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本期界面周末,我们关注平凡个体的生活。《老婆,我辞职回家带娃了》讲了几个年轻父亲如何成了全职爸爸,而这一标签又如何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乃至人生;《何处变老》从一个中年人为轻微痴呆的外地父亲艰难寻找养老院的故事说起,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在老龄化浪潮裹挟下的挣扎和无奈;《美国的“海报儿童”综合征》则通过哭泣的儿童“催化”政治变革一事,讲述了一种越来越值得担忧的现象和这背后的伦理道德困境。

“读者热收”栏目挑选了三篇特写,分别是,《药妆不治病,治脸!》、《600位民营加油站站主的一次邮轮聚会》、《可口可乐不想只做肥宅快乐水》。在呈现某种商业趋势的同时,你能从中窥到无数平凡人的影子,不管是爱美的女性、讨生活的企业主还是热爱碳酸饮料的“肥宅”。

“在家带娃可比工作累多了,这可是全天候24小时的活。”

动辄上万起的高端养老机构和紧缺的公共养老资源并存,如何让老人高质量地慢慢变老,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极大考验。

似乎只有无辜孩童受苦受难的照片才能激起美国人对移民的同情心,这着实是个令人担心的现象。

尽管从法律和市场监管角度来说,至今中国仍不存在“药妆”这个概念,但强大的市场需求已经给了这一品类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机会。

随着成品油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民营加油站将催生出三种分化:连锁化、“小而美”或者被淘汰。

可口可乐在中国也要发展“全品类饮料公司”策略。其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销售网络能够为新品牌在发展之初充当跳板,但之后它们则要应对更复杂的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