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文写作与出海,AI干了多少活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文写作与出海,AI干了多少活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张伯江认为,“从经典的文学价值观来看,人工智能大幅度地参与文学创作,对文学本身的典雅化、风格化有一定程度的戕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翻译成本平均下降超九成。”在昨日举行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院汤俏介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网文“一键出海”,助力全球追更。报告称,在中译英的网文《神话纪元,我进化成了恒星级巨兽》,以及英语译成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的《公爵的蒙面夫人》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鼎力相助。

AI技术不仅助力翻译,也在辅助作家的创作,加快IP转化的提速。报告称,2023年,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和“中文逍遥”发布,辅助提升了创作效率。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曾将AIGC对作家的意义比作“从手动驾驶升级到辅助驾驶”。他介绍称,“阅文妙笔”可以为作家节约大量冗余、枯燥的工作。对“中文逍遥”的宣传中也提到,AIGC可以提供从故事构思、情节安排、内容撰写到人物对白、插画制作甚至内容评判等全创作周期的功能辅助。

AIGC不仅涉及文字,也涉及音频和视频。在研讨会上,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夏烈提出,AIGC不仅影响创作,也在影响接受端。比如读者打开起点读书的图书之后,可以选择不同声优的声音听书。这意味着AI能够实现各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乃至形成一种同人文化的氛围。“网络文学是一个文本中心,也可能变成音频、视频,”这样“多多少少免除了网络文学是否会被其他音视频替代的焦虑”。

情感、思想与风格,AI不能提供什么?

AIGC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否存在哪些弊端?在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张伯江认为,“从经典的文学价值观来看,人工智能大幅度地参与文学创作,对文学本身的典雅化、风格化有一定程度的戕害。”在学术研究方面,AIGC语言风格的相关研究都还比较粗糙。他提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风格,人工智能介入创作后,怎么保持文学本身的风格化特点,是数字人文、计算批评以及人工智能的认知心理研究、计算修辞学研究等领域关注的议题。

关于AIGC助力网文“一键出海”,张伯江说,上世纪50年代,语言研究所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机器翻译的研究,目前从事机器翻译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他们发现,机器翻译成果有很大的语体局限,只能在很有限的语体——如说明性的语体、科技性的语体——里得到理想的实现。用机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风格性和艺术性会受到极大折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或许能够给此类研究带来全新思路。

作为网文创作者,作家姒锦与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分享了她对AIGC的看法。她曾尝试让人工智能讲述一场经典战争,从阅读体验上说,得到的结果还是“很生硬的”,“像格式化的东西,缺乏情感和思想”。“网文创作者有几十万,为什么有些书有很多人看,有些书却没有?归根到底,网文和网文的差别在哪里?”姒锦说,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是女性向文学创作的核心——情感和思想——到目前为止还是人类特有的。

用AI写作,如何判定作品的独创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晓亮在活动现场表示,网络文学作品本身就会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北京的互联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每年都有大量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争议问题。“仅仅2017年,(这些法院有)超过70%的案件都涉及网络文艺作品的版权争议。”他告诉界面文化,其中不少都涉及抄袭、融梗等问题。如今,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创作非常普及,甚至“很多法院都开始用ChatGPT撰写判决文书了”,此类作品的文学创作也可能引发复杂的版权争论。

具体说来,ChatGPT或者AIGC对其作品有无独创性(原创性、创新性),一直存在争议。“它们从网络上抓取素材加工成作品,也是人的程序设定结果;如何确定其中的原创性,就引起很大争议。”去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利用AI平台创作的科幻作品《机忆之地》,在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评选中获评二等奖。沈阳曾表示,自己的创作“前后对话66次”。对此,黄晓亮也告诉界面文化,无法否定抓取加工过程也可能有独创性。“原创性的判定,要看程序本身抓取加工素材的过程有无独特性。使用别人设定程序的ChatGPT来抓取加工,也不排除其可能具备独创性。”

另一方面,黄晓亮说,如果ChatGPT抓取涉及到抄袭等侵权行为,也要看使用者是否给自己署名。近期,芥川奖得主九段理江称,自己的获奖作品《东京同情塔》有5%内容“一字不差”地取自ChatGPT。对此,评委作家平野启一郎也提到了署名的问题,他称,评委会并不认为九段理江在写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做法有任何问题,“或许有人会误认为整部作品都是生成式AI写成的,但只要你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作品里提到了生成式AI。这种用法在之后的其他作品里也许会出现问题,但《东京同情塔》不会。”

《东京同情塔》

目前,舆论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写作,但讨论时似乎总难以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关于是否目前法律还不够完善的问题,黄晓亮说:“法律本身没有问题,是判定独创性的标准和技术本身要与时俱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文写作与出海,AI干了多少活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张伯江认为,“从经典的文学价值观来看,人工智能大幅度地参与文学创作,对文学本身的典雅化、风格化有一定程度的戕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翻译成本平均下降超九成。”在昨日举行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院汤俏介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网文“一键出海”,助力全球追更。报告称,在中译英的网文《神话纪元,我进化成了恒星级巨兽》,以及英语译成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的《公爵的蒙面夫人》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鼎力相助。

AI技术不仅助力翻译,也在辅助作家的创作,加快IP转化的提速。报告称,2023年,网文大模型“阅文妙笔”和“中文逍遥”发布,辅助提升了创作效率。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曾将AIGC对作家的意义比作“从手动驾驶升级到辅助驾驶”。他介绍称,“阅文妙笔”可以为作家节约大量冗余、枯燥的工作。对“中文逍遥”的宣传中也提到,AIGC可以提供从故事构思、情节安排、内容撰写到人物对白、插画制作甚至内容评判等全创作周期的功能辅助。

AIGC不仅涉及文字,也涉及音频和视频。在研讨会上,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夏烈提出,AIGC不仅影响创作,也在影响接受端。比如读者打开起点读书的图书之后,可以选择不同声优的声音听书。这意味着AI能够实现各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乃至形成一种同人文化的氛围。“网络文学是一个文本中心,也可能变成音频、视频,”这样“多多少少免除了网络文学是否会被其他音视频替代的焦虑”。

情感、思想与风格,AI不能提供什么?

AIGC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否存在哪些弊端?在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张伯江认为,“从经典的文学价值观来看,人工智能大幅度地参与文学创作,对文学本身的典雅化、风格化有一定程度的戕害。”在学术研究方面,AIGC语言风格的相关研究都还比较粗糙。他提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风格,人工智能介入创作后,怎么保持文学本身的风格化特点,是数字人文、计算批评以及人工智能的认知心理研究、计算修辞学研究等领域关注的议题。

关于AIGC助力网文“一键出海”,张伯江说,上世纪50年代,语言研究所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机器翻译的研究,目前从事机器翻译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他们发现,机器翻译成果有很大的语体局限,只能在很有限的语体——如说明性的语体、科技性的语体——里得到理想的实现。用机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风格性和艺术性会受到极大折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或许能够给此类研究带来全新思路。

作为网文创作者,作家姒锦与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分享了她对AIGC的看法。她曾尝试让人工智能讲述一场经典战争,从阅读体验上说,得到的结果还是“很生硬的”,“像格式化的东西,缺乏情感和思想”。“网文创作者有几十万,为什么有些书有很多人看,有些书却没有?归根到底,网文和网文的差别在哪里?”姒锦说,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是女性向文学创作的核心——情感和思想——到目前为止还是人类特有的。

用AI写作,如何判定作品的独创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晓亮在活动现场表示,网络文学作品本身就会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北京的互联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每年都有大量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争议问题。“仅仅2017年,(这些法院有)超过70%的案件都涉及网络文艺作品的版权争议。”他告诉界面文化,其中不少都涉及抄袭、融梗等问题。如今,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创作非常普及,甚至“很多法院都开始用ChatGPT撰写判决文书了”,此类作品的文学创作也可能引发复杂的版权争论。

具体说来,ChatGPT或者AIGC对其作品有无独创性(原创性、创新性),一直存在争议。“它们从网络上抓取素材加工成作品,也是人的程序设定结果;如何确定其中的原创性,就引起很大争议。”去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利用AI平台创作的科幻作品《机忆之地》,在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评选中获评二等奖。沈阳曾表示,自己的创作“前后对话66次”。对此,黄晓亮也告诉界面文化,无法否定抓取加工过程也可能有独创性。“原创性的判定,要看程序本身抓取加工素材的过程有无独特性。使用别人设定程序的ChatGPT来抓取加工,也不排除其可能具备独创性。”

另一方面,黄晓亮说,如果ChatGPT抓取涉及到抄袭等侵权行为,也要看使用者是否给自己署名。近期,芥川奖得主九段理江称,自己的获奖作品《东京同情塔》有5%内容“一字不差”地取自ChatGPT。对此,评委作家平野启一郎也提到了署名的问题,他称,评委会并不认为九段理江在写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做法有任何问题,“或许有人会误认为整部作品都是生成式AI写成的,但只要你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作品里提到了生成式AI。这种用法在之后的其他作品里也许会出现问题,但《东京同情塔》不会。”

《东京同情塔》

目前,舆论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写作,但讨论时似乎总难以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关于是否目前法律还不够完善的问题,黄晓亮说:“法律本身没有问题,是判定独创性的标准和技术本身要与时俱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