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马借壳上市美梦告吹,到底还能撑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马借壳上市美梦告吹,到底还能撑多久?

威马汽车经营危机加剧。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龚进辉

威马汽车(以下简称“威马”)的上市自救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昨天(9月8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发布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而终止收购的原因包括全球市况动荡、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和短期经济复苏等。这意味着,APOLLO智慧出行以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的计划彻底告吹,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威马的困境。

其实,APOLLO智慧出行终止收购威马,这一结局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APOLLO智慧出行自身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在2014-2021年年年亏损,期间累计净亏损超28亿元,直到2022年才实现小幅盈利,净利润为3421万元。因此,APOLLO智慧出行能否真正在资金上助力威马,不禁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由于去年5月底威马已递交港股招股书,并完成3-4轮对联交所问题的答复,今年1月APOLLO智慧出行在发布相关收购的公告后,威马借壳上市流程只剩下APOLLO智慧出行对其进行尽职尽调,通常在2-3个月内即可完成。因此,外界乐观估计,威马可能在今年Q2完成挂牌上市,但现实是其上市进程迟迟没有更新,不禁让人猜测上市无望,直到昨天才终于得到印证。

随着APOLLO智慧出行收购威马的计划搁浅,等于直接宣告威马持续近8个月的自救收效甚微。它依然深陷缺钱的泥潭,在愈发内卷且资源向头部玩家集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少,到底还能撑多久,成为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未来不排除成为又一个黯然退出牌桌的造车新势力玩家。

回首过去8个月的自救之路,威马掌门人沈晖喊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他在APOLLO智慧出行官宣将收购威马后作出上述表态。2月初,沈晖发布威马家书(内部信),称2023年“大变革”是威马的关键词,将作出以下变革:一是积极拥抱合作,开放共赢,即为其他车企代工;二是全力追求精益发展,即全系车型价格上涨;三是不断增效降本,即继续降薪裁员。

不过,沈晖推行的所谓大变革,前两个鲜少有喜人的进展,唯独第三个取得一定进展。这也很好理解,对于资金高度紧张的威马来说,降薪、变相裁员无疑是缩减开支最有效,也是操作起来最顺手的必要手段。尽管沈晖预料到降薪裁员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他还是低估了员工的情绪反弹,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满意,引发巨大争议,终于在2月底彻底爆发。

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有员工到威马黄冈工厂拉横幅维权。相关图片显示,疑似威马员工将白色横幅装订在威马工厂门口,横幅上写着“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

与此同时,威马员工@李如花同学 在微博上公开表达对威马的不满。他爆料,自去年11月起,员工社保+公积金一直处于拖欠状态,且个人部分已经由公司代扣缴,但并未上缴到社保账户,直言被公司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给恶心到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突然被通知停薪留职,直接进入无薪休假的状态,至于休假到底持续多久,估计连沈晖也无法给出准信。

事实上,沈晖的无奈和无力感并不止于愧对曾经并肩战斗的员工,也因威马长期缺失配件而让广大车主忧心忡忡,甚至大失所望。更为扎心的是,目前在汽车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这三大主要运营环节,威马都面临巨大危机。别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一席之地基本无望,就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生产方面,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作为威马产量主力之一的温州工厂接不到订单,已陷入停产状态,原定于去年下半年量产交付的第一款轿车M7项目更是直接停滞。目前,威马只有EX5-Z、W6、E.5三款车型在售,只有E.5两款车型是去年发布的新车,但主要面向网约车市场,并非针对C端消费市场,导致威马存在感极低。

销售方面,威马出现大面积闭店,从去年10月起,闭店潮流席卷全国多地的威马展厅。目前,威马门店几乎歇业关停,销售渠道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威马的整体销量,也使售后服务成为一大棘手难题。或许是因为在国内很难混下去,威马才会另辟蹊径,发力新能源汽车出海计划。

售后服务方面,由于威马门店大规模闭店,保养、维修成为用户一大痛点,尤其是维修,极少数仍在运营的门店普遍缺少零配件,即便向公司订购零配件,也不发货,导致维修无法正常开展。同时,部分威马车主反映威马智行App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威马消极应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上海消保委警示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

由于三大环节环环相扣,威马经营持续恶化,已走到随时可能崩盘的危险边缘。因此,你会看到,威马子公司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威马及关联公司多次被股权冻结、被列为被执行人。综合看来,威马被冻结的股权已超过百亿元,缓解资金压力并非易事。

如果说无法继续获得投资人青睐让威马陷入钱荒,那失去用户信任,则让威马愈发无法在市场立足。事实的确如此,它不仅在C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下滑,消失在价格战中、迟迟无法推出新品,导致越来越难获得新用户的垂青,还让不少老用户感到心寒、失望。他们普遍抱怨威马的一系列骚操作,“如果没有这些老车主的支持,哪会有威马的今天?”

如今,威马希望通过上市来获得救命钱的如意算盘落空,未来其想要恢复元气,注定困难重重。依稀记得在深陷舆论漩涡的2月,威马在声明最后强调,“智能电动车赛道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痛定思痛的优化与变革,威马汽车一定能杀出重围。”鉴于威马8个月自救效果并不理想,我实在不知道它杀出重围的底气从何而来。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威马本身家底并不阔绰,加上产品不给力且涨价,以及售后几近瘫痪,用户实在找不到一个充足理由来购买威马产品。而销量上不去,威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整体经营就改善不了,还谈什么杀出重围,连活着都成问题,而这正是威马当前经营危机加剧的真实写照。

造车不易,威马且造且珍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威马汽车

2.9k
  • 汽车早报|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8.89万辆 威马汽车多家公司已成老赖
  • 威马汽车多家公司已成老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马借壳上市美梦告吹,到底还能撑多久?

威马汽车经营危机加剧。

摄影: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龚进辉

威马汽车(以下简称“威马”)的上市自救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昨天(9月8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发布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而终止收购的原因包括全球市况动荡、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和短期经济复苏等。这意味着,APOLLO智慧出行以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的计划彻底告吹,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威马的困境。

其实,APOLLO智慧出行终止收购威马,这一结局并不出人意料。一方面,APOLLO智慧出行自身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在2014-2021年年年亏损,期间累计净亏损超28亿元,直到2022年才实现小幅盈利,净利润为3421万元。因此,APOLLO智慧出行能否真正在资金上助力威马,不禁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由于去年5月底威马已递交港股招股书,并完成3-4轮对联交所问题的答复,今年1月APOLLO智慧出行在发布相关收购的公告后,威马借壳上市流程只剩下APOLLO智慧出行对其进行尽职尽调,通常在2-3个月内即可完成。因此,外界乐观估计,威马可能在今年Q2完成挂牌上市,但现实是其上市进程迟迟没有更新,不禁让人猜测上市无望,直到昨天才终于得到印证。

随着APOLLO智慧出行收购威马的计划搁浅,等于直接宣告威马持续近8个月的自救收效甚微。它依然深陷缺钱的泥潭,在愈发内卷且资源向头部玩家集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少,到底还能撑多久,成为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未来不排除成为又一个黯然退出牌桌的造车新势力玩家。

回首过去8个月的自救之路,威马掌门人沈晖喊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他在APOLLO智慧出行官宣将收购威马后作出上述表态。2月初,沈晖发布威马家书(内部信),称2023年“大变革”是威马的关键词,将作出以下变革:一是积极拥抱合作,开放共赢,即为其他车企代工;二是全力追求精益发展,即全系车型价格上涨;三是不断增效降本,即继续降薪裁员。

不过,沈晖推行的所谓大变革,前两个鲜少有喜人的进展,唯独第三个取得一定进展。这也很好理解,对于资金高度紧张的威马来说,降薪、变相裁员无疑是缩减开支最有效,也是操作起来最顺手的必要手段。尽管沈晖预料到降薪裁员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他还是低估了员工的情绪反弹,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满意,引发巨大争议,终于在2月底彻底爆发。

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有员工到威马黄冈工厂拉横幅维权。相关图片显示,疑似威马员工将白色横幅装订在威马工厂门口,横幅上写着“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

与此同时,威马员工@李如花同学 在微博上公开表达对威马的不满。他爆料,自去年11月起,员工社保+公积金一直处于拖欠状态,且个人部分已经由公司代扣缴,但并未上缴到社保账户,直言被公司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给恶心到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突然被通知停薪留职,直接进入无薪休假的状态,至于休假到底持续多久,估计连沈晖也无法给出准信。

事实上,沈晖的无奈和无力感并不止于愧对曾经并肩战斗的员工,也因威马长期缺失配件而让广大车主忧心忡忡,甚至大失所望。更为扎心的是,目前在汽车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这三大主要运营环节,威马都面临巨大危机。别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一席之地基本无望,就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生产方面,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作为威马产量主力之一的温州工厂接不到订单,已陷入停产状态,原定于去年下半年量产交付的第一款轿车M7项目更是直接停滞。目前,威马只有EX5-Z、W6、E.5三款车型在售,只有E.5两款车型是去年发布的新车,但主要面向网约车市场,并非针对C端消费市场,导致威马存在感极低。

销售方面,威马出现大面积闭店,从去年10月起,闭店潮流席卷全国多地的威马展厅。目前,威马门店几乎歇业关停,销售渠道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威马的整体销量,也使售后服务成为一大棘手难题。或许是因为在国内很难混下去,威马才会另辟蹊径,发力新能源汽车出海计划。

售后服务方面,由于威马门店大规模闭店,保养、维修成为用户一大痛点,尤其是维修,极少数仍在运营的门店普遍缺少零配件,即便向公司订购零配件,也不发货,导致维修无法正常开展。同时,部分威马车主反映威马智行App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威马消极应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上海消保委警示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

由于三大环节环环相扣,威马经营持续恶化,已走到随时可能崩盘的危险边缘。因此,你会看到,威马子公司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威马及关联公司多次被股权冻结、被列为被执行人。综合看来,威马被冻结的股权已超过百亿元,缓解资金压力并非易事。

如果说无法继续获得投资人青睐让威马陷入钱荒,那失去用户信任,则让威马愈发无法在市场立足。事实的确如此,它不仅在C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下滑,消失在价格战中、迟迟无法推出新品,导致越来越难获得新用户的垂青,还让不少老用户感到心寒、失望。他们普遍抱怨威马的一系列骚操作,“如果没有这些老车主的支持,哪会有威马的今天?”

如今,威马希望通过上市来获得救命钱的如意算盘落空,未来其想要恢复元气,注定困难重重。依稀记得在深陷舆论漩涡的2月,威马在声明最后强调,“智能电动车赛道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痛定思痛的优化与变革,威马汽车一定能杀出重围。”鉴于威马8个月自救效果并不理想,我实在不知道它杀出重围的底气从何而来。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威马本身家底并不阔绰,加上产品不给力且涨价,以及售后几近瘫痪,用户实在找不到一个充足理由来购买威马产品。而销量上不去,威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整体经营就改善不了,还谈什么杀出重围,连活着都成问题,而这正是威马当前经营危机加剧的真实写照。

造车不易,威马且造且珍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