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还在为绩效管理头疼吗?实战案例,手把手教你做绩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还在为绩效管理头疼吗?实战案例,手把手教你做绩效

对于岗位来说,主要是基于职责与关键流程控制点,提炼岗位考核指标库,在各考核周期,根据岗位工作重点从指标库中选取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经济低迷下行,又逢年关将至,你的企业是不是伴随年底奖金或红包一起推出的还有绩效方案啊?绩效管理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已无需赘述,但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你是否还有许多困惑呢?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战略绩效指标开发的案例,手把手教你做绩效。(基础弱也可以学会,全部干货,悄悄收藏,不要告诉别人哦)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S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客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拼搏成长,S公司已建成近百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客车制造基地,产品驰骋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百亿。

本案例内容完成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当时,S公司经过近9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渡过了企业的初创期,步入了成长期。其产销量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2006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

在2007年,S公司确定了向国际化转型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上强调“三化”,即作业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S公司领导提出要在公司推行战略绩效管理,通过对战略目标的分解,实现压力传导,确保公司转型目标的达成。

第二部分 解决方案

外部专家组接受S公司的委托后,深度访谈了S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14人次,调阅了S公司内部资料300余份,用两周的时间确定了S公司本次战略绩效管理的总体设计思路(见下图)。

(图没看懂?没关系!且听后面详说。)

对于公司和部门来说,关键在于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解。对此,外部专家组设计了“八步法”,用于导出中高层(公司级/部门级)的战略绩效指标,“八步法”参见下图。

对于岗位来说,主要是基于职责与关键流程控制点,提炼岗位考核指标库,在各考核周期,根据岗位工作重点从指标库中选取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步骤1:明确战略专家组先分析了S公司前三年(2005-2007年)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以及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高层的沟通与研讨,确定2008年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与战略举措,据此初步确定2008年公司战略绩效指标的方向应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供应链优化、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果与客户结构)、海外市场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围绕斯堪尼亚项目)、产业链延伸(重点在于产品的相关多元化)、品牌塑造与品质提升。

步骤2:分解重点工作专家组组织S公司中高层主要领导采用“WORKSHOP”的方式,就S公司2008年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研讨,按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财务、客户、运营、学习与成长)进行分类,按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最终确定S公司2008年的八大重点工作(见下图)。

步骤3:分解关键因素就上述确定的八大年度重点工作,分任务进行专题研讨,共通过八场专题研讨会(每场专题研讨会1-1.5天,参与人员为与任务相关的公司中高层),对每项任务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解(主要采用价值树、鱼骨图的方法),最终形成各重点工作的关键要素,并归纳成平衡计分卡的形式。

示例:用价值树分解“市场结构调整”这一重点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

示例:用平衡计分卡用归纳“市场结构调整”这一重点工作的关键因素。

步骤4:绘制战略地图根据研讨确定的八大重点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专家组绘制战略地图,并与S公司中高层进行沟通确认。

示例:“市场结构调整”的任务级战略地图

示例:S公司的公司级战略地图

步骤5:将关键因素转为绩效指标

就2008年的八大重点任务,由专家组从结果与过程两方面考虑,提炼公司级战略绩效指标。

就每项重点任务而言,根据其关键因素,提炼每项任务的战略绩效指标。

示例:“市场结构调整”的战略绩效指标。

步骤6:明确部门使命考虑到上述指标在分解到部门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部门使命作为指引,因此专家组对S公司现有架构进行了梳理,并按照职能不同,划分成四个职能系统(营销系统、研发系统、制造系统、管理支持系统)进行分析,对各部门的使命进行了一一明确,在此基础上完成部门职能的梳理。

同时,专家组根据梳理完成的部门使命与职能,并结合各部门在2008年的工作重点,提炼了职责指标,作为上述战略绩效指标的补充。

另外,为弥补重点工作分解过程中不能覆盖到所有部门的不足,专家组对S公司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关键流程评判-关键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评判-该控制点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形成流程绩效指标,并按部门使命落实到各部门。

示例:“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链的关键绩效指标

步骤7:落实公司及各部门指标

根据公司使命,将步骤5形成的公司级战略绩效指标分解至各高管,将部门级战略绩效指标分解至各部门(每个指标的承接部门不超过两个,且只有一个主责部门)。

同时,根据考核期的部门重点工作,在职责指标与流程指标中选取相关项,作为战略绩效指标的补充。

步骤8:指标要素设计

最后,专家组与各部门负责人就相关指标的要素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包括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极性、考核周期、统计部门和信息来源等,并对目标值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共同完成指标要素的设计,以及《中高层目标责任书》的编制。

此外,专家组为S公司编制了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并辅导完成S公司2008年中高层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第三部分  案例启示

第一,中高层绩效管理(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缺乏来自高层的强有力的支持,战略绩效指标的分解是很难达成的,因为战略指标的分解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占用中高层的相当时间、且需要中高层的专注投入(广泛参与、共同研讨、大量沟通、充分共识)。

第二,采用“工作坊”的方式,通过中高层的沟通研讨,可以很好的就公司的年度重点任务、各任务的关键成功要素达成统一的认识,可以让中高层更好的认识到个人目标的达成对公司的意义,可以帮助高层更好的协调并集中资源。

第三,通过指标分解实现了目标明确和压力传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还在为绩效管理头疼吗?实战案例,手把手教你做绩效

对于岗位来说,主要是基于职责与关键流程控制点,提炼岗位考核指标库,在各考核周期,根据岗位工作重点从指标库中选取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经济低迷下行,又逢年关将至,你的企业是不是伴随年底奖金或红包一起推出的还有绩效方案啊?绩效管理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已无需赘述,但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你是否还有许多困惑呢?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战略绩效指标开发的案例,手把手教你做绩效。(基础弱也可以学会,全部干货,悄悄收藏,不要告诉别人哦)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S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客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拼搏成长,S公司已建成近百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客车制造基地,产品驰骋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百亿。

本案例内容完成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当时,S公司经过近9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渡过了企业的初创期,步入了成长期。其产销量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2006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

在2007年,S公司确定了向国际化转型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上强调“三化”,即作业标准化、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S公司领导提出要在公司推行战略绩效管理,通过对战略目标的分解,实现压力传导,确保公司转型目标的达成。

第二部分 解决方案

外部专家组接受S公司的委托后,深度访谈了S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14人次,调阅了S公司内部资料300余份,用两周的时间确定了S公司本次战略绩效管理的总体设计思路(见下图)。

(图没看懂?没关系!且听后面详说。)

对于公司和部门来说,关键在于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解。对此,外部专家组设计了“八步法”,用于导出中高层(公司级/部门级)的战略绩效指标,“八步法”参见下图。

对于岗位来说,主要是基于职责与关键流程控制点,提炼岗位考核指标库,在各考核周期,根据岗位工作重点从指标库中选取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步骤1:明确战略专家组先分析了S公司前三年(2005-2007年)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以及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高层的沟通与研讨,确定2008年公司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与战略举措,据此初步确定2008年公司战略绩效指标的方向应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供应链优化、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果与客户结构)、海外市场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围绕斯堪尼亚项目)、产业链延伸(重点在于产品的相关多元化)、品牌塑造与品质提升。

步骤2:分解重点工作专家组组织S公司中高层主要领导采用“WORKSHOP”的方式,就S公司2008年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研讨,按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财务、客户、运营、学习与成长)进行分类,按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最终确定S公司2008年的八大重点工作(见下图)。

步骤3:分解关键因素就上述确定的八大年度重点工作,分任务进行专题研讨,共通过八场专题研讨会(每场专题研讨会1-1.5天,参与人员为与任务相关的公司中高层),对每项任务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解(主要采用价值树、鱼骨图的方法),最终形成各重点工作的关键要素,并归纳成平衡计分卡的形式。

示例:用价值树分解“市场结构调整”这一重点工作的关键成功因素。

示例:用平衡计分卡用归纳“市场结构调整”这一重点工作的关键因素。

步骤4:绘制战略地图根据研讨确定的八大重点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专家组绘制战略地图,并与S公司中高层进行沟通确认。

示例:“市场结构调整”的任务级战略地图

示例:S公司的公司级战略地图

步骤5:将关键因素转为绩效指标

就2008年的八大重点任务,由专家组从结果与过程两方面考虑,提炼公司级战略绩效指标。

就每项重点任务而言,根据其关键因素,提炼每项任务的战略绩效指标。

示例:“市场结构调整”的战略绩效指标。

步骤6:明确部门使命考虑到上述指标在分解到部门的过程中,需要清晰的部门使命作为指引,因此专家组对S公司现有架构进行了梳理,并按照职能不同,划分成四个职能系统(营销系统、研发系统、制造系统、管理支持系统)进行分析,对各部门的使命进行了一一明确,在此基础上完成部门职能的梳理。

同时,专家组根据梳理完成的部门使命与职能,并结合各部门在2008年的工作重点,提炼了职责指标,作为上述战略绩效指标的补充。

另外,为弥补重点工作分解过程中不能覆盖到所有部门的不足,专家组对S公司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关键流程评判-关键流程的关键控制点评判-该控制点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形成流程绩效指标,并按部门使命落实到各部门。

示例:“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链的关键绩效指标

步骤7:落实公司及各部门指标

根据公司使命,将步骤5形成的公司级战略绩效指标分解至各高管,将部门级战略绩效指标分解至各部门(每个指标的承接部门不超过两个,且只有一个主责部门)。

同时,根据考核期的部门重点工作,在职责指标与流程指标中选取相关项,作为战略绩效指标的补充。

步骤8:指标要素设计

最后,专家组与各部门负责人就相关指标的要素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包括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极性、考核周期、统计部门和信息来源等,并对目标值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共同完成指标要素的设计,以及《中高层目标责任书》的编制。

此外,专家组为S公司编制了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并辅导完成S公司2008年中高层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第三部分  案例启示

第一,中高层绩效管理(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缺乏来自高层的强有力的支持,战略绩效指标的分解是很难达成的,因为战略指标的分解过程中,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占用中高层的相当时间、且需要中高层的专注投入(广泛参与、共同研讨、大量沟通、充分共识)。

第二,采用“工作坊”的方式,通过中高层的沟通研讨,可以很好的就公司的年度重点任务、各任务的关键成功要素达成统一的认识,可以让中高层更好的认识到个人目标的达成对公司的意义,可以帮助高层更好的协调并集中资源。

第三,通过指标分解实现了目标明确和压力传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