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到底要集齐多少好人卡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到底要集齐多少好人卡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砖家们发现道德临界点是不对称的,沦为别人眼中的罪人比成为圣人容易太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因为聚会的一次迟到让领导对你心生不满,可能因为路上没热情打招呼而冒犯新同事。心理学中将其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总是能快速总结出别人的行为模式。即使你当时只是因为刚跟女友吵架分手,但别人不会考虑这些因素,他们反而更愿意认为你的糟糕表现就是你的本质。

"通常来说,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都是些小事。比如捐给慈善机构几美元或者考试做了次弊。”芝加哥大学心理科学家Nadav Klein和Ed O ' brien解释道。最近一篇发表在《心理科学展望》上的文章展示了小举动对他人对我们的道德评估有多大影响力。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公司正招聘一个新CEO。其中有一个候选人要求得到一张昂贵大理石桌作为福利。报告显示,由于觉得这个请求相当无理,人们宁愿给另一个求职者支付额外100万美元工资,也不要招那位薪资要求包含一张4万美元大理石桌的候选人。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要求更多是满足一己私利而非公司利益。

新研究再次证明,糟糕的第一印象往往难以摆脱。只是一个人到底要集齐多少积极或消极举动才能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

经过5个试验,Klein和O’Brien发现,道德临界点是不对称的。相比于道德滑坡,一次能让人们有所察觉的道德提升所花的工夫会大得多。通俗地说,沦落为罪人比成为圣人更容易。一次实验中,Klein和O’Brien曾试图在一次实验中测量出会改变我们对他人评价的道德临界点(即行为的数量)。有201人参与了一个线上研究,他们从中读取了一个有关某普通上班族芭芭拉的场景。所有参与者都被告知芭芭拉属于中性化人格,大部分时间她对同事的所作所为都是无害的,不过除偶尔还表现得特别友好(如为他人留门或给予赞美)之外,她也有诸如插队或散布流言蜚语的混蛋行为。

接着,参与者又被告知芭芭拉的举止在长达几周的一段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一组参与者听说的是芭芭拉正在做许多好事,而另一组则了解到的是她正做更多低劣事。参与者需要回答在1到16周中,具体多少周时长的行为改变将说服他们相信芭芭拉的人品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当芭芭拉的行为变得低劣后,只花了少数几周时间就让参与者认为她已经朝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了。而要让人们承认芭芭拉正变得更好,要花比前者更长的时间做积极事才行。

在另一在线实验中,200名女性参与者了解了一个非常相似的场景,不过这一次有关他们同事行为变化的信息是按增量呈现的。在知晓同事的行为变化已有整整一周时间后,参与者会被问及他们是否相信此人品德“正式”提高或下降了。如果他们给出肯定回答,则环节结束;如果否定,则需考虑若该行为已再持续一周是否认可人格发生改变。

结果再一次表明,因为形成负面印象的门槛比形成正面的要低得多。尽管如此,你也不能毫无作为,坐等旁人改变对你的看法。扭转不良第一印象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创造一个惊喜,尝试用明显的行为变化来颠覆你的形象。比如你的同事可能觉得你不是当领导的料,因为你太胆小安静。那么你应该找机会做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并提出多种见解的人,当你的同事开始自问,“这家伙怎么了?”就说明这事儿开始有了眉目。

虽然明显的行为变化会引起同事们的注意,但如果只做一次,别人可能以为你是早上喝太多咖啡导致了行为失常。要想摆脱过去失误带来的糟糕印象,还得长时间坚持新习惯,并且保证新习惯比原来的行为维持得还要长久。“你要用大量的事实证据来轰炸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对你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没人理解你的时候该怎么办》的作者Heidi Grant Halvorson表示,简单的旁敲侧击是不起作用的。如果你是出名的迟到分子,就要连续好几星期早点上班;如果你是拖延症患者,就要连续好几星期尽快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你必须制造充分的证据来说明你已改正了过去的缺点,让别人亲眼见到你并不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样子。“如果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最终他们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到底要集齐多少好人卡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砖家们发现道德临界点是不对称的,沦为别人眼中的罪人比成为圣人容易太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因为聚会的一次迟到让领导对你心生不满,可能因为路上没热情打招呼而冒犯新同事。心理学中将其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总是能快速总结出别人的行为模式。即使你当时只是因为刚跟女友吵架分手,但别人不会考虑这些因素,他们反而更愿意认为你的糟糕表现就是你的本质。

"通常来说,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都是些小事。比如捐给慈善机构几美元或者考试做了次弊。”芝加哥大学心理科学家Nadav Klein和Ed O ' brien解释道。最近一篇发表在《心理科学展望》上的文章展示了小举动对他人对我们的道德评估有多大影响力。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公司正招聘一个新CEO。其中有一个候选人要求得到一张昂贵大理石桌作为福利。报告显示,由于觉得这个请求相当无理,人们宁愿给另一个求职者支付额外100万美元工资,也不要招那位薪资要求包含一张4万美元大理石桌的候选人。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要求更多是满足一己私利而非公司利益。

新研究再次证明,糟糕的第一印象往往难以摆脱。只是一个人到底要集齐多少积极或消极举动才能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

经过5个试验,Klein和O’Brien发现,道德临界点是不对称的。相比于道德滑坡,一次能让人们有所察觉的道德提升所花的工夫会大得多。通俗地说,沦落为罪人比成为圣人更容易。一次实验中,Klein和O’Brien曾试图在一次实验中测量出会改变我们对他人评价的道德临界点(即行为的数量)。有201人参与了一个线上研究,他们从中读取了一个有关某普通上班族芭芭拉的场景。所有参与者都被告知芭芭拉属于中性化人格,大部分时间她对同事的所作所为都是无害的,不过除偶尔还表现得特别友好(如为他人留门或给予赞美)之外,她也有诸如插队或散布流言蜚语的混蛋行为。

接着,参与者又被告知芭芭拉的举止在长达几周的一段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一组参与者听说的是芭芭拉正在做许多好事,而另一组则了解到的是她正做更多低劣事。参与者需要回答在1到16周中,具体多少周时长的行为改变将说服他们相信芭芭拉的人品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当芭芭拉的行为变得低劣后,只花了少数几周时间就让参与者认为她已经朝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了。而要让人们承认芭芭拉正变得更好,要花比前者更长的时间做积极事才行。

在另一在线实验中,200名女性参与者了解了一个非常相似的场景,不过这一次有关他们同事行为变化的信息是按增量呈现的。在知晓同事的行为变化已有整整一周时间后,参与者会被问及他们是否相信此人品德“正式”提高或下降了。如果他们给出肯定回答,则环节结束;如果否定,则需考虑若该行为已再持续一周是否认可人格发生改变。

结果再一次表明,因为形成负面印象的门槛比形成正面的要低得多。尽管如此,你也不能毫无作为,坐等旁人改变对你的看法。扭转不良第一印象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创造一个惊喜,尝试用明显的行为变化来颠覆你的形象。比如你的同事可能觉得你不是当领导的料,因为你太胆小安静。那么你应该找机会做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并提出多种见解的人,当你的同事开始自问,“这家伙怎么了?”就说明这事儿开始有了眉目。

虽然明显的行为变化会引起同事们的注意,但如果只做一次,别人可能以为你是早上喝太多咖啡导致了行为失常。要想摆脱过去失误带来的糟糕印象,还得长时间坚持新习惯,并且保证新习惯比原来的行为维持得还要长久。“你要用大量的事实证据来轰炸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对你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没人理解你的时候该怎么办》的作者Heidi Grant Halvorson表示,简单的旁敲侧击是不起作用的。如果你是出名的迟到分子,就要连续好几星期早点上班;如果你是拖延症患者,就要连续好几星期尽快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你必须制造充分的证据来说明你已改正了过去的缺点,让别人亲眼见到你并不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样子。“如果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最终他们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