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评中国汽车2016十大新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评中国汽车2016十大新闻

 2016年悄然走过,这一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年,也是中国汽车电动化的转折年。 2016年,从新能源骗补风波到补贴新政出台,从大众牵手江淮到奥迪经销商“逼宫&rdqu

 

2016年悄然走过,这一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年,也是中国汽车电动化的转折年。 

2016年,从新能源骗补风波到补贴新政出台,从大众牵手江淮到奥迪经销商“逼宫”大戏,从乐视汽车危机到七家新创造车公司获批,从吉利推出全新高端品牌到自主品牌集体崛起,这是变革的一年、动荡的一年,汽车企业站在通往未来十字路口,激浊扬清,奋力前行。

2016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一幕幕大戏,可谓纷繁万象,智库君精挑细选,从中选出了20幕大戏,经由智库专家的评选,2016年十大新闻事件从中脱颖而出。  

回顾是为更好地前行,2017的大幕已经开启。“智评”2016、展望2017,以史为镜,三省吾身。

    

TOP 1 自主品牌集体高端化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0月,吉利在德国发布了吉利集团旗下的第四个汽车品牌,LYNK&CO,定位中高端。11月,长城汽车也发布了其全新的高端品牌“WEY”,中文名为“魏派”,主打价格区间为15到20万元。另一方面,部分自主品牌则走了另外一条路。2016年10月底,广汽传祺旗下起售价高达16.38万元的GS8上市,长安中大型SUV车型CS95则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

 

在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不论是推出高端品牌还是发布高端车型,部分自主品牌车型的价格正在逐渐向合资品牌靠拢,正面向对手发起挑战。

 

【智评】

安庆衡

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竞争力水平提升,部分品牌实现高端化,吉利和长城宣布了新的高端品牌,但目前成功的高端化,我认为是吉利的博越、博瑞和广汽的传祺。

 

陈文凯

中国市场上,汽车这个大众消费品终于也开始跨越“自主品牌即弱势品牌”的分水岭,逐步迈向到“中外品牌平分秋色”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消费心理的变化,优秀的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未来三年获突破性发展,一举成为市场领先者。

 

林雷

SUV高端化,也许是自主品牌目前可见的唯一的高端化路径。

 

梅松林

自主品牌的崛起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20年努力的结果,自主品牌终于进入主流市场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向合资品牌挑战。

 

王秉刚

自主品牌走高端化是个利好的消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目前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未来车企不得不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然而消费趋势则是汽车更大品质更高,导致车企陷入两难的选择,将来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专家A

从2001年开始市场向上,经过15年时间的积累,厚积薄发,自主品牌有了本钱和底气,这是新趋势,值得重视。

 

TOP 2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推荐指数:★★★★★

 

 

事件一:新能源车企骗补风波

 

2016年1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核查范围将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公开曝光苏州吉姆西等5家涉及骗补的车企。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对涉事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对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处罚。

 

事件二:补贴新政出台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将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其它相关规定继续按《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执行。

 

对比发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最新方案从提高补贴准入门槛、完善补贴标准和机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建立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监管体系等方面,调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智评】

徐向阳:

2016年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了,从年初开始,一直到年末,贯彻始终,并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补贴政策不具备可持续性,企业的出发点必须是真心实意地去开发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在补贴推出后,使自己的产品依然具有竞争力。

 

安庆衡

关键是补贴退坡之后怎么办,新能源汽车是靠补贴发展还是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水平发展?

 

陈文凯

政策助力推动新技术加速应用本没错,用力过猛就会衍生出新问题,适时纠偏也未晚,期待新能源汽车发展更理性健康。

 

张君毅

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是打开市场的好事,表达了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但是过度的补贴打破了原有的公平竞争,我更期待的是,补贴不断退坡,企业靠争取消费者、靠自己的产品能力获得成功。

 

专家B

积分政策是骗补导致的结果,但是2018年起实施的积分政策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只给企业一年准备的时间,这是不负责任的,打乱了企业的节奏,可能会引起逆反,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产品的周期,至少要准备三年。

 

TOP 3 奥迪上汽欲合资 经销商集体“造反”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1月11日,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签署了《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

 

由于签约前消息已经走漏,2016年11月11日,奥迪经销商成立联会,并向奥迪中国发函询问奥迪与上汽大众合资后的渠道相关事宜,并提出合资后对目前的奥迪经销商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经过几轮协商未果,奥迪经销商以拒绝提车进行“逼宫”。最终在2016年12月前,奥迪方面妥协,表示推迟合资谈判2017年,并将引入一汽奥迪及现有经销商作为谈判方,参与合资谈判。

 

【智评】

王秉刚

以往此类事件比较多,建议上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上海是人才高度聚集的地方,但是偏偏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做得比较差,对比其他自主品牌车企,上汽依旧需要加强在自主品牌方面的投入。

 

夏治冰

商家跟厂家叫板不少,奥迪、福特、起亚、大众……等这已经不是孤例。汽车产业如想进一步发展,厂家到了调整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心理定位及落实到行动中去的时期了。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庆衡

是大新闻,奥迪和上汽只是签署谅解备忘录,到底能不能实现还有待观察,经销商造反不是最主要的。

 

专家B

这个事情很重要,它是一个产业政策、反腐问题、国企问题、经销商与厂家关系等的综合事件,很多媒体的报道有误区,不够专业,本来奥迪与经销商政策、战略没有任何关系,是一汽-大众奥迪与经销商之间的问题,去年一汽-大众奥迪为了高利润而压榨经销商,造成双方矛盾,而奥迪作为10%股比的小股东却成为了“替罪羊”,这也从侧面表明厂商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TOP 4 小排量车购置税新政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2月15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至此,明年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执行终成定局。购置税减半政策有效推动了今年车市增长,1~11月,我国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562.8万辆,同比增长22.5%。

 

【智评】

专家B:

对汽车市场影响非常大,现在有一种争议就是压根就不该出台购置税减半政策,完全是人为的干预市场,造成现在退也退不下去,一退就影响车市的情况。企业拿到国家补贴后发布的价格,消费者就死认这个价格,一旦价格回调,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低价车消费者会产生重大影响,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不是一件好事,此外,这个政策变动较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节奏,因为有的时候市场的需求就是不行的,这个时候你不要“救”它,不要靠刺激,要让企业自己想办法,而年底出台的7.5%的政策又是对市场的一种扰乱。

 

安庆衡

从5%到7.5%,其实只是数的改变,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专家A

购置税对汽车行业有影响,说明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引导汽车产业向低碳发展,也是引导汽车产业走向小型化的一个重要引导政策。

 

TOP 5 七家新创电动车汽车公司陆续获批

推荐指数:★★

 

【简介】

截至2016年12月,已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西江铃7家企业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在新能源汽车热的同时,传统燃油车企业审批收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精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以深化改革更大释放市场活力,提出对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智评】

王秉刚:

国家实施政策之后,车企初衷不太一致,如北汽、奇瑞、江铃利用此次机会将新能源汽车独立出来。然而,此次政策制定目的一是引进“鲶鱼”,搅动已有的格局,二是给予更多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机会,如长江、长城华冠、敏安、万向的获批体现政策的目的。

 

安庆衡:

7家企业可不都是新创公司,像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并不是新创企业,他们不应该一起批,单独弄资质、法人,提高自身身价,为自己上市提供更多本钱。

 

陈文凯

为降低新兴行业政策壁垒叫好,但行业的竞争壁垒会提高,一哄而上后撕掉一片的情况不可避免。

 

TOP 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出台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0月26日,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路线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路线图框架由“1+7”组成,即一个总报告加七个分报告,包括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等技术路线图。它描绘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明晰了产业发展路径。

 

【智评】

专家A:

汽车工程界第一次全面描绘未来10-15年发展目标、路径和核心技术,引导产业向制造强国方向走下去,具有引导作用。

 

安庆衡:

这个路线图大家都比较重视,欧阳明高做了一个报告,但距离实施还有一定过程,几百个专家做了2年,也是不容易。

 

TOP 7  网约车新规出台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日,交通部等七部委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获合法身份;8月1日,交通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逐一明确网约车运营平台、车辆及驾驶员服务规范。

 

【智评】

陈文凯

加上互联网共享经济外衣,黑车合法化升级了,但兼顾了各方利益,也兼顾了创新和务实,算是折衷方案。

 

林雷

虽然给予了合法地位,但限制的作用更加明显,更加强力。

 

徐向阳

网约车新规出台,为网约车打开了一扇窗户,却近乎关上了大门,既得利益者最终战胜了互联网企业创新。

 

TOP 8 平安集团控股汽车之家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6月25日,随着平安与澳大利亚电信顺利完成汽车之家的股份交割,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的股权,正式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6月27日,中国平安立即派出陆敏担任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康雁为公司总经理。

 

【智评】

林雷

创业者向资本家低头的又一例证。

 

陈文凯

汽车服务业,车主流量入口太重要了!

 

TOP 9 江淮大众签署《合作合资谅解备忘录》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9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在德国签订《合作合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此前,中国规定,一家国外品牌在中国最多只能与两家中国企业合资造车。然而,随着江淮大众的联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1+2”的合资模式或许由此改变。

 

【智评】

林雷

体现了政府推动电动车战略的决心。

 

安庆衡

这是新的尝试。

 

TOP 10 乐视造车危机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1月,乐视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乐视拖欠供货商上百亿元货款、资金链即将断裂等,开始使用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等方式筹集现金流。乐视缺钱一直是市场担忧的,而今乐视资金链的断裂又一次把它推向了破产的边缘。此次乐视被爆欠供应商巨额款,波及到相关供应链厂商股价,自从11月2日至7日,短短四个交易日,让乐视市值蒸发128亿元,尽管巨额欠款乐视给予否认,但也未透露拖欠供应商的具体金额,虽然声称对造谣生事将采取法律措施,甚至刑事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也未让市场停止猜疑。

【智评】

安庆衡

他们自己不承认。

林雷

充分说明造车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奥迪

4.4k
  • 一周新车盘点 | 仰望U9赛道版首秀 上汽奥迪E5 Sportback正式上市
  • 奥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钟订单达10153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评中国汽车2016十大新闻

 2016年悄然走过,这一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年,也是中国汽车电动化的转折年。 2016年,从新能源骗补风波到补贴新政出台,从大众牵手江淮到奥迪经销商“逼宫&rdqu

 

2016年悄然走过,这一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年,也是中国汽车电动化的转折年。 

2016年,从新能源骗补风波到补贴新政出台,从大众牵手江淮到奥迪经销商“逼宫”大戏,从乐视汽车危机到七家新创造车公司获批,从吉利推出全新高端品牌到自主品牌集体崛起,这是变革的一年、动荡的一年,汽车企业站在通往未来十字路口,激浊扬清,奋力前行。

2016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一幕幕大戏,可谓纷繁万象,智库君精挑细选,从中选出了20幕大戏,经由智库专家的评选,2016年十大新闻事件从中脱颖而出。  

回顾是为更好地前行,2017的大幕已经开启。“智评”2016、展望2017,以史为镜,三省吾身。

    

TOP 1 自主品牌集体高端化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0月,吉利在德国发布了吉利集团旗下的第四个汽车品牌,LYNK&CO,定位中高端。11月,长城汽车也发布了其全新的高端品牌“WEY”,中文名为“魏派”,主打价格区间为15到20万元。另一方面,部分自主品牌则走了另外一条路。2016年10月底,广汽传祺旗下起售价高达16.38万元的GS8上市,长安中大型SUV车型CS95则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

 

在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不论是推出高端品牌还是发布高端车型,部分自主品牌车型的价格正在逐渐向合资品牌靠拢,正面向对手发起挑战。

 

【智评】

安庆衡

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竞争力水平提升,部分品牌实现高端化,吉利和长城宣布了新的高端品牌,但目前成功的高端化,我认为是吉利的博越、博瑞和广汽的传祺。

 

陈文凯

中国市场上,汽车这个大众消费品终于也开始跨越“自主品牌即弱势品牌”的分水岭,逐步迈向到“中外品牌平分秋色”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消费心理的变化,优秀的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未来三年获突破性发展,一举成为市场领先者。

 

林雷

SUV高端化,也许是自主品牌目前可见的唯一的高端化路径。

 

梅松林

自主品牌的崛起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20年努力的结果,自主品牌终于进入主流市场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向合资品牌挑战。

 

王秉刚

自主品牌走高端化是个利好的消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目前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未来车企不得不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然而消费趋势则是汽车更大品质更高,导致车企陷入两难的选择,将来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专家A

从2001年开始市场向上,经过15年时间的积累,厚积薄发,自主品牌有了本钱和底气,这是新趋势,值得重视。

 

TOP 2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推荐指数:★★★★★

 

 

事件一:新能源车企骗补风波

 

2016年1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核查范围将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公开曝光苏州吉姆西等5家涉及骗补的车企。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对涉事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对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处罚。

 

事件二:补贴新政出台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将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其它相关规定继续按《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执行。

 

对比发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最新方案从提高补贴准入门槛、完善补贴标准和机制、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建立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监管体系等方面,调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智评】

徐向阳:

2016年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了,从年初开始,一直到年末,贯彻始终,并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补贴政策不具备可持续性,企业的出发点必须是真心实意地去开发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在补贴推出后,使自己的产品依然具有竞争力。

 

安庆衡

关键是补贴退坡之后怎么办,新能源汽车是靠补贴发展还是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水平发展?

 

陈文凯

政策助力推动新技术加速应用本没错,用力过猛就会衍生出新问题,适时纠偏也未晚,期待新能源汽车发展更理性健康。

 

张君毅

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是打开市场的好事,表达了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但是过度的补贴打破了原有的公平竞争,我更期待的是,补贴不断退坡,企业靠争取消费者、靠自己的产品能力获得成功。

 

专家B

积分政策是骗补导致的结果,但是2018年起实施的积分政策引起了很大的反应,只给企业一年准备的时间,这是不负责任的,打乱了企业的节奏,可能会引起逆反,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产品的周期,至少要准备三年。

 

TOP 3 奥迪上汽欲合资 经销商集体“造反”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1月11日,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签署了《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

 

由于签约前消息已经走漏,2016年11月11日,奥迪经销商成立联会,并向奥迪中国发函询问奥迪与上汽大众合资后的渠道相关事宜,并提出合资后对目前的奥迪经销商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经过几轮协商未果,奥迪经销商以拒绝提车进行“逼宫”。最终在2016年12月前,奥迪方面妥协,表示推迟合资谈判2017年,并将引入一汽奥迪及现有经销商作为谈判方,参与合资谈判。

 

【智评】

王秉刚

以往此类事件比较多,建议上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上海是人才高度聚集的地方,但是偏偏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做得比较差,对比其他自主品牌车企,上汽依旧需要加强在自主品牌方面的投入。

 

夏治冰

商家跟厂家叫板不少,奥迪、福特、起亚、大众……等这已经不是孤例。汽车产业如想进一步发展,厂家到了调整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心理定位及落实到行动中去的时期了。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庆衡

是大新闻,奥迪和上汽只是签署谅解备忘录,到底能不能实现还有待观察,经销商造反不是最主要的。

 

专家B

这个事情很重要,它是一个产业政策、反腐问题、国企问题、经销商与厂家关系等的综合事件,很多媒体的报道有误区,不够专业,本来奥迪与经销商政策、战略没有任何关系,是一汽-大众奥迪与经销商之间的问题,去年一汽-大众奥迪为了高利润而压榨经销商,造成双方矛盾,而奥迪作为10%股比的小股东却成为了“替罪羊”,这也从侧面表明厂商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TOP 4 小排量车购置税新政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2月15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减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至此,明年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执行终成定局。购置税减半政策有效推动了今年车市增长,1~11月,我国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562.8万辆,同比增长22.5%。

 

【智评】

专家B:

对汽车市场影响非常大,现在有一种争议就是压根就不该出台购置税减半政策,完全是人为的干预市场,造成现在退也退不下去,一退就影响车市的情况。企业拿到国家补贴后发布的价格,消费者就死认这个价格,一旦价格回调,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低价车消费者会产生重大影响,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不是一件好事,此外,这个政策变动较大,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节奏,因为有的时候市场的需求就是不行的,这个时候你不要“救”它,不要靠刺激,要让企业自己想办法,而年底出台的7.5%的政策又是对市场的一种扰乱。

 

安庆衡

从5%到7.5%,其实只是数的改变,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专家A

购置税对汽车行业有影响,说明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引导汽车产业向低碳发展,也是引导汽车产业走向小型化的一个重要引导政策。

 

TOP 5 七家新创电动车汽车公司陆续获批

推荐指数:★★

 

【简介】

截至2016年12月,已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西江铃7家企业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在新能源汽车热的同时,传统燃油车企业审批收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精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以深化改革更大释放市场活力,提出对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智评】

王秉刚:

国家实施政策之后,车企初衷不太一致,如北汽、奇瑞、江铃利用此次机会将新能源汽车独立出来。然而,此次政策制定目的一是引进“鲶鱼”,搅动已有的格局,二是给予更多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机会,如长江、长城华冠、敏安、万向的获批体现政策的目的。

 

安庆衡:

7家企业可不都是新创公司,像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并不是新创企业,他们不应该一起批,单独弄资质、法人,提高自身身价,为自己上市提供更多本钱。

 

陈文凯

为降低新兴行业政策壁垒叫好,但行业的竞争壁垒会提高,一哄而上后撕掉一片的情况不可避免。

 

TOP 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出台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0月26日,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路线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路线图框架由“1+7”组成,即一个总报告加七个分报告,包括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等技术路线图。它描绘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明晰了产业发展路径。

 

【智评】

专家A:

汽车工程界第一次全面描绘未来10-15年发展目标、路径和核心技术,引导产业向制造强国方向走下去,具有引导作用。

 

安庆衡:

这个路线图大家都比较重视,欧阳明高做了一个报告,但距离实施还有一定过程,几百个专家做了2年,也是不容易。

 

TOP 7  网约车新规出台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日,交通部等七部委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获合法身份;8月1日,交通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逐一明确网约车运营平台、车辆及驾驶员服务规范。

 

【智评】

陈文凯

加上互联网共享经济外衣,黑车合法化升级了,但兼顾了各方利益,也兼顾了创新和务实,算是折衷方案。

 

林雷

虽然给予了合法地位,但限制的作用更加明显,更加强力。

 

徐向阳

网约车新规出台,为网约车打开了一扇窗户,却近乎关上了大门,既得利益者最终战胜了互联网企业创新。

 

TOP 8 平安集团控股汽车之家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6月25日,随着平安与澳大利亚电信顺利完成汽车之家的股份交割,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的股权,正式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6月27日,中国平安立即派出陆敏担任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康雁为公司总经理。

 

【智评】

林雷

创业者向资本家低头的又一例证。

 

陈文凯

汽车服务业,车主流量入口太重要了!

 

TOP 9 江淮大众签署《合作合资谅解备忘录》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9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在德国签订《合作合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此前,中国规定,一家国外品牌在中国最多只能与两家中国企业合资造车。然而,随着江淮大众的联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1+2”的合资模式或许由此改变。

 

【智评】

林雷

体现了政府推动电动车战略的决心。

 

安庆衡

这是新的尝试。

 

TOP 10 乐视造车危机

推荐指数:★★

 

【简介】

2016年11月,乐视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乐视拖欠供货商上百亿元货款、资金链即将断裂等,开始使用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等方式筹集现金流。乐视缺钱一直是市场担忧的,而今乐视资金链的断裂又一次把它推向了破产的边缘。此次乐视被爆欠供应商巨额款,波及到相关供应链厂商股价,自从11月2日至7日,短短四个交易日,让乐视市值蒸发128亿元,尽管巨额欠款乐视给予否认,但也未透露拖欠供应商的具体金额,虽然声称对造谣生事将采取法律措施,甚至刑事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也未让市场停止猜疑。

【智评】

安庆衡

他们自己不承认。

林雷

充分说明造车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