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发布首份甲烷控排顶层文件,意义几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发布首份甲烷控排顶层文件,意义几何?

为中美可能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扫除了障碍;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甲烷控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郁娟

11月7日晚,生态环境部联合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中国首个《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国际社会对中国该《方案》的出台,期待已久。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等。

2021年11月,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在《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承诺,中国将在次年COP27召开前,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国家级甲烷控排行动计划。

比承诺的时间节点延期一年,在最新的中美气候变化会谈最后一日、COP28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交出该份答卷。

生态环境部表明,《方案》是中国开展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文件。

“该《方案》对下一步甲烷减排工作的梳理‘系统、全面’。”能源基金会(北京)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告诉界面新闻。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候任总监李硕则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发布该《方案》,政治意义或大于环境意义。

为何此时推出?

“从环境或减排的角度,《方案》是很初步的一步;但从政治角度讲,这是很重要的一份文件,它回应了之前给美国的承诺。” 李硕向界面新闻表示。李硕关注全球气候谈判多年,曾以专业机构代表身份担任COP大会观察员。

2021年COP26格拉斯哥大会召开前,美国和欧盟共同发起“全球甲烷承诺”倡议(Global Methane Pledge),要求各国自愿行动,将人为甲烷排放量到2030年削减超过30%。100多个国家在COP26召开期间加入了该倡议。

中国并未加入该倡议,但在COP26期间发布与美国联合发布的《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给出了中国将减排甲烷的承诺,并将行动方案的发布时间表定在2022年底COP27大会召开之前。

“迟到”一年后,中国为何在近期发布该份《方案》?据李硕分析,原因在于近期中美关系呈现出诸多稳定的迹象。

根据白宫日前披露,中美双方已原则上同意在第30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上举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国外交部未正面证实,但表示中美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而共同努力。该峰会将于11月11日-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

10月26日-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谈。

在气候领域,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11月4日-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美国进行会谈。

李硕表示,《方案》的发布为中美可能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扫除了障碍。中美两国元首如在旧金山成功会晤,有可能会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

“若中国不出台甲烷《方案》,中美可能无法达成新的气候联合声明。如果美国政府在中国未出台该《方案》的情况下,与中国发表新的联合声明,会受到美国国内政治声音的指责。”李硕称。

李硕向界面新闻表示,预计基于近期中美双方沟通,未来几周内中美两国或形成新的气候声明。

甲烷减排为何重要?

由于甲烷增温威力强、寿命短,短期内遏制甲烷排放,成为近年国际气候谈判主推的措施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全球气温上升超过25%的因素都归因于甲烷排放。政府间机构国际能源署(IEA)则认为,甲烷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约有30%。

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12年,比二氧化碳短得多,但其造成全球温升的能力却高得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工作组2013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在20年的时间尺度内,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力是二氧化碳的84-86倍。

由此,甲烷控排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可起到作用明显、“见效快”的效果。李硕称,由于美国国内管控甲烷排放比管控二氧化碳的政治空间更大,美国至少从本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就已在国际上推动各国承诺控制甲烷排放。

有关中国甲烷排放情况的最新官方数据来自2018年,由生态环境部公布。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甲烷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4%,能源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最多,约5.2亿吨,其次为农业活动产生的排放,约4.67亿吨。

能源基金会(北京)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对界面新闻表示,因控排涉及的部委多,甲烷《方案》推出的难度很大。

“生态环境部能联合十个部委来推出行动方案,在国家政策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甲烷控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本身就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傅莎称。

她指出,《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涉及能源、农业、垃圾处理等诸多领域,这些工作分别涉及到能源局、农业农村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

《方案》显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有效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的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以及持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十五五”期间,《方案》要求提高煤矿瓦斯利用水平,进一步降低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并力争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实现陆上油气开采零常规火炬。

路透社援引伦敦证券交易所路孚特首席碳分析师秦炎的观点指出,《方案》提出的目标过于模糊,没有具体的量化目标。

傅莎则对界面新闻分析,《方案》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方向以及目标,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她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标比较笼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甲烷减排的协调难度较大;二是目前中国研究界和决策界对国内甲烷排放基础数据的掌握“非常薄弱”、对减排潜力的估算差异性很大,有的研究结论不确定性高达50%以上。

此外,甲烷减排涉及能源和粮食生产。“农业本身的利润非常低,如果出台强制性目标额外增加减排成本,可能会对粮食的供给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农民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傅莎向界面新闻表示。

“因此,《方案》目前多是从协同、激励性的角度来制定目标和措施。”傅莎总结。例如,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一方面解决了甲烷泄露和减排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正效益的事情”。

《方案》将近期的行动重点,放在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建设等方面,傅莎认为“这是很好的工作方向”。但她同时提出,需加快甲烷相关的数据基础工作,由此中国才能尽快提出更有雄心的、量化的目标。

傅莎向界面新闻预计,2025年初,中国可能向联合国提交截至2035年的新版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该文件或“十五五”规划文件中,中国很有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量化甲烷控排目标。

界面新闻联系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战略处一位负责该《方案》的工作人员,但未在发稿前获得对方回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发布首份甲烷控排顶层文件,意义几何?

为中美可能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扫除了障碍;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甲烷控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郁娟

11月7日晚,生态环境部联合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中国首个《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国际社会对中国该《方案》的出台,期待已久。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等。

2021年11月,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在《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承诺,中国将在次年COP27召开前,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国家级甲烷控排行动计划。

比承诺的时间节点延期一年,在最新的中美气候变化会谈最后一日、COP28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交出该份答卷。

生态环境部表明,《方案》是中国开展甲烷控排的顶层设计文件。

“该《方案》对下一步甲烷减排工作的梳理‘系统、全面’。”能源基金会(北京)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告诉界面新闻。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候任总监李硕则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发布该《方案》,政治意义或大于环境意义。

为何此时推出?

“从环境或减排的角度,《方案》是很初步的一步;但从政治角度讲,这是很重要的一份文件,它回应了之前给美国的承诺。” 李硕向界面新闻表示。李硕关注全球气候谈判多年,曾以专业机构代表身份担任COP大会观察员。

2021年COP26格拉斯哥大会召开前,美国和欧盟共同发起“全球甲烷承诺”倡议(Global Methane Pledge),要求各国自愿行动,将人为甲烷排放量到2030年削减超过30%。100多个国家在COP26召开期间加入了该倡议。

中国并未加入该倡议,但在COP26期间发布与美国联合发布的《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给出了中国将减排甲烷的承诺,并将行动方案的发布时间表定在2022年底COP27大会召开之前。

“迟到”一年后,中国为何在近期发布该份《方案》?据李硕分析,原因在于近期中美关系呈现出诸多稳定的迹象。

根据白宫日前披露,中美双方已原则上同意在第30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上举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国外交部未正面证实,但表示中美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而共同努力。该峰会将于11月11日-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

10月26日-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谈。

在气候领域,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11月4日-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美国进行会谈。

李硕表示,《方案》的发布为中美可能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扫除了障碍。中美两国元首如在旧金山成功会晤,有可能会发布新的气候联合声明。

“若中国不出台甲烷《方案》,中美可能无法达成新的气候联合声明。如果美国政府在中国未出台该《方案》的情况下,与中国发表新的联合声明,会受到美国国内政治声音的指责。”李硕称。

李硕向界面新闻表示,预计基于近期中美双方沟通,未来几周内中美两国或形成新的气候声明。

甲烷减排为何重要?

由于甲烷增温威力强、寿命短,短期内遏制甲烷排放,成为近年国际气候谈判主推的措施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全球气温上升超过25%的因素都归因于甲烷排放。政府间机构国际能源署(IEA)则认为,甲烷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约有30%。

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12年,比二氧化碳短得多,但其造成全球温升的能力却高得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工作组2013年发布的研究显示,在20年的时间尺度内,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力是二氧化碳的84-86倍。

由此,甲烷控排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可起到作用明显、“见效快”的效果。李硕称,由于美国国内管控甲烷排放比管控二氧化碳的政治空间更大,美国至少从本世纪10年代中后期起,就已在国际上推动各国承诺控制甲烷排放。

有关中国甲烷排放情况的最新官方数据来自2018年,由生态环境部公布。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甲烷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0.4%,能源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最多,约5.2亿吨,其次为农业活动产生的排放,约4.67亿吨。

能源基金会(北京)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对界面新闻表示,因控排涉及的部委多,甲烷《方案》推出的难度很大。

“生态环境部能联合十个部委来推出行动方案,在国家政策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甲烷控排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本身就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傅莎称。

她指出,《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涉及能源、农业、垃圾处理等诸多领域,这些工作分别涉及到能源局、农业农村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

《方案》显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有效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的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以及持续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十五五”期间,《方案》要求提高煤矿瓦斯利用水平,进一步降低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并力争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实现陆上油气开采零常规火炬。

路透社援引伦敦证券交易所路孚特首席碳分析师秦炎的观点指出,《方案》提出的目标过于模糊,没有具体的量化目标。

傅莎则对界面新闻分析,《方案》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方向以及目标,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她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标比较笼统,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甲烷减排的协调难度较大;二是目前中国研究界和决策界对国内甲烷排放基础数据的掌握“非常薄弱”、对减排潜力的估算差异性很大,有的研究结论不确定性高达50%以上。

此外,甲烷减排涉及能源和粮食生产。“农业本身的利润非常低,如果出台强制性目标额外增加减排成本,可能会对粮食的供给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农民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傅莎向界面新闻表示。

“因此,《方案》目前多是从协同、激励性的角度来制定目标和措施。”傅莎总结。例如,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一方面解决了甲烷泄露和减排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正效益的事情”。

《方案》将近期的行动重点,放在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建设等方面,傅莎认为“这是很好的工作方向”。但她同时提出,需加快甲烷相关的数据基础工作,由此中国才能尽快提出更有雄心的、量化的目标。

傅莎向界面新闻预计,2025年初,中国可能向联合国提交截至2035年的新版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该文件或“十五五”规划文件中,中国很有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量化甲烷控排目标。

界面新闻联系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战略处一位负责该《方案》的工作人员,但未在发稿前获得对方回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