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炼金术?你真相信它的存在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炼金术?你真相信它的存在吗

在炼丹的过程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其中就有假黄金和假白银。

人类自古就有两个永恒的梦想,一个是发财,一个是长寿,而中国的炼丹术则寄托了同时满足这两个梦想的希望,谁不希望在长生不老以后用点金术实现几个小目标呢?所以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炼丹术也就成为了一个朝阳行业。

其实炼丹术士就相当于古代的化学家,他们以丹砂、铅、汞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用炉鼎烧炼,以求制出服后不死的丹药。而在炼丹的过程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其中就有假黄金和假白银。

隋朝的炼丹术士苏元明,道号青霞子,他写了一本叫作《宝藏论》的炼丹书,在书里记载了以雄黄、雌黄、砒霜点化砷白铜和砷黄铜的秘密,并指出当时的假金有15种,假银有12种,主要成分就是砷白铜和砷黄铜等各种合金,而不是真正的金银,有些炼丹师也称这种假黄金白银为药金药银,这也就是点金术的由来。

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记录了《丹客半黍九还 富翁千金一笑》这么一个故事:上海有个姓潘的富翁,曾经在国子监上班,也算高学历分子,但迷信炼丹想赚快钱,结果一些丹师知道了这事就合伙骗他,先故意在他面前炼出金银,然后提出投资越多的白银做丹母,就能收获更多,潘富翁尝到了甜头,于是踊跃参加B轮投资,甚至搬到丹师家里陪着炼丹。

丹师暗中请了个妓女做小妾,然后对富翁说,这个炼丹的房间必须保持洁净,不能做不可描述的事,不然炼丹就会失败,然后假装出门,让妓女勾引富翁在丹房里嘿嘿嘿,结果大家都懂的,富翁的银子自然打了水漂。

这样“发财致富”的好方法在当时迅速传播,甚至传到了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种骗术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德国的一场骗局。

1925年,一名叫弗兰茨·陶森的德国人宣称将铅和锡在一起熔炼就可以造出黄金来,他又通过关系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名将恩利希·鲁道夫将军去兜售他的发明,鲁道夫派遣他的义子去调查后,顿时被炼金术震住了,据说当时他把解决德国战争赔款的希望都寄托在陶森的发明上。于是,鲁道夫就动员他在军界的老相识和贵族们筹集资金,在1927年成立了一个以陶森为经理的炼金公司。公司还规定,利润的75%归鲁道夫、20%是其他投资者的红利、陶森只拿5%。就这样陶森得到了巨额投资成立了炼金公司,开始时他真的按期给股东们分了高额红利,以向社会表示他的公司确实是做成金子并发了财。

实际上陶森什么也没做,只是拿投资的一部分当红利往回分而已,其目的是引诱更多的人来投资。等骗到手更巨额的投资后,陶森就带着12.5万英镑巨款跑到了意大利,买下了两座城堡,过起了豪华的生活。投资者们怀疑了,经过调查后发现了这是个大骗局。1931年,陶森被捕并引渡回德国,以诈骗罪判处3年零8个月的刑罚。整个过程和现代P2P网贷的行骗手段如出一辙。

而古今中外之所以那么多人上当,归根结底就在于一个贪字。明朝画家唐伯虎也曾经遇到过一个上门推销点金术的炼丹师,精明的唐伯虎疑惑问到:这么容易赚钱,你干嘛要找我?自己干不就得了。炼丹师答:我福浅,赚不了这个钱,必须得有福气的人才能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炼金术?你真相信它的存在吗

在炼丹的过程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其中就有假黄金和假白银。

人类自古就有两个永恒的梦想,一个是发财,一个是长寿,而中国的炼丹术则寄托了同时满足这两个梦想的希望,谁不希望在长生不老以后用点金术实现几个小目标呢?所以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炼丹术也就成为了一个朝阳行业。

其实炼丹术士就相当于古代的化学家,他们以丹砂、铅、汞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用炉鼎烧炼,以求制出服后不死的丹药。而在炼丹的过程当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其中就有假黄金和假白银。

隋朝的炼丹术士苏元明,道号青霞子,他写了一本叫作《宝藏论》的炼丹书,在书里记载了以雄黄、雌黄、砒霜点化砷白铜和砷黄铜的秘密,并指出当时的假金有15种,假银有12种,主要成分就是砷白铜和砷黄铜等各种合金,而不是真正的金银,有些炼丹师也称这种假黄金白银为药金药银,这也就是点金术的由来。

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记录了《丹客半黍九还 富翁千金一笑》这么一个故事:上海有个姓潘的富翁,曾经在国子监上班,也算高学历分子,但迷信炼丹想赚快钱,结果一些丹师知道了这事就合伙骗他,先故意在他面前炼出金银,然后提出投资越多的白银做丹母,就能收获更多,潘富翁尝到了甜头,于是踊跃参加B轮投资,甚至搬到丹师家里陪着炼丹。

丹师暗中请了个妓女做小妾,然后对富翁说,这个炼丹的房间必须保持洁净,不能做不可描述的事,不然炼丹就会失败,然后假装出门,让妓女勾引富翁在丹房里嘿嘿嘿,结果大家都懂的,富翁的银子自然打了水漂。

这样“发财致富”的好方法在当时迅速传播,甚至传到了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种骗术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下面我们来看看在德国的一场骗局。

1925年,一名叫弗兰茨·陶森的德国人宣称将铅和锡在一起熔炼就可以造出黄金来,他又通过关系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名将恩利希·鲁道夫将军去兜售他的发明,鲁道夫派遣他的义子去调查后,顿时被炼金术震住了,据说当时他把解决德国战争赔款的希望都寄托在陶森的发明上。于是,鲁道夫就动员他在军界的老相识和贵族们筹集资金,在1927年成立了一个以陶森为经理的炼金公司。公司还规定,利润的75%归鲁道夫、20%是其他投资者的红利、陶森只拿5%。就这样陶森得到了巨额投资成立了炼金公司,开始时他真的按期给股东们分了高额红利,以向社会表示他的公司确实是做成金子并发了财。

实际上陶森什么也没做,只是拿投资的一部分当红利往回分而已,其目的是引诱更多的人来投资。等骗到手更巨额的投资后,陶森就带着12.5万英镑巨款跑到了意大利,买下了两座城堡,过起了豪华的生活。投资者们怀疑了,经过调查后发现了这是个大骗局。1931年,陶森被捕并引渡回德国,以诈骗罪判处3年零8个月的刑罚。整个过程和现代P2P网贷的行骗手段如出一辙。

而古今中外之所以那么多人上当,归根结底就在于一个贪字。明朝画家唐伯虎也曾经遇到过一个上门推销点金术的炼丹师,精明的唐伯虎疑惑问到:这么容易赚钱,你干嘛要找我?自己干不就得了。炼丹师答:我福浅,赚不了这个钱,必须得有福气的人才能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