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学者、一位政治家、一位记者、一位影星、一位贵族和一位银行家同时走进一家酒吧,他们各自点了不同的酒水,端坐在不同的桌子边,做着自己的事。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笑点;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些人都不是一类人。但是,这群人无一例外会被贴上同一个标签——“精英”(elites)。作家们最好小心使用这个单词,不同的人们正用它来随意地指代各种事情,“精英”已经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垃圾桶词汇。
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精英”很简单。如果专家们要对2016年发生的事情达成共识,那么共识无疑是:这一年让精英很难过。民粹主义的浪潮一阵又一阵,拍碎了西方的政治格局,先是英国脱欧,接着就是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位人气很高的意大利年轻总理在召开公投失利后下台。群众们怒气冲冲,精英们瑟瑟发抖。
但是如果你能在心中描绘这些大众——耙子,火炬,或工装裤——那么精英们是什么样?对于特朗普先生来说,那些令人憎恶的精英就是华盛顿的政治建制派和媒体。但是对他自己的对手来说,生活在黄金屋里的千万富翁能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精英地位的确能带来很多东西。
脱欧的支持者们怒骂自由派精英,那些对英国脱欧发出警告的经济学家、学者和记者都没被放过。但是,脱欧运动支持者的领袖波利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本人就曾就读于伊顿中学和牛津大学,另一名脱欧支持者迈克尔·高夫(Micheal Gove)说,人们已经对“专家”感到厌倦,可是高夫本人就和约翰逊一样,是牛津大学领头的辩论队牛津联合(Oxford Union)的前任主席。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为什么而抗争,攻击精英总是一个安全的办法,而承认自己也是精英的一部分,则绝对不是可行之道。
对于精英的迷恋是晚近才有的现象:在牛津词典中最早的一条引用可以追溯到1823年。那时“精英”只是一个单数名词,来源于法语单词的过去分词,意为“被选中的”(chosen),和“选择”(to elect)为同根词。(因为“精英”的法语根源,说英语的人可以很便利地将它用作羞辱性的词语)。牛津词典定义“精英”这一名词是“(社会,任何群体或任何阶级)人们的选择或代表”。
在最初,这个词语并没有包含新近的含义:含有贬低意味,通常以复数形式出现,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些不费吹飞之力就拥有特权的人们,总是提防实诚的普通人也能分得一杯羹”。来自谷歌图书的数据显示,“精英”(elites)这一复数形式的用法起源于1940年,而“精英主义者”(elitist)这一明显的贬义词则始于1960年。看起来,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权威文化冲击使人们开始关注精英及其辩护者。
《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精英”被提及的次数持续增加,增势愈加迅猛,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都在诊断人们对精英们的愤怒。民粹主义的愤怒并不令人意外:精英金融家们拖垮了全球经济,精英经济学家们却没有预测到这一点,而政治精英们也没采取足够有效的政策去应对;这些风暴中心的精英们不得不责怪其他精英,他们也的确这样做了;精英科学家和好莱坞自由派们担心气候变化,而不关注煤炭工人们失去工作;精英记者们在伦敦吃着寿司,却忽略了英国北部工人因为移民涌入而遭受的不幸;文化精英们管辖着对于少数族裔可以发表的言论……诸如此类。
但是,忙于责怪精英把几乎所有人都当成了靶子:Sketch Engine是一个词典编纂的数字工具,这个工具检测出,人们形容“精英”的词汇不只有诸如“统治的”、“富有的”、“多金的”,还包括“世俗的”、“文化的”、“受教育的”、“大城市的”和“官僚的”。精英不再是一群人的“选择或代表”,任何人只要拥有其他人认为他不配拥有的影响力,他就是精英。
精确地使用词语,才能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自身的目的,而“精英”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如果人们对银行家和气候科学家有不满,他们应该明确地指出来。那些想要了解如今民粹主义浪潮的人,需要明白使民粹主义者们愤怒的真实原因。那些对精英感到愤怒,却说不出具体讨厌谁或为什么讨厌的这些人,应该三思而后行,而不是投票给一个民粹主义者:他承诺找到并惩罚精英,不管谁是精英。
(翻译:李睿一)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