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哲学家约翰·基恩:我们对民主的理解过时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哲学家约翰·基恩:我们对民主的理解过时了

基恩认为,“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这个词汇正在慢慢过时,成为一个僵尸词汇。”

“我们的年轻、进取、多元和开放、对危机和未知的无所畏惧,这些注定了我们将拥有未来。但是这些潜能只有在民主运作下才能被发挥出来,只有当我们的政治更好的反映我们人民的良知,当所有的人,无论党派或私利,来重塑我们当下急需的共同目标时,它才能够被激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昨天的卸任演讲中谈到了民主的现状和对民主的信念。九天后,美国的民主将跨入一个新的、耐人寻味的时代。然而,哲学家约翰·基恩说,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已经过时了。

政治哲学家基恩是悉尼大学和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被英国《泰晤士报》列为在英国最具领导地位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称其作品有“世界性的影响”。他的著作《生死民主》中文版于去年10月在中国大陆出版,在这本书里基恩为“民主”立传,他对“民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讲述民主制度的兴衰生死。

20世纪的民主意味着选举、议会、政党和人民代表,21世纪的民主基恩认为会更加复杂多变。媒体、互联网、人权组织、非暴力公民抵抗运动、公益诉讼和非政府组织,一系列自下而上的权利监督机制将在民主建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监督着政府的一举一动,官员的廉洁和腐败,权力的分配和滥用。基恩称之为“监督式”民主。

日前,基恩来到了上海进行一场公开讲座,同时接受了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的专访,我们用八个问题,让基恩讲述了他的新书以及他眼中的“民主”。

(视频拍摄/制作:界面新闻文化组罗志远)

问题一:写作《生死民主》的初衷是什么?

基恩:一个半世纪以来,还从来没有人写过一部关于民主的通史,我感到非常吃惊。最后一位写民主通史的作家叫内厄姆·卡本(Nahum Capen),来自19世纪的美国。卡本认为民主是一个来自上帝的理念,慢慢地渗入人间,而这个理念在内战后的美国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卡本对民主的解读让我产生了兴趣。

在我研究民主的同时,小布什正在准备入侵伊拉克。布什对伊拉克战争的诠释和卡本很相似——因为民主是天赐的;因为美国要保卫民主;因为我们要让民主遍布世界每个角落,所以“我们要把民主带到伊拉克。”

这让我很担忧。这种对民主的误解,将民主过分简单化,让我决定开始对民主进行研究和写作。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很短的课题,没想到一写就是十年。《生死民主》描绘的是一个“新”的民主史,让读者能把“眼睛放在脑后”,更加清醒地看待这个复杂的、奇妙的民主历史。许多有趣的故事、人物、思想在这当中涌现。当然这些民主大都以失败告终。希腊的民主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美国几乎在19世纪的内战中自我毁灭,法国大革命以军事上的失败告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亡?这也将对民主的未来进程有很大影响。

写《生死民主》的一个初衷可以这样概括:对过去的无知让人误解当下,对当下的误解让人看不清未来。通过这本书,我想说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这个词汇正在慢慢过时,成为一个僵尸词汇,尽管无数美国的政治学家仍然在使用这个词汇。但是,印度不是自由民主国家,南非也不是。它们是另一种民主。历史能让我们对当下的新事物和现象,以及未来的可能更加敏感。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民主?

基恩:推行民主的理由并非一成不变。当我们细看雅典的民主时,虽然那时没有民主理论家,但是通过现存的演讲、剧作、诗歌,会发现他们认为民主是雅典军事强盛的基础,这是雅典人们需要民主的主要原因,这非常奇怪。

当我们再看现代废除奴隶制运动中的那些民主党人士,他们说民主是上帝赋予的,当你问是哪个上帝,他们会说是基督教上帝,你若深究一下,其实是新教上帝。

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广东举办的演讲中宣告民主降临中国,成千上万的人聆听了他的演讲。孙中山认为有一种历史进化论,证明了历史站在民主的一边。民主起源于东方,兴起在西方,又将再次回到东方。这些不同的解读让我相信,民主的含义随着时代在变化。

民主的含义会变化,会过时,所以才要进步。民主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接近,永远达不到的状态。它永远在街角,在巷尾,等待我们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不是伊斯兰教义中所说的天堂,也不是马克思所预想的一个完美的、平等的世界——人们在上午打猎,下午钓鱼,晚餐后进行自我批评。民主更加现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对待权力的一种方法:确保“谁有权得到什么,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得到它们”的问题始终保持开放,大家都对此有话语权。因此民主永远不会终结,永远不会功德圆满。

问题三: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要追求民主?

基恩:我认为21世纪人们追求民主的理由是:质疑现状、主张平等、拒绝狂妄。其一来自法国思想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观点:民主将权力非自然化,让人们质疑现状、权力、命运。比如我的祖父常说,“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男女的不平等是自然的,天定的,正常的。”民主带有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去质疑这些观点,一切皆需讨论,万事皆无定局。君权神授并不正常,贫富贵贱不正常,重男轻女也不正常。这些都不是自然的,天定的,正常的。

民主主张权力的平等,这是民主从诞生到现在都始终贯彻的概念。民主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应该坐在无上权力的宝座上,来统治芸芸众生。因为集中的权力带来盲目、带来自大、带来狂妄。若不受监督,将带来灾难。

权力带来的狂妄,是21世纪需要民主的最后一个理由。这是人们从二战中获得的教训,在这种背景下,民主是一种对狂妄的警惕、制约和监督。

问题四:《生死民主》中涉及的民主演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基恩:《生死民主》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历史上民主演变的三个阶段:公民大会民主、代议制民主和监督式民主。

大会民主最为人所知的代表是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希腊语称民主为“dēmokratia”,指那些有奴隶的男人们,聚集在公共场合,来讨论他们是要增加税收,或是发动战争,或是维持和平等等。这些群体的规模都很小,雅典民主的公民群体大约由7000到9000位成年男性组成。

民主的第二阶段是代议制民主。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代议制民主”在一系列国家兴起。指的是人们的自我治理,但是通过他们选举产生的代表。这对古希腊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因为那时候希腊语里根本没有“代表”这个词。

代议制民主时代经历了废奴运动和普选权运动,可以说自由、平等的选举是代议制民主的灵魂。到上世纪30年代,在战火和极权主义下,代议制民主几乎毁于一旦。到1941年,世界上只剩下11个民主国家。

二战后的人们对民主充满了担忧,一些人认为希特勒是民主的产物。这意味着在民主的选举机制下,人们可以推选出一个煽动性的政党和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他可以让大部分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政党,可以给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好处,这是法西斯主义。

我发现那时候不论是左派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还是右派的天主教学者们,都认为民主需要新的机制来制约权力的集中,来防止选举产生的政府作出盲目、狂妄、邪恶的举动。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民主的含义,我称它为监督式民主。

问题五:什么是监督式民主?

基恩:监督式民主不仅包括了权力机构各级自由且公正的选举,还包括了各种机构、组织和群众,在媒体的支持下,来监督权力的使用。监督式民主既不是政府对人们的监控,也不是秘密地信息搜集。其原则是,这些监督是公开的,这些实行监督的人有责任向人们公开其手段和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式民主不是自上而下的监控。相反,它假定了群众可以竖起耳朵,擦亮眼睛,时刻关注着权力机构的运作,可以自主思考并不断地学习。

在监督式民主的作用下,选举仅仅是一种必要的监督手段。其他的监督可以来自法院以及政府内部机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个部门内部都有预算局,监管着这个部门的表现和开支。而更重要的手段来自政府外部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中的各种机构和团体,来预警人们,揭发政府或权力机构的里的问题,亦或是赞扬它们。

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100多个新的监督机构诞生在世界各地。例如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维基解密(WikiLeaks),参与式预算,选举改革公民大会(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印度发明了无数这样的监督机构,例如通过铁路法庭处理公共纠纷,竞争激烈的印度学生会竞选,以及叫做lok adalats的民法法庭。整个民主系统的生态圈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复杂。政府在记者、公共平台、监督机构审视下如履薄冰。在这样子的机制下,监督式民主意味着人民不仅仅通过一位代表,一张选票,一次竞选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拥有了多位代表:记者、法庭,以及像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样的组织都能够帮他们表达自己的诉求。

问题六:为什么需要监督式民主?

基恩:我可以举个例子。在过去两年里,大众汽车努力尝试进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在柴油机领域。它的柴油机通过了政府环保部门的检测,一切正常。直到加利福尼亚州一个不起眼的非政府组织打算对大众汽车进行一次单独的检测。他们检测发现,在实验室里,发动机达到了美国尾气排放标准。但是当车开到公路上的时候,排放量却是实验室里的4到5倍。这个没有名气、资金匮乏的小非政府组织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发给了环保组织和司法部。这份报告曝光了这个非常大的丑闻,而大众汽车因为在排放检测中作弊而被刑事起诉并重罚。这个事件无关选举,无关政党。这个非政府组织通过调查、监督、向所有人曝光真相维护了公众的利益。这是一个监督式民主的教科书案例。

我还可以举福岛核泄漏的例子。2011年,日本福岛县两座核反应堆因为地震而发生爆炸。当你去了解东京电力公司,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封闭的公司,不喜欢坏消息。东京电力拥有自己的记者,他们和东京电力的员工一起吃饭留宿,这使得东京电力不受到外部的监督。群体思维,无法做出危机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核泄漏事件中暴露出来。

当地震、海啸和爆炸发生后,东京电力的CEO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6天5夜。没有和记者说一句话,也没有和任何员工说话。用一个日语的说法就是他成了一条“落水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是个完全不受监督的权力机构。这就是21世纪没有监督的集中权力会带来的灾难。

监督式民主包含了这样一种智慧:没有监督的权力将制造狂妄的受害者。不论是公司,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如果没有了监督,那就是自找麻烦。

问题七:自由公平的选举是否不是民主的必要条件?

基恩:我写过一本关于未来选举制度的小书,去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书里的一个观点就是民主在历史上并不意味着选举。古希腊的城邦就是一个例子。这些约莫一百个城邦拥有自己的民主制度,这个制度里没有选举和代表。他们不把民主当成选举,根本不这样想。不进行选举的理由很多,印度学者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将印度的民主政治称为“选举政治”(Psephocracy)。这种对选举的过度迷恋,使竞选人在当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如何在下一届选举中当选,把所有的精力、金钱、策略都投入到未来的竞选当中。这并不适合解决复杂的、长远的问题。如果没有选举,也就没有大把大把的竞选经费和政治献金,没有政党大佬和大资本、大金融家的勾肩搭背,没有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哗众取宠地赢得人们的选票。

民主若要保持健康,需要多种机制来制衡权力的运作,而不仅仅是选举。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想过,监督式民主一个非常独特的产物就是一系列机构组织让人们“记住过去”。在阿根廷诞生了新的网络媒体,例如叫做“公开记忆”(Memoria Abierta)的组织,来记录那些在军政府暴力独裁时期死去或是被迫消失的人,让他们也能有话语权。目前这个项目也在西班牙筹备中,西班牙内战制造了独裁政府,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公权机构来调查这段过去。

监督式民主不仅让人记住过去,还让人重视未来。“地球观察”(Earth Watch),G20等峰会,让人们聚集起来讨论未来,特别是关于环境破坏、物种保护、气候变化。选举很难[让一个政党]做到这些,因为通常她只关注当下的问题。所以我想说的是,选举只是“一种”途径来决定“谁有权得到什么,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得到它们”。在监督式民主时代,我们慢慢发现且确信需要更多的途径来解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问题八:量子道德理论(Quantum Ethics)是什么?

基恩:天哪!你真的要我说这些吗?你知道我们在悉尼有这样一个项目,有一群学者在讨论:人文学科能从量子物理里学到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我猜你肯定知道,比如在欧洲的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有从自然科学里汲取灵感。霍布斯将人的个体比做原子,相互排斥,因此会制造混乱、争斗,引发内战。所以他认为需要一个强势的政权来统治人们,维持秩序,从而提出了他的利维坦理论(Leviathan)。

我对量子物理的兴趣来自于她的不确定原则,平行宇宙,时空交汇等等。她的不确定原则,现实是由主观的认知构成的,是复杂多变的,看似却不然的,这些我认为都是民主的重要组成元素。你想想,监督式民主是一张复杂的监督网络,包括了人、组织机构、思想和语言,在不断地质疑、制约权力。

欧洲传统让我们认为空间是上下四方,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从前往后。而量子理论里的时空(space-time)概念却让我们去想象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去想象存在着平行世界。理解这些概念意味着,抛弃我们过去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认识。我认为这和我的研究很相关,因为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坏习惯,把民主理解得天圆地方,古板不堪。例如,说民主是一个领土国家内部的概念,因此以国家为空间界限,以一次次的选举为时间界限。

我所有著作都是在质疑这种对民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误解。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在监督式民主的形式下,民主这种存在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距离的权力关系网中,产生各种蝴蝶效应。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量子物理让我们去质疑现实的现实,去质疑我们对民主的理解是不是不够民主,过于武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死民主》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用更加民主的态度去讨论民主,去重新思考我们对民主的许多假设,例如说选举是民主的中心,或古希腊的民主人士认为奴隶制是民主的必要组成部分,或是说没有国家就没有民主。这些都是值得质疑的。关注民主的历史可以让人看清这一点。

(视频拍摄/制作:界面新闻文化组罗志远)

《生死民主》

作者: [澳] 约翰·基恩 

版本: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10月

译者: 安雯 

 

人物简介:约翰·基恩(John Keane) 当代政治哲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任悉尼大学和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是“悉尼民主网络”(SDN)的联合创办人和负责人。

英国《泰晤士报》将基恩列为在英国最具领导地位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并称其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基恩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暴力与民主、公共生活与传播自由等。他最近的研究兴趣扩展到中国、亚太地区的民主政治问题。

其著作有《民主与媒体的堕落》《暴力与民主》《全球公民社会》《一种政治生活:汤姆·潘恩传》《中国式民主》(将于今年出版)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哲学家约翰·基恩:我们对民主的理解过时了

基恩认为,“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这个词汇正在慢慢过时,成为一个僵尸词汇。”

“我们的年轻、进取、多元和开放、对危机和未知的无所畏惧,这些注定了我们将拥有未来。但是这些潜能只有在民主运作下才能被发挥出来,只有当我们的政治更好的反映我们人民的良知,当所有的人,无论党派或私利,来重塑我们当下急需的共同目标时,它才能够被激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昨天的卸任演讲中谈到了民主的现状和对民主的信念。九天后,美国的民主将跨入一个新的、耐人寻味的时代。然而,哲学家约翰·基恩说,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已经过时了。

政治哲学家基恩是悉尼大学和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被英国《泰晤士报》列为在英国最具领导地位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称其作品有“世界性的影响”。他的著作《生死民主》中文版于去年10月在中国大陆出版,在这本书里基恩为“民主”立传,他对“民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讲述民主制度的兴衰生死。

20世纪的民主意味着选举、议会、政党和人民代表,21世纪的民主基恩认为会更加复杂多变。媒体、互联网、人权组织、非暴力公民抵抗运动、公益诉讼和非政府组织,一系列自下而上的权利监督机制将在民主建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监督着政府的一举一动,官员的廉洁和腐败,权力的分配和滥用。基恩称之为“监督式”民主。

日前,基恩来到了上海进行一场公开讲座,同时接受了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的专访,我们用八个问题,让基恩讲述了他的新书以及他眼中的“民主”。

(视频拍摄/制作:界面新闻文化组罗志远)

问题一:写作《生死民主》的初衷是什么?

基恩:一个半世纪以来,还从来没有人写过一部关于民主的通史,我感到非常吃惊。最后一位写民主通史的作家叫内厄姆·卡本(Nahum Capen),来自19世纪的美国。卡本认为民主是一个来自上帝的理念,慢慢地渗入人间,而这个理念在内战后的美国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卡本对民主的解读让我产生了兴趣。

在我研究民主的同时,小布什正在准备入侵伊拉克。布什对伊拉克战争的诠释和卡本很相似——因为民主是天赐的;因为美国要保卫民主;因为我们要让民主遍布世界每个角落,所以“我们要把民主带到伊拉克。”

这让我很担忧。这种对民主的误解,将民主过分简单化,让我决定开始对民主进行研究和写作。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很短的课题,没想到一写就是十年。《生死民主》描绘的是一个“新”的民主史,让读者能把“眼睛放在脑后”,更加清醒地看待这个复杂的、奇妙的民主历史。许多有趣的故事、人物、思想在这当中涌现。当然这些民主大都以失败告终。希腊的民主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美国几乎在19世纪的内战中自我毁灭,法国大革命以军事上的失败告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亡?这也将对民主的未来进程有很大影响。

写《生死民主》的一个初衷可以这样概括:对过去的无知让人误解当下,对当下的误解让人看不清未来。通过这本书,我想说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这个词汇正在慢慢过时,成为一个僵尸词汇,尽管无数美国的政治学家仍然在使用这个词汇。但是,印度不是自由民主国家,南非也不是。它们是另一种民主。历史能让我们对当下的新事物和现象,以及未来的可能更加敏感。

问题二:为什么需要民主?

基恩:推行民主的理由并非一成不变。当我们细看雅典的民主时,虽然那时没有民主理论家,但是通过现存的演讲、剧作、诗歌,会发现他们认为民主是雅典军事强盛的基础,这是雅典人们需要民主的主要原因,这非常奇怪。

当我们再看现代废除奴隶制运动中的那些民主党人士,他们说民主是上帝赋予的,当你问是哪个上帝,他们会说是基督教上帝,你若深究一下,其实是新教上帝。

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广东举办的演讲中宣告民主降临中国,成千上万的人聆听了他的演讲。孙中山认为有一种历史进化论,证明了历史站在民主的一边。民主起源于东方,兴起在西方,又将再次回到东方。这些不同的解读让我相信,民主的含义随着时代在变化。

民主的含义会变化,会过时,所以才要进步。民主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接近,永远达不到的状态。它永远在街角,在巷尾,等待我们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不是伊斯兰教义中所说的天堂,也不是马克思所预想的一个完美的、平等的世界——人们在上午打猎,下午钓鱼,晚餐后进行自我批评。民主更加现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对待权力的一种方法:确保“谁有权得到什么,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得到它们”的问题始终保持开放,大家都对此有话语权。因此民主永远不会终结,永远不会功德圆满。

问题三: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要追求民主?

基恩:我认为21世纪人们追求民主的理由是:质疑现状、主张平等、拒绝狂妄。其一来自法国思想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观点:民主将权力非自然化,让人们质疑现状、权力、命运。比如我的祖父常说,“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男女的不平等是自然的,天定的,正常的。”民主带有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去质疑这些观点,一切皆需讨论,万事皆无定局。君权神授并不正常,贫富贵贱不正常,重男轻女也不正常。这些都不是自然的,天定的,正常的。

民主主张权力的平等,这是民主从诞生到现在都始终贯彻的概念。民主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应该坐在无上权力的宝座上,来统治芸芸众生。因为集中的权力带来盲目、带来自大、带来狂妄。若不受监督,将带来灾难。

权力带来的狂妄,是21世纪需要民主的最后一个理由。这是人们从二战中获得的教训,在这种背景下,民主是一种对狂妄的警惕、制约和监督。

问题四:《生死民主》中涉及的民主演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基恩:《生死民主》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历史上民主演变的三个阶段:公民大会民主、代议制民主和监督式民主。

大会民主最为人所知的代表是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希腊语称民主为“dēmokratia”,指那些有奴隶的男人们,聚集在公共场合,来讨论他们是要增加税收,或是发动战争,或是维持和平等等。这些群体的规模都很小,雅典民主的公民群体大约由7000到9000位成年男性组成。

民主的第二阶段是代议制民主。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代议制民主”在一系列国家兴起。指的是人们的自我治理,但是通过他们选举产生的代表。这对古希腊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因为那时候希腊语里根本没有“代表”这个词。

代议制民主时代经历了废奴运动和普选权运动,可以说自由、平等的选举是代议制民主的灵魂。到上世纪30年代,在战火和极权主义下,代议制民主几乎毁于一旦。到1941年,世界上只剩下11个民主国家。

二战后的人们对民主充满了担忧,一些人认为希特勒是民主的产物。这意味着在民主的选举机制下,人们可以推选出一个煽动性的政党和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他可以让大部分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政党,可以给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好处,这是法西斯主义。

我发现那时候不论是左派的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还是右派的天主教学者们,都认为民主需要新的机制来制约权力的集中,来防止选举产生的政府作出盲目、狂妄、邪恶的举动。

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民主的含义,我称它为监督式民主。

问题五:什么是监督式民主?

基恩:监督式民主不仅包括了权力机构各级自由且公正的选举,还包括了各种机构、组织和群众,在媒体的支持下,来监督权力的使用。监督式民主既不是政府对人们的监控,也不是秘密地信息搜集。其原则是,这些监督是公开的,这些实行监督的人有责任向人们公开其手段和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式民主不是自上而下的监控。相反,它假定了群众可以竖起耳朵,擦亮眼睛,时刻关注着权力机构的运作,可以自主思考并不断地学习。

在监督式民主的作用下,选举仅仅是一种必要的监督手段。其他的监督可以来自法院以及政府内部机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个部门内部都有预算局,监管着这个部门的表现和开支。而更重要的手段来自政府外部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中的各种机构和团体,来预警人们,揭发政府或权力机构的里的问题,亦或是赞扬它们。

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100多个新的监督机构诞生在世界各地。例如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维基解密(WikiLeaks),参与式预算,选举改革公民大会(Citizens’ Assembly on Electoral Reform),印度发明了无数这样的监督机构,例如通过铁路法庭处理公共纠纷,竞争激烈的印度学生会竞选,以及叫做lok adalats的民法法庭。整个民主系统的生态圈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复杂。政府在记者、公共平台、监督机构审视下如履薄冰。在这样子的机制下,监督式民主意味着人民不仅仅通过一位代表,一张选票,一次竞选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拥有了多位代表:记者、法庭,以及像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样的组织都能够帮他们表达自己的诉求。

问题六:为什么需要监督式民主?

基恩:我可以举个例子。在过去两年里,大众汽车努力尝试进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在柴油机领域。它的柴油机通过了政府环保部门的检测,一切正常。直到加利福尼亚州一个不起眼的非政府组织打算对大众汽车进行一次单独的检测。他们检测发现,在实验室里,发动机达到了美国尾气排放标准。但是当车开到公路上的时候,排放量却是实验室里的4到5倍。这个没有名气、资金匮乏的小非政府组织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发给了环保组织和司法部。这份报告曝光了这个非常大的丑闻,而大众汽车因为在排放检测中作弊而被刑事起诉并重罚。这个事件无关选举,无关政党。这个非政府组织通过调查、监督、向所有人曝光真相维护了公众的利益。这是一个监督式民主的教科书案例。

我还可以举福岛核泄漏的例子。2011年,日本福岛县两座核反应堆因为地震而发生爆炸。当你去了解东京电力公司,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封闭的公司,不喜欢坏消息。东京电力拥有自己的记者,他们和东京电力的员工一起吃饭留宿,这使得东京电力不受到外部的监督。群体思维,无法做出危机处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核泄漏事件中暴露出来。

当地震、海啸和爆炸发生后,东京电力的CEO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6天5夜。没有和记者说一句话,也没有和任何员工说话。用一个日语的说法就是他成了一条“落水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这是个完全不受监督的权力机构。这就是21世纪没有监督的集中权力会带来的灾难。

监督式民主包含了这样一种智慧:没有监督的权力将制造狂妄的受害者。不论是公司,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如果没有了监督,那就是自找麻烦。

问题七:自由公平的选举是否不是民主的必要条件?

基恩:我写过一本关于未来选举制度的小书,去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书里的一个观点就是民主在历史上并不意味着选举。古希腊的城邦就是一个例子。这些约莫一百个城邦拥有自己的民主制度,这个制度里没有选举和代表。他们不把民主当成选举,根本不这样想。不进行选举的理由很多,印度学者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将印度的民主政治称为“选举政治”(Psephocracy)。这种对选举的过度迷恋,使竞选人在当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如何在下一届选举中当选,把所有的精力、金钱、策略都投入到未来的竞选当中。这并不适合解决复杂的、长远的问题。如果没有选举,也就没有大把大把的竞选经费和政治献金,没有政党大佬和大资本、大金融家的勾肩搭背,没有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哗众取宠地赢得人们的选票。

民主若要保持健康,需要多种机制来制衡权力的运作,而不仅仅是选举。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想过,监督式民主一个非常独特的产物就是一系列机构组织让人们“记住过去”。在阿根廷诞生了新的网络媒体,例如叫做“公开记忆”(Memoria Abierta)的组织,来记录那些在军政府暴力独裁时期死去或是被迫消失的人,让他们也能有话语权。目前这个项目也在西班牙筹备中,西班牙内战制造了独裁政府,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公权机构来调查这段过去。

监督式民主不仅让人记住过去,还让人重视未来。“地球观察”(Earth Watch),G20等峰会,让人们聚集起来讨论未来,特别是关于环境破坏、物种保护、气候变化。选举很难[让一个政党]做到这些,因为通常她只关注当下的问题。所以我想说的是,选举只是“一种”途径来决定“谁有权得到什么,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得到它们”。在监督式民主时代,我们慢慢发现且确信需要更多的途径来解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问题八:量子道德理论(Quantum Ethics)是什么?

基恩:天哪!你真的要我说这些吗?你知道我们在悉尼有这样一个项目,有一群学者在讨论:人文学科能从量子物理里学到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我猜你肯定知道,比如在欧洲的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有从自然科学里汲取灵感。霍布斯将人的个体比做原子,相互排斥,因此会制造混乱、争斗,引发内战。所以他认为需要一个强势的政权来统治人们,维持秩序,从而提出了他的利维坦理论(Leviathan)。

我对量子物理的兴趣来自于她的不确定原则,平行宇宙,时空交汇等等。她的不确定原则,现实是由主观的认知构成的,是复杂多变的,看似却不然的,这些我认为都是民主的重要组成元素。你想想,监督式民主是一张复杂的监督网络,包括了人、组织机构、思想和语言,在不断地质疑、制约权力。

欧洲传统让我们认为空间是上下四方,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从前往后。而量子理论里的时空(space-time)概念却让我们去想象这两个维度的交汇,去想象存在着平行世界。理解这些概念意味着,抛弃我们过去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认识。我认为这和我的研究很相关,因为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坏习惯,把民主理解得天圆地方,古板不堪。例如,说民主是一个领土国家内部的概念,因此以国家为空间界限,以一次次的选举为时间界限。

我所有著作都是在质疑这种对民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误解。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在监督式民主的形式下,民主这种存在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距离的权力关系网中,产生各种蝴蝶效应。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量子物理让我们去质疑现实的现实,去质疑我们对民主的理解是不是不够民主,过于武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死民主》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用更加民主的态度去讨论民主,去重新思考我们对民主的许多假设,例如说选举是民主的中心,或古希腊的民主人士认为奴隶制是民主的必要组成部分,或是说没有国家就没有民主。这些都是值得质疑的。关注民主的历史可以让人看清这一点。

(视频拍摄/制作:界面新闻文化组罗志远)

《生死民主》

作者: [澳] 约翰·基恩 

版本: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10月

译者: 安雯 

 

人物简介:约翰·基恩(John Keane) 当代政治哲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任悉尼大学和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是“悉尼民主网络”(SDN)的联合创办人和负责人。

英国《泰晤士报》将基恩列为在英国最具领导地位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并称其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基恩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暴力与民主、公共生活与传播自由等。他最近的研究兴趣扩展到中国、亚太地区的民主政治问题。

其著作有《民主与媒体的堕落》《暴力与民主》《全球公民社会》《一种政治生活:汤姆·潘恩传》《中国式民主》(将于今年出版)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