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民谣女神程璧:睡到自然醒,爱吃水煎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民谣女神程璧:睡到自然醒,爱吃水煎包

到目前为止,程璧没有选用经纪人,她习惯了一个人去这去那儿。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打理,所有的时间自然也全由自己支配。

Start here:

2014年底,程璧在湖南长沙参加了《天天向上》的节目录制。这一期间,程璧第一次被外界称作“女神”。

“北大女神程璧嗓音空灵似王菲”,有媒体在程璧的名字前冠以女神的称谓,还把她的嗓音拿来和王菲做对比。

从此,这两个字像贴身的影子似的跟随着程璧。

上电视前,刚从日本回国发展不久的程璧,在长沙红咖俱乐部办了个人在livehouse里的首场演出,票价为60/80元。

对过去每个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程璧会意识很明确地把它记清楚。

她记得那晚挤进来有两三百人,长沙的歌迷对她异常热情,让她有种身在主场的错觉。

她记得那晚在台上唱歌时的感觉。那种属于最初期的冲动,程璧说,就是我决定要做歌手,我终于找到了我要走的路,就去走吧。

回想起当时,程璧会感慨,“那种莫名而巨大的兴奋感,无知无畏。”

转眼只是两年的时间,程璧再次来到长沙,“像回到了老地方”。演出地点定在湖南大剧院,台底下坐满了一千多个观众。

唯有程璧站在台上,唱歌时有那么几次,她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回想这两年自己所走过的路,她不再有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现在的她,渐渐地知道自己还缺乏什么,知道怎样把音乐和自己,变成更好的状态。

程璧说,就是不断地,刷新、沉淀和成长。

而我们,只想单纯地做个记录者,用最普通的笨办法,捕捉这些易逝的小瞬间。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关于程璧的文字。

是为序。

演出,台下不需要太多的观众

就是从两年前开始,程璧发表了个人专辑,决定做个独立唱作人,但起初演出很少,没有多少登台的经验。

回国以后,从livehouse演起,也上了几次音乐节,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个人专场带进了国内一线剧院。

业内人士评价道,程璧一步跨进了剧院,这是很多比她出道早的歌手做不到的。

2016年的全国剧场巡演,共计18场演下来,程璧自己能明显感觉帮助很大。这是她在年初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挑战,不论是舞台上,还是体力上,都是考验。

面对一个个千人剧场,程璧始终在学习,如何变得更佳自如。

本轮演出的主办方,是总部设在深圳的聚橙。深圳是聚橙的大本营,也是程璧全国巡演的第一站。

近乎是天时地利人和,演出各项准备一步到位,给上台前的程璧减少了很多压力。她知道第一场的关键性,“演好了,接下来的十多场就能顺利的往下走了。”

即便如此,程璧上台以后才发现,“第一场,多多少少,还是会非常非常的紧张。”

程璧就尽量把紧张压制住,紧张来自要演唱的曲目,很多都是刚写的新歌,都是第一次唱给观众。

演到今天,十几场过去了,显然轻松得多,也自如更多。她更加觉得剧场最适合自己。“台下的观众最好人数在一千人以内,环境不要再大了。”

剧场可以设计,由她自己做主。如果2017年还做类似的全国巡演,程璧还想找像剧院一样,能坐下来安静听歌的地方。

人特别多、很嗨的地方,反而不适合自己。程璧告诉民谣故事,“我的歌里有很多文学的东西,文学(的歌)不可能让大家在那样的环境里去听。”

当然,她也补充道,如果是音乐节,单独上台去唱几首歌的那种,也还好。“大家的音乐风格不同,我的音乐不是摇滚,也不是流行,不是那种挥舞萤光棒的那种类型。”

程璧说,她的歌最适合在安静的、私密的空间里听。比如在家里,或者戴上耳机。

“这时候,人会放下很多盔甲。歌会嵌入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连接最私密的情绪。”

旅行,要在三十岁前去欧洲

程璧喜欢谈论吃,讲到自己爱的食物会不自觉地兴奋,这个情境像是老戏骨在拍戏,只要导演不喊停,她可以一直讲下去。

程璧说,她是一个特别喜欢各个地方小吃的人。在北京,最喜欢吃卤煮,一种被她称作重口味的小吃。

回到山东老家,最爱的就是水煎包。出差在外地,在北京或者东京,她会经常想念家乡的水煎包。

程璧对吃的喜爱,已经升级到研究做法的程度。她对民谣故事说,上海的生煎是死面的,山东的则是发面的,皮儿软软的,里面有韭菜馅的,有猪肉馅儿的,最底下一层要煎得很焦黄,特别北方式的做法。

这一年巡演所到的城市,程璧很多都是第一次去。她在武汉去吃了热干面,喝了蛋酒,一种里面有鸡蛋清的米酒。

到了厦门的时候,她去吃了沙茶面,还有海蛎煎。程璧对后者的印象更深,补充道:当地的叫法是蚵(ou)仔(a)煎。

巡演到了昆明,有歌迷追到了程璧入住的酒店,见到了她本人,留下了一张合影还有签名。

歌迷告诉民谣故事,当时程璧要去爬山,见到她人感觉特别好,决定从此一路粉到底。

那是程璧仅有的几次,在巡演路上腾出了时间,在当地到处逛一逛。2017年如果没有演出,程璧说她很想去一趟欧洲。

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波兰。程璧一口气念出了好几个国家的名字,捎带着讲出了去那里的理由。

“我喜欢的诗人、音乐人都来自北欧。我喜欢的古典吉他,在西班牙。意大利的美术作品,我也很喜欢。”

这些长久地触动着程璧的国度,她曾经在东京间接地感受过。她去看展览,听音乐会,犹如身临其境,但也未免有遗憾。

程璧最敬重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经跟她讲,“你一定要在30岁之前去一趟欧洲。30岁之后就晚了。”

说到这儿,程璧笑得合不拢嘴。她接着补充,欧洲一定要去一趟。去和不去,还是很不一样的。你亲眼看到的,另一个世界就真的为你打开了。没有看到的话,一切只是想象。

一天,有可能从中午开始

通常演出开始前,为了将状态调整至最好,只要给程璧足够多的时间,她可以睡得很久,一直睡到中午才醒。

程璧说,睡觉是她最喜欢的休息方式。醒来时会感觉整个人被刷新了一次。

和大多数人一样,睡到自然醒以后,她要伴着起床气,面对选择食物的难题。到底该吃什么,程璧的答案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能吃辣的。即便是没胃口,她也会劝自己,稍微吃一点吧。

当天下午两点,程璧准备好出门,从住处去剧院,开始和乐手们彩排。调音,走台,布置灯光,一直到晚上五点,她要开始化妆。

晚上的演出,通常是7点半开始。程璧要跟所有演职人员,在7点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程璧说,十几场演出都是这么走下来的,每一场都近乎是完全类似的准备过程,就会觉得这个强度没什么,很普通。

一场演出结束,要到夜里11点多。程璧能感觉到大脑还很兴奋,即便身体是疲惫的,但还是不想睡,也睡不着。

这时候,跟大多数熬夜党相似,程璧会在床边翻翻书,或者看个电影,也会拿起手机刷一阵子,就会熬到很晚。

程璧觉得,歌手跟所有创造力有关的工作一样,很容易跳进熬夜的坑里去。

夜晚会更安静,思维更加活跃。“白天的所有精神,会被集体生活的节奏轻易带走。夜晚则不会,晚上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节奏。”程璧说。

采访当天,程璧在北京过着难得清闲的一天。前天,她参加了一场绘本签售会;昨天,她参与了一次北京交通广播的录制;明天,她还要飞去西安,赶赴下一场巡演。

当天下午三点多,接受完民谣故事的采访,程璧计划去看一场演出,这台戏是《北京法源寺》,她很期待。

聊到最后,程璧说,她该出门了。我想,她会搭一辆出租车到剧院门口,接着通过安检的闸口。她会从包里掏出一张门票,递给检票员,然后进场。

就跟所有买票去看她演出的歌迷们一样,程璧做完了这一套固定动作,接着找到座位坐下来,等待演出开始。

到目前为止,程璧没有选用经纪人,她习惯了一个人去这去那儿。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打理,所有的时间自然也全由自己支配。

所以有人告诉我,当她尝试联系程璧时,偶然得到一个电话号码,接着就被电话那头的声音惊倒。

电话里说的是:你好,我是程璧。那声音,和我们在CD机听到的一样。(完)

文 | 王悦

图片 | 程璧

编辑 | 36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民谣女神程璧:睡到自然醒,爱吃水煎包

到目前为止,程璧没有选用经纪人,她习惯了一个人去这去那儿。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打理,所有的时间自然也全由自己支配。

Start here:

2014年底,程璧在湖南长沙参加了《天天向上》的节目录制。这一期间,程璧第一次被外界称作“女神”。

“北大女神程璧嗓音空灵似王菲”,有媒体在程璧的名字前冠以女神的称谓,还把她的嗓音拿来和王菲做对比。

从此,这两个字像贴身的影子似的跟随着程璧。

上电视前,刚从日本回国发展不久的程璧,在长沙红咖俱乐部办了个人在livehouse里的首场演出,票价为60/80元。

对过去每个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程璧会意识很明确地把它记清楚。

她记得那晚挤进来有两三百人,长沙的歌迷对她异常热情,让她有种身在主场的错觉。

她记得那晚在台上唱歌时的感觉。那种属于最初期的冲动,程璧说,就是我决定要做歌手,我终于找到了我要走的路,就去走吧。

回想起当时,程璧会感慨,“那种莫名而巨大的兴奋感,无知无畏。”

转眼只是两年的时间,程璧再次来到长沙,“像回到了老地方”。演出地点定在湖南大剧院,台底下坐满了一千多个观众。

唯有程璧站在台上,唱歌时有那么几次,她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回想这两年自己所走过的路,她不再有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现在的她,渐渐地知道自己还缺乏什么,知道怎样把音乐和自己,变成更好的状态。

程璧说,就是不断地,刷新、沉淀和成长。

而我们,只想单纯地做个记录者,用最普通的笨办法,捕捉这些易逝的小瞬间。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关于程璧的文字。

是为序。

演出,台下不需要太多的观众

就是从两年前开始,程璧发表了个人专辑,决定做个独立唱作人,但起初演出很少,没有多少登台的经验。

回国以后,从livehouse演起,也上了几次音乐节,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个人专场带进了国内一线剧院。

业内人士评价道,程璧一步跨进了剧院,这是很多比她出道早的歌手做不到的。

2016年的全国剧场巡演,共计18场演下来,程璧自己能明显感觉帮助很大。这是她在年初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挑战,不论是舞台上,还是体力上,都是考验。

面对一个个千人剧场,程璧始终在学习,如何变得更佳自如。

本轮演出的主办方,是总部设在深圳的聚橙。深圳是聚橙的大本营,也是程璧全国巡演的第一站。

近乎是天时地利人和,演出各项准备一步到位,给上台前的程璧减少了很多压力。她知道第一场的关键性,“演好了,接下来的十多场就能顺利的往下走了。”

即便如此,程璧上台以后才发现,“第一场,多多少少,还是会非常非常的紧张。”

程璧就尽量把紧张压制住,紧张来自要演唱的曲目,很多都是刚写的新歌,都是第一次唱给观众。

演到今天,十几场过去了,显然轻松得多,也自如更多。她更加觉得剧场最适合自己。“台下的观众最好人数在一千人以内,环境不要再大了。”

剧场可以设计,由她自己做主。如果2017年还做类似的全国巡演,程璧还想找像剧院一样,能坐下来安静听歌的地方。

人特别多、很嗨的地方,反而不适合自己。程璧告诉民谣故事,“我的歌里有很多文学的东西,文学(的歌)不可能让大家在那样的环境里去听。”

当然,她也补充道,如果是音乐节,单独上台去唱几首歌的那种,也还好。“大家的音乐风格不同,我的音乐不是摇滚,也不是流行,不是那种挥舞萤光棒的那种类型。”

程璧说,她的歌最适合在安静的、私密的空间里听。比如在家里,或者戴上耳机。

“这时候,人会放下很多盔甲。歌会嵌入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连接最私密的情绪。”

旅行,要在三十岁前去欧洲

程璧喜欢谈论吃,讲到自己爱的食物会不自觉地兴奋,这个情境像是老戏骨在拍戏,只要导演不喊停,她可以一直讲下去。

程璧说,她是一个特别喜欢各个地方小吃的人。在北京,最喜欢吃卤煮,一种被她称作重口味的小吃。

回到山东老家,最爱的就是水煎包。出差在外地,在北京或者东京,她会经常想念家乡的水煎包。

程璧对吃的喜爱,已经升级到研究做法的程度。她对民谣故事说,上海的生煎是死面的,山东的则是发面的,皮儿软软的,里面有韭菜馅的,有猪肉馅儿的,最底下一层要煎得很焦黄,特别北方式的做法。

这一年巡演所到的城市,程璧很多都是第一次去。她在武汉去吃了热干面,喝了蛋酒,一种里面有鸡蛋清的米酒。

到了厦门的时候,她去吃了沙茶面,还有海蛎煎。程璧对后者的印象更深,补充道:当地的叫法是蚵(ou)仔(a)煎。

巡演到了昆明,有歌迷追到了程璧入住的酒店,见到了她本人,留下了一张合影还有签名。

歌迷告诉民谣故事,当时程璧要去爬山,见到她人感觉特别好,决定从此一路粉到底。

那是程璧仅有的几次,在巡演路上腾出了时间,在当地到处逛一逛。2017年如果没有演出,程璧说她很想去一趟欧洲。

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波兰。程璧一口气念出了好几个国家的名字,捎带着讲出了去那里的理由。

“我喜欢的诗人、音乐人都来自北欧。我喜欢的古典吉他,在西班牙。意大利的美术作品,我也很喜欢。”

这些长久地触动着程璧的国度,她曾经在东京间接地感受过。她去看展览,听音乐会,犹如身临其境,但也未免有遗憾。

程璧最敬重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经跟她讲,“你一定要在30岁之前去一趟欧洲。30岁之后就晚了。”

说到这儿,程璧笑得合不拢嘴。她接着补充,欧洲一定要去一趟。去和不去,还是很不一样的。你亲眼看到的,另一个世界就真的为你打开了。没有看到的话,一切只是想象。

一天,有可能从中午开始

通常演出开始前,为了将状态调整至最好,只要给程璧足够多的时间,她可以睡得很久,一直睡到中午才醒。

程璧说,睡觉是她最喜欢的休息方式。醒来时会感觉整个人被刷新了一次。

和大多数人一样,睡到自然醒以后,她要伴着起床气,面对选择食物的难题。到底该吃什么,程璧的答案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能吃辣的。即便是没胃口,她也会劝自己,稍微吃一点吧。

当天下午两点,程璧准备好出门,从住处去剧院,开始和乐手们彩排。调音,走台,布置灯光,一直到晚上五点,她要开始化妆。

晚上的演出,通常是7点半开始。程璧要跟所有演职人员,在7点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程璧说,十几场演出都是这么走下来的,每一场都近乎是完全类似的准备过程,就会觉得这个强度没什么,很普通。

一场演出结束,要到夜里11点多。程璧能感觉到大脑还很兴奋,即便身体是疲惫的,但还是不想睡,也睡不着。

这时候,跟大多数熬夜党相似,程璧会在床边翻翻书,或者看个电影,也会拿起手机刷一阵子,就会熬到很晚。

程璧觉得,歌手跟所有创造力有关的工作一样,很容易跳进熬夜的坑里去。

夜晚会更安静,思维更加活跃。“白天的所有精神,会被集体生活的节奏轻易带走。夜晚则不会,晚上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节奏。”程璧说。

采访当天,程璧在北京过着难得清闲的一天。前天,她参加了一场绘本签售会;昨天,她参与了一次北京交通广播的录制;明天,她还要飞去西安,赶赴下一场巡演。

当天下午三点多,接受完民谣故事的采访,程璧计划去看一场演出,这台戏是《北京法源寺》,她很期待。

聊到最后,程璧说,她该出门了。我想,她会搭一辆出租车到剧院门口,接着通过安检的闸口。她会从包里掏出一张门票,递给检票员,然后进场。

就跟所有买票去看她演出的歌迷们一样,程璧做完了这一套固定动作,接着找到座位坐下来,等待演出开始。

到目前为止,程璧没有选用经纪人,她习惯了一个人去这去那儿。她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打理,所有的时间自然也全由自己支配。

所以有人告诉我,当她尝试联系程璧时,偶然得到一个电话号码,接着就被电话那头的声音惊倒。

电话里说的是:你好,我是程璧。那声音,和我们在CD机听到的一样。(完)

文 | 王悦

图片 | 程璧

编辑 | 36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