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6年魅族大玩机海战术,2017年该何去何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6年魅族大玩机海战术,2017年该何去何从?

2017年魅族当务之急仍是进一步提升销量,魅蓝无疑扮演重要角色,必须避免重蹈2016年产品线混乱且与MX系列左右互搏的覆辙。

文|龚进辉

2015年,魅族发布6款手机,邓紫棋、张震岳等明星成为发布会的表演嘉宾,在手机行业增速只有2.5%的情况下,出货量暴涨350%达到2000万台;2016年,魅族发布手机数量翻番,SNH48、许巍等明星现身发布会,在手机行业增长近乎停滞的情况下,出货量实现小幅上涨(官方未公布销量是否达到预期的2500万台)。

或许你会好奇,同样的行业大环境和娱乐营销策略,为何2016年玩机海战术更疯狂的魅族,销量没有实现爆炸式增长?答案显而易见,一方面,手机厂商标榜出货量增势喜人,等于间接承认出货量基数低,对于从小而美转向大众路线的魅族而言,2000万台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由于任何厂商不可能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基数不低的魅族也不例外,加上用户需求疲软时,厂商仅通过机海战术很难再刺激手机消费。

另一方面,即便2016年魅族想延续2015年的强劲增长势头,自身实力受限成为阻碍其扩张的最大绊脚石。2015年2月,魅族获得来自阿里和海通开元基金的首轮战略融资6.5亿美元,尽管去年净亏损10.38亿元,其仍有充足的资金支撑2016年扩张,加快产品研发和线下渠道建设势在必行,这对供应链管理和线下经营提出更高要求。不过,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不是完全靠资金就能解决,线下渠道建设、经营步入正轨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招聘更多人才,而且需要时间摸索。

同时,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尽管魅族市场营销团队在2015年近乎翻番,走向成熟化运作,但其利用明星影响力和明星粉丝的口碑传播进行品牌传播的策略,已使公众陷入审美疲劳,加上陈粒、金玟岐这种不知名的明星对新品宣传的拉升效果有限,导致2016年魅族娱乐营销表现疲软。一言以蔽之,目前魅族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高出货量带来的层层考验。

尽管出货量增速回归正常水平,但魅族在2016年仍给外界带来惊喜,最具震撼效应的非实现盈利莫属。去年上半年魅族净亏损3.04亿元,5个月后,魅族总裁白永祥在PRO 6 Plus和魅蓝X发布会上宣布,尽管2016年面临众多挑战,但魅族“敢改变、能改变”,已成功实现盈利。

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魅族的新品不仅填平上半年亏损,而且创造额外利润,主要来自硬件和增值服务。尽管魅族宣称增值服务和运营进展顺利,软件与互联网相关增值收入已占魅族利润的较大份额,但考虑到魅族互娱去年4月才成立,而且魅族副总裁杨颜曾表示短期内只代理游戏进行平台化运营,没有研发游戏的计划,很难保证新业务马上实现盈利。

所以,我认为魅族互娱贡献收入只占一小部分,真正支撑魅族走向盈利的最大功臣是硬件收入。据悉,7月至11月底,魅族先后发布MX6、魅蓝E、魅蓝U10/U20、魅蓝Max、魅蓝5、Pro 6S,售价分别为1799元起、1299元、999元起/1099元起、1699元、699元起、2699元。

从发布时间和售价来看,我大胆猜测,MX6、魅蓝E、魅蓝Max、Pro 6S四款手机可能是贡献利润的生力军,这些经受过市场检验的产品理应在2017年保留。众所周知,魅族已确定中低端的魅蓝系列、中端旗舰MX系列、中高端Pro系列三条产品线,覆盖不同阶层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但2016年魅族为冲销量而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让人大跌眼镜。

魅族副总裁李楠也承认魅族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如2015年,不够聚焦,并表示魅族上下已意识到这一问题,2017年将扭转局面。不过,从网上曝光的2017年魅族产品线路图来看,除了MX6、Pro 6S的迭代产品MX7、Pro 7和2年畅销2000万台的魅蓝Note系列新品,并未出现魅蓝E、魅蓝Max升级版的身影,相反搭载联发科P25芯片的新面孔魅蓝S将亮相。

对于不推出魅蓝E、魅蓝Max升级版,我猜测魅族此举是吸取魅蓝Max与售价相近的MX6左右互搏的教训,进一步明确MX、魅蓝两个系列的定位,尽可能避免价格交叉影响各自抢占市场。

尽管2017年魅族产品线路图并未得到魅族官方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2017年魅族发布新品的数量将与2015年基本持平,依然是贡献利润的Pro系列和MX系列走精品路线,冲销量的魅蓝系列广泛布局,只不过没有2016年疯狂。同时,曾被魅族创始人黄章诟病的Pro 6与MX6外观雷同,2017年两个系列将采取不同的设计语言,以达到产品区隔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魅族在产品线布局、借势营销上处处紧跟宿敌小米,但其与小米仍存在两大显著差别:一、线下是魅族销售的主营阵地(线上线下3:7),早在2014年春节巨变之前,销售MP3起家的魅族已布局线下渠道,2015年依托阿里输血,魅族销售渠道扩张迅速,截至2015年11月,魅族专卖店已达2000家,形象渠道店超过15400家。

去年10月,知名手机分销商天音控股2亿元注资魅族,有利于全面提升魅族销量。不得不说,当线下成为手机厂商主战场后,魅族与天音控股探索“厂商一体化”模式是明智之举,既强化线下实力,又获得资金支持,与2016年小米从0开始探索线下形成鲜明对比,其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线下渗透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魅族更偏爱三星而非高通,2016年魅族一直被用户诟病为“万能的联发科”,其对联发科的钟爱甚至超过小米,Pro 6因使用曦力X25芯片而屡被友商吊打和用户吐槽,直到搭载三星Exynos 8890芯片的Pro 6 Plus发布才“一雪前耻”,与三星年度旗舰Galaxy S7所用芯片如出一辙。

事实上,魅族对三星芯片情有独钟由来已久,MX系列一直是Exynos系列的忠实客户,反映出魅族与三星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等同于高通之于小米。不过,这并不代表魅族与高通没有交集。去年6月,魅族打算在美国、德国、法国开展业务,高通在中国和两个国家起诉魅族侵犯知识产权,在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厂商与高通达成专利授权协议的大背景下,外界一致认为魅族与高通和解只是时间问题,尽管其百般辩解并采取拖延战术。

终于在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魅族同意支付专利许可费以结束在三个国家的法律纠纷,为这场持续近半年的知识产权之争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计划2017年底推出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鉴于高通芯片主打高端市场且魅族与联发科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合作热络,高通芯片可能用于MX系列或Pro系列。这意味着,魅族需要花更多心思谨慎处理与三星、高通的关系。

整体来看,我认为2017年魅族当务之急仍是进一步提升销量,魅蓝无疑扮演重要角色,必须避免重蹈2016年产品线混乱且与MX系列左右互搏的覆辙。面向中高端市场的MX系列和Pro系列不仅继续实现硬件创收,而且承载发力增值服务规模化营收的重要使命,提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因为其用户消费能力和付费意愿比魅蓝用户更高,并调整已有的娱乐营销策略,走主流代言人路线也未尝不可。

同时,Pro系列应该推出比肩小米MIX、荣耀Magic的杀手级产品,加速塑造高端品牌想象,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并依托与高通和解扫除专利障碍,加速落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等价值市场,创造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产品、品牌和渠道三者齐发力,共同推动魅族盈利水平步入新的台阶,争取早日达到上市的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魅族

4.2k
  • 集合全国三分之一的AI人才,上海凭什么?
  • 星纪魅族高管回应新机外观争议:最终灵感源于藻井,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6年魅族大玩机海战术,2017年该何去何从?

2017年魅族当务之急仍是进一步提升销量,魅蓝无疑扮演重要角色,必须避免重蹈2016年产品线混乱且与MX系列左右互搏的覆辙。

文|龚进辉

2015年,魅族发布6款手机,邓紫棋、张震岳等明星成为发布会的表演嘉宾,在手机行业增速只有2.5%的情况下,出货量暴涨350%达到2000万台;2016年,魅族发布手机数量翻番,SNH48、许巍等明星现身发布会,在手机行业增长近乎停滞的情况下,出货量实现小幅上涨(官方未公布销量是否达到预期的2500万台)。

或许你会好奇,同样的行业大环境和娱乐营销策略,为何2016年玩机海战术更疯狂的魅族,销量没有实现爆炸式增长?答案显而易见,一方面,手机厂商标榜出货量增势喜人,等于间接承认出货量基数低,对于从小而美转向大众路线的魅族而言,2000万台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由于任何厂商不可能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基数不低的魅族也不例外,加上用户需求疲软时,厂商仅通过机海战术很难再刺激手机消费。

另一方面,即便2016年魅族想延续2015年的强劲增长势头,自身实力受限成为阻碍其扩张的最大绊脚石。2015年2月,魅族获得来自阿里和海通开元基金的首轮战略融资6.5亿美元,尽管去年净亏损10.38亿元,其仍有充足的资金支撑2016年扩张,加快产品研发和线下渠道建设势在必行,这对供应链管理和线下经营提出更高要求。不过,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不是完全靠资金就能解决,线下渠道建设、经营步入正轨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招聘更多人才,而且需要时间摸索。

同时,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尽管魅族市场营销团队在2015年近乎翻番,走向成熟化运作,但其利用明星影响力和明星粉丝的口碑传播进行品牌传播的策略,已使公众陷入审美疲劳,加上陈粒、金玟岐这种不知名的明星对新品宣传的拉升效果有限,导致2016年魅族娱乐营销表现疲软。一言以蔽之,目前魅族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高出货量带来的层层考验。

尽管出货量增速回归正常水平,但魅族在2016年仍给外界带来惊喜,最具震撼效应的非实现盈利莫属。去年上半年魅族净亏损3.04亿元,5个月后,魅族总裁白永祥在PRO 6 Plus和魅蓝X发布会上宣布,尽管2016年面临众多挑战,但魅族“敢改变、能改变”,已成功实现盈利。

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魅族的新品不仅填平上半年亏损,而且创造额外利润,主要来自硬件和增值服务。尽管魅族宣称增值服务和运营进展顺利,软件与互联网相关增值收入已占魅族利润的较大份额,但考虑到魅族互娱去年4月才成立,而且魅族副总裁杨颜曾表示短期内只代理游戏进行平台化运营,没有研发游戏的计划,很难保证新业务马上实现盈利。

所以,我认为魅族互娱贡献收入只占一小部分,真正支撑魅族走向盈利的最大功臣是硬件收入。据悉,7月至11月底,魅族先后发布MX6、魅蓝E、魅蓝U10/U20、魅蓝Max、魅蓝5、Pro 6S,售价分别为1799元起、1299元、999元起/1099元起、1699元、699元起、2699元。

从发布时间和售价来看,我大胆猜测,MX6、魅蓝E、魅蓝Max、Pro 6S四款手机可能是贡献利润的生力军,这些经受过市场检验的产品理应在2017年保留。众所周知,魅族已确定中低端的魅蓝系列、中端旗舰MX系列、中高端Pro系列三条产品线,覆盖不同阶层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但2016年魅族为冲销量而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让人大跌眼镜。

魅族副总裁李楠也承认魅族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如2015年,不够聚焦,并表示魅族上下已意识到这一问题,2017年将扭转局面。不过,从网上曝光的2017年魅族产品线路图来看,除了MX6、Pro 6S的迭代产品MX7、Pro 7和2年畅销2000万台的魅蓝Note系列新品,并未出现魅蓝E、魅蓝Max升级版的身影,相反搭载联发科P25芯片的新面孔魅蓝S将亮相。

对于不推出魅蓝E、魅蓝Max升级版,我猜测魅族此举是吸取魅蓝Max与售价相近的MX6左右互搏的教训,进一步明确MX、魅蓝两个系列的定位,尽可能避免价格交叉影响各自抢占市场。

尽管2017年魅族产品线路图并未得到魅族官方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2017年魅族发布新品的数量将与2015年基本持平,依然是贡献利润的Pro系列和MX系列走精品路线,冲销量的魅蓝系列广泛布局,只不过没有2016年疯狂。同时,曾被魅族创始人黄章诟病的Pro 6与MX6外观雷同,2017年两个系列将采取不同的设计语言,以达到产品区隔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魅族在产品线布局、借势营销上处处紧跟宿敌小米,但其与小米仍存在两大显著差别:一、线下是魅族销售的主营阵地(线上线下3:7),早在2014年春节巨变之前,销售MP3起家的魅族已布局线下渠道,2015年依托阿里输血,魅族销售渠道扩张迅速,截至2015年11月,魅族专卖店已达2000家,形象渠道店超过15400家。

去年10月,知名手机分销商天音控股2亿元注资魅族,有利于全面提升魅族销量。不得不说,当线下成为手机厂商主战场后,魅族与天音控股探索“厂商一体化”模式是明智之举,既强化线下实力,又获得资金支持,与2016年小米从0开始探索线下形成鲜明对比,其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线下渗透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魅族更偏爱三星而非高通,2016年魅族一直被用户诟病为“万能的联发科”,其对联发科的钟爱甚至超过小米,Pro 6因使用曦力X25芯片而屡被友商吊打和用户吐槽,直到搭载三星Exynos 8890芯片的Pro 6 Plus发布才“一雪前耻”,与三星年度旗舰Galaxy S7所用芯片如出一辙。

事实上,魅族对三星芯片情有独钟由来已久,MX系列一直是Exynos系列的忠实客户,反映出魅族与三星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等同于高通之于小米。不过,这并不代表魅族与高通没有交集。去年6月,魅族打算在美国、德国、法国开展业务,高通在中国和两个国家起诉魅族侵犯知识产权,在中国所有主流手机厂商与高通达成专利授权协议的大背景下,外界一致认为魅族与高通和解只是时间问题,尽管其百般辩解并采取拖延战术。

终于在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魅族同意支付专利许可费以结束在三个国家的法律纠纷,为这场持续近半年的知识产权之争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计划2017年底推出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鉴于高通芯片主打高端市场且魅族与联发科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合作热络,高通芯片可能用于MX系列或Pro系列。这意味着,魅族需要花更多心思谨慎处理与三星、高通的关系。

整体来看,我认为2017年魅族当务之急仍是进一步提升销量,魅蓝无疑扮演重要角色,必须避免重蹈2016年产品线混乱且与MX系列左右互搏的覆辙。面向中高端市场的MX系列和Pro系列不仅继续实现硬件创收,而且承载发力增值服务规模化营收的重要使命,提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因为其用户消费能力和付费意愿比魅蓝用户更高,并调整已有的娱乐营销策略,走主流代言人路线也未尝不可。

同时,Pro系列应该推出比肩小米MIX、荣耀Magic的杀手级产品,加速塑造高端品牌想象,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并依托与高通和解扫除专利障碍,加速落地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等价值市场,创造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产品、品牌和渠道三者齐发力,共同推动魅族盈利水平步入新的台阶,争取早日达到上市的条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