”平台的业务内容是关键。在“双创”导向下,企业间业务流方向不局限于核心到配套业务的单向关系,向双向甚至产业外多向发展,企业间业务执行向业务创造转变,产业资源的简单交易关系向复杂创造变迁,为区域型产业资源激活、整合和再造提供支撑条件。

目前还缺乏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评定标准。制造企业“双创”平台的实质内涵还不明朗,也没有明确与产业内贸易平台、“电商”线上贸易平台等的重要区别。结合产业情境且能够落地操作的评定标准,对于杜绝打造“形式上”的平台,对专项资金的套利和寻租等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层面。在“双创”导向和信息平台技术支撑下,大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人才链的“四链”高度融合,形成叠加、聚合、倍增效应等产业“外部正效应”。按照前面关于平台和“双创”的探讨,对打造“双创”平台的大企业来说,除了激励,还需要情怀。

三、双创平台需要“四个对接”

浙江制造业企业平台中,涌现出了阿里工业云、万向集团技术开源实验室、“龙盛+网盛生意宝”染化交易、浙大网新众创空间、川山甲供应链等众多创新实践,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在“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国际竞争格局下,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站在产业层面,浙江制造企业在向平台化转型,实施产业资源要素激活、再创造和跨界整合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双创”平台需要四个“对接”:

一是做好与企业战略的对接。向平台化转型一定是企业的战略,打造“双创”平台要符合制造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

二是做好与产权关系的对接。制造大企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研究院,“双创”并非局限于鼓励研发人员带着成果在企业内部创业,平台强调开放和共享,破除所有权界限,体现出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思维,同时也要防范企业资产的流失和对专利的保护。

三是做好与专业化团队和资本的对接。制造业企业的制造能力转换为平台运营能力具有较大的挑战,在平台马太效应的生存法则下,做好与外部专业化运营团队和资本对接,防范向平台化转型投资的“断崖式崩盘”和“黑洞效应”。

四是做好与行业特性的对接。与央企、外企“双创”平台不同,浙江制造企业“双创”平台一定要深挖行业特性,类似于附着在操作系统软件等更大平台上的“APP”,定位功能型、专业化和特色化,还要体现出行业内“创新导师”、“创业灯塔”、“创业母体”等角色或作用。

(本文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浙商管理评论

原标题:制造企业“双创”平台,靠谱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