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休息即创造:身体旅行,大脑激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休息即创造:身体旅行,大脑激荡

在获得深刻的科学或数理洞察之前,时间、“遗忘” 和酝酿是同等重要的先决条件。

图片来源:Unsplash

编者按:十一长假,你是否会出门走走?或者会为无所事事感到焦躁?翻开《意识的河流》一书,我们或许能找到从思考和忙碌状态中获取间隔和休息的意义。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为医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教授。通过文学、音乐、科学界的名人事例,以及对于神经学的研究,他试图告诉读者,灵感可能诞生于那些无所事事的时刻,创造不仅需要经年累月有意识的准备,更需要无意识地自由放逐。以此视角看待儿童教育,就会发现教育需要有结构、有目的,提供基本的知识和训练,但不能太过形式化或缺乏叙事,因为这会扼杀儿童活跃和充满好奇的大脑。

撰文 | 奥利弗·萨克斯

每100个在朱丽叶音乐学院学习或者在各大实验室受业于名师的青年才俊中,为什么只有极少数可以谱写出令人难忘的乐曲或者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是否其中大多数人尽管拥有天分,却缺乏进阶的创造灵感?他们欠缺的是否不是创造力,而是那些对获得创造性成果来说不可或缺的特质——比如大胆、自信、独立思考?

习惯于固守成规之后,若想开辟新的道路,光有创造潜能是不够的,还要求具备一种特殊的精气神,一种特殊的蛮勇或叛逆。这是赌博,和所有创造性计划一样,因为这个新方向上很可能不会结出任何果实。

[英国] 奥利弗·萨克斯 著 陈晓菲 译
后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7

创造不仅要求经年累月有意识的训练和准备,还有无意识的准备。这段酝酿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了把个人受到的影响和资源吸收并同化到潜意识里,经过重新组织之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瓦格纳《黎恩济》(Rienzi) 的前奏曲里,你几乎可以完整地追溯这个过程。那里有对罗西尼、梅耶贝尔、舒曼以及其他人的回映、模仿、意译和拼贴。然后,猝不及防地,你听见了瓦格纳自己的声音:如此有力,如此与众不同(尽管在我看来是可怕的),一个天才的声音,前无古人、横空出世。

照搬挪用与吸收同化,关键区别在于深度,在于意义,在于积极的个体化的投入。1982年初,我意外收到一个从伦敦发来的包裹,里面有一封哈罗德·品特的信,还有新剧《一种阿拉斯加》(A Kind of Alaska)的手稿,据他说灵感得自我在《苏醒》里写到的某个病例。品特在信中说他1973年就读了该书的初版,立刻开始琢磨把它改编成戏剧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但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案,就把这事儿给忘了。8年后的某天早上,他带着这部剧的第一幅画面、第一个句子(“有些事在悄然进行”)的清晰烙印醒来。接下去的日子里,这部剧开始“自动书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周围文化的产物。观念散布在空气中,我们经常会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挪用时代特有的表达和语言。我们借用语言,而不是发明语言。我们发现它,慢慢长成它的样子,尽管我们可能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使用它、诠释它。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事实上的“借用”或者“模仿”,而在于如何利用借用、模仿和汲取的东西,在于吸收到多深的程度,与自己的经验、感受和思想融合,与自我关联,用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

在获得深刻的科学或数理洞察之前,时间、“遗忘” 和酝酿是同等重要的先决条件。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在他的自传里回忆如何与一个特别困难的数学问题角力,却因徒劳无功而深感绝望。他决定休息一下,来一趟地质之旅,将注意力从数学问题上引开。然而有一天,他写道:

我们上了一辆马车,准备去某个地方。就在我踩上踏板的瞬间,突然灵光一闪,在此之前没有任何铺垫:我以前用来定义富克斯函数的变换,等价于那些非欧几何的变换。我没有验证我的想法;我应该没那个时间,因为……我接着一段已经开始的谈话继续聊着,但是心中无比确定。回卡昂的路上,为求心安,我抽空核实了结果。

过了一阵,他去了海边,又“假装”在另一个问题上碰了钉子,他在那里写道:

一天早上,在悬崖边散步时,一个想法浮上心头,同样具有简洁、突然以及即刻确定的性质: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术转换和非欧几何的算术转换完全一致。

很明显,就像庞加莱所写的那样,一定存在积极的、密集的无意识(或者说潜意识、前意识)活动,哪怕在问题完全被抛诸脑后,头脑一片空白,抑或是被其他事情分心的时候。这不是动力论的无意识,或者“弗洛伊德式”的无意识——抑制不住地翻腾着被压抑的恐惧和欲望;也不是“认知论”上的无意识,让我们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如何做到的情况下开车,或者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庞加莱的无意识,是完全隐蔽的创造性自我在酝酿如何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庞加莱向这个无意识的自我致敬:

“它并非纯粹自动;它明察秋毫……它懂得择选,神机妙算……它比有意识的自我更灵通,因为它在失败之处成功。”

一个问题酝酿许久,答案突然袭上心头,这种情况有时候可能出现在梦中,或者半清醒的状态下,比如临睡前一刻或醒来不久,此时的思维怪异地自由发散,有时还伴有这种状态下常见的近乎谵妄的意象。庞加莱写道,一天晚上,就在这种浑浑蒙蒙中,他似乎看到一个个念头在眼前移动,像一种气体的分子,偶尔相互碰撞、两两结对,扣连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观点—眼前这幅罕见的景象(尽管有人描述过类似的景象,尤其是在药物引发的状态下)就是通常不可见的创造性无意识过程。

在我看来,创造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想法在其中化为湍流,致密迅捷,伴随着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意义涌现的感觉。创造在生理上也有显著的特征。我认为,如果我们有能力开发出更高清的脑成像技术,可以从上面看到由无数连接和同步构成的不同寻常且分布广泛的活动。

在这样的时刻,在我写作的当下,思想仿佛自动连贯起来,即时披上恰当的言语外衣。我仿佛可以绕开或越过自己的大部分人格特质,我的神经症。它可以不是我,同时又是我内在最核心的部分,无疑也是最好的部分。

本篇选自奥利弗・萨克斯《意识的河流》,经出版方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授权发布。内容有删节,标题为自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休息即创造:身体旅行,大脑激荡

在获得深刻的科学或数理洞察之前,时间、“遗忘” 和酝酿是同等重要的先决条件。

图片来源:Unsplash

编者按:十一长假,你是否会出门走走?或者会为无所事事感到焦躁?翻开《意识的河流》一书,我们或许能找到从思考和忙碌状态中获取间隔和休息的意义。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为医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教授。通过文学、音乐、科学界的名人事例,以及对于神经学的研究,他试图告诉读者,灵感可能诞生于那些无所事事的时刻,创造不仅需要经年累月有意识的准备,更需要无意识地自由放逐。以此视角看待儿童教育,就会发现教育需要有结构、有目的,提供基本的知识和训练,但不能太过形式化或缺乏叙事,因为这会扼杀儿童活跃和充满好奇的大脑。

撰文 | 奥利弗·萨克斯

每100个在朱丽叶音乐学院学习或者在各大实验室受业于名师的青年才俊中,为什么只有极少数可以谱写出令人难忘的乐曲或者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是否其中大多数人尽管拥有天分,却缺乏进阶的创造灵感?他们欠缺的是否不是创造力,而是那些对获得创造性成果来说不可或缺的特质——比如大胆、自信、独立思考?

习惯于固守成规之后,若想开辟新的道路,光有创造潜能是不够的,还要求具备一种特殊的精气神,一种特殊的蛮勇或叛逆。这是赌博,和所有创造性计划一样,因为这个新方向上很可能不会结出任何果实。

[英国] 奥利弗·萨克斯 著 陈晓菲 译
后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7

创造不仅要求经年累月有意识的训练和准备,还有无意识的准备。这段酝酿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了把个人受到的影响和资源吸收并同化到潜意识里,经过重新组织之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在瓦格纳《黎恩济》(Rienzi) 的前奏曲里,你几乎可以完整地追溯这个过程。那里有对罗西尼、梅耶贝尔、舒曼以及其他人的回映、模仿、意译和拼贴。然后,猝不及防地,你听见了瓦格纳自己的声音:如此有力,如此与众不同(尽管在我看来是可怕的),一个天才的声音,前无古人、横空出世。

照搬挪用与吸收同化,关键区别在于深度,在于意义,在于积极的个体化的投入。1982年初,我意外收到一个从伦敦发来的包裹,里面有一封哈罗德·品特的信,还有新剧《一种阿拉斯加》(A Kind of Alaska)的手稿,据他说灵感得自我在《苏醒》里写到的某个病例。品特在信中说他1973年就读了该书的初版,立刻开始琢磨把它改编成戏剧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但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方案,就把这事儿给忘了。8年后的某天早上,他带着这部剧的第一幅画面、第一个句子(“有些事在悄然进行”)的清晰烙印醒来。接下去的日子里,这部剧开始“自动书写”。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周围文化的产物。观念散布在空气中,我们经常会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挪用时代特有的表达和语言。我们借用语言,而不是发明语言。我们发现它,慢慢长成它的样子,尽管我们可能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使用它、诠释它。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事实上的“借用”或者“模仿”,而在于如何利用借用、模仿和汲取的东西,在于吸收到多深的程度,与自己的经验、感受和思想融合,与自我关联,用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

在获得深刻的科学或数理洞察之前,时间、“遗忘” 和酝酿是同等重要的先决条件。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在他的自传里回忆如何与一个特别困难的数学问题角力,却因徒劳无功而深感绝望。他决定休息一下,来一趟地质之旅,将注意力从数学问题上引开。然而有一天,他写道:

我们上了一辆马车,准备去某个地方。就在我踩上踏板的瞬间,突然灵光一闪,在此之前没有任何铺垫:我以前用来定义富克斯函数的变换,等价于那些非欧几何的变换。我没有验证我的想法;我应该没那个时间,因为……我接着一段已经开始的谈话继续聊着,但是心中无比确定。回卡昂的路上,为求心安,我抽空核实了结果。

过了一阵,他去了海边,又“假装”在另一个问题上碰了钉子,他在那里写道:

一天早上,在悬崖边散步时,一个想法浮上心头,同样具有简洁、突然以及即刻确定的性质: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术转换和非欧几何的算术转换完全一致。

很明显,就像庞加莱所写的那样,一定存在积极的、密集的无意识(或者说潜意识、前意识)活动,哪怕在问题完全被抛诸脑后,头脑一片空白,抑或是被其他事情分心的时候。这不是动力论的无意识,或者“弗洛伊德式”的无意识——抑制不住地翻腾着被压抑的恐惧和欲望;也不是“认知论”上的无意识,让我们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如何做到的情况下开车,或者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庞加莱的无意识,是完全隐蔽的创造性自我在酝酿如何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庞加莱向这个无意识的自我致敬:

“它并非纯粹自动;它明察秋毫……它懂得择选,神机妙算……它比有意识的自我更灵通,因为它在失败之处成功。”

一个问题酝酿许久,答案突然袭上心头,这种情况有时候可能出现在梦中,或者半清醒的状态下,比如临睡前一刻或醒来不久,此时的思维怪异地自由发散,有时还伴有这种状态下常见的近乎谵妄的意象。庞加莱写道,一天晚上,就在这种浑浑蒙蒙中,他似乎看到一个个念头在眼前移动,像一种气体的分子,偶尔相互碰撞、两两结对,扣连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观点—眼前这幅罕见的景象(尽管有人描述过类似的景象,尤其是在药物引发的状态下)就是通常不可见的创造性无意识过程。

在我看来,创造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想法在其中化为湍流,致密迅捷,伴随着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意义涌现的感觉。创造在生理上也有显著的特征。我认为,如果我们有能力开发出更高清的脑成像技术,可以从上面看到由无数连接和同步构成的不同寻常且分布广泛的活动。

在这样的时刻,在我写作的当下,思想仿佛自动连贯起来,即时披上恰当的言语外衣。我仿佛可以绕开或越过自己的大部分人格特质,我的神经症。它可以不是我,同时又是我内在最核心的部分,无疑也是最好的部分。

本篇选自奥利弗・萨克斯《意识的河流》,经出版方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授权发布。内容有删节,标题为自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