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言论|2016年中国汽车召回突破1100万辆说明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言论|2016年中国汽车召回突破1100万辆说明了什么?

2016年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数量达到1132.56万辆,首次在一年内突破千万辆大关。

昨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数据,2016年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数量达到1132.56万辆,首次在一年内突破千万辆大关。

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说道,引发召回的缺陷问题比较集中。从召回涉及的缺陷问题所在总成来看,召回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

1.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64次,涉及数量643.02万辆

2.发动机问题召回28次,涉及数量241.98万辆

3.车身问题召回29次,涉及数量85.29万辆

另外,从此前国内汽车召回案例中还能看到,因汽车电子设备、相关电子控制软件、相关电子控制模块等存在设计及故障缺陷而引发的召回事件逐渐增多,比如:

进口路虎揽胜因车身控制模块软件未升级至最新版本,导致转向、危险双闪警告灯失效而召回1909辆汽车

进口斯巴鲁森林人则因发动机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发动机高负荷运转异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损伤火花塞或活塞而召回3040辆汽车

四川汽车因ABS执行器总成防护能力较低,或引起ABS电路板烧蚀,召回7966辆轻型客车。

美国通用汽车因点火开关故障导致通用召回755万辆车

……

我国是从2004年3月15号正式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开始,截至今年12月25日,我国累计实施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共1295次,其中涉及的车辆有3668万辆。而今年,我国缺陷汽车产品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到1132.56万辆,接近这12年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总量的25%,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国各个汽车生产企业为消除车辆缺陷投入召回活动的直接经济成本超过210亿元。

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召回事件很正常,召回意味着质量缺陷的确认和纠正意愿,这是一种进步,属于积极信号。当然,召回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多么负责任,因为质量问题有很多解决方法,不同方案的成本代价和消费者体验差异明显。今年我国的缺陷汽车召回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并不等于汽车质量不好。相反,啊车君觉得在这个制度的监督下,相信各大汽车制造商会更加认真谨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言论|2016年中国汽车召回突破1100万辆说明了什么?

2016年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数量达到1132.56万辆,首次在一年内突破千万辆大关。

昨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数据,2016年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数量达到1132.56万辆,首次在一年内突破千万辆大关。

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说道,引发召回的缺陷问题比较集中。从召回涉及的缺陷问题所在总成来看,召回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

1.气囊和安全带问题召回64次,涉及数量643.02万辆

2.发动机问题召回28次,涉及数量241.98万辆

3.车身问题召回29次,涉及数量85.29万辆

另外,从此前国内汽车召回案例中还能看到,因汽车电子设备、相关电子控制软件、相关电子控制模块等存在设计及故障缺陷而引发的召回事件逐渐增多,比如:

进口路虎揽胜因车身控制模块软件未升级至最新版本,导致转向、危险双闪警告灯失效而召回1909辆汽车

进口斯巴鲁森林人则因发动机控制程序设定不当,发动机高负荷运转异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损伤火花塞或活塞而召回3040辆汽车

四川汽车因ABS执行器总成防护能力较低,或引起ABS电路板烧蚀,召回7966辆轻型客车。

美国通用汽车因点火开关故障导致通用召回755万辆车

……

我国是从2004年3月15号正式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开始,截至今年12月25日,我国累计实施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共1295次,其中涉及的车辆有3668万辆。而今年,我国缺陷汽车产品首次突破1000万辆,达到1132.56万辆,接近这12年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总量的25%,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国各个汽车生产企业为消除车辆缺陷投入召回活动的直接经济成本超过210亿元。

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召回事件很正常,召回意味着质量缺陷的确认和纠正意愿,这是一种进步,属于积极信号。当然,召回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有多么负责任,因为质量问题有很多解决方法,不同方案的成本代价和消费者体验差异明显。今年我国的缺陷汽车召回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并不等于汽车质量不好。相反,啊车君觉得在这个制度的监督下,相信各大汽车制造商会更加认真谨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