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时间为线索,来一场现代主义漫步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以时间为线索,来一场现代主义漫步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马蒂斯、乌戈·罗迪纳、离散华人、金宇澄、现代主义艺术、抽象绘画、声音与日常生活、挪威女艺术家……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马蒂斯的马蒂斯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4日-2024年2月18日

展览地点:UCCA Edge

结束在北京的首展后,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共同推出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巡展至上海。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此次展览在中国首次完整呈现这位现代主义艺术巨匠的艺术生涯,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种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呈现自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纸艺术,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与毕生探索轨迹。

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来自关于艺术家本人的一件有趣史实:在去世的前两年,马蒂斯决定将自己收藏的最珍贵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由此奠定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的馆藏核心。马蒂斯不但精心挑选了展品,还亲自参与美术馆展厅的规划,甚至精确到规定每件作品的具体摆放方式,马蒂斯美术馆因此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此次展览的标题旨在突出强调马蒂斯本人在展览策划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本次展览中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盖棺定论。

展览最后的特别章节“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现代绘画”梳理了马蒂斯的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他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马蒂斯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曾引发徐悲鸿和徐志摩之间的一场激烈论战。徐悲鸿推崇学院派的写实主义,192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他因美展上出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而拒绝参展,并在官方会刊《美展三日刊》第五期中刊文《惑》将马蒂斯、塞尚和博纳尔的作品批为“无耻之作”,认为这些艺术家庸俗浮躁且画技低劣。徐志摩则刊文反击,为现代主义画家辩护。这场论战之后也吸引了他人加入,是中国油画史上第一次公开的艺术观点论争。

乌戈·罗迪纳:为闪耀而燃烧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1日

展览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瑞士艺术家乌戈·罗迪纳(Ugo Rondinone)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个展共展出了四个系列的作品。位于二楼的影片《为闪耀而燃烧》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它的标题——同样也是本次展览的标题——取自艺术家已故伴侣约翰·焦尔诺(John Giorno)的诗歌“你定当为闪耀而燃烧”。这部作品由法国摩洛哥裔编舞师福阿德·布苏夫(Fouad Boussouf)编排,由多位打击乐手和舞者表演。六块巨型屏幕围合成一圈,视频中的篝火照亮了黑暗的展厅,站在屏幕之间,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庇护所。在激烈的鼓点下,男男女女激烈地舞动身体,仿佛进入了出神的状态,回应着那些有关浴火重生的神话传说。

三楼展厅展出了“马提塔克”组画和“马”系列雕塑。“马提塔克”组画共计16幅,该系列的题目取自纽约长岛的沿岸沙洲,那是罗迪纳目前的居住地。这些画作都使用了三种色彩表现地平线与太阳。依照次序来看,它们展现出了日落月升、时光流逝。而在展览地面散落摆放着14座不同蓝调的玻璃马,它们都以世界上不同的海洋命名。

在四楼露台,观众将看到7件来自“修女+修士”系列的雕塑。它们每件高达三米,雕塑原型来自天然石材,翻铸为青铜后表面又覆以高饱和色的涂料。这些雕塑最初的灵感源于被称为“土柱”的自然现象,即风化造成的柱状地貌。因此,它们看起来非常粗犷,只能看出大概的人类轮廓,但又流露出一种神圣庄严感。第八尊雕塑被放置在复星艺术中心的入口处,它比其他雕塑高一米,粉色与黄色的外表散发出乐观主义。

谭婧:旱梦滩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旱梦滩”是艺术家谭婧的首个机构个展。出生、成长于深圳的谭婧以创作实验性材料的雕塑、装置和影像知名。她的作品善于结合民俗学、生物学和对个人历史的研究。此次个展集结了谭婧近年创作的多个作品,它们以艺术家对祖父“阿雄”的追忆为出发点。1956年,阿雄离开泰国,前往中国定居。从深圳、潮汕、派潭到曼谷,谭婧跟随照片、档案的指引,探访祖父的生活轨迹,收集他的人生故事。在《地砖与花》中,谭婧调配香茅和箭叶橙等香料,制作出铺设于展览空间地面的绿色地砖,这些地砖是对祖父的致敬:自从泰国再移民回中国后,阿雄时常用这些香料或本土的相似品烹饪。地砖上散落的布料折花重现了泰国常见的街景,而地砖的纹理则来自岭南地区住宅常见的样式。观众被邀请踩踏这些地砖,某些地砖尤其易碎,踩碎地砖的动作本身也是帮助完成这件作品的一个环节,它暗示了记忆的脆弱和重访创伤的微妙张力,观众通过破坏来感受艺术家私密的内心世界。

在四频录像装置《热梦隅》中,影像被投射在如玻璃窗般的屏幕上。透过屏幕,观众将看到曼谷实地调研和采访阿雄旧识的录像。玻璃屏幕之间悬挂着由布料折花构成的“藤蔓”,这是另外一件作品《纪念品》。这些折花中的一部分由转印到特殊布料的泰语档案或广告纸制成,遇水会显示内容;另一些散发出泰国常见爽身粉的味道。某种程度来说,祖父阿雄是一代离散华人的缩影。谭婧用她的艺术创作告诉我们,记忆固然脆弱,历史易被篡改,但总有一些过去的吉光片羽能通过具身性经验顽固地留存下来。

(同期展出的还有“舒比吉·拉奥:这些石化的小径”。)

繁花——金宇澄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5日-2024年1月28日

展览地点:东一美术馆

1970年代,金宇澄在东北农场宿舍里发现了一本在工友之间暗传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建筑系钢笔画教程》,这本书成为了他的绘画启蒙书。但他真正绘画的起点是在为小说《繁花》配图时。这位作家表示,写作是有限度的,文字对一座房子的描述再详尽也不够直观,为此他必须为自己的小说创作一些插图,勾勒上海旧影。没想到自己的绘画才能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认可,于是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尺幅、题材、媒介到画法各异的绘画作品,开启了自己的画家生涯。

正在东一美术馆展出的“繁花——金宇澄绘画展”是金宇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次个人画展。展览精选了他近10年创作的12个系列、200余幅原作,包括“下乡生活”、“江南旧梦”、“沪上独白”、《繁花》插图手稿等。在绘画作品中,金宇澄在体现出自己对这座城市洞察的同时也施展了想象力,于是他笔下的老洋房、巨鹿路、外滩、黄浦江、静安寺都给人既亲切又新鲜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金宇澄的兴趣转移到灰调系列。这一系列尺幅较大的作品是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们流露出些许荒诞,暗示着某种戏剧性,但线条简洁,氛围静谧冷峻。

【北京】

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1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现代主义的展览有很多,但是在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携手带来的馆藏展中,你将拥有与此前完全不同的视角。本次展览挑选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保罗·塞尚、乔治·布拉克这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不以艺术家或画派作区分,而完全以时间为序,以此纵览6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创作相互激发的对话。

按照时间顺序,展览从对一众现代主义艺术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保罗·塞尚开篇,随后展出毕加索在各阶段创作的40余件作品。紧接着的是与毕加索亦敌亦友的亨利·马蒂斯,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其聚焦于人体研究的雕塑和炭笔作品,也有艺术生涯中后期的剪纸作品,对于刚刚看过于北京UCCA落幕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大展的观众来说,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理解马蒂斯所处的艺术语境。沿着时间线向前,观众将与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两件雕塑作品相遇,其干瘪消瘦的造型表达了二战后人类生存的疑虑与孤独感。

作为一场全球巡展,展览始于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和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后来来到上海UCCA edge,成为2023年夏季上海焦点展览。此次北京站展出之后,展览将于2024年秋巡展至最后一站——巴黎橘园美术馆。

薇薇安·卡库里个展:七步之阶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日-2024年2月3日

展览地点:户尔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东街D08-3

声音并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波动,当声音介入日常生活,它便成为人们的切身体验,并拥有了情感与社会政治的维度。艺术家薇薇安·卡库里(Vivian Caccuri)一直在开发装置、声音作品、表演、绘画和刺绣,研究声音如何使日常生活迷失方向,并由此激发出新的生活形式,成为改变社会的动力。

以声音为媒介,卡库里的作品创造了使日常体验混乱的情境,而在此次个展“七步之阶”中,艺术家的作品完全改造了户尔空间位于北京的场地,它们借鉴了迪·基里科绘画中的细长拱门,通过创建“无限拍摄舞台(infinity cove)”结构,消除了展览空间中的尖角与角落,使其具有广阔连续的感觉,如同沉溺在一段音乐中,给观众带来完全沉浸的体验。

薇薇安·卡库里出生于巴西圣保罗,现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生活和工作。2017 年,卡库里获得了“未来一代艺术奖”(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的提名,这是一个针对年轻艺术家的著名双年奖,她也因此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活动展览。除此之外,卡库里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撰写了她的第一本书《音乐就是我创造的东西》,该书在巴西出版,并于2013年获得了Funarte音乐评论产品奖。

肖恩·斯库利个展:陆光之壁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8日-2024年春季

展览地点:里森画廊

“创造一面墙,但不是一种粗暴的隔断。”这听上去好像不太可能,但艺术家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将其变为了现实。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陆光之壁”中,艺术家将带来近期创作的《光之壁》(Wall of Light) 与《陆线》(Landline)) 系列画作,以及两件由质感粗砺的石材构成的小型雕塑。

这些作品既追溯了爱尔兰和苏格兰乡村地区常见的干石墙和木墙,也强调界限的模糊,并重构了墙的本质。比如《陆线》系列作品通过铝板上油画颜料的层叠和交融,呈现出类似沉积岩层或地平线的色彩条带,暗指大地与天空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的交汇。雕塑作品《立方光塔》则使用了表面粗糙、形态不一的沙色石块,具有一种不规则的抽象质感。

肖恩·斯库利于1945年出生于都柏林,在伦敦南部长大。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斯库利以大型抽象绘画闻名,画面由垂直或水平的色带、嵌合的色块,及渐变色彩组成的几何形状构成,其作品也被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馆收藏。他擅长融合其他艺术家的影响,比如从美国抽象派的大师杰克逊·波洛克身上取得灵感,或从古希腊建筑得到启发,尽管斯库利的抽象作品尺幅偏大,却并不生硬,而是展露出精巧与温柔的质感。

挪威女性艺术家群展:冬,春夏秋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0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Lens Gallery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1号创1958园区4-12

挪威的冬季非常漫长,自10月开始至次年4月,长达半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持着与大地最简单的联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Lens Gallery于近日推出的群展正是来自五位挪威女性艺术家,她们的年龄横跨数十年,但都同样珍视那些看似平常的材质,以及编织、缝制、陶瓷、石膏和蛋彩绘画等创作方式,这也使她们的作品拥有了自然、宁静的特质。

出生于50年代的索尔维格·阿尔伯格喜欢用亚麻和棉等材质来解读世界,她从绘制色彩斑斓的图像开始,将其转化为纺织艺术,线条不再被局限于二维平面,而拥有了奇妙的空间感。古德维格·伯格·沃辛森擅长使用蛋彩技巧与木雕创作。2003年,由于要建造新房子,沃辛森童年常去的苹果园被拆毁了,为了回馈苹果园留下的宝藏,她使用旧木头和石膏、皮革制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另两位艺术家安·克里斯汀·艾纳森与莉莲·托伦同样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感兴趣,她们喜欢创造看上去能融入环境、不易被发现的雕塑和装置,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空间。最后一位艺术家海蒂·奥伊塞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制作旧挂毯的技艺,她的作品也类似于地毯,作品上布满了表面沉积物和磨损,由此引发观众对记忆与气味的联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以时间为线索,来一场现代主义漫步 | 11月沪京展览推荐

马蒂斯、乌戈·罗迪纳、离散华人、金宇澄、现代主义艺术、抽象绘画、声音与日常生活、挪威女艺术家……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林子人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马蒂斯的马蒂斯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4日-2024年2月18日

展览地点:UCCA Edge

结束在北京的首展后,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共同推出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巡展至上海。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此次展览在中国首次完整呈现这位现代主义艺术巨匠的艺术生涯,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种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呈现自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纸艺术,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与毕生探索轨迹。

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来自关于艺术家本人的一件有趣史实:在去世的前两年,马蒂斯决定将自己收藏的最珍贵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由此奠定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的馆藏核心。马蒂斯不但精心挑选了展品,还亲自参与美术馆展厅的规划,甚至精确到规定每件作品的具体摆放方式,马蒂斯美术馆因此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此次展览的标题旨在突出强调马蒂斯本人在展览策划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本次展览中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盖棺定论。

展览最后的特别章节“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现代绘画”梳理了马蒂斯的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他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马蒂斯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曾引发徐悲鸿和徐志摩之间的一场激烈论战。徐悲鸿推崇学院派的写实主义,1929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他因美展上出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而拒绝参展,并在官方会刊《美展三日刊》第五期中刊文《惑》将马蒂斯、塞尚和博纳尔的作品批为“无耻之作”,认为这些艺术家庸俗浮躁且画技低劣。徐志摩则刊文反击,为现代主义画家辩护。这场论战之后也吸引了他人加入,是中国油画史上第一次公开的艺术观点论争。

乌戈·罗迪纳:为闪耀而燃烧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1日

展览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瑞士艺术家乌戈·罗迪纳(Ugo Rondinone)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个展共展出了四个系列的作品。位于二楼的影片《为闪耀而燃烧》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它的标题——同样也是本次展览的标题——取自艺术家已故伴侣约翰·焦尔诺(John Giorno)的诗歌“你定当为闪耀而燃烧”。这部作品由法国摩洛哥裔编舞师福阿德·布苏夫(Fouad Boussouf)编排,由多位打击乐手和舞者表演。六块巨型屏幕围合成一圈,视频中的篝火照亮了黑暗的展厅,站在屏幕之间,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庇护所。在激烈的鼓点下,男男女女激烈地舞动身体,仿佛进入了出神的状态,回应着那些有关浴火重生的神话传说。

三楼展厅展出了“马提塔克”组画和“马”系列雕塑。“马提塔克”组画共计16幅,该系列的题目取自纽约长岛的沿岸沙洲,那是罗迪纳目前的居住地。这些画作都使用了三种色彩表现地平线与太阳。依照次序来看,它们展现出了日落月升、时光流逝。而在展览地面散落摆放着14座不同蓝调的玻璃马,它们都以世界上不同的海洋命名。

在四楼露台,观众将看到7件来自“修女+修士”系列的雕塑。它们每件高达三米,雕塑原型来自天然石材,翻铸为青铜后表面又覆以高饱和色的涂料。这些雕塑最初的灵感源于被称为“土柱”的自然现象,即风化造成的柱状地貌。因此,它们看起来非常粗犷,只能看出大概的人类轮廓,但又流露出一种神圣庄严感。第八尊雕塑被放置在复星艺术中心的入口处,它比其他雕塑高一米,粉色与黄色的外表散发出乐观主义。

谭婧:旱梦滩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旱梦滩”是艺术家谭婧的首个机构个展。出生、成长于深圳的谭婧以创作实验性材料的雕塑、装置和影像知名。她的作品善于结合民俗学、生物学和对个人历史的研究。此次个展集结了谭婧近年创作的多个作品,它们以艺术家对祖父“阿雄”的追忆为出发点。1956年,阿雄离开泰国,前往中国定居。从深圳、潮汕、派潭到曼谷,谭婧跟随照片、档案的指引,探访祖父的生活轨迹,收集他的人生故事。在《地砖与花》中,谭婧调配香茅和箭叶橙等香料,制作出铺设于展览空间地面的绿色地砖,这些地砖是对祖父的致敬:自从泰国再移民回中国后,阿雄时常用这些香料或本土的相似品烹饪。地砖上散落的布料折花重现了泰国常见的街景,而地砖的纹理则来自岭南地区住宅常见的样式。观众被邀请踩踏这些地砖,某些地砖尤其易碎,踩碎地砖的动作本身也是帮助完成这件作品的一个环节,它暗示了记忆的脆弱和重访创伤的微妙张力,观众通过破坏来感受艺术家私密的内心世界。

在四频录像装置《热梦隅》中,影像被投射在如玻璃窗般的屏幕上。透过屏幕,观众将看到曼谷实地调研和采访阿雄旧识的录像。玻璃屏幕之间悬挂着由布料折花构成的“藤蔓”,这是另外一件作品《纪念品》。这些折花中的一部分由转印到特殊布料的泰语档案或广告纸制成,遇水会显示内容;另一些散发出泰国常见爽身粉的味道。某种程度来说,祖父阿雄是一代离散华人的缩影。谭婧用她的艺术创作告诉我们,记忆固然脆弱,历史易被篡改,但总有一些过去的吉光片羽能通过具身性经验顽固地留存下来。

(同期展出的还有“舒比吉·拉奥:这些石化的小径”。)

繁花——金宇澄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5日-2024年1月28日

展览地点:东一美术馆

1970年代,金宇澄在东北农场宿舍里发现了一本在工友之间暗传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建筑系钢笔画教程》,这本书成为了他的绘画启蒙书。但他真正绘画的起点是在为小说《繁花》配图时。这位作家表示,写作是有限度的,文字对一座房子的描述再详尽也不够直观,为此他必须为自己的小说创作一些插图,勾勒上海旧影。没想到自己的绘画才能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认可,于是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从尺幅、题材、媒介到画法各异的绘画作品,开启了自己的画家生涯。

正在东一美术馆展出的“繁花——金宇澄绘画展”是金宇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次个人画展。展览精选了他近10年创作的12个系列、200余幅原作,包括“下乡生活”、“江南旧梦”、“沪上独白”、《繁花》插图手稿等。在绘画作品中,金宇澄在体现出自己对这座城市洞察的同时也施展了想象力,于是他笔下的老洋房、巨鹿路、外滩、黄浦江、静安寺都给人既亲切又新鲜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金宇澄的兴趣转移到灰调系列。这一系列尺幅较大的作品是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们流露出些许荒诞,暗示着某种戏剧性,但线条简洁,氛围静谧冷峻。

【北京】

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1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现代主义的展览有很多,但是在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携手带来的馆藏展中,你将拥有与此前完全不同的视角。本次展览挑选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克利、亨利·马蒂斯、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保罗·塞尚、乔治·布拉克这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不以艺术家或画派作区分,而完全以时间为序,以此纵览6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创作相互激发的对话。

按照时间顺序,展览从对一众现代主义艺术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保罗·塞尚开篇,随后展出毕加索在各阶段创作的40余件作品。紧接着的是与毕加索亦敌亦友的亨利·马蒂斯,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其聚焦于人体研究的雕塑和炭笔作品,也有艺术生涯中后期的剪纸作品,对于刚刚看过于北京UCCA落幕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大展的观众来说,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理解马蒂斯所处的艺术语境。沿着时间线向前,观众将与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两件雕塑作品相遇,其干瘪消瘦的造型表达了二战后人类生存的疑虑与孤独感。

作为一场全球巡展,展览始于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和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后来来到上海UCCA edge,成为2023年夏季上海焦点展览。此次北京站展出之后,展览将于2024年秋巡展至最后一站——巴黎橘园美术馆。

薇薇安·卡库里个展:七步之阶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日-2024年2月3日

展览地点:户尔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东街D08-3

声音并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波动,当声音介入日常生活,它便成为人们的切身体验,并拥有了情感与社会政治的维度。艺术家薇薇安·卡库里(Vivian Caccuri)一直在开发装置、声音作品、表演、绘画和刺绣,研究声音如何使日常生活迷失方向,并由此激发出新的生活形式,成为改变社会的动力。

以声音为媒介,卡库里的作品创造了使日常体验混乱的情境,而在此次个展“七步之阶”中,艺术家的作品完全改造了户尔空间位于北京的场地,它们借鉴了迪·基里科绘画中的细长拱门,通过创建“无限拍摄舞台(infinity cove)”结构,消除了展览空间中的尖角与角落,使其具有广阔连续的感觉,如同沉溺在一段音乐中,给观众带来完全沉浸的体验。

薇薇安·卡库里出生于巴西圣保罗,现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生活和工作。2017 年,卡库里获得了“未来一代艺术奖”(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的提名,这是一个针对年轻艺术家的著名双年奖,她也因此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活动展览。除此之外,卡库里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撰写了她的第一本书《音乐就是我创造的东西》,该书在巴西出版,并于2013年获得了Funarte音乐评论产品奖。

肖恩·斯库利个展:陆光之壁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8日-2024年春季

展览地点:里森画廊

“创造一面墙,但不是一种粗暴的隔断。”这听上去好像不太可能,但艺术家肖恩·斯库利 (Sean Scully) 将其变为了现实。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个展“陆光之壁”中,艺术家将带来近期创作的《光之壁》(Wall of Light) 与《陆线》(Landline)) 系列画作,以及两件由质感粗砺的石材构成的小型雕塑。

这些作品既追溯了爱尔兰和苏格兰乡村地区常见的干石墙和木墙,也强调界限的模糊,并重构了墙的本质。比如《陆线》系列作品通过铝板上油画颜料的层叠和交融,呈现出类似沉积岩层或地平线的色彩条带,暗指大地与天空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的交汇。雕塑作品《立方光塔》则使用了表面粗糙、形态不一的沙色石块,具有一种不规则的抽象质感。

肖恩·斯库利于1945年出生于都柏林,在伦敦南部长大。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斯库利以大型抽象绘画闻名,画面由垂直或水平的色带、嵌合的色块,及渐变色彩组成的几何形状构成,其作品也被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馆收藏。他擅长融合其他艺术家的影响,比如从美国抽象派的大师杰克逊·波洛克身上取得灵感,或从古希腊建筑得到启发,尽管斯库利的抽象作品尺幅偏大,却并不生硬,而是展露出精巧与温柔的质感。

挪威女性艺术家群展:冬,春夏秋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10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Lens Gallery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1号创1958园区4-12

挪威的冬季非常漫长,自10月开始至次年4月,长达半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持着与大地最简单的联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Lens Gallery于近日推出的群展正是来自五位挪威女性艺术家,她们的年龄横跨数十年,但都同样珍视那些看似平常的材质,以及编织、缝制、陶瓷、石膏和蛋彩绘画等创作方式,这也使她们的作品拥有了自然、宁静的特质。

出生于50年代的索尔维格·阿尔伯格喜欢用亚麻和棉等材质来解读世界,她从绘制色彩斑斓的图像开始,将其转化为纺织艺术,线条不再被局限于二维平面,而拥有了奇妙的空间感。古德维格·伯格·沃辛森擅长使用蛋彩技巧与木雕创作。2003年,由于要建造新房子,沃辛森童年常去的苹果园被拆毁了,为了回馈苹果园留下的宝藏,她使用旧木头和石膏、皮革制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另两位艺术家安·克里斯汀·艾纳森与莉莲·托伦同样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感兴趣,她们喜欢创造看上去能融入环境、不易被发现的雕塑和装置,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空间。最后一位艺术家海蒂·奥伊塞斯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制作旧挂毯的技艺,她的作品也类似于地毯,作品上布满了表面沉积物和磨损,由此引发观众对记忆与气味的联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