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目的,目前都没有确定的说法,有些人认为是炫耀国力,加强藩国之间的联系,有些人认为是寻找建文帝,更有甚者认为这个为了开海路,发展贸易。那么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什么目的?

由于明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大臣毁灭了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连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明史》是这样说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时,为了贴上合法的标签,并没说要推翻建文帝政权,而是打着“奉天靖难”旗号,声称自己是奉祖训进京“清君侧”。朱棣攻下南京后,以建文帝“阖宫自焚”的理由,在诸王及文武官员多次呈请即位称帝的情况下,才当上皇帝的。即使建文帝真的逃亡在外,也根本不必担心文弱无能的建文帝会卷土重来。如果朱棣兴师动众公开四处寻找建文帝,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帝位是不合法的。或许郑和首次下西洋可能捎带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任务,但政权牢牢巩固了二十多年的后永乐时代和宣德年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远万里连续六次去海外“踪迹建文”就毫无必要了。

所以“踪迹建文”只是根据不足的臆测罢了。

根据史料,我们可以得知,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

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明成祖为“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他出使的任务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明成祖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注明“来源:互动百科”的所有作品,均为互动百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互动百科”。违反上述声明者,互动百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目的,目前都没有确定的说法,有些人认为是炫耀国力,加强藩国之间的联系,有些人认为是寻找建文帝,更有甚者认为这个为了开海路,发展贸易。那么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什么目的?

由于明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大臣毁灭了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连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明史》是这样说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时,为了贴上合法的标签,并没说要推翻建文帝政权,而是打着“奉天靖难”旗号,声称自己是奉祖训进京“清君侧”。朱棣攻下南京后,以建文帝“阖宫自焚”的理由,在诸王及文武官员多次呈请即位称帝的情况下,才当上皇帝的。即使建文帝真的逃亡在外,也根本不必担心文弱无能的建文帝会卷土重来。如果朱棣兴师动众公开四处寻找建文帝,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帝位是不合法的。或许郑和首次下西洋可能捎带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任务,但政权牢牢巩固了二十多年的后永乐时代和宣德年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远万里连续六次去海外“踪迹建文”就毫无必要了。

所以“踪迹建文”只是根据不足的臆测罢了。

根据史料,我们可以得知,明成祖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

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明成祖为“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他出使的任务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明成祖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注明“来源:互动百科”的所有作品,均为互动百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互动百科”。违反上述声明者,互动百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